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芭
老朋友,也就是通過情感記憶來鎖定我們的過去。因為,老朋友似乎就是一段歷史的明證,失去一個朋友,可能會傷害你的歷史,并且使得你對自己的人生旅程產(chǎn)生懷疑。
從“新上海百多圖”到“新點石齋畫報”,再到現(xiàn)在的“新良友”項目,劉大鴻這個來自青島的上海新移民,總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挑動上海的老記憶和新變化。用上海作家蔣麗萍的話來說,劉大鴻對上海有特別的敏感,是有別于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老上海們相對麻木冷漠、視而不見的敏感。
“新良友”是劉大鴻和黃啟后兩位老師所帶學生今年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項目。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組肖像和人體畫,但它的核心價值被定義為以畫會友,“與好朋友見面、聊天、畫像”。劉大鴻說,到真要畫時,才發(fā)現(xiàn)老朋友、好朋友是那么難得。特別是這些學生都是80后孤獨一代,“良友”對他們來說是個困難的題目,很多人為了做這個畢業(yè)項目,才開始感悟朋友的真義,產(chǎn)生新的認知。
而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史蝶飛教授一直關(guān)注著劉大鴻和他的學生們的作品,還和獨立紀錄片攝制人立夏一起跟蹤拍攝了整個“新良友”項目。她從劉大鴻的歷年的這些題目中,發(fā)現(xiàn)了他對歷史的重視。要將“歷史”這個概念推銷給年輕人是件難事,發(fā)覺、尋找與記憶相關(guān)的東西,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對于理解歷史來說與大事件相比毫不遜色。那么,老朋友,也就是通過情感記憶來鎖定我們的過去。因為,老朋友似乎就是一段歷史的明證,失去一個朋友,可能會傷害你的歷史,并且使得你對自己的人生旅程產(chǎn)生懷疑?!傲加选钡念}目,需要學生在構(gòu)思作品時對歷史進行思考。
在這次展出的“新良友”作品中,劉大鴻自己提供了8幅“良友”圖。其中有前幾年在上海西南角頗為出名的馬槽書店“掌柜”姜原來,有專門畫火車頭的韓巨良,有在“文革”中坐了13年牢的劉文忠,還有研究胡適的學者程巢父和文學批評家吳亮。最有意思的當數(shù)同仁黃啟后的畫像,穿著迷彩服,頭戴蘇聯(lián)紅軍帽,肩上背著沖鋒槍,騎在一匹紅色瘦馬上。劉大鴻在畫旁配的文字是首打油詩:“進延安學堂,出串聯(lián)井岡,駕愛牛下鄉(xiāng),成教書大匠,書心中歷史,播衛(wèi)視鳳凰,追騎兵紅軍,稱哥薩克黃。”畫文相得益彰,使得這位一條戰(zhàn)線上的老朋友神形具備。
黃啟后的作品是《正在勞動最光榮的良友們》。他把近百位“農(nóng)墾”知青老友的舊影像畫進一個開挖人工運河的工地中。這幅畫的緣起是一個逝去的“良友”:“1969年冬天的奉賢海邊,我們連隊的一個女知青,在黑夜中決然地走入大海。兩天后,海潮又把她的尸體沖回了海灘,當?shù)乩相l(xiāng)說,大海是不收尸的。事后她同校的男同學,哭著把她的尸體從海邊抬回來。這事整整過去40年了,卻恍如昨天一樣歷歷在目?!边@是所有作品中唯一的群像“良友”圖。
學生們的作品也各有自己的風格,王越把朋友的人體、肖像與金茂大廈、環(huán)球大廈、大劇院等上海標志性建筑結(jié)合在一起,別有意蘊。劉韻畫了喜愛音樂、自組樂隊的忠忠,還有同學王大衛(wèi),這個男生的父親為了兒子的學業(yè)已經(jīng)赴英國工作4年,所以劉韻在畫面上把大衛(wèi)置身于一個紅色電話亭中。郭志恒則把朋友畫作上海石庫門里弄的門廊上方的雕像,很有創(chuàng)意……
在5月4日的時候,劉大鴻、黃啟后的雙百工作室還把“新良友”系列匯總成一冊《良友》復刊號,開本、排版、式樣、包括廣告,都仿照當年《良友》雜志的模樣,“良友”圖畫和為“良友”賦的文都收入在內(nèi)。封面上是劉大鴻的波普——張愛玲與魯迅,曰:不忘她的情,牢記他的義。把舊上海這兩大名人畫在一起,是劉大鴻長久以來的夙愿。這或許是另一種尋找并記錄歷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