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ne Riether Hugues de Gaalon
音樂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與宣泄,是最感性的交流方式之一。所以音樂是撫愈心靈傷痛的良藥;是治療精神創(chuàng)傷的神奇妙方。音樂型的治療活動可以為那些生活在陰影中的孩子們提供一種治療性的情感釋放。
未經(jīng)治療的心理創(chuàng)傷可能會引發(fā)各種問題,不僅會影響到孩子們今后與他人的交往,影響到他們在校的表現(xiàn),更會影響到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創(chuàng)造性的宣泄方法能夠緩解創(chuàng)傷所帶來的影響。通常,孩子和成人都很難用適當?shù)恼Z言來表達出他們所經(jīng)歷的痛苦,但是通過參與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進行完全的情感釋放,則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在中東地區(qū)的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中說:“巴勒斯坦兒童正不斷地表現(xiàn)出心理社會應激異常,表現(xiàn)為攻擊性行為、很低的成就感、做噩夢和尿床等?!保ㄗ⑨?)音樂型治療已經(jīng)應用于那些受到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青少年心理恢復工作中。很多教師與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也都通過各種培訓,在一些被戰(zhàn)爭所侵襲的國家中,諸如波西尼亞、車臣以及一些非洲國家開設音樂型治療的研修班。音樂型治療法還在2005年亞洲海嘯中被應用于幫助心理受到創(chuàng)傷的孩子們,以及印度尼西亞日惹的地震當中的幸存者。
愛丁堡大學的音樂教授,也是英國杰出的當代作曲家之一的Nigel Osborne評論說:“音樂可以幫助那些有心理創(chuàng)傷的孩子們增加個體之間和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交流,帶來信任、快樂、安全感、認知修復以及由創(chuàng)造力帶來的無法比擬的自信?!痹诓ê诘貐^(qū)對有創(chuàng)傷性應激障礙的孩子們進行音樂型治療過程中,Nigel 0sborne教授觀察到,“在使用音樂治療法后看到那些患有抑郁癥和沉默寡言的孩子們歡笑和舞蹈是很平常的事;并且使那些有多動癥的兒童們,也變得平靜,注意力更加集中?!?(注釋2 )
將治療型音樂活動與故事相結合
治療型音樂活動可以使孩子們?nèi)谌氲礁璩?、傾聽、游戲、戲劇以及運動中,由此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在治療活動中,當音樂療法與積極的故事療法相結合時,孩子們不僅得到了情感抒發(fā)與宣泄,同時還對其情感矛盾的需求產(chǎn)生積極思想并形成良好的解決能力。
許多不同方法都可以用于治療型音樂活動中,但較為典型的方法則是使用樂器或是事先錄制好聲音的CD來進行治療。這些聲音可以是眾多管弦樂器的組合,也可以有諸如風、雨、雷等的音效。
在活動開始時,先給孩子們介紹不同的樂器及它們所發(fā)出的聲音。然后,讓孩子們輕輕地閉上眼睛,給他們播放一首經(jīng)典樂曲,讓他們“感受”音樂及由這首樂曲的意境所帶來的力量。當孩子們欣賞完某一樂曲以及樂器之后,給孩子們導入一個故事或是一個主題,并且將不同的音樂元素穿插在講解中。例如:巨大的鼓聲可以表示壞人的到來或是暴風雨的臨近。它們可以是民間傳說、童話或是現(xiàn)代故事,這些帶有勵志精神的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們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及應對技巧。
孩子們尤其喜歡參與音樂活動。通過制造各種音樂效果,讓孩子們學會在鼓或是木制積木上有節(jié)奏地敲擊、唱歌或是編寫新歌并以小組形式演唱等,都會使孩子們從消極的傾聽者轉化為積極的演出參與者。讓孩子們以最大的聲音演唱,也可以讓其用最輕微的聲音來傳遞音樂中的情感,還可以鼓勵他們跟著節(jié)奏拍手或是隨著旋律舞動身體來表達某一情感。舞蹈及動作都可以被融入到音樂中,來給孩子們機會釋放壓力,并以一種非語言的形式來活躍地、積極地表達他們的情感。
教師們僅用手頭一些簡單的素材、最少的器具以及極大的熱情即可進行音樂治療。神奇的音樂治療法能夠激勵孩子們帶著希望期盼未來,這種希望將會在孩子們中間相互感染和傳播。它還可以提醒孩子們:通過音樂,他們有能力去尋找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有能力帶給自己和他人更多的快樂。
手偶在心理治療中的使用
手偶是另一個實用性極強的互動工具,可用于兒童各年齡層的心理治療中。孩子們總是被玩偶的神奇魅力所深深地吸引,并且常常比成年人更容易進入角色并與之進行互動。孩子們也非常喜愛聽故事,尤其是在他們的世界遭到破壞后,幼小的心靈更是格外渴望聽到能夠給他們帶來希望、愛、成功與勝利的故事。玩偶游戲和講故事等方法都可以用來幫助深受災難困擾的孩子們,這即可以撫慰他們的心靈創(chuàng)傷,又可以鼓勵他們多與外界溝通交流。
如Lynne Jones博士,這位從事國際災后兒童心理康復工作15年的專家所說:“玩偶與真人僅有一步之遙,不同的他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又有著相似之處”。(注釋3)通過運用玩偶來演繹故事,來探索令人恐懼的災難事件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張“安全網(wǎng)”。孩子們會認為這故事不是關于他們自己的,而是關于玩偶的,因此使得孩子們可以在安全的心理狀態(tài)下去思考災難事件。
用玩偶演繹關于災難的故事是否會進一步驚嚇到孩子?
有時,治療型故事會描述一些孩子們經(jīng)歷過的災難性事件的情形。這可能會引起人們的質(zhì)疑:為什么要講述那些會嚇到孩子的有關災難事件的故事?那樣做是不是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心理恢復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是讓孩子們在做好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對災害性事件進行表述。不要強迫孩子們?nèi)ビ懻摓碾y事件,而是要通過讓孩子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重新演繹災難發(fā)生時的情況來疏導他們內(nèi)心的困惑與恐懼。故事治療法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看到過暴力和死亡等場景,或者受到災害刺激的孩子們,可能會被此深深的困擾而拒絕討論他們的經(jīng)歷。通過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在經(jīng)歷相似的事件時學會應對、解決困難之后,孩子們也會學著去掌握積極的應對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在講故事時不要停留在災難事件的負面影響上而再次刺激到孩子們。通常是首先承認災難經(jīng)歷的負面影響,然后最大化地發(fā)揮講故事在治療和恢復兒童心理方面的作用。
在給孩子們講故事的過程中,一定要承認災難事件的現(xiàn)實存在,但絕對不要把故事的焦點集中在那些令人恐懼的事件上。故事中要著重強調(diào)主人公解決問題和恢復信心的能力。要反復讓孩子們確信:感到恐懼是很正常的,而且它是可以被克服的;感到悲傷也是很自然的,但悲傷過后幸福也會跟著到來,就如同四季的更迭。在老師們悉心地把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故事講給學生們后,能幫助他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生活會越來越好,并且在經(jīng)歷苦難過后人們會變得更為堅強。
什么年齡的孩子喜歡玩偶?
人們的心靈似乎總是年輕的,因為好像各個年齡層的人們都很喜愛玩偶。但是,如果你的故事聽眾是大一點的孩子、青少年,或是成年人,你則需要注意使故事內(nèi)容適用于其年齡段。當然玩偶的使用總是可以讓故事演繹得更為精彩。
選用何種類型的故事?
故事不需要是真實的,也不一定是以災難和災后恢復為中心才更有效果。讓孩子們盡情地去經(jīng)歷想象帶來的驚喜與樂趣。神奇的人物傳說、會說話的動物、會飛的馬、美夢成真等故事都會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使他們精神愉悅。這種有著積極價值而且寓教于樂的方法具有心理治療的功效,可以作為幫助有應激性心理障礙的孩子們的有效工具。
玩偶所演繹的故事要生動、充滿戲劇性,最好讓觀眾也能參與進來。讓孩子一對一地,或者輪流坐在你的膝頭聽你講故事,也是幫助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孩子的有效手段。
選用何種類型的玩偶?
玩偶有很多種類,木偶、手偶和指偶等都受到孩子的喜愛。玩偶可以隨處買到,也很容易制做。當你講故事時,可以自己親手操縱玩偶,也可以讓孩子們操縱玩偶把你正在講述的故事表演出來。
以下是一些簡易玩偶的制作方法:
? 你可以很容易地把布娃娃或是填充動物玩具做成手偶。把玩具從后面打開,拿出里面的一些填充物,然后把手伸進去就行了。
? 拿一只舊襪子,在上面縫上扣子做眼睛,縫上毛線做頭發(fā)。把手伸進去,讓你的人物“說話”,這樣你就做成了一個簡單、可愛的手偶。
? 你也可以在紙上畫出玩偶的形象,給它們涂色,再把它們剪下來粘在冰激凌桿上,做成支架式指偶(你也可以使用活動手冊中提供的指偶形象)。
? 你可以簡單地做一些指環(huán)式指偶。在涂色后剪好的玩偶形象后面粘個紙條,然后像戴指環(huán)一樣戴在手指上。
? 你可以在自己手上,甚至可以在每一個手指上畫上玩偶形象,,然后讓你的手“說話”。
? 你也可以使用手影戲,將一塊布罩在臺燈上,然后在墻上投下手影(大孩子和青少年都特別喜歡這種游戲)。
災后的幾個月甚或幾年時間中,孩子們需要能夠表達或說明正在困擾著他們的問題。
Annette La Greca博士——美國心理學家,《怎樣幫助兒童應對災難》的作者認為:“研究表明,反復表述災難相關內(nèi)容有助于減輕災后所帶來的情感痛苦。這也同時說明兒童需要在一個安全的、被接受的環(huán)境下傾訴他們的經(jīng)歷,從而使他們從災難的陰影中解脫出來。” (注釋4)
那些照顧經(jīng)歷災難或各種創(chuàng)傷的兒童看護人員將會發(fā)現(xiàn):將手偶、講故事與音樂相結合的治療手段,給孩子們更多的機會能夠在安全的、支持性強的環(huán)境中去探索及表達困擾他們的問題。
注釋
1)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Report ICEF/2005/P/L.20, March 23, 2005
2) Macintyre, Donald, “Music Therapy: the Pied Piper of Balata”, The Independent, October 30th, 2006
3) BBC News, “Tsunami Children Get Help”. Stephen Shukor, April 11, 2005
4) La Greca, A .M., Vernberg, E. M. Silverman, W. K., Vogel, A. L.,& Prinstein, M. J.(1994).“Helping children prepare for and cope with natural disasters: A manual for professionals working with elementary age childre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Miami.
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