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
筆者聽了一節(jié)數(shù)學隨堂課《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感觸頗多,且先看其中的幾個鏡頭。
鏡頭一:
故事引入:“三角形家族的爭吵”
師:……大三角形對小三角形說:“我的三個內(nèi)角之和比你大?!毙∪切魏敛皇救酰骸皠e看我個頭小,我的內(nèi)角和不比你小?!薄銈冋J為呢?
生:我知道它們的內(nèi)角和一樣大,都是180度。
師:有什么方法檢驗呢?
生:量三個角的度數(shù)看是否是180度。
師:你們身邊都有小三角形學具,自己量量看。
匯報:
生1:90°、40°、50°
生2:100°、40°、40°
生3:80°、40°、40°。
師:第三個角是40度嗎?
生連忙糾正:是60度。(坐下時小聲說:“我算錯了”)
師:很好,通過操作,你們驗證了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
鏡頭二:
師:還有其他辦法嗎?(生不語)
師:你們的剪刀可不可以派上用場呢?可以把三個角剪下來拼呀!信封里有三角形,開始吧。(操作開始,師巡視)
(筆者巡視,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不知道老師的意圖,不明白到底要干什么。)
匯報:
生:我剪下三個角后,就變成了三個三角形,都看不出原來是哪個角了。
師:有拼出來的嗎?形成了一個什么角?
生:直角。(其他學生不語)
師:怎么會是直角呢?以后剪的時候要小心一點,看老師剪吧。
(師拿學生的小三角形進行操作,學生看)
師:通過剪,也證明了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度。
鏡頭三:
師: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辦法嗎?(生不語)
師:還可以折一折呢!拿出一個三角形試試看。
(筆者巡視,大部分學生不明白他們此時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同學不管怎么擺弄,三個角就是靠不到一起去)
(操作5分鐘后)
師:好的,剛才同學們操作得都非常認真,現(xiàn)在一起看老師來折一折。
鏡頭四: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現(xiàn)在想對三角形家族說點什么呢?
(生不語)
師驚訝:怎么會沒人知道呢?都操作了幾次啦!無論是大三角形還是小三角形,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記住了嗎?(記住了)
師:下面就來運用它解決一些問題。
思考:
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動手操作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何為有效?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余文森教授認為:通俗地說,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增加了實踐活動和動手操作的內(nèi)容。因此,操作活動成了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究竟怎樣操作才能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呢?筆者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操作目的要明確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老師在備課時多問問自己:此環(huán)節(jié)為什么要操作?不操作可以嗎?既然一定要操作,那么每個操作環(huán)節(jié)為達到知識的彼岸架設了什么橋梁?
上述課例中重點研究內(nèi)容就是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既然有學生說出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接下來的操作活動都是為驗證它是否正確而服務,首先引導學生想辦法證明,弄清為什么用這樣的辦法證明,從而使所有學生明白: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如:量出三個角的度數(shù)再相加看看是否是180度左右(允許存在誤差)?;蛘哂眉羝吹姆椒ǎ瑸槭裁从眉羝吹姆椒?因為以前學過平角是180度,如果能轉(zhuǎn)化成平角,就能證明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折的方法也是如此。然后再讓學生自己操作親身體驗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上述課例中學生把要研究的知識當條件用的現(xiàn)象。
二、操作方法要恰當
操作方法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和要求,但信手拈來、草率從事的做法不但達不到目標,而且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經(jīng)過精心設計,合乎邏輯聯(lián)系的操作方法,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更容易,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課例中讓所有學生按老師的指令把角都剪下來再拼,有扼殺、阻礙學生思維之嫌。為什么一定要剪下來再拼呢?學生直接折成平角不是也很好嗎?如果折的時候遇到困難,(如三個角靠不到一起)再想辦法剪豈不是更好?其實剪和折的目的只有一個:把三個小角變成一個大平角。在此基礎上有必要再用一個較大一些的三角形進行操作,既進一步證明所有三角形不管大小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又做到首尾呼應,就不會出現(xiàn)鏡頭四中,學生沒話可說。所以教者要理清思路,運用恰當?shù)姆椒ǎ尣僮髯兊糜行蛴行А?/p>
三、感知對象要突出
操作時加大感知對象與背景材料的差異,突出感知對象,對提高知覺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可通過顏色、聲音、形狀等方面來實現(xiàn)。
上述課例的鏡頭二中,有一學生說:“我剪下三個角后,就變成了三個三角形,都看不出原來是哪個角了?!比绻n前把三個角分別標上l、2、3,或者涂上一點顏色,突出要研究的對象,就不會出現(xiàn)上述無意義的生成現(xiàn)象。另外鏡頭二、三中,老師都是用學生的小三角形示范操作過程的,同樣因為感知對象不突出,導致學生毫無興趣,教學效果不言自明。
四、操作過程要有序
小學生的思維處于無序思維向有序思維過渡的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訓練思維的條理性。在操作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順著操作的順序進行的,操作過程反映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反映了一定的邏輯順序。
上述課例中要證明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可從特殊到一般,涵蓋所有類型的三角形,如:從直角三角板的內(nèi)角和是180度(舊知)到銳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再到鈍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度?;蛘咦寣W生剪任意三角形證明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等,最終讓學生得出結論。
除上述幾點之外,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老師在備課時要多把自己當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動手做一做,更好地了解學情,最大程度地預計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顒訒r教者還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操作反應,傾聽學生中不同的聲音,針對操作中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應及時作出相應的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