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鮑軍 陳飛婭
記得上初中時,在一本假期作業(yè)中讀到過一則閱讀材料,別具一格的形式,特別是那發(fā)人深省的內涵,讓人記憶猶新。再一次見到它,是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小學課本中,一時間,如遇故知,久違的震撼再被喚醒。沒多猶豫,它——《媽媽的賬單》便成了我參加教研活動的選課之一。
于是,我的《媽媽的賬單》就有了這樣的成長軌跡和生命節(jié)律,而我也樂在其中。
一、起——書被催成墨未濃
《媽媽的賬單》是一篇略讀課文,說的是商人的兒子小彼得有一天開了一張收款賬單給他的媽媽,索取每天他為媽媽做事的報酬,總計為60芬尼,母親看后,不動聲色地支付了60芬尼,同時也給彼得開了一張賬單,總價卻是0芬尼。這是一個極具現(xiàn)實存在性的故事,應是生活事件的采擷。彼得的純真無知與母親的寬厚智慧在同一個平臺上交相輝映,暈染出一片溫情的光影。
與文本重逢,我是被母親自然而特效的教育方式所折服的,覺得這個故事適宜家長閱讀,從中學習彼得母親寓教有道的技巧??赡苁浅鲇诮逃叩谋灸?。驀然驚覺留在心底作為子女的愧疚:母親做了許多許多,從不求回報,甚至不愿喊苦喊累,平淡得已讓我們習慣,并不自覺地以為那是正常的,卻忘了點點滴滴、日積月累都是母親無悔的付出。一時間,記憶的線條絲絲分明,暖流潺潺。
我一直相信讀者與讀者在第一時間里有一定程度的共感力,認為語文是感性的,所以我迫切地希望讓學生獲得如此熨貼的感受。于是我把主要的教學目標定位在“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價、無私和無聲”上。
預設時,我利用賬單的特殊形式進行對比讀(如圖)
試圖通過視覺的沖擊令學生在明了賬單樣式的基礎上形成對彼得和母親的初步認識,相信學生定能感受到來自母親賬單的那股力量。如何讓這力量穿透紙背,深入人心?我安排了如下的環(huán)節(jié)。
(補充媽媽的賬單)如果我們把媽媽的賬單列得詳細些,賬單中應列些什么?引說:十年的幸福生活啊!多么甜蜜。每天,媽媽都為小彼得準備好干凈舒適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濃的牛奶,有香甜可口的飯菜……每次當小彼得生病時,媽媽總是那么辛勞……十年來,媽媽一直是那樣慈愛……(點撥、評價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
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計算金錢的話,該是多少芬尼?而媽媽卻寫著“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引讀——“小彼得讀著讀著,感到羞愧萬分?!?/p>
(引導補白)小彼得把賬單展開讀了起來,他讀著讀著,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媽媽總是準時送上香濃的牛奶,媽媽做的飯菜是那么人味,媽媽的懷抱永遠是自己溫暖的港灣。
他讀著讀著,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誕節(jié),媽媽……
他讀著讀著,想起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風呼嘯,自己突然發(fā)起了高燒,媽媽……
他讀著讀著,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錯,媽媽……
他讀著讀著,又想起了……
選一個場景寫一寫,說一說。
反復朗讀“小彼得讀著讀著,感到羞愧萬分。過了一會兒,他懷著一顆怦怦直跳的心,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將小臉蛋藏進了媽媽的懷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進了她的上衣口袋?!斌w會羞愧和改過。
在具體操作完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要喚起學生真實的記憶不難,喚起學生深切的感受卻沒能如意料的順暢。自我感覺沒能把課堂上的情感場給撐起來,且聽課老師普遍反映“語文味”不足。
二、承——訌上晴云雜雨云
以感情為主線構筑對話流程的主方向應該是可以確定的,對這篇課文而言,感情可以促成三維目標的融合,但是必要的字斟句酌因為缺乏點的開展顯得過于表面也是事實,語文意識、語文味道被零散的感性激蕩給稀釋了。
我在想,語文味是怎樣烹調出來的?烹調語文味的油鹽醬醋又是怎樣的佐料呢?誦讀應該是的,品詞應該是的,寫話應該是的……
誦讀和寫話都有,分量和深淺尚可商榷,缺的恐怕就是品詞了。品哪些詞?為什么品這些詞?品詞里的什么?怎樣引導學生品好詞?品詞與感情這條主線怎樣融合起來,品詞能否使對課文的感悟深入?思考是痛苦的,否定自己是痛苦的,頭頂翻滾的云煙忽明忽暗,不知是晴是雨。
彼得是商人的兒子,“他漸漸覺得自己也成了一個小商人”。彼得只是不懂事。在國外,有些家庭的確有支付孩子報酬的做法,為的是讓孩子明白“勞有所得”。暫且將之束之高閣,媽媽的賬單中應該聚焦?!?芬尼”,怎樣切入才不覺突兀,綱舉目張?第一次備課時已有點到啊,還觸得不深吧!或許找一些講述母子親情和家庭溫暖的圖片連成事件能起到渲染場景的效果,激發(fā)更多的語言點?或許在課尾的時候摒棄思考品味的“學完課文,你想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yè)?(引導以實際行動回報母愛)”代之以具有相似情感的閱讀短文?在咨詢指導老師的意見之后,我作了如下改動。
(1)以音樂《我愛我的家》入課時,烘托愛的氛圍。
(2)在引導補充媽媽的賬單的部分,重點點擊“O芬尼”
(3)在引導補白部分穿插圖片資料,以親切的面貌引領孩子走入自己的心靈,去掉對學生難度過高的寫話部分,直接變讀為寫。
(4)課尾補充拓展材料:《游子吟》。
好像有點像樣了,可說實話,心里沒底,知道改的只是些枝枝葉葉,是“竹影掃地塵不動”。
三、轉——青鳥殷勤為探看
轉的時機終于來了!“小彼得讀著讀著,感到羞愧萬分。過了一會兒,他懷著一顆怦怦直跳的心,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將小臉蛋藏進了媽媽的懷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進了她的上衣口袋?!边@個朗讀訓練段若能讀得人情人境,學生肯定能領悟母親的無價之愛,“羞愧萬分、怦怦直跳、躡手躡腳、藏、小心翼翼、塞”等詞都是需理解、可挖掘的,怎樣才能把這些珍珠串成珠鏈,線在哪?從哪個珠子穿起?
——羞愧萬分
在指導老師的幫助梳理下,我們確定了以“羞愧萬分”為課眼的主體教學思路:在理解完媽媽的賬單之后,研讀“羞愧萬分”
(1)什么是“羞愧萬分”,是只有一點點“羞愧”嗎?
(2)彼得為什么“羞愧萬分”,他想到了什么?
(3)深入研讀媽媽的賬單,重點聚焦“0芬尼”
(4)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彼得“羞愧萬分”?他是怎么做的?
(5)多種形式朗讀體會彼得的“羞愧萬分”。
如此一來,原本無處可去的思緒猶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格外地清晰、自然且容易把握。
概括文意的方法指導該如何落實呢?我打算利用文中必讀詞,請學生在讀準詞,領會意的基礎上,挑選其中幾個加以概括。學生以后也可以自己學習用關鍵字概括文意,慢慢學會簡練地表達。
四、合——卷舒開合任天真
在濃厚的教研氛圍作用下,最終找到了一個與學生實際貼合,與自身實際切合,且有靈魂“課眼”的教學設計,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惺堋T谧詈笠淮蔚慕虒W中,因為有了近乎“燉”透的解讀和反解讀過程,課堂的結構完整,語文味終于見形。從學生感興趣的插圖人手,提醒學
生插圖中彼得的表情反應,借機點醒“羞愧萬分”。課行至興處,我靈機一動,將黑板上大大的“0”演化成了愛心,將學生口中對母親的評價贊美之詞填進其中,愛填充著課堂,于靜靜中品味母愛的無私、無價和無聲。
遺憾的是作為一篇略讀課文,本應在閱讀教學中騰出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并獨立學文,卻因教學經驗的不足沒能放手,其實學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質疑學文,何嘗不是一種“青鳥殷勤為探看”、“卷舒開合任天真”的課堂審美意象呢?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足夠的自信試一試真正意義上的略讀課文的教學吧!
五、悟語:一字未忽宜,語語悟其神
語文,有人說是語言文字,有人說是語言文章,有人說是語言文學,也有人說口頭為語,書面為文。不管是何種說法,但凡語文,總離不開字詞句篇,離不開字詞句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文章,無論古今中外。作文之人,皆是有情而訴,有感而發(fā),“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像杜甫這樣的大詩人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們的讀者、教者怎可辜負了作者的一片苦心哪!
葉圣陶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本文。”“一字未忽宜,語語悟其神,惟文道彼此,譬如梁與津?!眿寢尩馁~單雖是賬單,但所列款項只區(qū)區(qū)幾條,總價不過“0芬尼”,小彼得的“羞愧萬分”是自然反應。正是這最自然的表達才是觸及根本的所在,彼得的媽媽乃至天下母親那份無私無價之愛,那份洋溢深情的感動,昭然于心中。對“羞愧萬分”這個關鍵詞進行品讀,以之為線索引領學生入文,體會文章的深義,完成了由詞到句,由句到文的漸進過程,打開了學生知覺和情感的臨近區(qū)域,發(fā)揮了在課堂上融情入理的核心作用。原來,咬文嚼字可以揣摩心情,品詞析句可以走近主角,推敲玩味可以感悟深意。
孫雙金老師在教學《贈汪倫》時就有過有效的嘗試?!巴魝悶槭裁丛绮凰?,晚不送,偏等到李白坐上小船才趕來踏歌相送呢?請大家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課堂發(fā)言精彩紛呈,博得陣陣掌聲。為什么教學能出彩,得歸功與孫老師對“忽聞”二字的敏銳觸覺。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鳖愃频姆独龜?shù)不勝數(shù),相似的論點也早已老生常談,但談及如此深切的體會,《媽媽的賬單》著實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感和欣賞能力,培養(yǎng)自己獨到的慧眼,養(yǎng)成與文本細膩的對話方式,相信正是自己獲得專業(yè)成長的必經之路。
(責任編輯: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