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閻若璩,字百詩,山西太原人。
我們對他比較陌生,但在歷史界,這人的名氣是特別大的,尤其是在清朝,更是一代碩儒,其地位相當于國學大師。當時有一句話在知識分子中是特別流行的:“不經閻眼過,未可輕示人?!币髟娮魑?,構撰學術,沒有經過閻百詩過目,那是不能拿出來“示眾”的。
在歷代,判斷一個人名氣程度,還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得到“皇帝”的接見與尊重。按照這一標準,這個閻百詩也特夠格。雍正對他“優(yōu)渥甚厚”,在閻氏晚年,曾經“親自寫信”叫他到皇宮里去“玩”。
但是,這個當時有著天下第一“字典”、天下第一“文典”的國學大師,小時候卻是天下第一笨伯。他犯有口吃毛病,讀書夾纏不清,記憶力特別差,一首短詩,讀了上百遍,到頭來常常一句也記不得,老師在旁邊一個字一個字給他解釋,解釋了一遍又一遍,過會兒,再來問他,卻是茫茫然,小字墨墨黑,大字不認得。
學而不厭者或有之,如閻百詩,誨人不倦者恐怕是少之又少。
我們說“事不過三”,同樣的事情重復三遍,沒多少人耐得煩,而這個閻百詩呢,“讀書至千百過,字字著意,猶未熟?!睅缀跛械恼d人者都“倦”了,都煩了,連他的母親也一聽他讀書就心煩意亂,不準他讀了。期期艾艾,六六三十六,誰不煩呢?“母聞讀書聲,輒止之?!痹趯W而優(yōu)則仕的時代,連母親都不準讀書了的,想來是笨到家了吧。
在誰也沒對他抱指望的時候,閻百詩卻沒有放棄對自己的指望。
他母親不準他讀出聲來,他就不違母意,不再“朗朗讀書”,而是一個人躲到一旁,采取“默記”辦法,暗暗地讀書。
史上說,他突然開竅,是15歲的一個晚上。那是一個雪花飄飄的冬天,他一個人關在房間里“死讀書”,讀啊讀啊,怎么也記不住,怎么也理解不了,他就發(fā)“暗誓”:不把這文章背下來,不把這字詞理解清楚,這個晚上也就不睡了。
更鼓敲到了四更,天氣奇冷,冷得人直打哆嗦,他突然之間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皥宰了?,心忽開,如門牖洞辟,屏障壁落,一時盡撤,自是穎悟異常?!边@段記述或許有點“怪力亂神”,恍似如來佛祖忽然“開悟”。這種狀態(tài)可能有,一個人天天在那里冥思苦想,突然受到外力作用,也許會把思維從此貫通起來。比如這個閻百詩,思維處于高度緊繃狀態(tài),腦子里的神經調動起來,突然之間冷得打了幾個“寒戰(zhàn)”,以前沒有連接的神經在顫動中突然“搭”上線了,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就“自此聰穎異?!?。
這種解釋當然勉強,勤能補拙也許更科學。
一個再笨的人,如果孜孜不倦地執(zhí)著于一事,是會“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的。閻百詩從嚶嚶學語的四五六歲,開始發(fā)狠讀書,也肯定經過了許多冬天,勤奮如一日,也肯定凍得多次打寒戰(zhàn),為什么單單在15歲那年突然“開悟”,“心忽開”之說,當然未足征信。與其說是天降天賦,不如說是天道酬勤。
閻百詩讀書終生不輟,他曾經集陶宏景與皇甫謐兩人之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可見其成功之道。陶宏景的句子是:“一物不知,深以為恥”, 皇甫謐的句子是:“遭人而問,少有寧日?!薄鞍僭娤壬灶}柱,用以自策,宜其邃通經,積成儒碩?!?/p>
自小不甚了了,長大了甚是了了,其實不止一個閻百詩,明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文徵明,小時候也是很不聰明的,不過他比閻氏“智商”要高一些,后來也是卓然成了大家,功夫到底不負有心人的。
同時代的趙執(zhí)信推究閻百詩的成功之道,也是著眼于一個勤字:“先生非古之人,蓋古之學者也,其于書無所不讀,又借精晰而默識之。其篤嗜,若當盛暑者之慕清涼也。其用力,雖狀夫駿馬日馳數百里,不足以喻其勤?!?/p>
勤能補拙,這個閻百詩確實算得上是我們的好榜樣。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