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厚明 戴 軍
現行中學英語教材在編寫上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按照任務型教學的原則設計語言實踐活動;內容聯系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語言素材典型,語言情境真實,語言現象再現率高;體現語言教學整體性和綜合性;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跨文化意識等有機結合,緊密聯系,相互滲透,相互補充。
從教材的編寫特點不難看出,教材十分注重教學的實踐性。那么如何針對實踐性來組織系統(tǒng)地教學,方法有很多,例如角色扮演教學法(所謂角色扮演是指讓學生扮演情境模擬中的角色,角色承擔者按其特定地位和所處情境,遵循角色期待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角色行為。在英語教學中就是指讓學生在扮演中用英語交流,充分感受英語語境的魅力)就是其中之一。要想真正地在教學中把角色扮演法演繹好,英語教師在組織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充分發(fā)揮角色扮演者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角色扮演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角色扮演者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求學生把自己融入到具體的話題情境或者事務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臺詞和背景布置上英語教師只要在方向上加以指引,不可事無巨細,否則抹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問路情境角色扮演,讓學生真實模擬問路者和指路者,學習問路和指路的語境,感受雙方的對話禮儀。在角色扮演中,學生可以學習改變自己舊有的行為和學習新的行為,進而改變自己對某一問題或者事物的看法。
二、在扮演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扮演者的知識弱點和行為習慣方面的缺陷
角色扮演教學不應只注重英語技能單一方面,還要注意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在扮演時,英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知識弱點,包括各門學科。還要注意學生行為習慣缺陷的糾正。比如還是問路的角色扮演,有些學生就很禮貌,知道禮貌用語的使用,而有些學生就不知道,并且習慣較差,此時英語教師應該及時指出,讓學生及時加以改正。另外英語教師要把這次教育當成一次契機,即不光對扮演者本人進行教育,還要對其他學生即旁觀者加以教育,這樣才可以達到教育價值的最大化。
三、要為扮演者提供真實模擬的情境
真實模擬的情境可以在任何地方,比如英語課堂、英語角、英語party、英語吧等。只要有英語交流的地方,都可以。此處英語教師要注意的是旁觀者的態(tài)度很重要,他們常常能影響扮演者的心緒和語感。所以在平時的教育中就要時常教育學生,要尊重扮演者的情感,從思想道德上提升學生的認知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四、使扮演者學會合理而有效地控制情感行為方式
在教學中常有這種現象,就是平時英語成績很好的學生一到角色扮演的時候口語就磕磕絆絆,而且有時語無倫次,起不到活動想要的效果。經過與學生溝通了解,主要是壓力的負面反應所致。那么英語教師就要教給學生克服壓力的一些方法,例如:相信自己的能力;與同學朋友多交流溝通;正視環(huán)境的存在等。還有,需要說明的是,英語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一個愜意的扮演情境,讓學生輕松地完成每一次扮演,讓他們全身心地投t入。
五、其他旁觀者要對扮演者產生認同
再一次提到旁觀者,為什么?因為旁觀者不光光是看看,他們還有學習知識、烘托情境氛圍、審視扮演缺陷等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對扮演者要產生認同,要尊重扮演者的勞動(一個扮演包括前期準備和現場扮演和后期總結),要多鼓勵多表揚,而旁觀者的認同就是對扮演者的最大表揚。對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認同作用可以維持其學習動機,對表現不良的學生認同作用可以使其減輕內疚與自責,及時調整自己。
英語角色扮演教學法經實踐證明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操作中對英語教師的要求較高,要求英語教師有相當的學科融合能力和組織能力。只要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有幫助的教學方法,英語教師都應該大膽嘗試,不斷革新。
(責任編輯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