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華
誰是中國古代美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四位絕代佳人家喻戶曉。
當年,漢元帝為了安撫剽悍的匈奴人,選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結(jié)成姻緣,以保兩方和平。昭君告別故土,出塞北而去,途中撥動琴弦,彈出一曲哀怨的離別之音。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竟然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這個故事代代相傳,“落雁”也就成了美人王昭君的代稱。
就說這位王昭君吧,她究竟有多美?那幅毛延壽丑化昭君的畫像沒有留下來,倒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幅明代畫作《千秋絕艷圖》,將明朝人心目中的昭君描畫了出來,雖然我們并不能以此還原漢代美女的真容,卻能夠由此,窺明朝的“美人”標準。
這些人物雖然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體現(xiàn)她們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籃,或筆硯紙墨,或書卷,或銅鏡,但人物的面部刻畫卻雷同,皆為鵝蛋圓臉、長眉細眼,面容端莊卻少有個性,這又是為什么呢?比照《中國美》一書中的論述,可以知道數(shù)百年間審美標準產(chǎn)生了差異,至少在臉型上,古典美應(yīng)該是鵝蛋臉還是瓜子臉就有所不同,那么這樣的審美差異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
如果用《千秋絕艷圖》來印證一些歷史書籍的記載,就會發(fā)現(xiàn)它與史籍所載是比較契合的:細挑的眉毛、柔和的眼睛和小巧的嘴巴,長在鵝蛋形的面龐上。這個標準已深深植入古代中國人的傳統(tǒng)意識當中,成為宋、元、明、清評判美女的重要標準。
美人固然應(yīng)“性與韻致兼優(yōu),色與情文并麗”,但總歸是姿容居首。對于所有的女人來說,擁有美麗的姿容外貌乃是一生不變的追求。但長成什么樣的中國女人才是美的呢?
明末清初的嘉興文人徐震在他的《美人譜》中為我們做了一個精辟的總結(jié):“螓首、杏唇、犀齒、酥乳、遠山眉、秋波、芙蓉臉、云鬢、玉筍、荑指、楊柳腰、步步蓮、不肥不瘦長短適宜?!毙煺鸬母爬ūM管只是區(qū)區(qū)三十幾字,卻可謂面面俱。
說起中國最早的寫美人的字句,《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就是其中之一,這首詩為我們勾勒出先秦時期一個美麗的國君夫人——莊姜的姿容,其中有一句“螓首蛾眉”。
“螓”在古書上是指一種像蟬的昆蟲,體小,方頭,廣額。故“螓首”就是贊美女性前額飽滿而寬闊,即“天庭飽滿”。這樣不僅視覺上觀之爽朗,而且也象征性情開闊,氣運吉佳。
而“杏唇”呢,也稱“櫻唇”,它們都是以杏、櫻之小巧圓潤之物作為中國古典美女唇形之比喻,俗稱“櫻桃小口”,可以說是幾千年以來中國人最鐘愛的唇形。
相傳唐代詩人白居易家中蓄妓,有兩人最中他的心意,一位名樊素,貌美,尤以唇形出眾;另一位名小蠻,善舞,腰肢不盈一握。白居易為她倆寫下“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風(fēng)流名句。李漁對女子的點唇之法頗有見地,他在《閑情偶寄》中寫道:“點唇之法,又與勺面(指古時女子在面部點染紅色圓點,屬面飾之一)相反,一點即成,始類櫻桃之體?!?/p>
民國初年時裝新戲《新茶花》中扮演女主角新茶花的評劇坤伶劉喜奎被稱是“艷壓群芳”,有人寫詩夸贊她:“遠山之眉瓠犀齒,春云為發(fā)秋波瞳”。“瓠犀齒”的瓠犀為何物呢?《朱熹集傳》中說:“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潔白,而比次整齊也?!币蚱錆嵃渍R,故常用“瓠犀微露”來形容女子的牙齒潔白美麗。美人莊姜也擁有這樣的牙齒,“齒如瓠犀”從那時就被人們廣泛傳贊起來。
那么什么是“遠山眉”呢?就是一種色淡而虛、如遠山之色的眉形。它代表了中國古人對淡雅含蓄的眉妝風(fēng)格的喜好,據(jù)說其始創(chuàng)于漢代美女卓文君。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對這位美女有明晰的描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彼粌H迷倒了大才子司馬相如,也讓自己在妝容史上流芳千古。其后,歷代美女爭相效仿,如漢代美女趙飛燕便是“為卷發(fā),號新髻;施薄眉,號遠山黛?!薄赌档ねぁ防锏亩披惸锸恰皵嗄c春色在眉彎,倩誰臨遠山”;杜十娘也是“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
“秋波”形容女子的眼神如秋波流轉(zhuǎn),含情脈脈。這和中國藝術(shù)中講究“以神統(tǒng)形”的觀念是一致的,正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眼睛)中”。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對中國人來說,如果一個女子的眼睛,其眼神毫無神采,或者是呆瀉沒有內(nèi)涵的,怎么能說她是一位美人呢?
其他標準講的是美人的臉龐和身形。
“臉若芙蓉”是一個什么樣子呢?上文提到的漢代美人卓文君便是“臉際常若芙蓉”。古人用芙蓉來形容美人的臉蛋,這和芙蓉花的特性有關(guān)系。芙蓉花一日三變其色,故又名“三醉芙蓉”。且其花晚秋始開,霜侵露卻豐姿艷麗,占盡深秋風(fēng)情,因而又名“拒霜花”。一日三變,傲立秋風(fēng),且粉紅嬌艷。無怪乎自古“芙蓉”就是美人的代名詞。
“酥乳、云鬢、玉筍、志指、楊柳腰、步步蓮、不肥不瘦長短適宜”,寥寥數(shù)語說出了對中國古代女子的姿容所追求的效果,除了臉部,身上每一個細節(jié)也都是很重要的。
例如手腳,一雙玉手被稱為玉筍、荑指,也就是說應(yīng)如柔荑(茅草的嫩芽)、筍尖般纖細柔嫩。雙手要追求尖而修長的形態(tài)與潔白柔嫩的肌膚。至于步步生蓮的小腳,畢竟是一種畸形美的追逐,我們就不再重翻這歷史的糟粕了。但那輕盈流暢、行行如玉立的步態(tài),依然是我們可以借鑒的。
明代吳江才女葉小鸞在她的《艷體連珠》里還描寫了秀發(fā):“發(fā),蓋聞光可鑒人,諒非蘭膏所澤。髻余繞匝,豈由脂沐而然。故艷陸離些,曼需稱矣。不屑鬈也,如云美焉。是以瓊樹之輕蟬,終擅魏主之寵,蜀女之委地,能回桓婦之憐。”云鬢要如祥云般飄逸綿長,如施以蘭澤(頭油)般光可鑒人。比如南朝陳后主的貴妃張麗華,她長有一頭如云的秀發(fā),發(fā)長七尺,黝黑如漆,光潤可鑒,涂上發(fā)膏,梳成高髻,光彩照人,被譽為中國古代長發(fā)美人典范。
身姿自然是不肥不瘦長短適宜為上,一如那位《登徒子好色賦》中的楚國佳麗:“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暖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在身材中,酥鴟和楊柳細腰又是關(guān)鍵。
中國女子的胸,不追求豐滿碩大,“酥”是如綢緞光潔細膩,即追求潔白潤澤的胸脯。腰則一定是如楊柳般柔軟細弱為美,正如《艷體連珠》中所云:“腰,蓋聞裊裊纖衣,非關(guān)結(jié)束而細。翩翩約素,天生柔弱無豐。故飄若春云,常愁化彩。輕如秋雁,還恐隨風(fēng)。是以色冠昭陽,裙有留仙之襞。巧推絳樹,舞傳回雪之容?!?/p>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想中國古典美人的姿容已然在我們的腦海中慢慢浮現(xiàn)了:天庭飽滿、鳳眼流波、雙眉如黛、櫻桃小口嫣然一笑,露出潔白整齊的牙齒;一雙蔥管般的玉手,撫弄著一頭如云秀發(fā),舒展著那恰到好處的身姿,輕擺細腰,微移蓮步,顧盼生姿,含情脈脈。真是“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啊!
通過以上標準,已經(jīng)看到古代美女與今天的時尚美女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