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明忠
[摘要] 目的:探討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方法及臨床療效。方法:通過對90例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參照Merchant評分標準進行綜合評估。結果:按照Merchant評分標準,優(yōu)71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結論:脛骨平臺骨折,根據(jù)骨折的分類特點,選擇及時正確的治療方法,并結合適時早期的功能鍛煉,均可獲得滿意的療效。
[關鍵詞] 脛骨平臺;骨折;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74.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2(a)-097-01
脛骨平臺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關節(jié)內復雜骨折,因骨折波及脛骨近端關節(jié)面,同時又常合并有半月瓣、交叉韌帶、側副韌帶、血管、神經等的損傷,所以治療較為復雜。如果治療不當,會遺留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不穩(wěn)及關節(jié)功能障礙。我院自2001~2007年共收治脛骨平臺骨折90例,經及時有效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90例,其中骨折患者:男性62例,女性28例。年齡20~73歲,平均42歲。左側58例,右側32例。車禍致傷69例,重物砸傷6例,傷及摔傷10例,墜落傷5例。合并血管損傷5例,交叉韌帶損傷7例,側副韌帶損傷13例,半月瓣損傷4例。按照Scheazker分類,骨折分型:Ⅰ型單純劈裂骨折12例,Ⅱ型外側劈裂合并塌陷骨折42例,Ⅲ型單純中央塌陷骨折8例,Ⅳ型內側髁劈裂骨折22例,Ⅴ型雙髁均劈裂骨折6例,Ⅵ型伴有干骺端和骨干分離的平臺骨折2例。
1.2治療方法
1.2.1非手術治療本組無移位骨折7例關節(jié)腔穿刺抽出積血后,石膏固定4周,取除石膏后患肢不負重功能鍛煉。有移位骨折,劈裂移位<5 mm、塌陷<3 mm者,復位后亦采用石膏固定,6周后取除石膏后患肢不負重功能鍛煉,10周后扶拐下地。對于脛骨平臺骨折粉碎較為嚴重的,采用牽引治療,4周拔除牽引石膏固定,6~8周后拆除石膏功能鍛煉。
1.2.2手術治療劈裂移位>5 mm,或塌陷>3 mm,均行手術復位治療,以松質骨拉力螺釘、T型或L型支撐鋼板、脛骨近端解剖鋼板、克氏針等固定。其中,32例行自體髂骨植骨,交叉韌帶修補16例,側副韌帶修補8例,半月瓣修補、切除3例。
1.2.3療效評定標準按Merchant評分標準,優(yōu):膝關節(jié)可伸直至15°,屈至130°,無疼痛,無行走障礙;良:膝關節(jié)可伸直至40°,屈至90°~119°,活動時疼痛,中度行走障礙;差膝關節(jié)可伸直至40°,屈<90°,活動時經常疼痛,嚴重行走障礙。
2 結果
本組隨訪90例,隨訪3~24個月。治療效果參照Merchant評分標準,按膝關節(jié)功能、疼痛程度、步態(tài)、穩(wěn)定程度及活動范圍等五個項目進行綜合評分。本組結果:優(yōu)71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其中2例發(fā)生感染,再次沖洗引流后愈合,2例出現(xiàn)切口皮緣壞死,經轉移皮瓣后治愈。
3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屬于關節(jié)內骨折,復位要求較一般的骨折為高。治療的目的及原則包括:使塌陷及劈裂的骨折片復位,恢復膝關節(jié)的平整,糾正膝外或內翻畸形,減少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早活動關節(jié),預防或減少粘連發(fā)生[1]。
3.1非手術治療的選擇
對無移位的脛骨平臺骨折、內側平臺裂紋骨折、外側平臺骨折平臺增寬不超過5 mm或平臺傾斜小于5°、塌陷骨折凹入關節(jié)面小于3 mm、內外側平臺粉碎嚴重手術無法修復骨折的、年老體弱同時合并有其他嚴重內科疾患、全身情況差不宜行手術治療的,可采用非手術治療。
3.2手術治療
3.2.1手術適應證的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直接決定其治療的效果,所以就要嚴格正確掌握脛骨平臺骨折的手術適應證。手術指征[2]:①平臺骨折移位>5 mm,塌陷移位>3 mm,及合并有韌帶或血管、神經損傷的脛骨平臺骨折,均采用手術治療;②伴有髁間嵴骨折、韌帶或半月瓣損傷;③開放性骨折;④Schetzker型伴有移位、塌陷骨折;⑤膝內或外翻超過10°。
3.2.2手術時機的選擇對于閉合性骨折的手術時間應該選在傷后第1天,因為此時局部組織腫脹還不嚴重,或傷后1周左右,此時局部組織腫脹有所消退。盡量避免在腫脹高峰期時手術,腫脹高峰時局部反應容易致張力性水皰,若合并有張力性水皰等局部皮膚條件不佳則禁止做開放手術,否則傷口感染的可能性顯著增加[3]。
3.2.3 手術方式的選擇內固定手術治療可以使骨折解剖復位或接近解剖復位,恢復關節(jié)面的平整,進行早期膝關節(jié)功能鍛煉,避免和預防一些遠期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按照Scheazker分類,Ⅰ型骨折采用拉力螺釘或空心加壓釘內固定;Ⅱ型骨折撬撥使塌陷糾正后局部植骨,外側骨塊復位后使用T型、L型支撐鋼板行內固定;Ⅲ型外側平臺下開窗后頂撥使關節(jié)面平整,局部植骨墊高后,外側用支撐鋼板固定;Ⅳ型骨折復位后用外側支撐鋼板固定;Ⅴ型骨折復位后使用單側或雙側支撐鋼板固定;Ⅵ型骨折如累及雙髁使用雙側支撐鋼板固定,否則單側支撐鋼板固定即可[4]。
3.2.4術后的功能鍛煉脛骨平臺骨折后由于出血、疼痛及制動,造成膝關節(jié)粘連、肌肉萎縮,因此骨折的毀損程度和手術的精確性對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有前導性的作用,而膝關節(jié)的早期功能鍛煉或CPM練習是提高骨折手術療效的優(yōu)良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陸裕樸,胥少汀,葛寶豐,等.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3.686.
[2]羅從風.改良雙鋼板法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6):326-329.
[3]楊仕清.促骨生長法治療脛骨下1/3骨折延遲愈合32例報告[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4):153.
[4]劉煜陽.膝關節(jié)半月板損傷的診治[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22):158-159.
(收稿日期: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