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燕泥污我讀殘書

2009-02-25 06:32熊召政
美文 2009年3期
關鍵詞:宋濂朱元璋

熊召政

朱元璋為何要寫《醉學士詩》

如果在開國皇帝中挑選大老粗,首選人物則是誰也搶不過朱元璋。他的口諭都是大白話。我曾開玩笑說,在中國第一個推廣白話文的,不應該是胡適,而是他的前輩老鄉(xiāng)朱元璋。但是,就是這么一位粗人,居然仿效屈原的騷體,寫下一首《醉學士詩》,為了以下故事敘述的方便,現(xiàn)在全詩抄錄如下:

西風颯颯兮金張,會儒臣兮舉觴。

目蒼柳兮裊娜,閱澄江兮水洋洋

為斯悅兮再酌,弄清波兮水光。

玉海盈而馨透,泛瓊斚兮銀漿。

宋生微飲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驟蹌蹌。

美秋景兮共樂,但有益于彼兮何傷?

詩中提到的宋生,便是侍講學士宋濂。顧名思義,侍講就是皇帝的老師。

朱元璋為何要為宋濂寫這首詩呢?話還得從頭說起。

卻說洪武八年的八月中旬,江南已是一片醇厚的秋色。朱元璋心情大好,便率領一班詞臣登上京城西北獅子山上的閱江樓。面對川流不息的大江,有人呈上尹程創(chuàng)作的《秋水賦》給他看。他玩味一番,覺得尹程的文章雖對景生情,但言不契道。便決定自己另起爐灶重寫一篇《秋水賦》,以糾正尹程的謬誤。這位朱皇帝說干就干,不消半日,就像泥瓦匠砌墻似的砌出一篇賦來。朱元璋自我感覺良好,便讓侍候的大臣們唱和。既畢,還在興頭兒的朱元璋,又在閱江樓設宴款待。席間,他拿著大酒杯要宋濂喝酒,宋濂謙卑推讓說:“臣不勝酒力。”朱元璋哪不知道宋濂不會喝酒?但他就是想看看宋濂醉酒后是個什么樣子,于是說道:“不會喝酒,暢飲一次又何妨?”宋濂再不敢推辭,于是被朱元璋連灌了三大杯,當時就醉倒在地不醒人事。在場的御醫(yī)又是扎針灸,又是灌醒酒湯。宋濂幾番嘔吐才緩過勁兒。稍能動彈,便掙扎著給朱元璋磕頭,誠惶誠恐說道:“臣狼狽造次,有污圣目,望皇上恕罪?!笨粗媲斑@位已經(jīng)六十六歲的老臣局促不安的窘態(tài),朱元璋只覺得心里頭爽得很。老虎的樂趣不僅僅在于生吃綿羊,還在于戲弄。于是,下令筆墨伺候,寫下了這首《醉學士詩》。其時,距劉伯溫去世不過四個月。

劉伯溫未死之前,朱元璋警惕之心,擱在那位神機妙算的高人身上。劉老秀才咽了氣兒,朱元璋便覺得眼前這位書呆子宋濂,也不可掉以輕心。

宋濂為何改變了不當官的主張

宋濂是金華潛溪人,后遷往浦江居住。他比劉基大一歲。在元朝沒有出仕為官。元至正中期,就是劉伯溫出任浙江學政之時,也有人舉薦宋濂出任元朝翰林院編修。他以雙親大人年邁需要頤養(yǎng)為由,辭不赴任,并住進家鄉(xiāng)的龍門山十余年。期間著書立說,收徒授課,聲名播于遐邇。宋濂博聞強記,從少年時起就刻苦鉆研上古典藉,先后求學于當時浙東聞名的大儒夢吉、吳策、柳貫、黃潛等門下。老師們都夸贊他是學問天才。

1360年的舊歷三月初一,在南京(當時叫建康)的明王府,朱元璋接見了“浙東四杰”。其時朱元璋在對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幾股軍事勢力的征戰(zhàn)中,均處上風。雖然天下未定,朱元璋早已蓄下了問鼎帝座的雄心。所以,盡管戰(zhàn)事頻仍,他仍不忘網(wǎng)羅人才。劉伯溫、宋濂、章溢、葉琛受到他的禮聘來到建康,這在當時被傳為美談。

此次會見的浙東四杰,劉伯溫、章溢與葉琛是第一次被朱元璋召見,而宋濂是第二次了。他第一次被朱元璋召見是1358年的臘月二十二日,這是朱元璋攻克婺州的第三天。這一天,朱元璋召聚當?shù)氐娜迨看硎?,商量開設郡學,并請葉儀與宋濂兩人擔任講授《五經(jīng)》的先生。但學校的校長與教務長這兩個官職卻另外委派??梢?,當時朱元璋對宋濂還不怎么了解,并沒有想到要重用他。

稽諸歷史,朱元璋大量招募文士進入他的幕府充任諮議顧問之職,是在他奪取婺州后開始的。其時,劉伯溫、章溢與葉琛三人所在的處州尚在元軍的控制中,劉伯溫在青田老家寫《郁離子》,章、葉二人尚在元朝守將舒穆嚕伊遜的幕府之中。深受信任的明王府中書省郎中陶安不止一次向朱元璋推薦這四個人。所以,當處州被攻克后,朱元璋便請這四個人來到建安會面。

這四個人都非等閑之輩。有一次,朱元璋問陶安:“這四個人和你相比怎么樣?”陶安回答說:“若論出謀劃策,臣不如劉基;論文才學問,臣不如宋濂;至于治理百姓的才能,臣又比不上章溢和葉琛。”聽了這番話,朱元璋對浙東四杰便寄予了極高的期望。

宋濂與劉基,都是大器晚成。他來到建康見朱元璋時,已經(jīng)五十一歲。在人均壽命不到四十歲的元末之際,這已是標準的暮年了。五十歲前,宋濂無意出仕為官。辭掉元順帝要他擔任翰林侍講的詔命,便是一個明證。但他這一次為何改變初衷呢?我想大概是以下三件事情對他的觸動:

第一件事,朱元璋打下婺州后,就下令禁酒,更不準釀酒。不久,他的愛將胡大海的兒子私自釀酒被人舉報,朱元璋立即下令將胡公子逮捕并下令處死。這時,有人勸說朱元璋不要這樣做,因為胡大海正在前線對元兵作戰(zhàn),若將他惟一的兒子殺掉,恐怕會讓胡大海臨陣倒戈。朱元璋說:“我寧肯胡大海背叛我,也決不允許有人破壞我的指令?!彼敛煌ㄈ?,將胡大海的獨生子斬首示眾。

第二件事,婺州城中,有一個叫曾氏的女人,自稱精通天文地理,對一些自然災害和一些偶發(fā)的異常事亂加解釋,蠱惑人心。婺州城中的人都很信她,認為曾氏是麻姑下凡。朱元璋聽說后,派兵士將曾氏抓起來當眾處死。

第三件事,婺州城打下來的第三天,朱元璋就下令恢復郡學。因為兵荒馬亂,郡學已經(jīng)解散了好幾年,朱元璋以極快的速度恢復教育,使久違的讀書聲又在婺州城中響起。

第一件事證明了朱元璋的“言必信,行必果”;第二件事證明了他的“治難需用重典”的狠勁兒;第三件事證明了他的“重在教化”的賢君風范。目睹和經(jīng)歷了這三件事。宋濂這才下定決心投奔朱元璋。他同劉基一樣,認準了朱元璋是個再造乾坤的真命天子。與其抗命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倒不如跟著他做一點進賢修德的工作。

說到浙東四杰,最著名還是劉基與宋濂兩人。但是,這兩人的性格、學問差異很大?!睹魇贰に五鳌分袑扇俗鞅容^時,有如下評述:

(兩人)皆起東南,負重名。基雄邁有奇氣,而濂自命儒者?;糗娭兄\議,濂亦首用文學。受知恒侍左右,備顧問。

這里的文學,不是今天的文學藝術,而是涵蓋了文史哲諸方面的經(jīng)邦濟世的學問。

帝王學的必讀書是什么?

據(jù)說朱元璋把四人召聚到明王府中,說的最動情的一句話是:“我為天下屈四先生?!表氈f這話時,中國的皇帝還是元順帝。他只是江南三大反元軍事勢力中的一支。但他儼然以皇帝的身份在說話了,四個人也都把他當皇帝。應該說,這一時期,是朱元璋與浙東四杰的政治蜜月期。在這個蜜月中,最為朱元璋所倚重的是劉伯溫,其次才是宋濂。

宋濂被授的第一個官職是儒學提舉。這個官職倒是符合宋濂的身份,但宋濂并不到衙門管事,他只是掛這個職銜,主要的工作是“授太子經(jīng)”,就是當朱元璋的大兒子家庭教師。第二年,江南儒學提舉的頭銜被免掉,改任史官,擔負起記錄朱元璋日常言行的“起居注”的工作。對宋濂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職務的變化,而是他被朱元璋寵任的表現(xiàn)。既然要寫“起居注”,就得天天不離皇帝左右。如果朱元璋沒有對宋濂產(chǎn)生好感,怎么可能讓他形影不離地陪伴自己呢?

那么,宋濂究竟是怎樣取得朱元璋的信任呢?

有一天,一大早朱元璋就派人把宋濂找去,劈頭劈腦就問他一句話:“帝王學,什么書最重要?”

宋濂不假思索地回答:“《大學衍義》?!?/p>

《大學衍義》這本書乃南宋真德秀所著。真德秀號西山,浦城人,22歲中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被學術界視為朱子思想最重要的秉承者。他所編撰的《大學衍義》四十三卷,是推行孔子《大學》的奧義,從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四個方面征引經(jīng)訓,參證史事,旁采先儒之論,大旨在于正君心、肅宮闈、抑權(quán)幸。宋濂對這本書十分推崇,認為是皇帝必讀的第一本書。斯時,朱元璋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當皇帝。而歷代帝王師這一角色,就是教人如何當皇帝。帝王師也必定是士林翹楚,胸藏韜略,學富五車,道德文章眾望所歸。在朱元璋眼中,宋濂就是這一類人物。所以,他才問宋濂這個問題。很顯然,朱元璋對宋濂的回答不甚滿意。也許他內(nèi)心思忖:“讀一本《大學衍義》就能當皇帝,天下讀書人個個都讀過這本書,豈不個個都能當皇帝?”宋濂看出朱元璋的心思,從容解釋:“陛下能當皇帝,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因為深得天下民心。得民心者別無它途,惟在施仁政而已。《大學衍義》一書,將孔子之‘仁闡發(fā)透徹。士子讀此書,便懂得忠君孝悌,皇上讀此書,便懂得教化風俗,淳育邦民?!?/p>

朱元璋是何等靈醒之人,一聽這話雖屬平常,卻深藏奧妙,當下點頭稱善。也就明白了“帝王學”的知識來路。書還是那些書,只不過不同的人讀了有不同的開悟、不同的效果。譬如婦人生孩子,有的生出了帝王,有的生出了囚犯……

也不必多說了,反正朱元璋同意了宋濂的觀點,他當即決定將《大學衍義》全文抄錄在勤政殿的兩廡壁上。他聽說宋濂的兒子宋燧書法不錯,便下旨讓宋燧抄寫。父子同受恩眷,一時傳為美談。

宋濂的洗腦工程

時下,某一個執(zhí)政團隊或某一位領袖上臺,都會建立自己的思想庫,或者叫智庫。其執(zhí)事者,應該是思想家一類的角色。他們參予國家制度的建設和重大事情的決策,將學問轉(zhuǎn)化為政治,可謂功不可沒。明代的翰林院,便是為皇上執(zhí)政服務的思想庫。

翰林院是各類社科人才的管理機構(gòu)。人才都是從進士中選拔。凡選中的人,稱為館選。民間叫點翰林。被選中的人,清貴無比。是光宗耀祖的盛事。翰林院官職甚多,搞研究工作的,叫檢討;替皇上起草文件的,叫待詔;給皇上講課的,叫侍講……在這些官位上干得好的,升格為學士。學士也各種各樣,有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等等。有了學士的資格,才能充當皇上或者太子的老師?;噬系睦蠋熃刑珟熁蛘咛担惶拥睦蠋熃刑犹珟熁蛱犹?。到了這個級別,就可稱為天下的文壇領袖了。朱元璋一朝,似乎沒有任命過太師與太傅。大概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敢稱是這位開國皇帝的老師。劉伯溫與宋濂,都是朱元璋恭恭敬敬稱過先生的人。國有疑難,朱元璋向這兩個人請教甚多。但即便是這樣,朱元璋也從來不肯把太師的頭銜賞給他們。宋濂最高的頭銜是太子太傅。這也是洪武朝中惟獨的一個。宋濂當了十幾年的太子太傅,他同時教兩個人,一是朱元璋,二是太子朱標。

宋濂的性格有點“迂”,或者說有點“倔”。他每次進講或進言,都不看朱元璋臉色,而講他認為應該講的道理。有一次,朱元璋在端門口升座,把宋濂找來,要他講《黃石公三略》。讀過《漢書·張良傳》的人,都知道黃石公這個神秘人物。正是他傳了一部兵書給張良,使張良能夠輔佐劉邦獲得天下。朱元璋不止一次對人說:“基,吾之子房也?!彼J為劉伯溫就是他的張良。奇怪的是,關于黃石公的事,他不去請教劉伯溫,卻叫宋濂來回答。

宋濂看出朱元璋一直對奇書秘籍感興趣。這樣下去,很容易走入旁門左道,不利于國家政治的健康發(fā)展。于是拱手答道:“尚書、二典三謨、帝王大經(jīng)大法畢具,愿留意講明之?!?/p>

宋濂認為有利于社稷的正宗學問還是儒學,學不好儒學,便找不到治國的根本。還有一次,朱元璋就賞賜功臣一事征詢宋濂意見,宋濂說:“得天下以人心為本,人心不固,雖金帛充室,將焉用之!”在宋濂看來,治國須以人為本。若要讓人民安穩(wěn),前提還得以人心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以朱元璋剛愎自用的性格,能夠在治國理念上聽從宋濂的建議,實屬不易。朱元璋特別迷信。他立國第二年,南京鐘山上屢降甘露,有人說這是祥瑞,是真命天子上合天意下符民心的表現(xiàn)。朱元璋非常高興,便命令群臣寫《甘露賦》以頌其事。宋濂卻一本正經(jīng)地對朱元璋說:“受命不在于天,在于人。休符不在于祥,在于此仁。春秋書異不書祥,為是故也。”朱元璋被掃了興頭。于是請宋濂講《春秋左氏傳》。宋濂說:“春秋乃孔子褒善貶惡之書,茍能遵行,則賞罰適中,天下可定也?!?/p>

大凡開國之君,起于行伍,屢經(jīng)殺伐,嗜血成性。宋濂數(shù)年來始終如一向朱元璋講述一個“仁”字,可謂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洗腦工程。政治家講成功,思想家講操守;政治家看效果,思想家看風氣。這就是道統(tǒng)與政統(tǒng)的差別。

好在朱元璋從自身計,從家天下計,他接受了宋濂“仁治”的思想。有一天,他帶著大臣在西蕪聽完宋濂講述《大學衍義》后,作了一個總結(jié)性的講話,他說:

自古圣哲之君,知天下之難保也,故遠聲色,去奢靡,以圖天下之安。是以天命眷顧,久而不厭。后世中才之主,當天下無事,侈心縱欲,鮮克有終。到秦皇、漢武、好神仙以求長生,疲精勞神,卒無所得。若移此心以圖治,天下安有不順之理?以朕觀之,人君如能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作無益事以害有益。使百姓安田里,足衣食,熙熙皞皞,天天快樂,此即神仙也。功業(yè)垂于簡策,聲名留于后世,此即長生不死也。夫恍惚之事難信;幽怪之事易惑,人君要謹慎所好,不入旁門。朕夙夜兢業(yè),以圖天下之安,豈敢游心于此?

從這段話來看,宋濂長期的游說還是起到了作用。朱皇帝接受了仁治思想,而仁治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

宋濂的君道與臣道

研讀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帝王師中學問好的人不在少數(shù),而算得上思想家的人,卻少之又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正統(tǒng)思想,這個不可能隨便改變。思想一亂,社會的困惑必然增多,這是統(tǒng)治者不愿看到的局面。所以,皇帝挑選老師,首要的標準是學問好而不是思想新。思想家多好標新立異,很容易被人斥為異端邪說。明代可以稱為思想家的兩個人,一個是王陽明,一個是李贄。兩個人都當過官,但都屢受排擠。所以說,讓思想家生活在道統(tǒng)中是可以的,若讓其進入統(tǒng)治階層,則兩敗俱傷,思想家的下場會更悲慘。

朱元璋欣賞的宋濂,若定其學術身份,他決不是思想家,卻是優(yōu)秀的學問家。這么說,并不是譏刺他沒有思想,而是說他在思想上傾向保守。他是朱熹理學思想的繼承者。因為他的原因,朱熹學說成為明朝自始至終堅持的正統(tǒng)思想。他畢生致力于儒學,重在闡發(fā)而不是拓展。但是,在他的闡發(fā)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他獨到的見解。

他有一篇文章《讀宋徽宗本記》,其中有這樣一段:

徽宗爰自端邸入正宸極,呼吸雷風,舒慘舊蔭,赫然有為,聞于天下。于是敘復正人,宏開言路,意瑧時雍之治,以復祖宗之舊。曾未旋踵,卒改所圖,委政奸回,托國閹豎。鼎軸非據(jù),節(jié)鉞妄加。狐貍嗥于闕庭,鬼蜮潛于宮掖。置編類之局,樹黨人之碑。倡言紹述,擠陷忠良。虐焰炎炎,炙手可熱。百僚側(cè)足,四國寒心……

分析歷代帝王的興亡得失,給當下皇帝以警示,是帝王師最為重要的責任。宋徽宗好聲色犬馬,結(jié)果導致忠奸不分、黑白顛倒。宋濂講述這段歷史,是為了增強朝廷統(tǒng)治者的憂患意識與勵精圖治的精神。

剖析君道,他亦不忘研判臣道。對白居易的《長恨歌》,他有一個全新的解讀:

樂天謫居江州,聞商婦琵琶,掩淚悲嘆,可謂不善處患難矣。然其詞之傳,讀者尤愴然,況聞其事者乎……余戲作一詩,止之于禮義,亦古詩人之遺言歟,其辭曰:

佳人薄命紛無數(shù),豈獨潯陽老商婦。

青衫司馬太多情,一曲琵琶淚如雨。

此身已失將怨誰?世間哀樂常相隨……

(題李易安所書《琵琶行》后)

相信世上人讀《長恨歌》,覺得值得吟詠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兩句。但宋濂卻認為白居易“不善處患難”,和一個早就失身的風塵老婦攪在一起悲悲戚戚,怎么說也是件掉身價兒的事。何況白居易是得罪了皇帝而遭貶的,這么發(fā)牢騷,更是不懂“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古人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白居易若給朱元璋當臣子,寫這首《長恨歌》,不遭殺身之禍那才怪呢?

關于所謂民間高人依附權(quán)貴屢屢亂政,宋濂亦相當痛恨。在《說玄凝子》一文的結(jié)尾,他寫道:

先王之世,以左道惑眾者,必拘殺于司寇。有旨哉,必有旨哉!

孔夫子痛恨“怪力亂神”,宋濂亦如是。所謂清明政治,就是不允許旁門左道者進入廟堂。

宋濂獨尊儒學,但他并不呆板。在《本儒解》一文中,他說:

儒者非一也,世之人不察也。有游俠之儒,有文史之儒,有智數(shù)之儒,有章句之儒,有事功之儒,有道德之儒……

把儒學分為七種,這么說,天下一多半的學問,都屬于儒家了。

朱元璋稱宋濂為賢人

大約是洪武六年,也就是劉基遭胡惟庸的陷害,從家鄉(xiāng)回到南京閑居一年多之后,朱元璋加緊了對大臣的控制。有一天早朝時,他讓宋濂出列,當著眾位大臣的面,他問宋濂昨夜做什么?宋濂回答說在家請朋友吃飯。朱元璋又問請的何人?吃些什么菜?喝的什么酒?什么時間散席?宋濂一一回答。

一番盤問之后,朱元璋笑道:“宋濂說的都是真話,卿不欺朕?!?/p>

朱元璋如此說,乃是因為他派出的監(jiān)視宋濂的密探已經(jīng)將宋濂昨夜的行蹤作了稟報。朱元璋利用早朝的機會發(fā)問,動機有二:一是檢驗宋濂是否忠誠;二是借此機會威懾其他的大臣。設想一下,如果宋濂說了假話。他的后果將會怎樣?輕者貶謫,重者殺頭。在他之前,已有不少大臣掉了腦袋,劉基監(jiān)視居住,已是惶惶不可終日。

開國之后,最受朱元璋信任的兩個人,武有徐達,文有宋濂。但就是這樣兩個人,依然經(jīng)常受到朱元璋的監(jiān)視和敲打。

宋濂自1360年投奔朱元璋之后,一直呆在朱元璋身邊“備顧問之職”,只是在1367年因父親去世回家守喪三年。洪武二年即1370年還朝,被朱元璋任命為編纂元史的總裁官。書成后,升為翰林院學士。

但是,當上翰林院學士后,宋濂也有兩次貶官的經(jīng)歷。

第一次是洪武三年,因為有一次早朝遲到,被朱元璋訓斥,降為編修。第二年,又因為沒有及時就考祀孔子的禮儀向朱元璋上奏,再次貶謫為安遠知縣。用今天的官職作比較,等于是從正部級干部一貶為廳級,二貶為處級。由此可見,朱元璋對人苛嚴,再信任的人,只要犯下一點點過錯,也必嚴懲。

一來是宋濂的天性使然,二來他深諳“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成為朱元璋的禁臣之后,宋濂謹小慎微到了極致。他每日到禁城上班,散班時,絕不帶走一張紙片。朱元璋分封有功之臣,何者為王,何者為侯,什么人可當什么官,惟獨只找宋濂一個人商量。那段時間,朱元璋與宋濂同宿大本堂,討論通宵達旦。直到結(jié)果宣布之前,外人無從猜測。因此,宋濂知道的朝廷的機密最多,參予決策也最多?!睹魇贰に五鳌氛f到這一段,只有一句話:“濂力據(jù)漢唐故實,量其中而奏之?!钡烤共捎昧四男h唐故實,又如何“量其中”,則語焉不祥。個中秘密,只有朱元璋與宋濂兩人知道。兩人一死,就誰也不知道了。

宋濂既居密笏之地,又是近侍重臣,很多人便想與他套近乎。但他和任何人都不表現(xiàn)出特別親熱。有人登門造訪,千方百計想從他嘴中探得一點朱皇帝的口風,他都笑而不答。但他也從不會利用與朱元璋的關系而臧否人事。有一個叫茹太素的大臣,給朱元璋上了一份“萬言書”,指斥時政,將朱元璋激怒而被打入詔獄。廷議時,宋濂不顧朱元璋的反感,為茹太素講了一番好話。朱元璋一反苛嚴常態(tài),當著眾位大臣的面,發(fā)了一通感慨:“朕聞太上為圣,其次為賢、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嘗有一言之偽,誚一人之短,始終無二。非只君子,抑可謂賢矣?!?/p>

朱元璋稱宋濂為賢人,此前,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對這兩個人,他可謂贊賞有加。但是,朱元璋這種感情的熱度,究竟能保持多久呢?

讓人動容的君臣惜別

就在朱元璋稱贊宋濂后不久,即洪武十年(1377)的正月,朱元璋同意宋濂退休回鄉(xiāng)的請求。這一年,宋濂六十八歲。早在幾年前,宋濂就以年事已高為理由,多次請求退休。朱元璋一直不肯答應。后來看到宋濂確實老邁,才終于答應。

應該說,在洪武九年的臘月,朱元璋就作出了讓宋濂退休的決定,但拖延不宣布,是想留宋濂在京城過一個春節(jié)。過完年,在正月初六這一天,朱元璋將宋濂召進宮中,宣布了準予退休的決定。爾后問:“愛卿今年多大年紀?”宋濂回答說:“六十八歲了?!敝煸胺愿纼?nèi)侍搬上早已準備好了的一套《御制文集》和幾匹綺帛,對宋濂說:“你把這些綺帛保存三十二年,到時候可做百歲衣?!彼五ヂ犃朔浅8袆樱剡煅矢兄x。朱元璋也很動情,走下御座上前扶起宋濂,囑咐道:“你回家要多多保重身體,每年最少得進京入朝一次,咱君臣也好敘敘舊、拉拉家常。”

這一個君臣依依惜別場面,在場的大臣看了無不動容。宋濂本人更是感慨萬分。六天以后,在離開南京返回浦江的船上,宋濂寫了一篇《致政謝恩表》:

翰林學士承旨,嘉議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兼太子贊善大夫臣宋濂,誠歡誠忭,稽首頓首上言:

臣聞生世而逢真主,仕宦而歸故鄉(xiāng),此人臣至榮而愿者也。臣本一介書生,粗讀經(jīng)史,在前朝時雖屢入科場,卻不能沾分寸之祿,甘終老于山林。今幸遭逢圣主,定鼎建業(yè),特勑省臣遣使者致幣,起臣于金華山中,俾典儒臺,繼升右史,侍經(jīng)東宮,供奉翰苑。去歲欽蒙特除承旨,為文章之首臣。而次子燧擢中書舍人,長孫慎殿廷序班,一門三世,俱被思榮。近者又荷追封祖父,親御翰墨,寵以雄文,燦然奎壁之光,照耀霄漢。且憐臣年老,令致政還鄉(xiāng),又有冠服、文綺、寶楮之賜。鴻澤滂沛,不一而足,其高如天,其厚如地;其照臨如日月,非筆墨能盡述。

臣誠歡誠忭,稽首頓首。欽惟皇帝陛下以布衣混一四海如漢高祖,以仁義化被萬方過唐太宗。宵衣旰食,孜孜圖治。欲使天下蒼生無一夫不被其澤。雖以臣之愚陋,無尺寸之功,亦蒙寵遇如此之至,銘心鏤骨,誓不敢忘。自度無以效犬馬之誠,惟朝夕焚香,上祝千萬歲壽,并以忠勤教育子孫,俾世世勿忘陛下深仁厚德而已。臣無任瞻天仰圣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稱謝以聞。

臣濂誠歡誠忭,稽首頓首謹言。洪武十年二月十二日,翰林學士承旨、嘉議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兼太子贊善大夫臣宋濂謹上表。

之所以全錄這篇文章,是想讓讀者了解此時此刻宋濂的心情。文章中從三個方面表現(xiàn)了宋濂的良苦用心:第一,宋濂的大部份文章,都用詞古奧,但這篇文章卻明白如話。皆因朱元璋是大老粗,不喜歡別人給他的奏章中咬文嚼字,茹太素就是因為在上疏中敷設詞藻、用典太盛,而遭到朱元璋的嚴懲。作為帝王師的宋濂,焉能不知道學生米桶的深淺?故放下身段,寫了一篇“準白話文”;第二,文章中三次重復“臣誠歡誠忭,稽首頓首”,通過語無倫次來表達自己的感激涕零。天下文臣之首,真正懂得什么叫“大智若愚”;第三,反復強調(diào)朱元璋對他的知遇之恩,并發(fā)誓子子孫孫世世圖報。但是,宋濂萬萬想不到,這篇文章竟一語成讖,宋濂晚年的悲劇,就出在子孫身上。

宋濂為何成了死囚?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王朝發(fā)生了幾件大事:

1、正月初六,丞相胡惟庸以圖謀造反的名義,被朱元璋下令處死。朝廷開始清理胡惟庸黨,受到牽連的官員有一萬五千多人。

2、正月十一日,朱元璋在南郊祭告天地后,宣布廢除中書省的建置。中書省是宰相衙門。從此,終明一朝,再沒有宰相之設?;实壑苯庸芾砹?。這體制有點像今天的美國,是總統(tǒng)負責制。

3、二月十一日,朱元璋讓他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到北平就藩,朱棣被封為燕王,王府設在北平。

4、五月二十日,朱元璋命令翰林院儒臣編輯歷代諸王、大臣、宦官中違法叛逆的共計二百一十二人的劣跡,編成《臣戒錄》一書,頒發(fā)給朝廷內(nèi)外各級官員,要他們以此為警戒。

5、十月二十一日,退休在浦江老家怡養(yǎng)天年的宋濂被押送到南京,送進詔獄拘禁。

曾是朱元璋最為寵信的天下文臣之首,為何變成了階下囚呢?這一突來的變故起因在宋濂的長孫宋慎身上。關于此,《明通鑑》上只記載了一句:“慎坐胡惟庸黨被誣,與濂季子璲俱下獄死?!贝颂幏Q璲為季子,即為小兒子。而《明史·宋濂傳》中又說:“仲子璲最知名,字伯珩,善詩,尤工書法?!彼五ピ凇吨抡x恩表》中又道:“次子燧擢中書舍人?!比幱涊d不一。若以宋濂之說為準,則次子宋燧與季子宋璲并非一人。被朱元璋殺掉的應是季子宋璲而非詩人書法家宋燧。

《明通鑑》與《明史》均記載清楚,言“坐胡惟庸黨被誣?!奔热皇潜徽_,就是冤假錯案。胡惟庸黨一萬五千余人,其中被誣的恐怕不在少數(shù)。朱元璋拿胡惟庸說事兒,借機排除異己,整肅官場。整個洪武十三年,京城一直陷在恐怖氣氛中。多少大臣“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落”。可謂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凡逮進大獄的,不死也得脫層皮。由于宋慎,他的叔父宋璲也受到牽連,叔侄二人雙雙杖殺于獄中。朱元璋還嫌不解氣,又把宋濂抓了起來。

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朝中大臣都記得,洪武九年六月十九日發(fā)生的一件事。

那一天,六十七歲高齡的宋濂被朱元璋任命為學士承旨,這是文官中最高的職銜。幾天后,又任命宋璲為中書舍人,宋慎為儀禮序班。祖孫三代,均成為御前近臣,真可謂有明一代最為顯赫的“文官第一家庭”。任命官職的那一天,朱元璋笑著對宋濂說:“愛卿為朕教育太子、諸王,朕也教育愛卿的子孫?!?/p>

這話說了不過三年,朱元璋就親手將宋濂的愛子愛孫送上了斷頭臺。而且,他也對宋濂下達了執(zhí)行死刑的命令。

聽說要處死宋濂,第一個反對的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標。他找父皇求情,希望能赦免宋濂。任憑朱標怎么流淚,甚至以死相抗,朱元璋不為所動。消息傳到了朱元璋原配夫人馬皇后的耳朵里。她連忙在朱元璋面前進諫:“平常百姓人家,為孩子請一個先生執(zhí)教,還要按照禮教善始善終,何況是天子家里。宋先生住在浦江老家,怎么知道孫子在京城的事。還望皇上保全宋先生的性命?!敝煸叭圆粸樗鶆印U媚翘祚R皇后侍候朱元璋飲食。兩人吃飯時,馬皇后既不陪酒,也不吃肉。朱元璋問馬皇后為何什么都不吃。馬皇后惻然說道:“我吃齋是為了替宋先生積德修福呢。”聽了這句話,朱元璋放下筷子,沉默了一會兒,終于下達命令赦免宋濂死罪,讓他全家離開浦江,遷往偏遠的四川茂州安置。

第二天,宋濂從死牢中放出,在錦衣衛(wèi)的押解下回到浦江。帶著余下的家人,以待罪之身,凄凄惶惶地踏上前往茂州的道路。

一年后,七十二歲高齡的宋濂,死在遷謫的中途夔州。

對于突遭的橫禍,宋濂始終不置一詞。晚年的劉伯溫,身陷困厄,還時時借景生情發(fā)點牢騷。宋濂卻甘愿做啞巴,洋洋四巨冊的《宋濂全集》,找不到只言片語述說此事。哪怕連隱喻、暗示都沒有。他譏刺白居易不懂臣道,所以借老妓女的淪落以自況。沒想到,他的下場比白居易更慘,但他修煉到家,堅決奉行逆來順受的策略。

看了劉伯溫的下場,可以流淚。看了宋濂的下場,卻是淚也流不出來了。

是誰污了殘書

檢視宋濂的一生,他最快樂的時光,應該是他五十歲出仕之前,在故鄉(xiāng)收徒授課的那段光陰。孤燈之下,砥礪學問,山中歲月,書本娛心。他寫過一首《長白山居圖》:

滿地風云稱隱居,燕泥污我讀殘書。

五更風急鳥聲散,時有隔花來賣魚。

何等適意,又何等悠閑。我看,污了宋濂殘書的,不應該是燕泥,而是朱元璋。

猜你喜歡
宋濂朱元璋
踏雪求師
最含蓄的畫諫
畫諫
朱元璋為何放過了湯和
宋濂冒雪訪師
宋濂誠信求學
忠誠
朱元璋賣藥
草莽皇帝朱元璋
宋濂還書
家居| 宜川县| 岳西县| 灵璧县| 柞水县| 永城市| 汾西县| 贵港市| 鄂托克前旗| 玉环县| 会东县| 同仁县| 穆棱市| 伊川县| 无棣县| 万源市| 阿坝| 正镶白旗| 青阳县| 大埔县| 连城县| 梨树县| 博乐市| 潮安县| 宿迁市| 呼伦贝尔市| 黎城县| 南部县| 衡阳县| 东宁县| 峨眉山市| 沈阳市| 恩施市| 日土县| 鄂尔多斯市| 楚雄市| 正镶白旗| 明溪县| 清丰县| 江西省|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