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魏征是唐代著名的諫臣,在當時朝中的地位十分顯赫。本文主要分析了其事跡史料來源,包括魏征自撰之書《諫事》和唐代實錄、國史中的相關記載及《新唐書·藝文志》所載其它專門的事錄類書籍。
【關鍵詞】魏征 事跡 史料
1 兩種最原史始的資料
魏征作為貞觀賢相,唐代關于他的生平事跡之史料應該是極為豐富的。首先應該指出,關于魏征生平事跡特別是其諫事的最原始資料包括兩種,即魏征自撰之書和唐代實錄、國史中的相關記載。
1.1魏征自撰之書
《舊唐書》卷71《魏征傳》有云:太宗新即位,勵精政道,數引征入臥內,訪以得失。征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與之言,未嘗不欣然納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無不言。太宗嘗勞之曰:“卿所陳諫,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誠奉國,何能若是?”……太宗始疑征阿黨,征又自錄前后諫諍言辭往復,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悅。
可見魏征諫諍之事確實很多,僅太宗即位之初,就已多達二百余事,其一生進諫,更不知凡幾。他還曾經親自將其“諫諍言辭”錄為一書,這應該是一部收錄諫疏原文的書籍。后人所編《魏公故事》,當近于今本諫錄,僅擇其主要內容,字數尚多達“凡數十萬言”,如果這部書是收錄其所有諫疏,卷數應該很多。但兩《唐志》所著錄的魏征《諫事》僅有五卷,如果這就是史傳所說之書,應該是選編重要諫疏而成,而不會是所有諫疏的匯編。
1.2唐代實錄、國史中的相關記載。
唐代設立史館,負責纂修實錄、國史,這是唐代最重要的本朝史書?!缎绿茣?藝文志》正史類著錄的國史有“《武徳貞觀兩朝史》八十卷,長孫無忌、令狐徳棻、顧胤等撰。吳兢《唐書》一百卷,又一百三十卷,兢、韋述、柳芳、令狐峘、于休烈等撰?!秶贰芬话倭?,又一百一十三卷。”起居注類著錄的唐高祖、太宗實錄有“《高祖實錄》二十卷,敬播撰,房玄齡監(jiān)修,許敬宗刪改。《今上實錄》二十卷,敬播、顧胤撰,房玄齡監(jiān)修。長孫無忌《貞觀實錄》四十卷?!睋⒅獛住妒吠ā肪硪欢豆沤裾贰菲挠涊d,還有許敬宗在八十卷本基礎上增加二十卷的百卷本國史,武周長壽中牛鳳及重新編撰的記事起于武德、終于弘道的《唐書》一百一十卷。諸書在唐代流傳之久暫廣狹不同,有些甚至只是根據一些傳材料著錄的,根本就沒有通行過。如所謂吳兢《唐書》一百卷,實出誤解?!杜f唐書》卷九八《李元纮傳》說:“先是,左庶子吳兢舊任史官,撰《唐書》一百卷、《唐春秋》三十卷,其書未成,以丁憂罷職。至是,上疏請終其功?!薄缎绿茣?藝文志》即據此著錄。其實吳兢《國史》在編撰過程中,監(jiān)修國史蕭嵩曾奏取六十五卷,死后其子又進八十余卷,應該都不是定本。韋述曾說:吳兢“別撰《唐書》一百一十卷,下至開元之初”。很可能正是韋述將這兩次取進的吳兢《國史》合在一起分為一百一十卷,又在此基礎上續(xù)撰三卷,成為《國史》一百一十三卷。《舊唐書》卷一○二《韋述傳》說:“國史自令狐德棻至于吳兢,雖累有修撰,竟未成一家之言。至述始定類例,補遺續(xù)闕,勒成《國史》一百一十三卷,并《史例》一卷?!卑彩分畞y平定以后,韋述將其獻于朝,后經柳芳等人先后增補,成為一百三十卷的《國史》定本。
唐代實錄、國史中記載許多魏征事跡,不僅是就魏征在唐史中的地位和實錄、國史在唐代史書中的地位所作的簡單推斷,也可以從兩個具體事例得到證明。一是吳兢所撰《貞觀政要》亦多載魏征事跡言論,而這部書主要即據實錄、國史摘編而成,陳寅恪先生甚至說“《貞觀政要》即《(太宗)實錄》之分類節(jié)要本”。二是司馬光《資治通鑒考異》中引用《實錄》,不少條目都涉及魏征,特別是有幾條與《魏文貞公故事》同時引用,更說明二者的記載有同有異。
唐代實錄、國史的編纂,始于唐太宗時期。高宗以后,不但國史經過多次改編,《高祖實錄》、《太宗實錄》也經過許敬宗等人篡改,但關于高祖、太宗時期的史事,大體可以視為太宗、高宗初年的記載。因此,其中記載魏征事跡言論的部分,比魏征自撰之書略晚,卻比后人相關著作要早,后人著作應該參考過實錄、國史。
2 對《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的幾種魏征傳記史料略作介紹
魏征自傳之書在《舊唐書·經籍志》中有所記載,即子部雜家的《諫事》五卷,題魏征撰。此外專門記載魏征事跡的書籍在《新唐書·藝文志》中則著錄了六部之多,即史部故事類有敬播《文貞公傳事》四卷、劉袆之《文貞公故事》六卷、張大業(yè)《魏文貞故事》八卷,史部雜傳記類有王方慶《魏文貞故書》十卷、王方慶《文貞公事錄》一卷,子部儒家類有《魏征諫事》五卷。而現(xiàn)今傳世的王方慶《魏鄭公諫錄》五卷北宋時的兩種目錄中并不見記載。筆者對《新唐志》所載幾部書籍作簡要介紹。
2.1敬播《文貞公傳事》四卷
《舊唐書》卷一八九上《敬播傳》說:“敬播,蒲州河東人也。貞觀初,舉進士。俄有詔詣秘書內省佐顏師古、孔穎達修《隋史》,尋授太子校書。史成,遷著作郎,兼修國史。與給事中許敬宗撰《高祖》、《太宗實錄》,自創(chuàng)業(yè)至于貞觀十四年,凡四十卷?!本床ナ翘铺跁r期參預編纂實錄、國史的主要史臣之一,應該是在修史過程中,接觸到大量關于魏征生平的史料,就同時編撰了此書。這部書僅見于《新唐書?藝文志》故事類,宋代以后除鄭樵《通志·藝文略》據以轉錄外,其他公私藏書目錄都沒有著錄,可能早在唐五代時期就已經失傳。從書名中“傳事”來看,應該是一部以記事為主的傳記性史書,只因多涉朝章典故,而被著錄在故事類。
2.2劉祎之《文貞公故事》六卷
《舊唐書》卷八七《劉祎之傳》說:“劉祎之,字希美,常州晉陵人……直昭文館。俄遷右史、弘文館直學士。上元中,與元萬頃等偕召入禁中,論次新書凡千余篇。高宗又密與參決時政,以分宰相權,時謂‘北門學士……除中書舍人……俄拜相王府司馬,檢校中書侍郎……后既立王為帝,以其參奉大議,愈親之,擢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垂拱中……賜死于家,年五十七。”劉祎之在睿宗初次即位時,當過很短時間的宰相,后被武則天所殺。他編撰《文貞公故事》六卷,應該是上元(674—675)年間,在“論次新書千余篇”之內。所謂“論次新書”,就此書而言,很可能是指在敬播五卷書的基礎上,又從改編之實錄、國史及民間雜書中采摭材料,增加一卷,而成為魏征傳記新書。那么自然劉書一出,敬播原書很快就亡佚了。這部書除《新唐書?藝文志》故事類外,還見于其他書目著錄?!冻缥目偰俊穫饔涱愝d:“《文正公故事》三卷,劉祎之撰?!薄端问贰に囄闹尽穫饔涱愝d:“《魏玄成故事》三卷。”文貞公是魏征的謚號,宋代諱“貞”字,改為“文正公”,又或以其字稱為“魏玄成”。三卷本很可能已是殘本,《崇文總目》為藏書目錄,著錄實有卷數,《新唐志》為史志目錄,仍著錄其全書卷數?!度毡緡娫跁夸洝分浱拼鷤魅肴毡镜墓艜?,其舊事家著錄《魏文貞故事》六卷,雖然沒有題撰人,但卷數相合,應該也是劉祎之此書。
2.3張大業(yè)《魏文貞故事》八卷
這部書《新唐志》故事類著錄在劉祎之書下,《通志·藝文略》轉錄,其他公私藏書目錄不載,應該也早已失傳。張大業(yè)的時代和生平都沒有記載,應該略晚于劉祎之。武則天、唐玄宗時有張大素、張大安兄弟,著名于時,張大業(yè)或即其同族兄弟。
2.4王方慶《文貞公事錄》一卷
王方慶,雍州咸陽人。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參軍。永淳中,累遷太仆少卿。則天臨朝,拜廣州都督,境內清肅。證圣元年,召拜洛州長史。萬歲登封元年,遷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鳳閣侍郎,依舊知政事。后以老疾,授麟臺監(jiān)修國史。尋兼檢校太子左庶子,進石泉公。長安二年(703)卒。《文貞公事錄》見于《新唐書?藝文志》故事類、《崇文總目》史部傳記類。又《秘書省續(xù)編到四庫闕書目》著錄“王慶方撰《魏征傳》一卷”,“慶方”二字當為“方慶”之誤倒?!端问贰に囄闹尽穫饔涱愖鳌巴醴綉c《魏玄成傳》一卷”?!笆落洝迸c“傳”意義相通,卷數又相同,應該是同書異名。司馬光《資治通鑒考異》曾經引用“王方慶《文貞公傳錄》”,這個書名正好介于“事錄”向“傳”過渡的中間階段,可以很好地說明這部書的書名變化過程。
2.5王方慶《魏文貞故書》十卷
此書僅見于《新唐書?藝文志》史部雜傳記類著錄?!肮蕰辈恢欠駷椤肮适隆敝`。又日本藤原孝范《明文抄》卷一《帝道部》上、卷四《人事部》下、卷五《武事部》引有《魏文貞故事》,卷二《帝道部》下引有《魏文貞政書》。(據孫猛先生《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考證》書稿,未出版。)由于劉祎之《文貞公故事》六卷曾傳入日本,這幾條佚文應以出于劉書的可能性為最大,“政書”亦為“故事”之誤。但如果日本果真曾有“政書”流傳,則很可能就是“故書”,政、故形近致誤。
上述幾部書籍都已亡佚,唯王方慶《魏鄭公諫錄》五卷傳世至今,然此書北宋以前書目中都未見記載,南宋以后突然出現(xiàn),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3]劉知幾.史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吳兢.貞觀政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司馬光.資治通鑒考異[M].四部叢刊初編[Z].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6]王應麟.玉海[M].文淵閣四庫全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
[7]鄭樵.通志[M].文淵閣四庫全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
[8]王堯臣.崇文總目.文淵閣四庫全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
[9]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7.
[10]吳兢傳.舊唐書(卷102).
[11]王應麟.玉海(卷46).集賢注記.
[12]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133.
[13]舊唐書(卷八九),新唐書(卷一一六).
[14]楊志玖.《魏文貞公故事》與《魏鄭公諫錄》辨.文獻,1993,(1).
作者簡介:趙國亮(1980—),男,吉林省長春市人,長春大學黨委宣傳部校報編輯部副主任,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碩士,主要從事社會科學研究。
(作者單位:長春大學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