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九成
摘要:本文論述了商三官既富有思想智慧而又英勇壯烈的性格特征;探討了她在殺死豪紳之后之所以自殺的原因;分析了作者把商三官與荊軻作比較所寄寓的思想情感。本文同時還對作品先暗后明的藝術手法作了研究。
關鍵詞:聊齋志異;商三官;復仇
中圖分類號:1207.419文獻標識碼:A
《聊齋志異》中有若干篇反映少年和兒童生活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商三官》也許是最令人震撼的一篇。
商三官的父親商士禹,因酒后開玩笑而得罪了那個地方上的豪紳,結果被豪紳聚眾活活打死;三官的兩個哥哥向官府告狀,時間過去年把了,還沒有結果,這分明是官府與豪紳勾結在一起,不想真正地公斷此案。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商三官女扮男裝,趁豪紳祝壽之機,殺死了豪紳,自己也懸梁自盡,終于報了殺父之仇。
商三官是一位令人欽敬的復仇女神。作品在塑造這個藝術形象時,著重表現(xiàn)了她富有思想智慧而又英勇壯烈這兩個重要的側面。
商三官盡管只有16歲,卻對社會的本質(zhì)有著深刻的認識,是一位極有思想見解的少女。她的父親是被豪紳活活打死的,事情的是非曲直本來很清楚,但兩位老實守法的兄長向官府告狀之后,竟然石沉大海,父親的冤屈得不到申雪;兩個哥哥仍寄希望于黑暗的官府,打算留下父親的遺體作為繼續(xù)告狀的依據(jù),但顯然,這仍舊是徒勞的。三官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她一句話便道破了兄長的糊涂:“人被殺而不理,時事可知矣。天將為汝兄弟專生一閻羅包老耶?骨骸暴露,于心何忍矣。”是啊,事實已經(jīng)證明,在那個黑暗的封建社會,老天爺是不會為處于冤屈之中的商臣、商禮兄弟倆專門生出一個剛直不阿的包青天或閻王爺?shù)摹I倘賹ι鐣诎档亩床?,可謂一針見血,入木三分。正由于公權失信,公共秩序失控,因而使商三官對官府產(chǎn)生了徹底的絕望,于是,她只能以私人身份執(zhí)法,懲惡伸冤。在這里,作品既充分表現(xiàn)了商三官對社會的深刻認識,顯現(xiàn)了她的思想智慧,又充分展示了她采取暗殺手段為父親報仇的正義性和必然性。
商三官的復仇既然是建立在她對世事的深刻洞察之上,那么,她的復仇就必然會英勇、果敢,義無反顧。作品接著便寫商三官殺人報仇的過程,其中包括失蹤、博取歡心、殺死豪紳并自盡這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作者從寫她失蹤開始,到最后點明刺殺豪紳者就是商三官結束,對整個過程的描寫都采用了先暗后明的藝術手法。
在埋葬了父親、拒絕了未婚夫家結婚成親的要求之后,商三官便離奇失蹤了。她為什么會失蹤?其實,這是三官故意為之,其意圖是兩個:一是為了使自己的復仇計劃更為機密,不讓任何人知道;二是為了使自己的復仇行動單一化、個體化,不至于牽連家人及他人??梢?,商三官對復仇計劃一開始就考慮得極為縝密。商三官思慮之縝密,還表現(xiàn)在她對復仇時機與復仇方式的選擇上。當?shù)弥兰潪榱俗垡覒虬嘧友輵驎r,她便女扮男裝,化名李玉,加入孫淳所率領的戲班子之中,很順當?shù)鼗爝M了豪紳家里,為自己復仇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商三官的智慧,于此可見一斑。
誠然,由于她不是科班出身,故唱歌不可能是她的拿手好戲。但這并沒有能影響她博取豪紳的信任和歡心。她“往來給奉,善覷主人意向”——個“善”字,寫出了她的機敏;而那個“覷”字,則更寫出了她能夠洞悉人物心靈秘密的聰慧。她已經(jīng)看出,這個豪紳不僅是一個惡霸,還是一個色鬼。由于她的“貌韶秀如好女”,加之她“往來給奉”投其所好,她已經(jīng)博得豪紳的愛悅;因此,當“酒闌人散”之后,這個色鬼竟然要李玉“留與同寢”時,三官已經(jīng)知道,她刺殺豪紳的必備條件已經(jīng)基本就緒;但是,她沒有松懈,而是更一步,趁著豪紳就寢之機,又是“代豪拂榻”,又是幫他“解履”;面對豪紳的醉語調(diào)戲,她再以“展笑”讓他“惑益甚”。這樣,一個必然的情境便出現(xiàn)了:豪紳“盡遣諸仆去,獨留玉”;她也立即抓住這個大好機會,“闔扉下楗”,來完成她的復仇大計。至此,讀者不難看出:正是她讓豪紳先醉于酒,再迷于色,終于把刺殺豪紳的全部條件精心創(chuàng)設完備。三官的聰明、機智、縝密和匠心運籌,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xiàn)。
三官刺殺豪紳是整個故事的高潮。但巧妙的是,對三官刺殺豪紳的具體過程,作者并沒有從正面落筆,仍是采用了暗寫、虛寫的手法,即從門外仆人們的角度寫他們的所見所聞:先是仆人們聽到室內(nèi)“格格有聲”,于是便前往察看,“見室內(nèi)冥黑,寂不聞聲”;接著寫忽然聽到“有響聲甚厲,如懸重物而斷其索”——作品以“格格有聲”暗示三官正在手刃仇敵首級,以“寂不聞聲”暗示三官殺敵已經(jīng)成功,以“響聲甚厲”和如墜重物暗示三官已與敵人同歸于盡。最后,作者用醒筆點明事情的結果:眾人推門一看,“則主人身首兩斷;玉自經(jīng)死,繩絕墮地上”。
作品寫商三官刺殺豪紳一節(jié),之所以要用虛筆而不正面實寫,主要是為了與整個故事先暗后明的構思相協(xié)調(diào),有利于突出商三官的復仇是在一種極其機密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從而也就有利于充分展現(xiàn)商三官機智、冷靜、縝密和不報此仇誓不罷休的決心。不難設想,如若不是商三官懸梁的繩索斷絕而墮地,可能直到天亮了,別人還不知道室內(nèi)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也就表明:商三官殺敵的行為何止是非常機密,而且殺敵的動作也極其果敢、利索。
讀者讀到這里,一方面會為豪紳被殺而感到大快人心,同時馬上也會猜想:這位殺死豪紳惡霸的李玉,到底是什么人?會不會就是商三官?故事在結局部分作了明確的交待:少年李玉,竟是一個女孩,她身上還穿著孝服;再經(jīng)過向戲班的孫班主和商家的兩個兄弟核實了解,終于弄清楚了:這位“少年李玉”原來就是少女商三官。
在這里,作品除了交待殺人者就是三官之外,還對三官作了神化處理。兩個看守現(xiàn)場的下人,同他們的主子一樣,也是“兩腳畜牲”。他們發(fā)現(xiàn)商三官雖死,卻顏色如生,竟想奸尸,結果“腦如物擊,口血暴注,頃刻已死”。我們早就知道,蒲松齡的創(chuàng)作思維,風云詭譎;他的用筆,神鬼莫測。現(xiàn)在,他又一次用他的奇想和神筆制造了一個奇特的場景,讓他筆下的壞蛋不得好死,讓他所喜愛的英雄人物英明若神。從作品的思想意義上來說,這是作者本人對英雄商三官的由衷贊美;從故事的情節(jié)安排上來看,則是為下文寫官府不敢再加害于三官家人作了鋪墊。
這里有必要順便說明一下:有些讀者對商三官殺死豪紳之后自殺感到惋惜,怎么看這個問題?從商三官的角度來說,她深深地知道:如果殺死豪紳之后她不自殺,那么,豪紳家里固然絕不會就此罷休,官府也絕不會放過商三官的家人(尤其是兩個哥哥),很可能會制造新的冤案?,F(xiàn)在商三官同豪紳同歸于盡,就清楚地表明殺人者就是我商三官,一人做事一人當;而一開始的“失蹤”,則又為家人擺脫了與此事的干系,說明她的行動與他們無涉。這就是說,只有自盡,她才能達到既報仇雪恨、又不會牽連家人的根本目的;只有自盡,才能表達她對黑暗社會的極度不滿、以死抗爭的堅定決心。因此,盡管這是一種不得已而采取的辦法,卻徹底袒露了商三官的壯烈情懷,更加凸現(xiàn)了商三官的性格光輝和高大形象。
蒲松齡在篇末的“異史氏曰”里,把商三官比作歷史上的俠客豫讓,還同另一位歷史上的著名俠客荊軻作了比較。在蒲松齡看來,高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最后卻沒有能刺殺到秦王,因此,他在商三官面前應該感到羞愧。至于那些碌碌無為的一般男人,就更加無法與商三官相提并論了。蒲松齡對商三官英雄壯舉的贊美,可謂是無以復加。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商三官不僅僅是作了高度肯定,發(fā)出了由衷贊美,而且還號召人們把她作為神來崇拜,就像對著關公像燒香磕頭那樣,也繡起三官的像來供奉,而且說這樣做一定會很靈驗,效果一定不會亞于供奉和跪拜關公。這一主張,透露了作者久積心頭的政治憤懣:既然官府與地方豪紳惡霸總是如此沆瀣一氣,被壓迫的老百姓總是無法伸張正義,那么,老百姓就只有自己起來抗爭,甚至在必要時以暴抗暴,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利。由此可以看出,在對待壓迫和反壓迫的問題上,蒲松齡的思想相當進步和激進。誠然,這種個人的反抗和斗爭,即使成功了,最多也只能報一報個人的仇恨,無法撼動整個黑暗社會。
(責任編輯譚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