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云輝 徐華珍
摘要:大學第一學期是新生的重要時期,很多新生對大學生活不適應。筆者就新生如何從環(huán)境、生活、學習、心理等四個方面去適應大學生活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新生 適應 大學生活
大學時期是人生美好而短暫的黃金時段,同學們在這里將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為實現其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做最重要的準備。然而新學期伊始,很多大一新生對陌生的大學生活感到不適應。大一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既是順利完成大學學業(yè)、提高學習效率和生存質量的關鍵,也是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根本保障。大一新生怎樣才能實現對大學生活由不適應到適應呢?筆者認為,除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外,大學新生自身必須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一是做好“三個轉變”,二是從環(huán)境、生活、學習、心理等四個方面去適應大學生活。
一、新生適應大學生活要做好“三個轉變”
大學生活與中學存在很多差異,要想盡快適應,新生需要做好“三個轉變”。
1.轉變依靠家長和老師督導學習的心理,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不少學生在中學遇到問題時能夠得到老師“手把手”的輔導。大學則不同,老師講完課就會離開課堂,沒有太多時間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加之大學課程比高中課程內容更為廣泛、更為深入,因此特別需要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2.轉變依賴家長照顧生活起居的習慣,學會過集體生活。上大學以前,很多學生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辦,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而進了大學,脫離了家長的視線,新生要逐漸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鍛煉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
3.轉變漠視自己心理健康狀況的局面,增強解決現實問題的信心和能力。很多孩子上中學時,家長和學校疏于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他們也不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告別了高中生活,孩子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間,也開始獨立面對人生考驗,但由于他們還不具備完善的應對能力,很容易發(fā)生心理問題。所以,大一新生應該學會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遇到心理問題時,一定要主動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以免釀成心理疾患。
二、新生學會從環(huán)境、生活、學習、心理等四個方面去適應大學生活
1.環(huán)境適應
(1)適應新的校園環(huán)境。首先,要盡快熟悉校園的“地形”;其次,要多向高年級的同學請教;最后,在班級中擔任一定的工作,也能幫助你盡快適應校園生活。
(2)適應校園中的人際環(huán)境。大學里面的師生關系比較離散,在學習和生活上,大學老師只把握大的方向,具體的工作大多由學生自己或班干部組織完成,學生要學會自我管理。更主要的是,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做到對人寬,對己嚴,切忌以自我為中心,必要時主動關心、幫助別人。
(3)適應語言環(huán)境。新生在大學校園里應盡量用普通話進行交流,使自己消除陌生感。普通話水平不高,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應多向字典學習,向普通話好的同學學習,盡量掌握標準的發(fā)音,并堅持不懈地進行練習,發(fā)現錯誤及時糾正。
2.生活適應
(1)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首先,應學會日常生活的打理。其次,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最后,根據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和學習狀況來確定是否需要做家教或兼職。
(2)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一,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形成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第二,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多參加一些文娛活動;第三,要保證合理的營養(yǎng)供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學習適應
(1)適應校園的學習氣氛。大學里面的學習氣氛是外松內緊的。和中學相比,在大學里很少有人監(jiān)督你,沒人給你制訂具體的學習目標,考試一般不公布分數。每個人都在獨立地面對學業(yè),每個人都該有自己設定的目標,每個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潛能比,也暗暗地與別人比。在這里,競爭是潛在的、全方位的。在大學里,考試分數并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標,人們更看重的是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2)調整學習方法。進入大學后,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變成了以學生為主導的自學模式??梢哉f,自學能力的高低成為影響學業(yè)成績的最重要因素。這種自學能力包括:能獨立確定學習目標,能對教師所講內容提出質疑,查詢有關文獻,確定自修內容,將自修的內容表達出來與人探討,寫學習心得或學術論文等。
(3)正確對待專業(yè)課、公共課和選修課。專業(yè)課的學習,應目標明確具體,主動克服各種學習困難;公共課的學習,應認識到其實用的價值,不斷提高學習興趣;選修課的學習,應認識到其可以開眼界、長見識,克服為了撈取學分才選修或“選而不修”的現象。
4.心理適應
(1)接受自己的角色改變。在高手如云的大學里,過去常自恃的某種優(yōu)勢不復存在,由中心角色變?yōu)槠胀ń巧?要客觀認識并接受自己的角色改變。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應適當地降低對自己的希望值,放松捆綁自己精神的繩索,以開朗的心情投入大學生活,從而獲得豐富多采的人生感悟。
(2)正確面對異地求學的心理失落感。當你告別親朋好友遠離家鄉(xiāng)、跨進了大學的門檻,你獲得了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但同時你也失去了你熟悉的過去,這種心理喪失所帶來的挫折感往往困擾著你。要走出這種心理困境,首先,大一新生要認識到,人的一輩子,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胎兒失去了襁褓,才能學會站立和走路;青少年失去了父母的呵護,才能成為具有獨立生活的人;今天由于喪失所帶來的暫時的痛苦和不適應,換來的正是明天的飛躍。因此與其消極被動地面對新的環(huán)境,不如積極主動地去適應新的環(huán)境。
(3)學會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大學生在身心發(fā)展過程中,有意識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調適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等,對自我心理放松、消除心理壓力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面臨緊張的考場,反復告誡自己“沉著、沉著”;在榮譽面前,自敲警鐘“謙虛、謙虛”;在遭遇挫折時,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氣”等等。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愿所有大一新生都能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使自己在大學里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輝煌,成為國家、社會所需求的人才。
(作者單位:江西護理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