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彪
摘要: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存在于社會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規(guī)范、慣例,對人的待業(yè)具有內(nèi)在驅(qū)動力。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guī)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社會評價。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廉政文化狀況決定著這個社會的廉政狀況和水準。文章就如何吸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推動當前廉政文化建設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廉政文化;知識信仰
中圖分類號:D5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11-0101-02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存在于社會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規(guī)范、慣例,對人的待業(yè)具有內(nèi)在驅(qū)動力。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guī)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社會評價。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廉政文化狀況決定著這個社會的廉政狀況和水準。廉政建設不單單是政治現(xiàn)象、政治行為,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和文化行為,因此,既要有制度上的保證,同時也要有文化上的保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可以為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資源支持,解決反腐倡廉文化資源短缺的問題。本文就如何吸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推動當前廉政文化建設問題,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廉政文化建設要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立志”思想
樹立廉政之風,應該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們不主張唯意志論,也不主張精神決定主義,然而,人的行為總是被意志決定,意志一旦樹立,就會變成行為的方向和動力,就會影響生活、工作。沒有意志,人就成為軟骨動物,失去行動的方向和動力。
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非常重視立志。儒家思想中有許多關于立志方面的論述,對我們有借鑒作用。儒家認為立志應該提倡“內(nèi)圣外王”。內(nèi)圣,就是加強自我修養(yǎng),樹立理想境界,磨礪堅強意志:外王,即服務社會、管理國家,平治社會。這也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所需要的志向。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說:“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這是孔子對他學生曾參說的一番話,意思是一個讀書人,應該將發(fā)揚道義作為志向目標,如果不是這樣,總以穿不上時髦新鮮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覺得羞恥,這樣的人關心的是物質(zhì)生活,沒有高遠的意志,既不會成大事,也不能與其共大事。將孔子思想發(fā)揚光大的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認為:意志有高遠、平庸之分,有高遠的意志,就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就能遠離腐敗與墮落的陷阱。
怎樣才能立下高遠的意志呢?中國古代格言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彼^淡泊,就是勤儉樸素,少一點私欲。這樣,謀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樣燃燒,浪花一樣翻滾,酒醉一樣躁熱,而像鏡子被擦拭干凈,像池水被沉淀透明,這時候高遠純潔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現(xiàn),主宰原本飄蕩無主的心。新時期領導干部的優(yōu)秀代表范匡夫,在介紹自己如何“拒腐蝕,永不沾”時,他深有體會地說,這些年我之所以能夠在各種考驗中沒有出現(xiàn)“千古恨”的“一失足”,除了黨性觀念和法制觀念起作用外,淡泊明志的傳統(tǒng)文化對我具有一種特殊的保護作用,使我筑起防腐屏障。那些歪七歪八的事情沾不上我的邊,心術不正的人進不了我的圈。不少腐敗分子在懺悔中,都談到廉政意識淡漠,在錢、權、色面前意志不堅定,價值觀念錯位,理想信念開始動搖,最終走上犯罪道路,這充分說明廉政建設教育中加強“立志”教育的重要性。
二、廉政文化建設要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畏”思想
建設廉政拒絕腐敗,應該在人們心中有個“畏”字?!拔贰币舱侵袊鴤鹘y(tǒng)文化中反復提到的一個重要思想。
從宗教學的意義上說,世界上有三個宗教區(qū),這就是基督教區(qū)、佛教與伊期蘭教區(qū)。立一個宗教,就是立一個可以值得畏懼的東西,叫你去怕,用這個來維系社會與人心的秩序。因此,西方人怕上帝,怕死了以后入地獄。信佛教的人就怕如來佛,怕一個生死報應。伊期蘭教沒有偶像崇拜,廟宇中不設偶像,就是告訴你安拉無處不在,有個看不到的眼睛,看不到的手在主宰你的命運,讓你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個怕字。我們共產(chǎn)黨人不信神,但不能“無法無天”,要在心中立個怕字,有個“天”字,這個“天”就是“人民”。古代有君權神授的說法,實際上現(xiàn)在是“政權民授”。我們手里有了權,這權是誰給的?是人民給的,民如水,執(zhí)政者駕著一條船,心里哪一天沒有了人民的“天”,水隨時會“覆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怕不怕呢?想通了這些,我們干部就能保住共產(chǎn)黨人的浩然正氣,抗得住各種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許多貪官落馬,走上不歸路,就是因為心中少一個“畏”字,或者說這個“畏”字沒有對他產(chǎn)生最大的威攝力量,使他懸崖勒馬,回頭是岸。成克杰走向死路時有一個心理記錄:“在成克杰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塊地最終以低價改批給銀興公司。不久后的一天,當周坤將一提包錢遞到成克杰手里時,打開拉鏈后成克杰嚇了一跳,他本能地把錢推了回去?!钡酞q豫后,他還是收下了錢,金錢的誘惑力還是把他帶到了死亡的深淵。沒有一個怕字在心里放著,就會出大問題,孔子說:“放于利而行多怨。”這個放,就是放任,就是無所顧忌。當一個人拿了人民給的權利,肆無忌憚地去做營私的買賣,必會召來人民的怨恨,引來滅頂之災。
三、廉政文化建設要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知恥”思想
《論語》中說:“行己有恥?!笨鬃舆@里說的是作為一個人都要有自尊、自愛之心,不要做出令自己感到羞恥的事情。一個人喪失了恥辱心,就到了藥石難救的地步。他還說:“知恥近乎勇”,意思是說知道什么是恥辱,就會給人帶來勇氣拒絕做恥辱之事。勝己者,勝人也,人最大的勇氣是戰(zhàn)勝自己,而這樣的勇氣孔子認為是“知恥”的結(jié)果。人生道路上有許多陷阱,人們的性格上有許多弱點。中國佛教說:人身上都纏著三條毒蛇,這就是好女色一癡、想權位一嗔、愛金錢一貪。你必須時刻警惕,想方設法排除它,不然會被這三條毒蛇纏死的。
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又說:“羞恥之心,義之端也?!睔W陽修也講過“廉恥,是立(做)人之大節(jié)”。這也就是說,自我修養(yǎng),應該從知恥開始,一旦有了羞恥之心,我們的廉政文化建設也就開了一個頭,廉政建設就有了支柱,做人有小節(jié)大節(jié)之分,知道什么羞恥是做人的“大節(jié)”,萬不可輕視。康有為曾說過,“人之有所不為,皆賴有恥心,”“風俗之美,在養(yǎng)民知恥?!边@就是說形成好的風俗,要從知恥做起,只有這樣,許多新生事物,新風尚的推行就會變得容易得多。現(xiàn)在貪官犯臟,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恥兩字。法網(wǎng)恢恢總有漏洞,道德自省無處不在。如果只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恥,就不可能從思想根子上鏟除腐敗。
“教人,使人必先知恥,無恥,則無所不為?!边@就告訴我們在思想教育方面應注重對黨員干部的人格教育,培養(yǎng)他們自尊、自重的思想意識。同時必須在社會上培養(yǎng)知恥明德的風氣,要讓民眾,首先是黨員干部懂得腐敗是可恥的,廉政是光榮的。現(xiàn)在的人們除了對腐敗現(xiàn)象表示痛恨外,更多的是一種笑貧不笑貪的“羨腐心理”。領導干部真心拒賄卻被譏為“假正經(jīng)”、“不合群”,不法商人通過行賄手段包攬項目卻被羨稱為“有能力”、“有門路”,貪官落網(wǎng)時一些人背后的議論無非是“運氣不好,后臺不硬”等等。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心態(tài),不僅有力地支持了腐敗,而且使廉潔自律者孤立無援,甚至受到毒化?!皭u”字的原義是對可惡之事借輿論鞭打與精神譴責,是罵聲不絕的斥責。當前社會輿論譴責腐敗的力度要加大,要讓腐敗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一切與此相悖的思想論點都要掃除干凈,諸如“市場經(jīng)濟必然產(chǎn)生腐敗”等謬論,都會使腐敗分子對自己的作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讓這樣的歪理盛行,根治腐敗將只是一個烏托邦理想。
綜上,文章重點闡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三個重要思想,即“立志”、“畏”、“知恥”。不是說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僅此而已,也不是說傳統(tǒng)文化對廉政文化建設起支持作用的只有以上思想,只是筆者認為這三個思想與廉政文化建設有比較直接的關系,能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有益教材,解決當前廉政教育文化資源不足的問題。假如我們能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部分作為對黨員干部廉政教育的一個內(nèi)容,作為提高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那么可以相信廉政文化建設將會開拓出一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