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經漢賦到魏晉之風,從唐詩宋詞到元曲清音,在不大的空間里,“人教版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所設置的“課外古詩詞背誦”讓學生感受到中華經典文化的深邃意韻和字里行間的流光溢彩。每冊書10首古詩詞,共計60首,雖不算很多,卻匠心獨運,豐富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體現了新課標、新教材、新理念。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課外古詩詞背誦”這一教學資源沒有得到最大的開發(fā)和利用。其實,中華古詩詞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通過對古詩詞的背誦,可增強積累,提高語感,讓學生受到文化和審美的熏陶。如何用好“課外古詩詞背誦”,值得研討。
一、培養(yǎng)興趣,別出心裁“讀”詩詞。
古詩詞的學習關鍵在于“讀”,從讀的方法入手,別出心裁,讀出興趣,讀出韻味,讀出詩情畫意。
1、設置意境,提高傳統(tǒng)朗誦水平。
在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練習古詩詞的朗讀背誦??衫妹依首x示范引導、師生同讀等方式通過聆聽、體會與練習,掌握朗讀的節(jié)奏、音韻、重音等,從朗讀方法和技巧上得到提高。如聆聽《中國名家詩文精品欣賞》,領略詩詞的魅力。師生自己錄制朗讀磁帶,讓大家評頭論足,評選每周“朗讀之星”,開展攻擂活動等等。通過這些學習活動,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巧妙聯(lián)姻,以唱助讀別有滋味。
如何過詩詞背誦關,我觀察一名戲曲演員有時要唱幾十句甚至上百句的戲詞,如果硬背可能難記,但在熟悉的旋律下演唱卻可以一字不差。如果用“唱”的方法來背古詩詞,效果是否會更好呢?以“唱”助讀可是一個好方法。
第一,選讀今人譜曲的著名詩詞,“唱”讀背誦。如《但愿人長久》(蘇軾《水調歌頭》)、《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虞美人》)、《滿江紅》(岳飛《滿江紅》)等等,對這些歌曲,同學們大都耳熟能詳,在優(yōu)美的旋律下,記誦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有些歌曲意境上取材于古詩詞,或者說是古詩詞的詩譯作品,如《濤聲依舊》與張繼的《楓橋夜泊》、《在水一方》與詩經的《蒹葭》等等,演唱這些歌曲,也可很好地幫助學生記誦古詩詞。
第二,選用現成的曲譜與古詩詞巧妙聯(lián)姻,便捷實用,別有情趣??山洺i_展這樣的活動,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歌曲曲譜為古詩詞配曲。如《還珠格格》的插曲《你是風兒我是沙》,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配曲,唱起來意境風格還真是比較貼切。又如李商隱的《無題》詩填入《化蝶》的曲調中,確實珠聯(lián)璧合,詞曲和諧。
3、驅遣想象,讀出詩中畫意真情。
語文的閱讀不能“見槐是槐,見柳是柳”,在古詩苑漫步,含英咀華,就更離不開想象,只有驅遣想象,才能讀出詩詞背景,讀出作者感受,讀出畫意真情。
可以開展“詩配畫”活動。我國的古詩詞一向講究詩情畫意,只要你用心品讀,就會發(fā)現,每首詩甚至每句詩都是一幅美麗的畫。可任選詩詞,自由配畫,結集成冊。如李白詩配畫,一位同學取名為《仙劍明月》,另一位同學則取為《詩仙豪情》。李清照詩詞詩配畫,有的取名《輕舟載愁》,有的取名《暗香盈袖》,有的則取名為《豪氣與柔情》,從中可窺見一斑,在“詩配畫”活動中,同學們的品讀更深入了,對古詩詞的理解也更透徹了。
可以進行“詩詞素描”。古詩詞中的畫意真情不僅可以用圖畫描繪,更可以用優(yōu)美的語言展現。學習“課外古詩詞背誦”中的經典詩作時,我同時也將曾冬的《唐詩素描》中的幾篇打印出來,供同學們借鑒學習,如《山居秋暝》《靜夜思》《游子吟》等等,同學們讀了這些美文,在唇齒留香之際不覺感慨萬分:原來,詩詞還可以這樣來讀。同學們便開始學習用這種方法來讀古詩詞,并嘗試用文學的語言來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朗讀感受。一位同學這樣素描《西江月》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東方的夜空,一輪彎月已撕破夜幕,悄然升起。皎潔的銀白無聲無息撒向大地。寧靜的夜晚,幾多清涼,幾多素淡。林間的樹枝在月光下,影影綽綽,忽隱忽現。憩于枝間的鳥鵲,為月光的明暗交替而驚醒,時而起,時而落,時而長鳴,時而竊語。清淡的夜晚,生機四伏。忽然,一縷清風習習而過,枝葉翩然起舞。頓時,蟬兒清唱,此起彼伏,隨風之舞而樂其鳴。溫柔的夏夜,美妙的交響,如入人間仙境。還有一位同學準備將詩經中的《關雎》拍成MTV,他寫的一段解說詞是這樣的:雎鳩關關相對吟唱,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讓我心旌搖動。風中搖曳著嫩如黃金的柳條,地上繡滿了灼灼欲燃的花朵,那世間第一位風華絕代的美女,那純潔美麗的好姑娘,讓我醒著相思夢里愛。且聽,我的情歌,在林中飛繞;且看,她的裙裾,在風里輕飄。
二、加強積累,內聯(lián)外延“品”經典。
要增強古詩文積累,提升文化品位,每冊書后的10首課外古詩詞是遠遠不夠的,語文教師要在此基礎上,內聯(lián)外延,巧妙銜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學生的積累量一升再升,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不斷提高。
1、查閱資料,合作學習,開展小組探究。
課外古詩詞背誦積累,還需要老師通過一些方法的指導,引領學生在更美更大的詩海中泛舟,在更幽更雅的詞山中徜徉。為此,我們和學生一同設計了一份“課外古詩詞學習探究表”,鼓勵學生廣泛查閱相關資料,合作互助,借鑒碰撞,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課外古詩詞學習探究表(供參考)
這個表格只是給學生一個可供借鑒的模式,它告訴學生,古詩詞的學習積累方式很多。在這個表格的啟發(fā)下,各小組的設計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創(chuàng)新。比如“同題佳句”這一項,有的就換成了“作者經典”,不好找同題佳句,也可以將本詩詞作者的其它經典詩篇或佳句列舉出來。至于“相關鏈接”,內容非常廣泛,比如名家的評論、精妙的賞析、詩詞的新譯等。學生最感興趣的就是“探究‘悅讀”這個欄目,學生在這個欄目的探究過程中,既有深層嚴肅的思考,也有妙趣橫生的玩味。
2、整合資料,自主學習,進行專題探究。
在進行課外古詩詞積累的時候,我們還可指導學生進行詩詞的整理歸類,有興趣的可以進行專題探究,與課內古詩文學習結合,與現代科技文化結合,與時尚流行經典結合,充分發(fā)揮新語文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和個性化特色,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以內容為專題進行探究學習。古詩詞內容廣泛,學習時,可打通課內外的渠道,加以分類歸納,有助于積累與運用。比如:詩中山、詩中水、詩中花、詩中春、詩中秋等等。一位同學就以“花魂”為題搜集了課內外閱讀的關于“花”的詩詞佳作,加以品味賞析,還配上了相應的花卉美景圖片,真是圖文并茂,令人賞心悅目,讀之得到極高的藝術享受。
以作者為專題進行探究學習。以作者為主線來整合詩詞,是很有效的一種學習方法,它能使學生用好用足用透書中提供的例詩,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通過成倍的積累,熟悉作者文風,從而更好地把握時代背景和作品情感,更好吸收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在我們的教材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陸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的作品是非常多的,他們都是進行專題研究的好目標。比如,一位同學以李清照為專題,寫出了探究報告《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詩詞中的“愁”》,報告從李清照的《如夢令》入手,分析其早期詩作的俏麗、清新與活潑,進而研究李詞“愁”緒之根源,深入把握了李清照思想變化的脈搏。另一位同學也獨具慧眼,選擇了這樣一個專題《從蘇軾詩詞看“貶文學”》,且不說探究的價值,至少,寫這樣一份報告,他得要好好地讀一讀蘇軾的詩詞,要深入了解一下蘇軾的生平,還要向大家介紹介紹何為“貶文學”,或者還要找找與蘇軾有著同樣遭貶經歷的名人名作名句。這就夠了,這已經遠遠不是我們老師所能給他的了,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他定會受益匪淺。
以與古詩詞相關的其它內容為專題進行探究學習。這一內容開放自主,只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古詩詞積累有幫助的都可以。比如《古詩詞中的科學》《宋詞的詞牌名探趣》《古詩詞中的雅興》《題好一半詩——古詩詞標題研究》。有一位同學從李白的詩《峨眉山月歌》中受到啟發(fā),感覺地名入詩的妙處,專題報告《地名入詩逞風流》受到師生和專家的好評。
三、學習模仿,含英咀華“煉”語言。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結晶,是祖國語言中的最璀璨的寶石。要想學好語言,最好就是從背誦積累古詩詞開始。學好語文,先讀古詩詞,這其實是一條捷徑,我們的新教材編者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不惜花費精力和版面引導中學生注重積累。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深感,課內課外的古詩詞背誦積累,是很典范的語言學習的材料。
1、利用古詩詞背誦,學習修辭方法。
《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不考修辭、語法的名詞術語,但作為美化語言的有效手段,修辭方法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并熟練運用的。用好“課外古詩詞背誦”的資料,對鞏固學習相關修辭方法,有極好的作用。比如“對偶”,掌握這一方法,需了解對偶的特點,即要做到上下句字數相同,詞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對,嚴對還要講究平仄。古詩詞是學習“對偶”的極好資源。舉隅一二: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蔷渡街须s詩》)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ㄚw師秀《約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劉楨《贈從弟》)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ɡ钌屉[《無題》)
通過這樣的積累與提煉,學生對“對偶”這種修辭手法必然印象深刻,也體會到它的妙處,寫作中就會學習模仿,注重語言的錘煉,在簡潔的語言中力求生動傳神,意蘊豐富。
2、利用詩詞賞析,提高品味能力。
“課外古詩詞背誦”的每首詩詞前都有一段短小的賞析語言,雖篇幅不長,卻是學生學習詩詞鑒賞方法,積累文學詞匯的重要的學習資源。
可學習詩詞鑒賞方法。以七年級(下)《竹里館》一詩的賞析語言為例,這則賞析可分為三部分:“此詩寫詩人在竹林里獨自彈琴、長嘯、與明月相伴的情景?!钡谝徊糠质菑脑姷膬热莘矫孀隹傮w概述?!扒皟删鋵懺娙恕蔼氉薄皬椙佟薄伴L嘯”等動作,后兩句寫夜深人靜,明月相伴。第二部分雖進一步分析詩的內容,卻從具體的詩的語言方面進行了品析?!皹嫵闪巳妰?yōu)美、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钡谌糠质菍θ姷囊饩城楦薪o予了極高的評價。通過老師的分析與指導,同學們就會逐步明白,賞析一首詩,是有方法的,大多可以從詩的內容、語言、意境等方面去進行,有法可循,自然能學以致用。
可積累文學詞匯,寫好賞析文字。要寫好賞析文字,除了要有較高的審美品位以外,還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重視詩前的短小賞析,可積累一些賞析語言的表達模式,如:“構成了”“傳達出”“可謂”“雖…但…卻…”等等。還可積累許多雅詞佳句,如“率興而成”“淳厚雋永”“盡寓其中”“狂濤漫卷”“天馬行空”等等。有了這些深厚的積累,不愁再寫不出好的賞析文字,自己對古詩詞的真切體會也會表達得更加生動形象。
朱莉萍,語文教師,現居湖北宜昌。本文編校:覃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