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汀通過對五對人物婚姻關(guān)系的分析入手,來闡述19世紀英國中上層道德價值觀、婚姻觀以及男性的婚姻觀。強調(diào)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jié)理想婚姻的基石,即愛情是美滿婚姻的先決條件,但婚姻的產(chǎn)生又往往受人的性格、財產(chǎn)和門第等級等諸多因素的制約。
【關(guān)鍵詞】 《傲慢與偏見》;男性;婚姻觀
人們的婚姻觀決定人們的擇偶標準?;橐鲇^不同,人們的擇偶標準也不會相同。自古以來,人們的擇偶標準既要遵循婚姻的自然屬性,又不得不受婚姻社會屬性的影響。歷史學家勞倫斯?斯通,在其名著《1500-1800年英國家庭、性和婚姻》中將當時英國人的擇偶動機分為四類:為了鞏固家庭的經(jīng)濟、政治或社會地位;為了個人的感情、友愛和情誼;性的吸引;激情之愛。
一、作品介紹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反映19世紀初英國中上層道德、價值觀念和愛情婚姻態(tài)度的小說。當時英國中上層的婚姻中,男性的財產(chǎn)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一個中產(chǎn)階級的小姐來說,除了嫁人外幾乎沒有其他方法保持自己優(yōu)越的生活,物質(zhì)條件成為這些女性擇偶的關(guān)鍵標準。對于一個沒有終身財產(chǎn)的小姐來說,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力就弱得多,小說正是描寫了沒有多少財產(chǎn)的本奈特家?guī)孜恍〗愕拿\,作者通過不同的愛情故事真實地展示了當時英國的社會風貌,探討了愛情與婚姻這一亙古的主題。
二、五對婚姻關(guān)系中男性的婚姻觀
1、本內(nèi)特太太先生:對婚姻無可奈何卻能自得其樂
貝內(nèi)特夫婦是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描述的唯一對老夫婦,這一對老夫妻的婚姻悲劇似乎預示了現(xiàn)行婚姻習俗和制度下悲劇婚姻代代相傳并且惡性循環(huán)的傾向。貝內(nèi)特先生“當年惑于青春美貌和這種美貌容易給人留下的脾氣恭順的表面印象”,“娶了一位心智愚鈍、見識短淺的女人,因此婚后不久對她所有的真切恩愛就不復存在”。可以想象,他將不得不用一生來追悔年輕時在婚事上鑄下的大錯。
但他生性不像有些人那樣,遇到挫折就去尋歡作樂,為自己的愚蠢和罪過行為尋求慰籍。他喜歡鄉(xiāng)村環(huán)境和愛好讀書,他從這些愛好中得到了主要的樂趣,而對他的妻子,他雖沒有欠她什么情,但卻有時拿她的愚昧無知來開心逗樂。這雖然不是一般男人希望從他妻子那里得到的樂趣,但是本內(nèi)特先生這種言行實際上已經(jīng)是在用他的智慧和才能去破壞婚姻的義務和禮儀。
2、達西:婚姻是愛情與尊重的融合
法國歷史學家安德烈?比爾基埃的《家庭史》中這樣評述十八、十九世紀英國的婚姻“愛情婚姻注定是在現(xiàn)實之中要進行妥協(xié)”。達西與伊麗莎白的結(jié)合明顯帶有文學賦予的理想色彩。從人本主義心理學角度透視兩人的婚戀,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感情糾葛實際上發(fā)生在“愛的需要”層次和“自尊需要”層次之間,最終,愛情在彼此的尊重中收獲了成熟的果實—婚姻。
就達西而言,雄厚的財力和高貴的社會地位使他擁有富足穩(wěn)定而有保障的生活。他對婚姻自然是較高級的需要,主要是對滿足“歸屬和愛的需要”的渴求。伊麗莎白富有靈氣的外表、輕盈的體態(tài)、“落落大方愛打趣的作風”使達西對她萌發(fā)了最初的單純的愛慕。他開始渴望能和她深交,希望和她攀談,盡可能與她接觸。達西的這些表現(xiàn)是人們的“愛的需要”的狀態(tài):“但同時,他看不起伊麗莎白的家庭及其社會地位,認為自己是降低要求,在吐露愛慕之情時,也詳盡地表明了他的傲慢之情,結(jié)果激起了伊麗莎白的怨恨,她斷然拒絕了他的求婚,并憤怒地指責了他的傲慢無禮。求婚失敗,使達西醒悟過來,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他接受了伊麗莎白的指責,真誠地改正了缺點錯誤,不再傲慢自負,對伊麗莎白產(chǎn)生了真正的愛情。
3、賓利:追求世俗婚姻中的“真愛”
賓利和簡的婚姻也是世俗的漂亮女士和有錢男士的結(jié)合,擺脫不了小說一開始的那條充滿反諷語氣的“真理”。正如“真理”所言,賓利就是那個極有產(chǎn)業(yè)的單身漢,而簡可算得上當?shù)刈顪仨?、最和氣、最謙虛、最天真、最漂亮的姑娘了。賓利愛上簡是因為她有著與其外貌相匹配的好性格。她善良、賢淑、美麗、大方,溫柔而有耐心,感情豐富但卻又矜持而純潔,她所看到的永遠只是別人的優(yōu)點并且真心誠意地贊美別人。這便是簡的幸福的基礎(chǔ),也是賓利先生選擇愛人的重要條件。
但是,但賓利性格過分拘謹。他對簡一見鐘情,但他遇事缺乏自信,拿不準簡究竟是否愛他,同時賓利的妹妹不想讓沒有什么財產(chǎn)的簡成為嫂嫂,他們的愛情受到了多方阻礙,但愛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最終越過障礙,幸福地結(jié)合了。
財產(chǎn)地位,容貌性格,一切應有盡有,賓利與簡的結(jié)合無疑是傳統(tǒng)婚姻中不可多得的美滿姻緣。
4、魏肯:婚姻建立在相貌、情欲、金錢至上
魏肯是個道德敗壞游手好閑的浪蕩子,但他外表風度翩翩,談吐文雅,魅力十足,對于像麗迪亞那樣貪慕虛榮的年輕姑娘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他為賭債所逼從布萊頓逃路,莉迪亞雖無權(quán)無勢,無利可圖,但他很樂意在出逃的路上有個女人陪伴,于是二人便一拍即合。魏肯選擇莉迪亞的原因,書中并沒有詳細指出,不過他之所以同意與莉迪亞結(jié)婚,金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在與莉迪亞私奔前,曾經(jīng)追求過金小姐和達西小姐,不是因為性,而是為了金錢。他懷有這樣的心態(tài),與當時的社會風氣不無關(guān)系。在18世紀時財富仍是社會中上層擇偶時的重點,正如1727年丹尼爾迪福所抱怨的那樣,“金錢和處女膜仍是人們考慮的目標?!蓖瑫r魏肯做為地位稍底的中等(lower middle classes),并沒有大量的財產(chǎn)傳承,因而更加重了他對金錢的貪婪。最終還是達西先生出面,替他償還了債務,并在莉迪亞名下的錢之外,又給了她一千英鎊,并給他買了個官職,最終換來了和莉迪亞的婚姻?!懊烂才c相貌平常的人一樣,也得有飯吃,有衣穿”可見在這段婚姻中除了盲目的激情,金錢也扮演了“關(guān)鍵先生”的角色。
5、柯林斯:向現(xiàn)實妥協(xié),追求的是實利的婚姻
威廉?柯林斯可謂是一個“流芳百世”的愚人和英語文學最典型的喜劇人物之一。這個人看上去有些笨拙可笑,缺少男子漢氣概,但又很自負而且特別工于心機,善于逢迎,一心巴結(jié)權(quán)貴,因而得到了貴婦人凱瑟琳?德布夫人的賞識,得到了教區(qū)牧師缺,因而越發(fā)妄自尊大,自命不凡,本來他想憑借著自己的地位和財富施恩于本內(nèi)特家的二女兒伊麗莎白,沒想到伊麗莎白沒有看上他,拒絕了他。因此,被伊麗莎白拒絕后不幾天他就把婚姻對象轉(zhuǎn)到了伊麗莎白家的鄰居夏洛蒂小姐。而夏洛蒂和伊麗莎白一樣,聰明伶俐有頭腦,她很清楚柯林斯是怎樣一個男人,她也知道他對她的所謂的愛——求婚也只是水月鏡花而已。但夏洛蒂還是接受了!因為嫁人是夏洛蒂一貫的目標,她雖受過良好的教育,可并不漂亮更重要的她還沒有財產(chǎn)做嫁妝,而且27歲的年齡也不小了,“嫁人是她唯一體面的出路,雖然未必幸福,
柯林斯選擇夏洛蒂做自己的妻子,顯然不是因為愛上她,在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時就已經(jīng)詳細闡述了他要結(jié)婚的理由:“第一,我認為每個生活寬裕的牧師(像我本人),理當給教區(qū)在婚姻方面樹立一個榜樣;第二,我相信結(jié)婚會大大增進我的幸福;第三,這一點或許應該早一點提出來,我有幸奉為恩主的那位貴婦人特別勸囑我要結(jié)婚?!?/p>
三、結(jié)語
總之,奧斯汀在這部小說中通過對五樁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反映了中產(chǎn)階級家庭出身的女性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tài)度,刻畫了當時社會的婚戀世相,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她強調(diào)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jié)理想婚姻的基石,即愛情是美滿婚姻的先決條件,婚姻的產(chǎn)生又往往受人的性格、財產(chǎn)和門第等級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此外,冥冥中還有一分天意的安排有情人終成眷屬。因此可以說奧斯丁婚姻觀的方方面面都在《傲慢與偏見》中得以全面印證。
【參考文獻】
[1] Austen Jane.傲慢與偏見[M].孫致禮,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1.
[2] 李桂梅.略論現(xiàn)代中西婚姻基礎(chǔ)[J].倫理學研究,2006(8).
[3] 李英波.透過〈傲慢與偏見〉人物性格談其婚姻觀[J].林業(yè)科技情報,2006(13).
[4] 馬金海.〈傲慢與偏見〉中婚姻觀剖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3).
[5] 邵紅松.從〈傲慢與偏見〉看歐洲19世紀婚姻的物質(zhì)性[J].臺州學院學報,2006(4).
[6] 雷 兵.影片〈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分析研究[J].影視評論.
[7] 王 雨.從〈傲慢與偏見〉談簡?奧斯丁的婚姻觀[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4).
【作者簡介】
何敏會(1980-)女,陜西西安人,西安歐亞學院教師,從事英語研究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