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富斌
如何讓考古新聞報道作得更加完美呢?結(jié)合自己長期從事考古報道的經(jīng)驗,我認為,從事考古新聞報道的記者要不斷強化自己歷史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法律素養(yǎng)、科技素養(yǎng)和審美素養(yǎng)。通過不斷的提高,讓自己寫出的考古新聞報道具有更高的關(guān)注度。
一、歷史素養(yǎng)。寫作考古報道,記者面對的是專家、學(xué)者,如果在采訪中說外行話,在寫作中出現(xiàn)差錯,甚至是重大失誤,不僅損害了媒體的形象,同時也破壞了雙方的合作關(guān)系。這就要求記者在平時提高歷史文化素養(yǎng),多讀,多看,多記,做個有心人。
二、文化素養(yǎng)。考古新聞不同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也一樣要寫得精彩些,讓自己的稿件具有文采。能打動人。
記者在采訪襄陽東津陳坡大墓的發(fā)掘過程中,曾經(jīng)寫過一篇《三次考古發(fā)掘的缺憾》,我用這樣的語句“山灣的出土吳王夫差劍走了,擂鼓墩出土的編鐘編磬去了,九連墩只剩下空空的墓穴……現(xiàn)在,在我市的不懈努力下,東津楚墓一期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全部留在了襄樊,我們可以對市民說,東津楚墓,我們沒有留下遺憾?!弊鲗?dǎo)語,解決了讀者的疑惑。
三、法律素養(yǎng)。記者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進行采訪。這就要求記者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等相關(guān)的法律。
四、科技素養(yǎng)。文物不具有再生性,對于出土文物,專家學(xué)者非??粗乇Wo,如果記者缺乏科技知識,見到文物,感到稀奇,動手就拿,仔細觀看,以便于寫出現(xiàn)場感強的新聞稿。殊不知,這無形中就犯了忌諱。建議從事文物考古報道的記者,平時在自己的包里。備一雙手套。在觀看文物的時候,戴上手套,防止汗液和其他有害物損傷文物:在拍攝文物照片時,注意閃光燈的運用,強光也會對文物造成一定的損害。注重這樣的細節(jié),會讓你與文物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
五、審美素養(yǎng)。記者寫作的考古新聞稿件、拍攝的考古新聞?wù)掌娨曈浾吲臄z的考古電視畫面新聞,是要傳播給讀者、觀眾的,大家在閱讀,觀看新聞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得到美的享受,這就要求記者具有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