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娜 孟曉東
一、 感知歌謠、童謠的魅力
1.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歌謠、童謠。感受歌謠魅力。(優(yōu)美、抒情、流暢、含蓄……)
2. 感情朗讀歌謠。再分別說說讀了歌謠的感受,說說喜歡歌謠的原因。
3. 結(jié)合第一首歌謠,讓學生感受月夜下母親洗衣服的優(yōu)美意境,感受母親的勤勞。
【評析:這是母親形象的第一次出現(xiàn),只需輕輕勾勒,無需濃墨重彩,可為后文進一步感受母親的形象埋下伏筆?!?/p>
4. 結(jié)合第二首歌謠,(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讓學生感受人們豐富的想象,初步感受人們美好的心愿,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
5. 小結(jié):歌謠優(yōu)美流暢,抒情含蓄,小時候,我在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就是聽著這樣的歌謠長大的。
6. 學生邊打拍子邊感情朗讀三首童謠,讓他們感受童謠明快的節(jié)奏。
7. 小結(jié):童年的月夜下,在母親溫暖的懷抱里,作者就是聽著這樣優(yōu)美流暢、含蓄有趣、富有節(jié)奏感的歌謠童謠慢慢長大的。
8. 剛才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這些歌謠、童謠,它們僅僅是形式優(yōu)美,內(nèi)容有趣嗎?你還有什么新的感受?
9. 師小結(jié):它們還給了作者許多的教育、影響和啟發(fā)。
【評析:教師充分結(jié)合歌謠、童謠,瑯瑯上口、節(jié)奏明快、內(nèi)容有趣的特點,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進行自我感悟,從而用自己的語言表現(xiàn)歌謠、童謠形式上的魅力。此處的情感顯得活潑、熱烈,非常契合學生的心理。而且,在歌謠、童謠形式優(yōu)美的表象下,教師還暗藏了感悟母親形象的另一條教學線索,這一點別具匠心?!?/p>
二、 感受母親對我童年的影響
1. 配以歌謠的錄音,使學生較為真切地感受母親聲音的動聽、甜美。激發(fā)學生展開思路,談?wù)劼犨^錄音后的感受。
2. 扣住“甜甜的、輕輕的”,指導(dǎo)學生感悟母親的聲音給作者帶來的美妙感覺: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飄滿芳香的音韻。
3. 指導(dǎo)感情朗讀第4自然段。
4. 小結(jié):這動聽、甜美的聲音,伴著月光,伴著母愛,把歌謠、童謠、故事、謎語都唱進了我的心田,滋潤著我年幼混沌的心靈。
【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充分感受母親聲音的甜美,還用一個“像什么——”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想象,讓他們說說母親的聲音給自己帶來的感受。而后,回到文本中,感受作者的“像和風、像小溪、芳香的音韻”。再用一句“伴著草香、花香,伴著母愛”,自然而然地突破教學難點“芳香的音韻”。母親的形象也更加豐滿?!?/p>
5. 出示:“黃河留給家鄉(xiāng)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蓖ㄟ^兩個“長”字以及句意的理解,體會生活在黃河故道的人們?nèi)兆忧蹇?,但精神生活卻是豐富的。
【點評:兩個“長”字是教學難點,它既涉及歌謠等民間文化的根源問題,又涉及歌謠、童謠等等的精神內(nèi)涵。在此,先讓學生通過理解“長”的含義——流傳,感悟民間文化的根源是黃河,是黃河哺育的土地?!?/p>
6. 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xiāng)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理解“故鄉(xiāng)的愛”的含義。
【點評:在解決了“長”字的內(nèi)涵之后,“故鄉(xiāng)的愛”這一理解的難點也就水到渠成地突破了?!?/p>
7. 這些歌謠、童謠到底流傳著什么?唱出了什么?
第一首,母親的勤勞樂觀。
第二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以及他們努力奮斗,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人們雖然日子清苦,但有著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積極向上的精神,并把這種精神通過歌謠代代相傳。
【點評:延續(xù)“流傳”的含義,讓學生第三次進入歌謠,感受其中傳唱出的豐富精神內(nèi)涵。此處開始對人們的勤勞樂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以及他們努力奮斗、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進行深入的感悟?!?/p>
8. 作者在母親的引導(dǎo)下,成了大詩人、大作家,如果沒有母親行嗎?讓學生充分談自己的見解。
【點評:教師逐步引領(lǐng)學生感悟母親對孩子的啟蒙,激發(fā)學生愛母親、感謝母親的情感。至此,母親那勤勞、聰穎、樂觀、熱愛生活的性格,母親那如月光般柔和的愛,也在學生心中涌起了陣陣潮水。】
三、 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傳情
1. 請同學們搜集一些你覺得有意思的歌謠、童謠、故事、謎語,可以講給同學聽,和他們一起分享;也可以講給父母長輩聽,和他們一起回憶。
2. 有興趣的同學,可試著編寫歌謠、童謠……
【點評:教師讓學生仿照歌謠、童謠的形式,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傳承中華文化,結(jié)合“回報母恩”的情感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傳承中華精神。】
(作者單位:無錫師范附屬小學、無錫市錫山區(qū)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