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革 李宏鍵 趙 毅 張 超
【摘要】 目的探討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老人股骨頸骨折的方法和療效。方法 對21例超過75歲的高齡老人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結果 21例經平均24個月隨訪,髖關節(jié)功能按Harris評分,優(yōu)14例,良5例,可2例,差0例,優(yōu)良率為90.4%。結論 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治療高齡老人股骨頸骨折的最佳方法。
【關鍵詞】 股骨頸骨折;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高齡老人是發(fā)生股骨頸骨折的高危人群,治療方式不當,必然影響到老人的壽命和生活質量。本科自2003年4月至2006年10月對21例>75歲的股骨頸骨折患者采用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1例,男6例,女15例;年齡75~90歲,平均81歲;左側12例,右側9例;損傷原因均為平地摔傷;受傷后入院時間:最短的3 h,最長的4 d;骨折按Garden分型:Ⅲ型4例,Ⅳ型17例;其中有5例合并有糖尿病,8例有高血壓冠心病,4例有慢支炎肺氣腫,有2例合并2種以上內科疾病。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患肢先行皮牽引,積極完善相關檢查資料,請相關科室會診協同治療內科疾患并評估心肺功能,待內科疾病穩(wěn)定后即安排手術。在全麻或連續(xù)性硬膜外麻醉下,患者取側臥位,患髖在上,作髖關節(jié)后外側切口,切開關節(jié)囊,取出股骨頭,保留股骨矩長度約1~1.5 cm,銼髓腔,沖洗髓腔,置入髓腔栓,調拌骨水泥,用骨水泥槍將骨水泥注入髓腔,將選好的假體柄插入髓腔,清除多余的骨水泥,待骨水泥完全干固后,安置雙極股骨頭假體,將關節(jié)復位,沖洗創(chuàng)口,留置引流管,關閉切口。手術一般可在1 h內完成。
1.3 術后處理 術后患肢用皮牽引制動在外展中立位,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同時繼續(xù)控制血壓、血糖在正常范圍內,防治水鹽電解質紊亂,不用止血藥物,而用抗凝劑如低分子肝素以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24~48 h后拔除引流管,72 h后即可在康復醫(yī)療師的指導下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并逐漸離床下地行走。術后一般3個月內避免患肢做過度屈髖內收內旋的動作,以防假體脫位。
2 結果
本組21例經15~36個月,平均24個月隨訪,未發(fā)生切口感染、血管神經損傷、假體松動、
下沉及假體脫位等并發(fā)癥,髖關節(jié)功能按Harris評分[1]:優(yōu)14例,良5例,
可2例,差0例,優(yōu)良率為90.4%。
3 討論
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發(fā)生在高齡老人的股骨頸骨折也越來越常見,如何早日重建髖關節(jié)功能,減少并發(fā)癥和降低死亡率是醫(yī)患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高齡老人多患有一種或多種內科疾病,全身各臟器功能減退,代償能力差,應激能力和機體抵抗力低下,當骨折發(fā)生后,若長期臥床,極易發(fā)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褥瘡等并發(fā)癥,并可使原有的內科疾病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患者死亡;若行內固定治療則存在患者不能早期下床活動、股骨頭壞死率較高、內固定容易松動等弊端,因此,采用保守治療或內固定治療都不是高齡老人股骨頸骨折最好的治療方案。
近年來,隨著人工關節(jié)材料及工藝的不斷發(fā)展和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已成為目前最成熟的外科技術之一。高齡老人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操作時間短、患者恢復快等特點。置換后,骨愈合問題不復存在;可以早期活動,有利于預防長期臥床的合并癥?;颊呋顒恿啃。嫫谳^短,最佳使用期??蓾M足患者的需要[2]。
對高齡老人的股骨頸骨折而言,優(yōu)良療效的取得不僅與手術醫(yī)生術中規(guī)范熟練的操作有關,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圍手術期的觀察和治療。①術前應根據患者情況請內科及麻醉科會診,正確評估重要臟器功能,制訂詳細的治療方案,積極治療內科疾病,把患者的心理和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為手術的安全性及術后的順利恢復提供保障;②術前、術后正規(guī)的抗感染治療,可以維持抗生素在體內的有效血藥濃度,達到最佳的抗菌效果,因一旦發(fā)生深部感染,不但意謂著假體置換失敗,而且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③繼續(xù)平穩(wěn)控制血壓、血糖,積極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維持水鹽電解質穩(wěn)定,可促使患者身體機能得到盡快恢復;④術后抗凝治療,有助于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⑤積極鼓勵患者術后早期進行患肢功能鍛煉,早日下床,可明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手術必然存在風險,但高齡不是手術的禁忌證,只要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合并疾病作出科學的、合理的判斷,并采取積極有效的針對性治療,就可以為治療過程中的生命安全提供保證。對高齡老人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盡早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可以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髖關節(jié)功能,早日離床下地鍛煉,可使患者重新獲得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也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極大地降低了病死率,因此,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治療高齡老人股骨頸骨折的最佳方法,而不宜采用對患者機體影響較大的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需要提醒的是:一旦患者的內科疾患得到穩(wěn)定控制后,應盡早安排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以免貽誤手術時機。
參考文獻
[1] 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 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 Bone Joint Surg(Am),1969,51:737-755.
[2] 王亦璁.骨與關節(jié)損傷.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