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晴松
學者,乃某一領域其學術有一定造詣者。南京的羅永平先生堪稱是一位太極拳研究的學者。
羅永平,1953年出生,幼時拜南京查拳名家徐公偉為師學練查拳、器械,及通臂拳等傳統(tǒng)拳種及散打,后機緣所至,入南京陳式太極拳名師徐忠琦門下學練陳式太極拳,成為徐忠琦老師高足之一,并曾在南京玄武湖公園代師授徒數(shù)年。1981年起,羅永平老師受南京市太極拳協(xié)會(籌)之托,在太平公園公開教授陳式太極拳,因其說理清晰、教授認真,而備受南京太極拳練習者的信賴和敬佩,當時跟隨他學拳者就達百余人之多。羅永平先生為人謙虛有禮,儒雅灑脫,教授太極拳則傾囊相授,明拳析理,推手散放,喂招喂勁,以身試手,與其相處令人倍感愉悅。
在40年的習拳歲月里,羅永平先生既上北下南訪名師尋益友,討教太極拳真經(jīng),又癡迷于太極拳理論和技擊的研習。他常說,“明理才能明拳,明拳才能明技”,“要學明白拳、文化拳”。
因此,羅永平先生嗜好鉆研前輩賢人和太極拳名家的太極拳論著論述,結合自己修煉太極拳的體悟,用實踐論證太極拳經(jīng)典論述,尤其對陳式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的《陳式太極拳圖說》推崇備至,他讀此書已不知遍數(shù),并曾專文為此書搖旗吶喊。正因羅永平先生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太極拳論述反復咀嚼,才有了近幾年來所寫的文章屢見于相關刊物之上。
羅永平先生善于學習老一輩太極拳家的精辟論述,但并不畏懼、迷信所謂“權威”、“大師”,他堅持以自身實踐體會理論,以體悟理論指導實踐。故而其所寫就的文章,既有對太極拳理論的潛心探討,更有對太極拳技擊獨到的研究,絕不人云亦云、東抄西襲,而是新穎獨特、探究深邃,往往高屋建瓴、出新出彩。
關于“神明”一詞,羅永平先生從源頭入手,于《易經(jīng)》里考證了“神明”一詞的出處、本義,結合王宗岳《太極拳論》內(nèi)涵,認為太極拳前人,諸如大家顧留馨、沈壽等對“神明”一詞解釋為“自然巧妙、運用自如”等尚不夠準確和完善,而應是“以我(敵)周身難知的玄妙變化(神),用肢體語言顯現(xiàn)出來(明)”即為“神明”,而“陰陽、剛柔、虛實、開合等,皆為玄妙變化,援助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皆為肢體攻防語言的顯現(xiàn)”。他的觀點既有思想意境,又有操作手段,讓人明了明白。對王宗岳“由著熟而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羅永平的理解是:太極拳從著熟入手,而漸漸懂得勁的變化規(guī)律,進而融通陰陽之變化,十三勢之技法,陰陽相交、剛柔相濟、或隱或現(xiàn)、自成行質,以達到太極拳最高境界。
羅永平先生研究、透析陳鑫《陳式太極拳圖說》中有關“纏絲勁”和“纏絲精”的論述和圖形,有力批駁了長期以來太極拳界將“勁”與“精”通假,并混為一談的錯誤認識,指出“勁”與“精”本義上的不同,陳鑫所用“勁”與“精”來區(qū)別勁路和理念,絕不是誤用、錯用、借用,而是精確的運用。對太極拳而言,“纏絲精”是皮膚、肌肉、筋腱、網(wǎng)膜、骨節(jié)、腦髓由外及內(nèi)、由表及里六個層次螺旋運轉的纏繞理念;“纏絲勁”是人們練習太極拳外在肢體各類纏絲方法的勁力和路徑?!袄p絲精”是理,“纏絲勁”是法;“纏絲精”是綱,“纏絲勁”是目。羅永平先生提出并理清了“纏絲勁”與“纏絲精”兩者的區(qū)別、含義及關系,使我們對這一長久困惑人們的問題有了清晰而正確的認識,無疑對深入理解和練習太極拳大有裨益。
他通過多年來查閱有關資料及研究多位太極拳大師的論述,發(fā)現(xiàn)在太極拳與十三勢的有關問題上,雖然歷來解釋比較一致,但仍存在一些疑點和盲點。羅永平先生不懼難度,求解疑盲,另辟蹊徑,據(jù)證引典,有理、有節(jié)、有力地提出了自己獨到見解。他認為太極拳的“勢”和“式”是兩個不同概念,絕不能混為一談。太極拳的“十三勢”是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的“八門五步”十三種技勢的手法和步法,故為“十三勢”;而“十三式”是太極拳創(chuàng)編者根據(jù)中國古代“八綱五紀”辯證思維,以陰陽、剛柔、開合、虛實的八綱,以及在八綱統(tǒng)馭下,以水、火、土、木、金相生相克原理而創(chuàng)編的五個不同技擊招勢的套路,八綱思維,五路拳套,是一整套思維和技擊技勢模式,故為“式”,而非“勢”。
關于太極圖,羅永平先生根據(jù)《陳式太極拳圖說》中陳鑫的圖解和議論,分析了“雙魚太極圖”與“來氏太極圖”的來歷、區(qū)別和關系,指出了長期以來以“雙魚太極圖”理解太極拳的偏失,肯定和強調了陳鑫在《陳式太極拳圖說》中應用“來氏太極圖”的合理性,論述了以“來氏太極圖”詮釋、理解太極拳的重要性、精要性、必要性,認為兩種太極圖都源自對《易經(jīng)》的理解,同源而異圖,但“來氏太極圖”最貼近太極拳。
羅永平先生不僅對太極拳理論研究深邃、見解精辟,難能可貴的是他用這些研究之理論指導實踐的技擊,再反過來用實踐論證著理論。他為了更好地研究太極拳,本著“弘揚太極文化”、“天下太極拳是一家”的理念,于2006年邀請、聯(lián)絡南京部分太極拳好手組建“南京樂友太極拳俱樂部”,被推舉為俱樂部主任。目前該俱樂部活動有佳,漸成氣候。
羅永平先生積四十年之醉心探求,其太極拳瀟灑飄逸、裹陰纏陽,風格明顯,特點突出。他演練的陳式太極拳一路松柔緩虛、內(nèi)氣鼓蕩、纏勁韻足,二路動緩急隨、抖彈震發(fā)、剛柔相濟。與羅永平先生推手,虛吞籠敷,松沉纏繞,皆感被其隨心所欲般的掌控,進則可能被吞沒,出則順勢被散放。
羅永平先生在太極拳理論和技擊上厚積薄發(fā),其研究的技理想人之不想,發(fā)人之不發(fā),引起眾多太極拳練習者的推崇,也得到太極拳理論界的關注,他們稱贊羅永平先生是既有太極拳不凡技藝,又有學術造詣的太極拳研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