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加榮
【摘 要】思維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如果把學生的大腦比作一泓平靜的池水,那么教師富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課堂提問就像進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啟迪學生的心扉,開拓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處于思維的最佳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心中的困惑隨機應變或降低提問難度,設置層層有坡度的問題讓學生逐步上臺階,或轉換問題角度,打破思維定勢,點撥學生引導學生探索,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教學方法 課堂提問 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有了問題,才能引起學生們思考、猜想、動手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提出新的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提問的方式,講究提問的藝術,問得巧,問得妙,才能更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尋求答案,達到提問的目的。
一、設計情境式問題,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眾所周知,所謂“溫故而知新”,就是在講授新知識之前,要有意識地復習與之有關的舊知識。設計一些彼此有關聯(lián)的,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并預示新課題,借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極切企盼“探個究竟”,自覺不自覺地啟動自己的思維,而后層層遞進,逐步闡述有關的知識點,使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發(fā)現(xiàn)、去理解新的知識。如此反復,可使學生鞏固、拓廣舊知,發(fā)現(xiàn)、掌握新知,同時使學生有了思考問題的興趣,進而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例如,如飲酒過量常為醉酒,醉酒多有先兆,語言漸多,甜頭不靈,面頰發(fā)熱,頭暈站立不穩(wěn)……都是醉酒的先兆,這是需要解酒。不少人知道,吃一些帶酸味的水果或飲服1-2兩干凈的食醋可以解酒。什么道理呢?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太陽類的作用下,綠色植物的CO2和H2O轉化為糖類物質,糖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糖是由什么關系構成的糖類物質都甜嗎?引入課題,設疑激趣,探究糖類物質組成元素。
二、設計探究式問題,提高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當代人才的多種素質中,有決定意義的是能及時獲得信息、處理信息高度應變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應變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它是思維的最高層次活動。對學生來說,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就是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和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獨特的見解,新穎的解法,公式獨到的證明或應用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和科學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一樣帶有強烈的探索動機,也經歷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四個階段。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精心設計一系列探究式的問題和實驗,引導學生在思考和實踐中,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有關補血劑的問題:缺鐵對人身體健康有何影響?鐵在補鐵藥物或保健品中以什么價態(tài)形式存在?如何鑒別出鐵呈“+2”價還是“+3”價?如何科學補鐵?常見的食物中哪些含鐵比較豐富?生血片的外面為何裹了一層特制的糖衣,是防止其有苦味刺激患者嗎?醫(yī)學雜志上常介紹在補鐵的同時可以補充維生素C促進鐵的吸收,有道理嗎?鐵鍋炒菜,如加點醋,營養(yǎng)更好嗎?
三、尊重學生觀點,善于捕捉亮點
善于捕捉生成亮點。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往往會不經意間地出現(xiàn)一些亮點。這些亮點是學生學習的頓悟、靈感的萌發(fā)、瞬間的創(chuàng)造,稍縱即逝。我們必須用心傾聽、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捕捉生成亮點、讓智慧閃耀光芒。老師的一句:“多么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呀!”會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及時捕捉到“價值不菲”的信息,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課堂提問的設計直接或間接決定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課堂精心設計問題,授課時還要給學生獨立思考鍛煉的機會,鼓勵學生多思,啟發(fā)學生巧思。教師自己要對學生的見解給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確的見解,對錯誤的要善于誘導,使他們的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深化,受到鍛煉。
課堂上尊重學生的想法和看法,學生才得以暢所欲言,教師理當“目中有人,少點武斷,多點欣賞,在教學中,需營造自由輕松的課堂氛圍,制造有利于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建立合作學習的機制,針對學生的不同意見,讓學生自己去找合理方案來證明,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機。然而,在問題設計中普遍存在兩種傾向:一是問題過多、過淺,導致課堂形成“滿堂問”局面;二是設計問題太難,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加之教師如果不會降坡引路的話,只能代替學生將答案和盤托出。學生思維受到阻礙,無法向更高層次邁進。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學生的素質和基礎又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教師不能用一種模式教學,不能用一個標準要求所有學生。表現(xiàn)在教學提問中,就是要區(qū)別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對于不善語言表達的學生要多提一些描述、論述性的問題;對于思維不夠嚴謹的學生要多提一些影響因素復雜的問題;對于缺乏學習自覺性的學生應提一些啟發(fā)學習方法的問題;對于一些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要適時地提一些吸引其注意力的問題。另外,對差生不能提難度較大的問題,而對優(yōu)秀生則不能提太簡單的問題。問題的對象找準了,學生就會被問題所吸引和激勵,從而高效、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獐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