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嵐
小偉是我的學生,長得白白凈凈,看上去十分文靜。他性格內(nèi)向,不太愛與人交流,總是安安靜靜地做著自己的事。然而,聽話、文靜的他卻有一個壞習慣——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前任班主任也曾多次批評、教育,他卻屢教不改。我接班后,通過和他的幾次“過招”,終于讓他從問題學生轉(zhuǎn)化成了陽光少年。
【案例1】
旁敲側(cè)擊,以退為進
中午,小美和幾個學生跑進我的辦公室:“老師,不好了,小美今天新買的鉛筆盒不見了。”我趕緊追問:“小美,那你有沒有留意到有誰特別喜歡你的鉛筆盒?”小美皺著眉頭回憶道:“好像剛才我的同桌小偉玩了一下,他還說想讓媽媽也給他買一個?!薄昂玫模蠋煏幚淼??!蔽依潇o地讓學生回了教室。
放學后,我將小偉留了下來。“小偉,小美的鉛筆盒你有沒有看見?”不出意料,小偉說:“老師,我、我沒拿?!钡麉s漲紅了臉。我顧作輕松地說:“有時喜歡別人的東西拿來玩玩,也不是什么大錯!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的嘛!”小偉的臉紅一陣,白一陣,“老師,你說我拿,你有證據(jù)嗎?”我依然委婉地說:“老師沒有說你偷,如果你是想借去玩玩的話,明天一早,你悄悄地把鉛筆盒放回小美的抽屜里,好嗎?”小偉沒有再爭辯。第二天,小美的鉛筆盒失而復得。
【反思】
退一步,也許海闊天空
很多班主任發(fā)現(xiàn)學生有“偷竊”行為,都會震驚、憤怒,甚至咬牙切齒,認為這是一種難以容忍,不可原諒的行為。因此很容易失去理智,出現(xiàn)過激行為。但有關研究表明,10歲以下的孩子有“偷竊”行為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孩子為什么要“偷”呢?專家認為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出于好奇;希望引起別人的關注;占有欲望比較強烈;叛逆的個性;強烈的冒險心理等等。這種情況下,孩子總會下意識地保護自己,用謊言來掩飾自己的行為,把自己裹得更緊;或是在他人強烈的譴責下,產(chǎn)生深深的自責,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壞、最可恥的孩子。當他將自己的保護層越裹越緊時,老師就更加束手無策,效果甚至適得其反。這時,老師可以退一步,進行冷處理。退一步,可以使學生懸崖勒馬,可以使學生心靈震撼,可以使學生小小的自尊心得到保護。因此,退其實就是一種理性的回歸,一種有準備的等待。等到時機成熟再出擊、再教育。如果這一次只是孩子一時的好奇、錯誤的念頭,可能這樣善意的退,就是一次隱形的前進。
【案例2】
巧設迷局,引“蛇”出洞
周三興趣班結(jié)束,學生們回到了教室。小易在自己的書包里焦急地東翻西找,嘴里還喋喋不休:“怎么會沒有的呢?到底到哪里去了?”我走到小易身邊,關心地問:“怎么了?小易”“老師,我打算用來訂報刊雜志的錢怎么都找不到了,連錢包也一起失蹤了!”又是失竊事件,我的心里一緊。剛才的興趣小組,是所有的學生打破班級界限,在指定教室上的,難道是其他班的孩子?還是……此時的我一頭霧水。下課后,班長悄悄跑來告訴我,下課時他經(jīng)過我班教室,看到小偉在教室里逗留,好像在翻別人的抽屜。怎么又是小偉!上次我給了他悔改的機會,看來還是沒有完全奏效,頑癥真是難治??!這次我可一定要讓他有所觸動。想著,想著,計上心頭。
第二天,我請數(shù)學老師配合我演一場戲,要讓小偉主動招來!我把小偉叫到辦公室,若無其事地讓他坐下,和他聊著昨天參加興趣班的收獲。這時唐老師故意從我身邊走過,順手拿起我放在辦公桌上的照片(照片畫面朝下),饒有興趣地問我:“莫老師,這是什么照片,讓我看看!”我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哦,這是昨天在我們教室里參加攝影興趣小組的學生的攝影作品?!碧评蠋熯吙催厗枺骸斑?,這拍的不是你們教室嗎?”我點點頭說:“對呀,他們拍的叫‘教室課間十分鐘,主要是拍下課時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教室里的活動情況,好看嗎?”這時,我觀察到小偉的臉色由自然到緊張,臉色通紅,局促不安。我正視著小偉,旁敲側(cè)擊地問道:“小偉,你知道昨天小易的錢包去了哪里?”小偉認為我肯定是掌握了他的證據(jù),居然老老實實地點點頭,“是……是……是我拿的。”小偉終于承認拿了別人的東西。我暗自舒了一口氣,其實那幾張照片只是我暑假旅行的風景留念。
【反思】
巧一點,也許柳暗花明
前蘇聯(lián)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一個教師如果缺乏教育的機智,他在實際工作中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名好教師。教育智慧是滋潤學生心田的甘露,教師應該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靈活機智地處理班級中的各種事件——尤其是學生“偷竊”這樣的敏感事件。對于失竊事件,班主任往往很是煩惱——煩在無從下手調(diào)查,惱在學生不肯承認,憂在采取的方法不當,傷害到學生的自尊。的確,抓住“小偷”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對學生的教育、引導、轉(zhuǎn)化才是我們的目的所在。教師只有抓住偵破的線索,找準學生的弱點,找到教育的契機,有智有謀地讓學生主動現(xiàn)形,并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這樣的教育才能是主動的、有效的、精彩的。
【案例3】
懷柔政策,真心悔改
好不容易消停了一段時間。那天放學后,小偉的媽媽心急火燎地找到我:“老師,我昨天在床頭柜里放了1000元錢,那是小偉爸爸修了一個月的車才賺來的血汗錢,可今天取錢時發(fā)現(xiàn)少了200元。我問過他爸爸,說沒拿,我估計是小偉拿的。我和他爸都是沒文化的人,您能幫我教育他嗎?”這時,一位班干部來報告說小偉拿著一張百元大鈔,說要請同學去吃肯德基。我讓小偉媽媽先回家,然后快馬加鞭地把小偉找了回來。我對他說:“小偉,今天,莫老師想帶你去看一個人。”“老師,是誰呀?”“去了你就知道了?!毙レ话驳睾臀乙黄鹱叩揭粋€小區(qū)的附近,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正緊張地替別人修車,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那打著補丁的破舊工作衣,那一雙沾滿了油污的大手,那汗?jié)窳说囊律?。這時,車主的埋怨不斷傳入耳中:“你會不會修車,快點啦,你看我都等了好一會兒了!”看到這里,聽到這些,小偉的眼眶濕潤了。“孩子,你爸爸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啊!”我輕聲地說道。聽到這里,小偉小聲的抽搐,變成了大聲的哭泣。“爸爸辛辛苦苦地賺錢,是為了你呀!”這時小偉拼命地搖頭,后悔地對我說:“老師,我知道錯了,我不該手發(fā)癢,拿別人的東西,拿爸爸辛苦賺來的錢。我真的知道錯了!嗚……”小偉的哭聲,讓我感覺揪心一樣的疼。小偉,你終于明白了爸媽的辛苦與不易,你終于理解了老師的用心與良苦。這個孩子終于有救了!
一個午后,我似不經(jīng)意地問小偉:“你以前為什么會有那樣的習慣呢?”小偉坦然地回答:“老師,我們家里條件不好,我總是怕同學看不起我,于是我就想將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好讓別人覺得我家也很有錢??墒钱斈惆盐翌I到爸爸工作的地方時,那一剎那我明白了,我的爸媽很偉大,我們并不窮,他們是我最大的財富。我干嘛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呢?”
??!原來這一切都源自于小偉的自卑心理。這個極愛面子的孩子,如果不是和他一次次的“過招”,可能到現(xiàn)在我都不可能知道他真正的心理原因呢!真相大白,水落石出,我心釋然……
【反思】
柔一點,也許潤物無聲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教師只有和學生有情與情的交融,心與心的互動,才能產(chǎn)生無法估量的教育力量。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用自己的真情和善解人意來真正地觸動孩子。這次,我并沒有嚴厲的斥責,也沒有巧妙的設計,而是用親情的力量真正感化了小偉。這就是無招勝有招,潤物細無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才是真正感化學生心靈的教育,這時,孩子的悔改才是真正發(fā)自心靈深處的。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魯迅小學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王紅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