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宗云
摘要:通過對系列實驗數據的分析研究,本文認為:身體素質“隱形課程”符合學生的身心要求和教育測量學要求,操作性強,便于推廣,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身體練習的積極性,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具有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身體素質課程隱形課程評價
0引言
身體素質“隱形課程”就是打破以課堂、教材、教師構成的課堂框架,換言之,“隱形課程”是一門沒有固定課堂(或場地)、教材、任課教師的課程,也不進行專門授課,學生自行進行學習或練習。只制定相應的考試標準,定期進行考核,以便在宏觀上實施控制,使被控制者向預定的目標發(fā)展”。
為了調動學生身體素質練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的動機,本文設計了系列實驗,以研究身體素質“隱形課程”在激發(fā)學生身體練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等方面的應用。
1對象與方法
本次實驗以永善縣第一中學高一117班、118班、119班、120班、121班、122班共36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10人,女生150人。研究時間為2004年2月至2004年6月,同時還統(tǒng)計了高二年級六個班幾個重點項目(100m、1000m[男]、800m[女]、跳遠、鉛球、引體向上)的達標成績,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依據。本次實驗在文獻資料及調查訪問的基礎上,主要進行教學實驗。實驗操作程序為:按班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開設身體素質“隱形課程”,定期進行考核。對照組只定期進行測試,測試內容兩組完全相同。然后檢驗兩組學生其達標成績的差異性。
2結果和討論
2.1確定身體素質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根據文獻資料,確定100m、400m、800m(女生)、1000m(男生)、立定跳遠、原地推鉛球(男5kg、女4kg),男女各5項身體素質為研究指標。采用聚類分析方法對研究指標的全部數據進行聚類分析,經聚類(r≥0.7時)共選出男生:lOOm、立定跳遠、原地推鋁球(5kg)、1000m、女生:100m、立地跳遠、原地推鉛球(4kg)、800m各4個項目作為評價指標。
身體素質“隱形課程”是打破傳統(tǒng)的體育上課框架,因此成績的評定必須擺脫傳統(tǒng)的絕對標準評價模式,應重視學生努力的程序,進步的幅度,提高的難度等因素。但是身體素質的評價是一項很復雜的評價過程,在實踐中也發(fā)現,如單純只依據進步幅度定成績,一方面評價的結果不能真正反應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另一方面難以避免學生在開始測試時(第一輪測試),留有很大余地,以使結束時能取得較大幅度的進步值,從而獲得最好的評價成績。
因此。基于上述成績評定的認識和實踐的反饋,本實驗確立的評價思想為:采用社會參照標準和個人參照標準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即某一單項身體素質成績?yōu)椋?/p>
基礎分乘以40%+進步分(Ⅰ)×30%+進步分(Ⅱ)×30%0
基礎分:采用社會參照標準,即每個個體均采用相同的評分標準,由第一輪測試得出。進步分(Ⅰ):采用個人參照標準,根據第二輪測試結果和第一輪測試結果的進度幅度得出。進步分(Ⅱ)采用個人參照標準。根據第三輪測試結果和第二輪測試結果的進步幅度得出。身體素質共分三輪進行測試。第一輪為三月份,第二輪為四月份,第三輪為五月份。
2.2身體素質基礎分、進步分評價常模的建立
2.2.1建立身體素質基礎分常模所謂基礎分即學生在第一輪測試時各項身體素質起始水平的評價結果,以此來衡量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狀況,并作為計算進步分(Ⅰ)的基礎點即原始依據。本實驗通過對高一年級6個教學班共360人的各項身體素質進行測試,制定出“男、女生身體素質基礎分評價常?!奔磭殷w育鍛煉標準高一年級評分表(評分表略)。
2.2.2建立身體素質進度幅度和難度評價常模體育運動成績一般通過鍛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當成績到達一定程度時,提高的難度就越大。例如:lOOm跑、從13.85提高到13.35和從12.85提高到12.35,盡管都進步了0.5s,顯然兩者的難度是不相等的。又如立定跳運,從2.36m提高到2.46m和從2.56m提高到2.66m,盡管都提高了10cm,但兩者的難度也是不相等的。因此,在考慮進度幅度的同時,也不可忽視成績提高的難度。
2.3身體素質“隱形課程”對學生身體素質練習動機的影響學生進行各種學習總是為一定的學習動機所支配,沒有學習的動機,就無法對某事物產生愛好和興趣。本實驗根據教育心理學和測量學的要求,設計態(tài)度和興趣量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問卷調查。在320份有效問卷中(實驗組162份、對照份158份)可以發(fā)現:從一般動機來看,實驗組96.8%的人喜歡體育運動;對照組97.1%的人喜歡體育運動。從專門動機看,實驗組69%的人喜歡球類運動;對照組70%的人喜歡球類運動。因此,可以認為兩組學生對體育的態(tài)度,以及對各運動項目的興趣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然后又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身體素質測試,發(fā)現平均成績都非常接近,也沒有明顯的差異。
然而,在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練習內容的問卷調查中卻發(fā)現,實驗組每周有90.2%的人每周利用1次以上的時間進行與身體素質考核內容相關的素質練習,有60%的人每周進行3次以上的身體素質練習;對照組則只有40%的人每周利用1次以上的時間進行一般身體素質練習,60%的人課外活動內容是球類項目。由此可見,對照組的學生往往根據個人的愛好和興趣選擇活動內容;而實驗組的學生絕大多數每周除了進行其它活動項目練習外,還利用一定的時間進行自己并不感興趣的身體素質練習,這似乎難以理解。但是,通過問卷調查可以從中找到答案。對選擇題“你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身體素質練習的目的是什么?實驗組70%的學生選擇了“為了獲得高分”。由此表明身體素質其本身的內容對學生并不具有吸引力,不能產生直接興趣,但相當部分學生對評價結果發(fā)生興趣,即產生間接興趣,因而支配著自己去堅持鍛煉。以便通過多次練習提高成績,得到好的評價效果。因此這表明“隱形課程”已發(fā)揮了它預期的作用。
2.4實驗組和對照組練習效果的比較身體素質練習所產生的效果是衡量設立“隱形課程”成敗的標志。本實驗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測試發(fā)現:實驗組男生實驗后各項身體素質均大幅度提高,并達到非常顯著性水平。女生除1 00m外,其余三項素質增長幅度也達到非常顯著性水平。對照組的各項身體素質都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明顯不如實驗組明顯,如將實驗組和對照組作進一步的比較分析,還可以發(fā)現:實驗前兩組學生各項素質指標未達到顯著性水平,但實驗后卻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實驗組男、女生各項素質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
3結論
3.1設立自體素質“隱形課程”有利于調動學生身體素質練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能力,促進其它運動項目的學習和成績的提高。
3.2在身體素質“隱形課程”成績的評價中,應突出進步因素,提高難度,兼顧起點成績,采用基礎分和進步分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才能更好地達到預期效果。
3.3基礎分和進步分相結合的評價方法,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要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其評價方法具有普遍意義。
身體素質“隱形課程”是一種無形的教學手段,通過實踐證明具有顯著的效果,把這種無形的課程成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能全面促進教育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