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靖凡 張建青
(1.西安工業(yè)大學陜西西安710032;2.浙江工業(yè)大學浙江杭州310024)
摘要本文探討了現(xiàn)代語言測試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的作用問題,認為語言測試始終是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正確評價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衡量教學成效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語言交際模擬環(huán)境加大測試力度,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語言測試理論;英語教學;交際語言測試;行為測試
一、引言
現(xiàn)代語言測試理論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形成和發(fā)展,在其后的40余年,語言測試一方面接受了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領域、尤其是語言教學的先進思想和方法,在考試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進與發(fā)展;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語言測試手段已經朝著更加科學化和現(xiàn)代化的方向發(fā)展,為外語教學提供著積極而有力的支持與幫助。20世紀90年代后,現(xiàn)代語言測試的新進展包括以下方面:
1、交際語言測試
Bachman的交際語言能力模式取代了80年代Canale和Swain的理論,他把交際語言能力分為語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機制三個部分,全面描述了語言能力的性質及其組成部分。該理論代表了90年代語言能力性質研究的進展,成為語言能力測試理論的主要依據之一,它在強調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更注重考生口語能力的測試。
2、行為測試
行為測試是交際語言測試發(fā)展的產物。測試時要把考生置身于交際行為中。Norris等認為,行為測試的主要特點是:(1)考生必須接受任務;(2)任務要盡可能是真實的;(3)考生是否通過考試應依據考生的行為,即完成任務的情況,考試成績要由經過培訓的、合格的考官來判定。該模式強調語境的自然與真實性,重視考生的考試過程。
3、語言測試的社會作用
語言測試中的倫理道德問題和批評語言測試是研究的主要方向。Bachman把語言測試中的倫理分為三個方面,即反撥作用、測試使用中的倫理和測試領域的專業(yè)化。
4、考生特征研究
考生特征已成為考試設計過程中的一個考慮因素。Bachman和Palmer把影響考試設計的考生特征分為四類:
(1)個人特征;(2)背景知識;(3)語言水平和能力;(4)對待考試的態(tài)度??忌卣餮芯矿w現(xiàn)了對考生的人文主義關懷,能幫助減少影響考生發(fā)揮的不利因素,把終結性和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更公正地評價他們的語言能力。
二、語言測試與語言教學的關系
語言測試始終是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服務于語言教學。語言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測試的任務則是正確評價學生的語言能力。語言測試本身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要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只能通過認真的教學,這兩者不能互相替代,關系也不能顛倒。所以說“語言教學是第一性的,語言測試為語言教學服務”。語言教學與測試之間不是簡單的“教學決定測試”或“測試指揮教學”的關系,測試總是對教學有著非常強的反撥作用,這種反撥作用既可能是正面的,可以促進教學,也可能是負面的,會沖擊教學。
就英語教學而言,其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英語測試的任務則是正確評價學生的語言能力。測試是衡量教學成效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執(zhí)行課程標準的重要保證,應該對教學產生積極的反撥作用。質量好的英語測試可以對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教學效果進行客觀、公正、準確的評價。一方面,對學生而言,通過測試可以了解自己的語言水平及學習狀況,檢驗學習效果,改進學習方法,確定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對教師而言,通過測試可以了解學生語言知識掌握的情況及語言技能發(fā)展狀況,檢測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揚長避短,因材施教,不斷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方法
1、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健全英語教學制度
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對待語言學習的態(tài)度、個人性格、情感、學習動機和認知風格等方面。英語學習經歷不同,造成了學生語言基礎也不相同,以及其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發(fā)展的不均衡。針對以上情況,在教學改革中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提倡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教學和輔導方式,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力爭使所有學生的英語能力都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使學有余力的學生達到較高或更高的教學要求。
2、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
英語教學應改變過去以黑板和粉筆為教具的、教師講授型的單一方式,代之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模式,使英語的教與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提倡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式學習。要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有效地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同時,也要繼續(xù)發(fā)揮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
現(xiàn)代測試理論注重考查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在努力鞏固讀、寫、教學成果的基礎上,突出視、聽、說、教學,強化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關注聽、說能力的提高。
3、創(chuàng)造語言交際模擬環(huán)境,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不僅僅是英語知識的傳授者,更應當是課堂英語交際環(huán)境的營造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和監(jiān)控者、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者、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者、學習潛能的挖掘者。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努力營造盡可能真實的英語交際環(huán)境和任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盡量多地運用學過的語言知識進行交流。
4、積極開展英語學習策略培訓,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診斷,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策略進行訓練,并且針對不同策略應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策略,指導他們對學習策略訓練進行反思,教師更應注意把策略訓練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去。策略訓練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還有利于他們嘗試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強他們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5、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對語言產生了本質性的影響。外語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環(huán),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為了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從而學習外國文化中的先進成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英語語言知識,還要傳授文化知識,幫助學生了解文化差異,加深他們對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理解,促進他們的英語學習,逐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6、加強組織管理,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選修課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同時,它也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各異的課外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文化節(jié)、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戲劇表演、英語電影欣賞等活動,能為學生模擬盡可能真實的、以英語為工具進行交際的環(huán)境,使他們體驗英語、實踐英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目標語言和文化的感悟能力,以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的語言知識,擴大語言學習的范圍,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就某種程度而言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就業(yè)方向。
參考文獻
[1]陳曉端,Keith Stephen.當代西方有效教學研究的系統(tǒng)考察與啟示[J].國外職業(yè)教育,2005,(3).
[2]程紅,張?zhí)鞂殻摻虒W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1998,(5):37-40.
[3]崔允漷.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 47.
[4]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3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