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雷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現(xiàn)狀的分析,指出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筆者認為應該從加快法制化建設、培育公民參與政治文化環(huán)境以及拓寬公民的參與渠道三個方面來加強和完善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
關鍵詞:公民參與 公共政策 制定 現(xiàn)狀 完善
中圖分類號:D62文獻標識碼:A
公共政策是公共權力機關經由政治過程所選擇和制定的為解決公共問題、達成公共目標、以實現(xiàn)公共利益的方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是指,政府體系外的公民出于各種目的,以合法的行動,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過程所包含的問題確認、議程設定、政策形成、政策合法化、政策執(zhí)行和政策評估等環(huán)節(jié)中的全部或部分環(huán)節(jié),并借以影響社會資源分配的政治行為。
一、 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現(xiàn)狀
(一)公民參與渠道不廣泛。
目前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正式渠道包括兩個層面。在憲政層面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從實際公共管理的層面來看,它主要包括民意調查制度、信息公開制度、聽證會制度、社區(qū)自治制度等等。就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第一種渠道來看主要是通過選舉人大代表或政協(xié)委員的形式來實現(xiàn)公民參與。但第一種渠道的制度安排中,對于普通公民來說能夠直接參與國家重大公共政策制定的機會太少。在政府管理公共事務層面,雖然政府采取了多種公民參與形式,但公民真正能夠參與的范圍卻很有限。
(二)公共政策形式的被動性。
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大多不是自覺行動,民間公民參與力量相對薄弱,公民參與和政府之間存在著一種很強的依附關系,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引導和操控下完成的,這種參與過程往往無法真實地反映公民的心聲。
在我國的公民聽證會和公民社區(qū)自治當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我國公民聽證會的召開是在政府的組織下進行,由于沒有相關法律對公民聽證會的程序做出嚴格的要求,因此政府在聽證會的主持過程中擁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在參與代表的確定中都存在著與政府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真正代表普通公民的代表參會比例卻十分有限。這樣的聽證會已經喪失了聽證是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本質。
(三)參與透明性的缺失。
公開和透明是保證公民參與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公民參與的公開性與透明性可以減少政府與服務對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減少政府政策被執(zhí)行偏差的可能性。公民參與透明性的缺失,一方面是制定政策時的內部規(guī)定偏多,公民參與的途徑和渠道較少,這樣就難以保證政策的有效性。在當代中國,絕大多數(shù)政策議程都是由政治領袖和權力精英所創(chuàng)始。而這種政策選擇和制定的“精英決策模式”就是制定之后強制推行,公眾意見不起作用,難保順利執(zhí)行。
二、加強與改善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對策思考
從以上分析來看,當前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整體狀況是“參與不足”。那么,我們應該通過以下途徑來加強與改善公民參與公共政策。
(一)加快公民參與的法制化建設。
公共決策的領導說了算、公民不參與、群體性暴力事件等反映出公民參與公共決策缺乏制度化設計,這不僅不利于公共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同時也使公共決策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主觀主義、個人偏好、隨意性等特征。因此,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變更。現(xiàn)在的問題是法律很不完備,很多法律還沒有制定出來。因此,應當進一步建立、健全公民參與的法律制度基礎,從程序上保障公民的有序參與。
(二)培育公民參與政治文化環(huán)境。
政治文化是指通過政治社會化而形成的一套關于政治的心理取向,包括政治信仰、政治價值選擇、政治情感、政治態(tài)度和政治認知等基本要素。對于公民而言,首先要培育公民的主體意識。其次要培育公民的權利意識。權利意識是主體意識存在的邏輯條件和參與意識生成的邏輯前提。
(三)拓寬公民的參與渠道。
公民參與政策制定的方式和程序多種多樣,除人大選舉制度外,公開聽證會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民意調查制度都是實現(xiàn)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及科學化的基本渠道。
1.公開聽證會制度。
聽證屬于政策制定程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聽證具有信息、咨詢、參與、控制、監(jiān)督、反饋等多種功能,對于優(yōu)化公共政策的公民參與,確保公共政策效用具有重要作用,是實現(xiàn)公共政策制定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最為切實有效的制度安排之一。
2.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現(xiàn)代資本市場存在的基礎,它要求在資本市場上籌集資金的企業(yè)公開會計和非會計信息,信息披露的要求同樣適用于民間社團,且由于民間社團具有服務公民的使命,并享有減免稅待遇,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更嚴格的信息披露與其突顯的社會責任相適應。
3.民意調查制度。
建立民意調查制度是實現(xiàn)人民主權原則的需要,也是加強政府服務和政策制定的需要。有的國家法律規(guī)定,政府的重大政策出臺前都要進行民意調查,以保證政策符合民意。通過民意調查,還可以宣傳政府的政策,獲取國民的理解和支持,掌握民眾對政府服務的滿意程度。民意調查為政府的政策制定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礎。
(作者: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公共政策問題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志.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現(xiàn)狀及其路徑選擇.理論月刊.2006.
[2]李學會.公共政策制定中公眾參與的必要性.吉林大學社會學學報, 2005.
[3][美]拉雷?N.格斯頓.公共政策的制定.重慶出版社,200l.
[4]俞可平.治理與善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