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溥泉 孫健慧
心包為心的宮城,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古人認為心不能受邪,心包能代心受邪。心包的病變主要表現(xiàn)在神態(tài)方面,如神昏譫語、顛狂躁擾等,在經(jīng)脈方面,可于心包經(jīng)循行部位,出現(xiàn)癉痛或灼熱腫痛。
循行路線
體表路線:起于胸乳頭外側的天池穴,沿上肢內(nèi)側正中下行,經(jīng)過間使、內(nèi)關、勞宮等穴,止于中指端的中沖穴。
體內(nèi)路線: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經(jīng)過橫膈膜,聯(lián)絡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脈循胸出端,與手少陽三焦經(jīng)連接。
墨治疾病
心痛、心煩、胸悶、心悸、肋間神經(jīng)痛、胸脅、腋下腫痛、肘臂拘急、高熱、昏厥、掌心發(fā)熱等病證;又用于治嘔吐、胃痛、癲狂和瘧疾?,F(xiàn)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與心臟、心血管有關的疾患。
人體的氣血在不同時間是進不同臟腑的,在氣血流注的時間里按摩更好,心包經(jīng)流注時辰為下午7~9點,即戍時。
主要穴位
曲澤肘彎大筋(肱二頭肌腱)里側,當肘橫紋處。主治: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急性胃腸炎、中暑、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肘窩囊腫。
郄門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當兩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治心絞痛、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心悸;膈肌痙攣、癔病、精神??;乳腺炎、胸膜炎、胃出血等。
間使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瘧疾、胃痛、心悸、癔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精神分裂癥、單純性甲狀腺腫。
內(nèi)關手掌向上,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冠心病、心肌炎、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主要是激動起源的失常)、高血壓、休克、頭痛、腦動脈硬化、中風、風濕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心跳驟停、無脈癥、神經(jīng)衰弱、癔病、郁證、胃腸炎、妊娠惡阻、肋間神經(jīng)痛、正中神經(jīng)損傷、失眠、暈車、暈船、暈機、醉酒。
大陵仰掌,腕橫紋中央,當兩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心痛、善笑、癲狂、癇證、口臭,吐清涎、咳喘、咳血。
勞宮手掌心,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的掌中紋處,半握拳屈指時當中指端所指尖下是穴。主治:癔病、疲勞乏力、舌縱不收,心腦血管病、妊娠嘔吐、便血、咳喘、口瘡、舌爛、口臭、鵝掌風。
中沖中指尖端的中央。主治:中風、中暑、昏厥、急驚風、熱病、吐瀉、耳鳴、心痛。
生活保健
1給小孩睡前推天河水(用拇指從勞宮到曲澤)500次,大約5~10分鐘,可以很快治愈孩子的感冒發(fā)燒。此法對夜里手腳心發(fā)熱,汗出燒不退,煩躁難眠,夜咳不止等熱性病癥最為有效。但若是畏冷怕風,神倦、體困,屬虛寒性體質者,則不可用。
2按摩心包經(jīng)的內(nèi)關可以治療和預防心臟病;“內(nèi)關”在心動過速時可減慢心率;心動過緩時,又可提高心率。
3當心絞痛發(fā)作時,用雙內(nèi)關較強刺激可使心絞痛很快緩解;內(nèi)關對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及心律不整均有良效;對高血壓病及對高血脂病人均有一定效果;治療哮喘急性發(fā)作甚效;治嘔吐有良效,尤以神經(jīng)性嘔吐有效率高。治胃腸疾病,對急慢性胃炎、腸炎、胃潰瘍、急性腸梗阻均有效;治神經(jīng)衰弱、失眠、癔病、癲狂、癇癥。此外,對中風及后遺癥、瘧疾、急性咽炎、落枕、手指麻木、昏厥抽搐、青霉素過敏休克、肋間神經(jīng)痛、痛經(jīng)、更年期綜合征等均有效果。按摩方法: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右內(nèi)關穴上,左手食指壓在同側外關上,按捏10~15分鐘,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壓左側的穴位,反復操作即可。
4有報道稱,心絞痛時點揉郄門穴可即時緩解。因郄門穴穴位較深,自己按摩時可用右手拇指用力按住此穴,同時左腕做順時針旋轉。對病人按摩時,用左手大拇指點按住病人的郄門穴,右手攥住病人的左手掌進行順時針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