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巖 吳慧攀
摘要: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是指運動員在運動競賽中由于內(nèi)心活動受到干擾和發(fā)生變化而導致出現(xiàn)運動員比賽發(fā)揮失?;蜻\動成績降低的可能性。以《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中心理技能因素為風險源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進行了溯源分類,提出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有情緒風險、動機風險、注意力風險、自信心風險與協(xié)調(diào)能力風險,并編制了《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檢查表》和《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評估表》,最后提出了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策略有風險回避、風險降低與風險自留。
關鍵詞: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
中圖分類號:G804.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90(2009)01-0057-07
Abstract:Athlete psychological risk in competition is defined as the possibility of lower competition results occurs when athlete mental activity is disturbed. Based on psychological skills from Athlete Psychological Skills Inventory, the athlete psychological risk in competition can be classified as six factors, namely emotion risk, motivation risk, concentration risk, confidence risk and harmony ability risk. The checklist for athlete psychological risk in competition and the evaluation scale for athlete psychological risk in competition had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risk treatment tactics mainly including risk avoidance, risk reduction and risk acceptance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Athlete; psychological risk in competition;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risk treatment
お
1 引言
1.1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事件
在運動員參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充滿了風險。石巖(2004)提出運動員參賽風險的概念,建構(gòu)了運動員參賽風險管理理論體系,發(fā)現(xiàn)我國優(yōu)勢項目高水平運動員心理風險對運動員參賽影響較大,在參賽風險排序中經(jīng)常排在前兩位[1]。
運動員心理因素與運動員表現(xiàn)高度相關。Brewer(2000)認為,運動員失敗更多來源于運動員沒有能力對焦慮、擔心、憤怒、絕望和自信等心理因素進行控制[2]。Orlick(2002)對加拿大奧運選手研究表明,奧林匹克決賽階段的運動員在技術(shù)與身體因素上的差異未達顯著水平,然而在心理狀態(tài)上,卻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將會對運動員參賽產(chǎn)生重要影響[3]。這些研究證明了參賽心理風險的存在及其對運動員參賽的影響。
從表1中可以看出,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不僅表現(xiàn)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還會發(fā)生在參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對運動員比賽發(fā)揮產(chǎn)生嚴重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進行深入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基本特征,揭示其內(nèi)在的一般規(guī)律,從而在幫助運動員應對參賽心理風險上取得更好的效益。
1.2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界定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把風險(Risk)解釋成“具有一定危險的可能性,或者是有可能發(fā)生危險,形成災難[4]。《辭?!分小帮L險”的定義是“人們在生產(chǎn)建設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導致人身傷亡、財產(chǎn)受到損失及其他經(jīng)濟損失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測事件的可能性”[5]。
從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對運動員競賽成功或失敗問題進行專題研究,試圖探尋影響運動競賽結(jié)果與運動員競賽發(fā)揮(超常、正常、失常)的各種因素,形成了運動員參賽風險研究的基礎與雛形。石巖(2004)率先從風險管理的視角研究運動員參賽問題,并將運動員參賽風險(Competition Risk)界定為運動競賽這一特定社會活動中出現(xiàn)的風險,是運動員在參加運動競賽活動的各個階段或環(huán)節(jié)可能遇到的風險,也就是在運動競賽中發(fā)生各種干擾運動員比賽發(fā)揮或?qū)е逻\動員比賽成績降低事件的可能性[6]。
在了解了風險和運動員參賽風險概念的基礎上,按照形式邏輯“屬加種差”的定義公式,首先找到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屬概念”,即參賽風險,而“參賽心理風險”是運動競賽這一特定社會活動中出現(xiàn)的風險,其“種差”就是,它是運動員在參賽過程中內(nèi)心活動受到干擾和發(fā)生變化而導致比賽發(fā)揮失?;蜻\動成績降低。基于此,把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Psychological risk in competition)定義為“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指運動員在運動競賽中由于內(nèi)心活動受到干擾和發(fā)生變化而導致出現(xiàn)運動員比賽發(fā)揮失?;蜻\動成績降低的可能性”。
2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識別
2.1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源
2.1.1 影響運動員表現(xiàn)的心理因素
一些優(yōu)秀選手在奧運會和世錦賽等重大比賽上有實力但卻由于意想不到的原因?qū)е卤荣愂〉默F(xiàn)象屢見不鮮,最為經(jīng)典的是中國觀眾熟知的“埃蒙斯現(xiàn)象”。實際上,圍繞競賽成功(或制勝)和失敗探討影響運動參賽心理因素一直是運動心理學界的熱點。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運動員人格特質(zhì)對運動表現(xiàn)的影響;(2)運動員認知,即運動員對身處情境的知覺、解釋與反應方式,對運動表現(xiàn)的影響。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運動員人格特質(zhì)與運動表現(xiàn)的關系,大部分研究認為運動員表現(xiàn)良好是因為其所具備的人格特質(zhì)與一般運動員不同[7]。近年來,運動員人格與運動成績關系的研究雖有所減少,但早期的研究結(jié)果還是得到了支持。一項關于奧運冠軍人格的研究證明,奧運冠軍因為具備了以下人格特征:(1)應對和控制焦慮的能力;(2)自信;(3)堅韌的精神;(4)運動智力;(5)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擾;(6)競爭性;(7)努力工作的理念;(8)設置并達到目標的能力;(9)樂觀。他們具備了這樣的人格特征才能在奧運會這樣的國際大賽上表現(xiàn)出色[8]。還有部分研究認為,僅僅憑借人格判斷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是不夠的,因為運動員表現(xiàn)受到人格與運動情境的交互作用影響,只有用多變量(心理的、生理的、情境的)的模式研究人格,才能更好地說明各變量對運動表現(xiàn)的影響。
由于探討運動員對情境的認知比單純地分析其人格特質(zhì),更能預測運動員的行為和表現(xiàn),所以,近年來關于心理因素與運動成績之間關系的研究偏向于運動員認知形態(tài)對運動表現(xiàn)的影響[9]。一項針對奧運會教練的研究表明,影響運動員比賽成績的因素包括:應對注意力分散的計劃,較強的團隊凝聚力、人群支持、運動員高水平的自信心以及公正而有效的團隊選拔。而影響訓練效果的變量包括有顯著改變的訓練行為、不能與運動員建立信任、不能有效處理危機情景、壓力下保持冷靜以及做出公正而果斷的決定[10]。還有研究表明,高水平選手的情感、應對與其成績是相互作用的,即運動員體驗的高頻率的樂觀情感與應對策略的效果有關,并且兩者是比賽成績的預測因子[11]。
參賽過程中出現(xiàn)的 “不可思議”的現(xiàn)象而導致運動員比賽失敗也得到了廣泛關注,如運動競賽中的“choking”現(xiàn)象和“黑馬”現(xiàn)象。王進(2004,2005)指出,壓力、注意、過強的自我意識、不合理的自我定向目標和較低的比賽效能感是導致“choking”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14-15]。石巖(2004)認為,“黑馬”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在于成績優(yōu)秀的運動員過高估計自己,輕視對手,一味去保冠軍,這些潛在的參賽心理風險使一些成績較好的運動員在大賽中頻頻失手[16]。另外,劉淑慧(2003)在對射擊運動員心理內(nèi)適應的分析中指出,賽前運動員認知與情感的不平衡所反映的內(nèi)適應水平低,將會成為阻礙運動員發(fā)揮的潛在威脅[17]。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中國奧運選手心理問題引起高度關注。張力為(2006)認為自信、動機、情緒、注意、意志、認知、心理疲勞與人際關系這些心理因素與中國奧運選手的表現(xiàn)高度相關,而這些心理因素的核心是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心理穩(wěn)定性,而穩(wěn)定性主要與自我意識、自信、注意和情緒有關[12]。石巖(2008)從“東道主效應”、“血性”、情緒、心率與應對等角度分析了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心理,其中情緒是影響運動員參賽最為關鍵的心理因素[13]。
基于運動員在運動情境中的認知方式與策略經(jīng)過訓練可以改變這個事實,心理技能訓練作為幫助運動員增強心理技能、促進運動表現(xiàn)的手段被重點關注。心理技能的作用在于能適當?shù)靥幚?、調(diào)節(jié)影響運動表現(xiàn)的心理因素[18]。因此,運動員心理技能的研究對于認識影響運動員表現(xiàn)的心理因素具有積極的意義。
Lesyk(1998)認為,由于運動員參賽有如下特點:(1)比賽時間與地點、規(guī)則與評判標準提前可以知道;(2)參賽結(jié)果不確定性導致參賽過程中存在著心理風險;(3)參賽者的行為以目標為導向,所以,運動員必須適當?shù)卣{(diào)節(jié)動機、態(tài)度、情緒、焦慮、自信心和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對運動員參賽產(chǎn)生的影響才能確保運動員成功參賽[19]。
運動專項運動員或某一特定類型運動員心理技能研究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些研究從專項運動特征和運動員獨有特征的角度證明了影響不同項目、不同類型運動員參賽的心理因素存在差異。存在差異的同時也有其共性,如動機、情緒、自信心與壓力等心理因素就是影響運動員表現(xiàn)的共性因素[20-22](Katherine,2002; Darren Brookfield, 2004; Daniel Wann, 2005)。
需要指出的是,運動專項運動員或某一特定類型運動員的心理技能研究結(jié)果的局限性較大,因為只是針對某一項目或某一特定類型的運動員,其研究結(jié)果不可能讓我們?nèi)娴卣J識影響運動員參賽的心理因素。而針對“運動員”這個群體普適性的心理技能測量工具能準確地區(qū)分運動員在心理技能水平方面的差異,原因在于心理技能量表全面地包含了影響運動員運動表現(xiàn)的心理因素[23](表2)。
2.1.2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源
風險產(chǎn)生和存在與否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要有風險源。進行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識別,首先要找到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風險源。
《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周潔,2008)是結(jié)合石巖提出的運動員比賽系統(tǒng)為運動員所應具備的心理技能劃分層次,并針對我國運動員心理技能測量而編制的量表[24]。本研究選擇《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中心理技能因素作為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源,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事件進行溯源分類(圖1)。
根據(jù)《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對各種心理技能因素的界定,從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和運動員心理技能定義出發(fā),界定各種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如下:
(1)情緒風險(Emotion Risk),指運動員在參賽過程中壓力過大,不能保持樂觀和平靜的情緒,從而干擾比賽發(fā)揮或?qū)е卤荣惓煽兘档偷目赡苄浴?/p>
(2)動機風險(Motivation Risk),指運動員對比賽心理準備不充分,沒有設立適合自己實力的目標,更多考慮成績而不是完善技術(shù),從而干擾比賽發(fā)揮或?qū)е卤荣惓煽兘档偷目赡苄浴?/p>
(3)注意力風險(Attention Risk),指運動員易受到外界影響,很難集中注意力于當前任務,從而干擾比賽發(fā)揮或?qū)е卤荣惓煽兘档偷目赡苄浴?/p>
(4)自信心風險(Confidence Risk),指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盲目自信,或者缺乏信心,從而干擾比賽發(fā)揮或?qū)е逻\動員比賽成績降低的可能性。
(5)協(xié)調(diào)能力風險(Harmony ability Risk),指運動員不聽從教練的指揮,與隊友不能良好合作,從而干擾比賽發(fā)揮或?qū)е卤荣惓煽兘档偷目赡苄浴?/p>
2.2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檢查表》的編制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識別主要是對未來比賽中可能出現(xiàn)的或遇到的心理問題進行提前預測,以便在賽前與賽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識別指標應該滿足敏感性、獨立性和可測性這三個條件,即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識別指標必須要敏感地反映運動員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各指標之間無相關性,而且各指標應該被測得或能被清晰地觀察到[25]。
為了有效地進行運動員心理風險識別,必須編制《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檢查表》。編制過程首先是收集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具體事件,對收集的資料按照“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源” 進行歸類整理,然后提出運動員參賽風險每一個因素的檢查條目(表3),最終形成《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檢查表》。
3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評估
3.1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評估的含義
為了解各種參賽心理風險對運動員比賽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在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識別后,應對他們所面臨的這些心理風險進行評估,以確定這些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影響程度,以便為心理風險應對提供依據(jù)。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評估就是在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識別基礎上,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通過對收集的大量關于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事件加以分析,估計和預測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發(fā)生的概率、損失程度與控制程度。
3.2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評估方法
本研究采用改良后的列表排序法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進行評估。所謂改良后的列表排序法就是采用5級評判而非傳統(tǒng)列表排序法采用的10級評判[26]。具體評估程序是用逐項評分的方法量化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大小,即事先確定評估標準,然后由運動員對預先識別出來的心理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嚴重性和可控性等指標一一打分,然后3個分值相乘,得出不同風險的風險量(RV)。風險量值越高,表示風險越大,需要制定相應措施加以風險應對。用公式表示,即RV=P? S? C,其中P為心理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S為心理風險發(fā)生的嚴重性,C為心理風險發(fā)生的可控性。
為了準確地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進行評估,《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評估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哆\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評估表》就是用列表排序法計算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事件的風險量,而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事件的選擇是在“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源”基礎上,從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定義出發(fā),對參賽選手做了發(fā)生不利心理事件的描述(表4)。
另一種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評估的方法是帕累托分析 (Pareto analysis)。帕累托分析,也稱主次因素分析法,是指根據(jù)事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qū)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方法把累積百分數(shù)在0~80% 之間那些因素稱為A類因素,是主要因素;累積百分數(shù)在80%~90%之間的因素被稱為B類因素,是次要因素;累積百分數(shù)在90%~100% 之間的因素為C類因素,在這一區(qū)域內(nèi)的因素是最次要因素。A類因素需要特別注意,慎重處理,以保證重點、抓住關鍵。
把主要應用在管理領域的帕累托分析引入到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評估中的目的就是要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確定出運動員參賽心理的主要風險因素、一般風險因素與其它因素,進而有助于對主要風險因素進行應對。這種方法可以與改良的列表排序法一起使用,并且可以在評估結(jié)果上互相補充與驗證。
4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
風險概念表明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文明,以便使自己的決定將會造成的不可預見的后果具備可預見性,從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27]。研究風險的最終目的在于“控制”。然而,與其它現(xiàn)象相比,心理現(xiàn)象是多種多樣的,也是極其復雜的。與物理化學現(xiàn)象不同,心理現(xiàn)象不具形體性,是人的內(nèi)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無法進行直接觀察。運動員的心理狀況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教練、隊友、對手、裁判、觀眾等因素都可能對運動員的心理產(chǎn)生影響,因此,與運動員其它參賽風險應對相比,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應對更為復雜與困難。
4.1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的原則
在運動員參賽風險應對中,應遵循“謹慎原則”和“程序化”原則。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隸屬于運動員參賽風險,所以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應對也應該遵循這兩個原則。
由于每個運動員都有不同于別人的心理特點,個體差異明顯,因此,應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在堅持“謹慎原則”和“程序化”原則的基礎上,應該考慮到不同個性、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差異性。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不是要消除運動員、運動項目的特點與差異,相反是要使運動員、運動項目的差異性合適而完美地與參賽心理應對措施融合在一起。強調(diào)差異性,也就是要求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應該“因材施教”,重視個體差異,根據(jù)運動員心理特點及項目特征,有針對性實施心理風險應對措施。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就是讓運動員自己或他人對參賽心理進行干預,從而達到成功參賽的最終目的。與其它參賽風險相比,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應對更注重運動員的主體性。如果運動員沒有主動意識和精神,處在參賽心理風險應對的被動地位,那么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就是一種強制性行為。強制性行為帶來的后果就是運動員抵觸甚至厭惡進行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從而影響到運動員參賽。
心理問題對于很多人而言都屬于個人隱私,應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必須尊重運動員的個人隱私,所以保密性原則也是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極其重要的原則。在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過程中,運動員可能會泄露很多個人的秘密、隱私、缺陷,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心理和行為的困擾、矛盾、沖突等。這些信息是幫助運動員進行參賽心理風險應對的基礎,但又是運動員所不愿意向外人提及的。因此,保密性原則是鼓勵運動員暢所欲言與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礎。
4.2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的策略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是指采取各種措施與方法,消除或減少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各種可能性,或是降低這些參賽心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時造成的損失。參賽心理風險應對策略包括風險回避(Risk avoidance)、風險降低(Risk reduction)、風險自留(Risk acceptance)和風險轉(zhuǎn)移(Risk transfer)等。
“風險回避”是指當運動員在賽前與賽中心理出現(xiàn)嚴重問題,如自信心不足,極度焦慮,害怕比賽,甚至厭食導致身體不適的情況發(fā)生時,應該考慮主動放棄比賽或改變參賽目標。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有別于運動員參賽其它風險,很多運動員忍著傷病堅持比賽最后仍舊取得成功,但卻極少甚至沒有運動員心理出現(xiàn)問題時仍然取得好成績。相反,其他狀況良好而因為心理出現(xiàn)問題導致失敗的案例卻比比皆是?!帮L險回避”雖然徹底回避了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但同時也意味著丟掉了取勝的機會。采用運動員參賽風險回避策略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是無奈之舉,也是一種暫時的退卻。
“風險降低”是一種積極的風險應對手段,它包括風險防范與風險減輕兩類方法。風險防范是指事前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不利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概率);風險減輕是指不利事件發(fā)生時采取措施減少其不良后果。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主要采取的也是“風險降低”。
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防范的重點在于把具體的心理風險因素識別出來,從而可以以針對性的措施把風險降低。可以利用《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識別表》識別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因素可以有多種手段,也可以采用與運動員溝通的方式識別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確定了心理風險因素后,可以對運動員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與指導。在實施風險減輕時,應設法將已識別的那些可預測或不可預測的風險變成已知風險,這樣就可以動用資源來減輕風險。
“風險自留”是指運動員將參賽的心理風險留給自己承擔,分為主動的和被動的風險自留兩種。在對可能出現(xiàn)的參賽心理風險準確的識別與精確的評估基礎上,可以制定出各種風險處理方式,然后對各種風險處理方式進行比較、權(quán)衡利弊后決定將風險留置內(nèi)部,自己承擔風險損失的全部或部分。主動的風險自留是一種有周密計劃、有充分準備的風險處理方式。被動的風險自留是對于風險的存在和嚴重程度認識不足,沒有對風險進行處理,而最終自己承擔風險損失。
“風險轉(zhuǎn)移”的目的不是降低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借用合同或協(xié)議,在風險事故一旦發(fā)生時將損失的一部分轉(zhuǎn)移到項目以外的第三方的身上。這種策略并不適用于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
由于運動員心理風險與參賽之間的緊密關系,運動員心理風險應對早已被各運動隊高度關注。很多項目國家隊根據(jù)其項目的特點采用了相應的一些心理風險應對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5)。
從表5中可以看出,“風險降低”是各運動隊應對運動員心理風險最常用策略?!帮L險自留”更多地運用在運動員對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心理風險應對上,如裁判的不利判罰和賽場的不利環(huán)境等?!帮L險回避”運用的很少,只是針對個別運動員,而且在一些一般比賽中可以使用,而對于重大比賽,無論是對于運動員還是運動隊,“風險回避”并不適合。
在運動員參賽過程中,哪種心理風險采取什么應對策略是建立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體系的重要內(nèi)容。根據(jù)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的評估結(jié)果,運動員參賽風險應對策略選擇也有所區(qū)別。對后果損失嚴重,無論其發(fā)生概率高低的參賽心理風險事件采取風險回避。對于后果損失輕微,發(fā)生概率高的參賽心理風險事件采取風險降低,而對于后果損失輕微,發(fā)生概率低的參賽心理風險事件則采取風險自留。
5 小 結(jié)
(1)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指運動員在運動競賽中由于內(nèi)心活動受到干擾和發(fā)生變化而導致出現(xiàn)運動員比賽發(fā)揮失?;蜻\動成績降低的可能性。
(2)根據(jù)《運動應對技能量表》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進行溯源分類,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由情緒風險、動機風險、注意力風險、自信心風險和協(xié)調(diào)能力風險組成。
(3)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管理由參賽心理風險識別、參賽心理風險評估與參賽心理風險應對組成。編制出實用有效的《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檢查表》,并依據(jù)列表排序法編制完成《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評估表》。
(4)應對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除堅持 “謹慎性原則”和“程序化原則”外,還應該堅持“差異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和“保密性”原則。
(5)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應對策略主要有風險回避、風險降低和風險自留。
參考文獻:
[1] 石巖.我國優(yōu)勢項目高水平運動員參賽風險的識別、評估與應對[J].體育科學,2004,24(8):1-6.
[2] Hanin, Y. Emotions in sport.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2000.
[3] Terry Orlick. Excelling in the Olympic context. Journal of Excellence, 2002(6):5-14.
[4] 霍恩比.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M]. 石孝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5] 辭海編委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6] 石巖,田麥久.運動員參賽風險研究導論[J].中國體育科技,2004,40(5):23-26
[7] Auweele V D, Mele V V, Rzewnicki R. Personality and the athlete. In: Singer R N, Murphy M, Tennant L K(Eds).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 NewYork:JohnWiley&Sons;,2001:239-268
[8] Gould D, Dieffenbach K, Moffett A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Olympic Champions.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2002,27(2):47-57.
[9] Williams, J.M., & Krane, V.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ak performance. In J.M. Williams (Ed.),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Personal growth to peak performance, 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1998:158-170.
[10]AGould D, Guinan D, Christy Greenleaf. A survey of U.S. Olympic coaches: variables perceived to have influenced athlete performances and coach effectiveness. The Sport Psychologist, 2002, 16(3):147-155.
[11]ASteven R. Bray, Marc V. Jones, Stephanie Owen. The influence of competition location on athletes psychological states.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2002, 25(3):67-74.
[12]A張力為.運動員備戰(zhàn)2008年奧運會的心理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6):721-725.
[13]A石巖,郭顯德.我國奧運選手參賽心理若干問題探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 23(3):235-238.
[14]A王進.解讀“反勝為敗”的現(xiàn)象:一個“choking”過程理論[J].心理學報,2004,36(5): 621-629.
[15]A王進.壓力下的“choking”:運動競賽中努力的反?,F(xiàn)象及相關因素[J].體育科學,2005, 25(3): 85-94.
[16]A石巖.我國備戰(zhàn)與征戰(zhàn)奧運會中有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04, 19(3): 26-30.[17]A劉淑慧.論射擊運動員比賽中心理的內(nèi)適應[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15(3):87-91.
[18]A張力為,任未多,等.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9]ALesyk J.L. Mental skills training using the nine mental skills of successful athletes model. World congress of sport psychology, 2001.
[20]AKatherine, Jullen. Mental skills training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thlete. Journal of Excellence, 2002(7):67-73.
[21]ADarren Brookfield.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http://www.brianmac.co.uk/articles/article001.htm.
[22]ADaniel Wann. A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psychological skills of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Sport psychology, 2005, 26(4):231-235.
[23]A理查德?考克斯.運動心理學——概念與應用[M].張力為,張禹,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4]A周潔.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的編制與施測[D].山西大學碩士論文,2008.
[25]ABenjamin J, R, Cornell C, A.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for civil engineering. New York: McGraw-Hill, 1970.
[26]A王苗,石巖.小學生體育活動的安全問題與風險防范理論研究[J].體育與科學,
2006, 27(6):36-40.
[27]ASlovic P. Perception of risk. Risk Analysis, 1987, 236(17):28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