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偲雨 宋雪華
摘要:閱讀理解在英語學習中變得日益重要。針對目前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的閱讀效率低下的狀況,文章分析了這一狀況背后的原因,快速而有效地提高閱讀水平的前提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減少其對閱讀效率的制約,并以教育心理學和外語教學法理論為依據,分析了不良閱讀習慣制約閱讀效率的原因以及相應的改變措施。
關鍵詞:閱讀;閱讀習慣;閱讀效率;閱讀技巧;背景知識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05-0249-02
一、引言(Introduction)
目前,隨著高校大規(guī)模的擴招,各大學新生的素質也有些下滑,高職院校當然也不會例外,學生閱讀理解的速度普遍低于規(guī)定的標準。閱讀材料中有一定的生詞出現率,閱讀量大,而且又對閱讀速度有一定的要求,這都使學生望而生畏。如果遇到他們不感興趣的體裁,情況就更嚴重了。學生們常常是自題目起逐字逐句開始往后看,不時地去拿字典,查閱所遇到的任何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分析每一個復雜句子的結構,并試著去翻譯每一個難句。他們從中感覺不到閱讀的樂趣,反而覺得閱讀是件很耗費時間和精力、很乏味、很艱苦的事,很可能還沒看完幾段就堅持不下去了。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如何才能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提高自己對英語閱讀的信心呢?閱讀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重要的是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技巧,擴大英語背景知識,提高閱讀效率。
二、擺脫壞的閱讀習慣(Bad Reading Habits)
(一)閱讀速度與理解率
很多學生認為,只有讀得慢,閱讀理解程度才會高。久而久之,為了增大理解程度,形成了慢速閱讀的習慣。然而,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的研究表明,閱讀理解率在一定范圍內并不受閱讀速度限制。換言之,并不是閱讀速度越慢,閱讀理解率就越好。弗萊甚至認為:速度和理解幾乎沒有關系(Fry,1981:xi)。國內有關英語快速閱讀研究結果也證實:閱讀速度與理解之間不存在負相關。即使有,只會是正相關。有人還指出:“不僅加深閱讀理解可以加快閱讀速度,而且加快速度也能加深理解”(孫瑞林,1987:30)。即使是保守一些的實驗報告也表明:讀速快的讀者在把握文章主旨大意方面優(yōu)于讀速慢的讀者,只是在細節(jié)方面比后者差一些(Just and Carpenter,1987:444)。綜上所述,讓學生明白閱讀速度與理解率之間的關系是解開閱讀習慣對閱讀效率制約的前提條件。因為改變了觀念在閱讀時心理上才放得開;改變了觀念才能在閱讀訓練中摒棄多年來精讀中養(yǎng)成的有聲閱讀(或無聲音讀)的習慣,回視習慣,才能消除其負遷移作用,建立新的閱讀習慣。
(二)有聲朗讀或無聲音讀對閱讀效率的制約
我們常??梢钥吹街車羞@樣閱讀的例子:讀時用手指或手中的筆指著讀,讀到那兒指到那兒。聲讀(vocalization)是另一制約閱讀效率的不良習慣。聲讀就是指閱讀過程中念出聲來或雖未發(fā)出聲音而嘴唇噏動,亦稱唇讀(lip reading)。在無聲音化閱讀中,雖然沒有發(fā)出聲音,嘴唇也沒有動,但卻在心里念著,亦稱為內心深處對單詞的潛在發(fā)音(sub-vocalization);不管哪種方式,發(fā)音器官都處于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心理學研究表明,這兩種閱讀習慣的讀速是很難達到要求的。對中國學生來說,聲讀或無聲音化很可能是早期學習中以音讀為中心的學習法和精讀中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對正常外語閱讀產生的負遷移現象。這種習慣不僅有礙閱讀習慣,而且由于過分依賴言語而不是語義,也影響閱讀理解的廣度與深度。因此,為了減少其對閱讀效率的制約性,我們一方面要訓練學生克服聲讀或潛在發(fā)音提高閱讀速度;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借助語義而不是過多地依賴言語的理解能力來增加閱讀理解的廣度與深度。
(三)回視對閱讀效率的制約
回視(regression)是對于已經看過的內容感覺不放心,再度倒回來閱讀的現象。一般來說,回視不能完全避免。即使閱讀能力強的人,有時也會倒回來看。但是,眾所周知,回視次數過多,則會影響閱讀速度。究其原因,這種習慣大多是由于缺乏自信,擔心看漏的患得患失的心理所致。只要明白對某一篇文章的理解是相對的,有深有淺,沒有百分之百,盡善盡美地理解,加上克服這一習慣的信心和適度的訓練方法,這一障礙是可以消除的。
三、閱讀技巧(Reading Skill)貫穿在閱讀中
(一)快速閱讀的技巧主要是略讀(skimming)和快速查讀(scanning)
略讀指快速瀏覽文章來獲取文章大意,而不是追求每一個細節(jié)。其實當我們閱讀漢語文章時,會不自覺地這樣去做。如當我們閱讀一篇漢語雜志文章時,會先看照片,題目,小標題,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然后再去細看。但當我們閱讀英語文章時就如臨大敵,其實不管是閱讀英語文章還是漢語文章,方法都應是相通的。略讀的具體策略是:瀏覽題目,首段、尾段、輔助性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注意副標題、小標題,注意特殊印刷的字體(如大寫、斜體等)、特殊的標點符號(如引號、感嘆號等)。略讀應成為我們閱讀時很自然而然的第一步,這能使我們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快速查讀即快速瀏覽文章來尋找所需信息。比如做閱讀理解題時你是先看文章后做題呢還是先看一下題然后帶著疑問去看文章呢?顯然后者更好一些。因為先看題,然后帶著疑問去文章中快速尋找答案目的性更強、更節(jié)省時間。所以,關鍵是學生應該意識到進行泛讀閱讀的目的并不是讀懂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句子,追求每一個細節(jié),而是有選擇地獲取你需要的信息。
(二)要培養(yǎng)學生猜詞悟義的能力,猜詞性閱讀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進行:
1.根據構詞法理解詞義。如在句子“While early settlers had killed bison for food, now the killing became more widespread.”中,widespread是一個合成詞。把它分成wide和spread,就可猜中其意思。
2.根據上下文推斷詞義。當讀到句子“Now they could ride horse, it became easier to hunt the bison,a type of cattle which used to exist in huge number on the plains of America.”時,如果學生不理解bison的詞義,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其后面的解釋,推斷出這是a type of cattle。
3. 通過解析句子結構以理解句義。通過分析句子“Thus one simple fact,a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bison,had an effect on the whole wildlife chain of the plains,”學生可以清晰看到,句子的主語是fact,謂語是had an effect on,a change...bison是fact的同位語,整句話的意思也就顯而易見了。
四、擴大英語背景知識(Background Knowledge)
我還注意到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另外一個問題:不能做到讀懂字里行間的意思(read between the lines)。分析其原因,應是中西文化的差異(cultural difference)所致,缺乏對英美國家的文化歷史和風俗習慣的了解,缺乏必要的英語背景知識。由于各國、各民族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制度、歷史背景、語言習慣、風土人情和思想觀念的不同,從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特性,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國家、民族也就是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含義。例如:“白象牌”電池在英國遭到冷遇,因為在英語中white elephant 是指“不實惠,無用的而常指保管昂貴的東西”。針對這一狀況,我建議有選擇地看一些文化意義強的英文原著、原版電影,多聽聽英文歌曲,能夠在輕松休閑中了解到西方社會的風俗習慣和文化歷史,學習到一些有用的但在教材中很少接觸到的日??谡Z和俚語,潛移默化地擴大了知識面,增強了自己對英語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失為一種娛樂之中拓展知識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傅懷仁.從心理語言學看外語閱讀[J].外語學刊,1989,(1).
[2]魯忠義.閱讀理解的過程和影響理解的因素[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9,(4).
[3]林汝昌.外語閱讀效率的超語言制約——外語教學多學科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
[4]張永生.教育心理和教學法[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趙偲雨(1972- ),女,遼寧海城人,黑龍江省大興安嶺職業(yè)學院基礎部英語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