方 勝
摘要:人稱代詞是詞匯中的小類,數(shù)量有限,但卻十分常用,又是口語常用詞,方言特色十分鮮明,而且人稱代詞屬于穩(wěn)固的基本詞匯,容易保留前代語言的舊有讀音?!睹鞒苫f唱詞話》在采取說唱形式的限制下,其中人稱代詞較之其他時期有了一定的變化,出現(xiàn)了更多的第一人稱代問,反映了明代中葉詞話的語言特色。
關鍵詞:成化詞話人稱代詞研究
從人稱代詞的系統(tǒng)和詞形兩方面來看,近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有很大的區(qū)別,“從意義上說,這些人稱代詞應該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純?nèi)恢溉说娜朔Q代詞,即第一、第二人稱;第二類是兼指事物的人稱代詞,即第三人稱。(‘其、‘之‘厥)?!雹蠹垂糯鷿h語的第三人稱代詞雖然指稱人,但也指稱事物。近代漢語人稱代詞在數(shù)量和用法上較之古代漢語有了一定的變化。中國明代說唱詞話集——《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中的人稱代詞包括第一人稱代詞(12個)、第二人稱代詞(6個)、第三人稱代詞(3個),共3小類,計21個。
一、第一人稱代詞(亦稱第一身代詞)
1我(我門(們)、我每、我身)
(1)關索道:“我不信他恁地了得?!?p10)
(2)老人聽得道童問,你來問我是何因。(p4)
(3)不其[期]皇后相爭八拜之禮,其有我王聽信皇后巧奏。(p82)
(4)冤我莊前來做賊,不由分訴吊平人。(p138)
(5)不是我能來捉你,只為皇姑你妹身。(p86)
(6)若無青連[蓮]來求[救]我,今朝難到些間停。(p233)
“我”在例(1)中作主語,在例(2)(4)(6)中作賓語,在例(3)中作定語,在例(5)中作兼語。
第一人稱代詞“我”是上古漢語就有、并且沿用至今的代詞。雖然第一人稱中有其他的人稱代詞,但秦漢以后的口語里很可能已經(jīng)統(tǒng)一于“我”,“吾”字只見于書面語了。
(7)我門出去與他斗,連忙走上馬龍林[鱗]。(p18)
(8)母親哥哥修書到,說道包家望我門。(p203)
(9)秀才問:“渡船在那邊?我每且入茶坊吃盞茶,等渡船。”(p135)
“我門、我每”在例(7)(9)中作主語,在例(8)中作賓語。
在近代漢語里,“我”后用詞尾“們(門、每)形成“我們”的形式。到元明(特別是明代)以后,我門(們、每)用于復數(shù)的局面就趨于穩(wěn)定了。
(10)壞了我身由[猶]閑事,家中老少靠何人?(p176)
(11)我身年老無人看,舉眼全無半點心。(p181)
(12)偷身自往開封府,諍[爭]些連累我們身。(p216)
“我(們)身”在例(10)(12)中作賓語,在例(11)中作主語。
“我(們)身”是“身”的復合形式,單對“身”而言,是用作自稱,應該是與“自身”的意義有關,即以指自身而用為自稱。馮春田(2000)稱,宋至元明時期暫未見其例,偶爾可見到由這種“身”字復合的形式。有一定道理,但是他又說,在宋代以后,“身”作為自稱趨于廢棄。有失妥當,上述例(10)(11)(12)是有力的證據(jù)。
2吾
(13)表章若到長安里,傳語吾兒李世民。(p90)
(14)這二人領了秀才歸家,心中大喜,叫言:“阿娘,今日一個秀才在此投宿一宵。想他行路辛苦,吾做些夜飯與秀才吃?!?p165)
(15)今朝撞了呆知府,與吳文帖要風神。限我三日勾到府,賞吾好酒兩三瓶。(盆168)
以上“吾”在例(13)中作定語,在例(14)中作主語,在例(15)中作賓語。
上古漢語里第一人稱代詞主要是“吾、我”,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占了大多數(shù),此后“我”一直是漢語里最常用、最重要的第一人稱代詞。
3俺(每、們)
(16)拿了唐王,中原之地,都是俺每的。(p106)
(17)這桑丞相與同眾將,行兵在路,約有數(shù)曰,丞相或[忽]地思量一計,乃向附馬處所說:“俺眾將官員頭目,今日行在路,已經(jīng)數(shù)日,將近來[東]京。”(p81)
“俺(俺每)”在例(16)中作賓語,在例(17)中作主語。
第一人稱代詞“俺”字始見于宋代文獻。呂叔湘、王力曾先后舉出很多例子?!鞍场彼撇环謫螐蛿?shù),復數(shù)往往以復合詞出現(xiàn)。如“俺咱”?!鞍场钡皆饕院?,又加用復數(shù)詞尾“每(們)”,來表示第一人稱的復數(shù)。在《說唱詞話》中以“俺每(們)”占多數(shù)。
4自家
(18)呂蒙道:“元帥,自家來到,略有小事。今有我主吳王太子,年方十八,知道元帥有女,特來求親?!?p53)
(19)張飛道:“你怎下得手,殺自家老小?”(p2)
(20)不是自家沒本事,被他刀上火燒人。(p45)
“自家”在例(18)中作主語,在例(19)中放在動詞“殺”的后面,作“老小”的定語,在例(20)中作兼語。
“自家”原本是“自”和詞尾“家”的復合形式,但后來又用詞尾“們”(表示復數(shù))。“自家”表示“自己”(與“別人”相對),見于唐代文獻。它用作第一人稱,大約是從宋代才開始出現(xiàn)用例的。
5咱
(21)我乃是東京大唐木樨宮國姑公主,交[叫]咱下書到三關石駙馬,取討人兵。(P78)
“咱”在例(21)中作兼語。
“咱”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呂叔湘認為是“自家”的合音?!霸圩植灰娪谒我郧暗淖謺?,但是宋詞之近于語體者里頭已經(jīng)有這個字,這分明是個俗字?!瘪T春田說:“‘咱始見于宋代文獻,金元以后更為常見。它與‘自家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幾乎同時出現(xiàn),但一直保存到現(xiàn)代漢語里。”
6寡人
(22)寡人一國人王主,掌管朝前武共文。(p68)
(23)來朝寡人排鸞[鑾]駕,自往開封府院門。(p219)
(24)見說寡人來交賞,各帶手怕[帕]接金銀。(p84)
(25)仁宗道:“傳寡人圣旨,交[叫]宣入朝?!?p128)
“寡人”在例(22)(23)中作主語,在例(24)中作賓語,在例(25)中作定語。
7(微、小)臣
(26)臣宰妻賢夫禍少,君王國正萬民安。(p69)
(27)包丞宰相蒙王赦,微臣情愿上邊廷[庭]。(p189)
(28)休怪小臣無道禮[理],你無恩意我無恩。(p79)
(29)小臣自領人和馬,軍前去提石官人。(p84)
“(微)臣”在例(26)(27)(29)中作主語,在例(28)中作賓語。
8奴奴奴家阿奴
(30)把奴奴罰在冷宮,受了多少苦楚。(p82)
(31)奴奴因此思量無計,對天望空,許下鋪排觀一壇醮愿。(p83)
(32)丈夫有些蹺蹊事,奴奴家內(nèi)怎知聞?(p190)
(33)小男小女無人管,交[叫]奴舉眼看何人?(p161)
(34)休嫌奴家容貌愁丑,愿做鋪床共被人。(p14)
(35)有哥哥,和嫂子,打罵奴身,多虧了,老母親。將奴發(fā)送;到你家,無奈何,與你成親。(p94)
(36)國舅—封家書到,又交[叫]殺了阿奴身。(p206)
(37)夫妻便下街頭躲,被他看見阿奴。看見阿奴生得好,請歸府內(nèi)飲杯巡。(p207)
“奴奴、阿奴、奴家”在例(31)(32)中作主語,在例(30)(33)(34)(35)(36)(37)中作賓語。
“奴奴”,又作“阿奴”“奴家”,大約始于唐代?!芭钡仍谔莆宕瓤捎糜谂?,也可用于男子,不論尊卑。宋代以后,“奴”等則專用作女子自稱。
9朕
(38)朕今一一依卿奏,難得卿家奏寡人。(p189)
(39)天子道:“這個反賊無禮,累次毀罵朕,何人敢去?”(p105)
“朕”在例(38)中作主語,在例(39)中作賓語。
10老夫
(40)老夫知道關家子,待送莊前認外公。(p5)
以上“老夫”在句中作主語。
11老身
(41)婆婆道:“有時,沒柰[奈]何也把來老身摸一摸,老身便說這屈事天來大,海洋深?!?P145)
(42)氣倒老身田[猶]自可,不覺跌死女兒身。(p146)
“老身”在例(42)中作賓語。
12小人
(43)小人使個勞[牢]龍[籠]計,交[叫]他不惹大王身。(p203)
“小人”在例(43)中作主語。
二、第二人稱代詞
1你(你們)
(44)你是并州一塊鐵,能打長長幾個釘。(p35)
(45)帝日:“加你為前部先鋒?!?p90)
(46)宣過軍師諸葛亮,寡人吩咐你門[們]身。(p65)
(47)關索聽說心焦燥[躁],那得黃金與你門?(p9)
(48)白袍道:“兄弟,你每[們]當[擋]住人,等我過去。”(p103)
(49)你門[們]陷了親娘母,鼎鑊油煎罪不輕。(p154)
“你(你門)”在例(44)(48)(49)中作主語,在例(45)(46)(47)中作賓語。
2爾
(50)今有眾官為證見,不干爾事半分文。(p32)
(51)叔叔父親屈死了,爾今做個報仇人。(p59)
(52)我因信了張皇后,推爾牢中受苦辛。(p76)
“爾”在例(66)中作定語,在例(51)中作主語,在例(52)中賓語,在例(50)中作定語。
“你”承上古漢語以來的第二人稱代詞“爾”而來。“第二人稱代詞你就是古代的雨。漢晉以來,草書里久已把‘雨寫作‘爾,南北朝人寫這個字已經(jīng)跟現(xiàn)代的情形相似,除必須工整的場所作“雨”外,通常就寫“你”。至于什么時候又在左邊加上“亻”旁,那一定是在“雨”的語音跟讀音已經(jīng)分歧之后,借這個來分別一下?!?/p>
3卿(卿家、愛卿、卿等)
(53)帝曰:“赦卿無罪,當言其故?!?p89)
(54)仁宗道:“卿你保包文拯?”(p127)
(55)今朝交與長朝相,卿家嗣壓武和文。(p65)
(56)愛卿得病多時節(jié),怎不中朝奏主人?(p92)
(57)君王殿上傳宣命,卿等今朝聽寡人。(p124)
“卿(卿家、愛卿、卿等)”在例(53)中作賓語,在例(54)(55)(56)(57)中作主語。
4陛下
(58)陛下,臣非夸口,若到高麗,生擒遼將,活捉莫利支。(p90)
“陛下”在例(58)中作主語。
5恁
(59)若還烏盆不說話,恁當罪死出甘心。(p173)
“恁”在例(59)中作主語。
“恁”是“你們”的諧音,也就是“您”的借字。其實,“恁”可以表示單復數(shù),“恁”表示單數(shù)的例子似乎比表示復數(shù)要早一些,見于南戲和金、元時期的文獻。如:相國夫人恁但去,把鶯鶯留下勝加湯藥。(《董西廂》卷五,144頁)表示單數(shù)的如:恁兩個若不是俺哥哥,不餓出你頹。(《殺狗勸夫》,183頁)
三、第三人稱代詞
1他
(60)將他摔在平陽地,撇下黃龍搶[槍]一根。(p7)
(61)他是三頭連六臂,直[值]甚靴尖腳上塵。(p13)
(62)他耶[爺]是五虎斬將,伯伯是劉王先主,叔叔是斷水張飛。(p15)
“他”在例(60)中作賓語,在例(61)中作主語,在例(62)中作定語。
第三人稱的“他”是從表示“別人”義的“他”發(fā)展出來的。呂叔湘指出:古代漢語里的“他”作“其他”講,如果指稱人則通常作“他人”,單用“他”指“他人”比較少見,魏晉以后才逐漸多起來。
2其
(63)氣倒少年花關索,看看成病害其身。(p65)
(64)王公睡了,其子王五出來開門看時,卻是主人呆子領一人在門前。(p121)
“其”在例(63)中與“身”一起作賓語,在例(64)中與“子”一起作同位主語。
3之
(65)風流秀士,看之不厭,從頭至足,并無一點瑕疵,眉如新月,眼似秋波,手如玉筍,足若金蓮。(p268)
“之”在例(65)中作賓語。
兩漢以前漢語里沒有純粹的第三人稱代詞,“彼”“其(厥)”“之”作為第三人稱代詞時,不僅在語法分布上各有局限或分工(“彼”用作主語,“其”一般用作定語,“之”通常用作賓語),并且不是專門的人稱代詞,而主要是指示代詞。
通過對《說唱詞話》人稱代詞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
(一)獨特的說唱形式由于字數(shù)基本統(tǒng)一,一般難以體現(xiàn)詞性的體色,而《說唱詞話》還是給我們展現(xiàn)了人稱代詞在明代中葉的特點;
(二)人稱代詞復數(shù)形式的表達。一方面,“你等”“這等”“這般”表復數(shù)的“類詞尾”大量出現(xiàn);另一方面,人稱復數(shù)詞尾“們”“每”的出現(xiàn),增加了人稱代詞表達的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