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明
中圖分類號:1207.419文獻標識碼:A
《聊齋志異·狐聯(lián)》“戊戌同體,腹中止欠一點;己巳連蹤,足下何不雙挑”,借形似字屬聯(lián),打情罵俏,雖如王士禎在評語中所說“不諳平仄”,但含蓄雋永,自是“才狐”。
這幅對聯(lián)中的“同體”、“連蹤”,與中國傳統(tǒng)的五行八卦之理亦相通。古代易學(xué)家為了把時辰、五行及八卦結(jié)合起來,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五行的規(guī)律分配到八卦的九宮里,其中宮卻為“戊、戌、己、巳”,代表五行中的“土”。
但一般人會對下聯(lián)有疑問:己巳二字皆有“挑”,何必言“雙挑”。按文中意思,這兩字要么皆無“挑”,要么其中一個無“挑”,否則,文字游戲便不能成立。查《康熙字典·辨似·三字相似》區(qū)分己、已、巳、三字:
己,人己之己,上方處不連;已,已止之已,上微缺;巳,辰巳之巳,上不缺。俗以有勾挑為人己、已止,無勾挑為辰巳字非。
再查蒲松齡現(xiàn)存手稿,這三字卻區(qū)分得不甚明白。著名的《自題肖像》手跡,有一個“已”字,無勾挑;有兩個“巳”字,上有缺,下無挑。從楊海儒先生所著《蒲松齡生平著述考辨》(中國書籍出版社,1994)書前所附蒲松齡親筆《蒲氏家譜》照片,婚配之“配”字右邊為“己”,但此偏旁上部有微缺者,有不缺者;有勾挑者,有不勾挑者。再查《古本小說集成》中影印清康熙同德堂版《醒世姻緣傳》,己、已、巳三字幾乎完全相同,皆為上無缺、下有挑的“巳”字模樣。由此可見當(dāng)時人們對這三個字區(qū)分并不嚴格。但《康熙字典》的解釋,對我們了解《狐聯(lián)》的文字游戲還是有幫助的。
(責(zé)任編輯譚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