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寶
【摘要】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著手,上好物理實驗課,是物理教學的關鍵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學生的主體性,強化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從課堂內到課堂外,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興趣。才能真正達到讓學生想學、愛學、學好的目的。
【關鍵詞】實驗;物理學;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只有對物理感興趣,學生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進而用好物理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把握物理課堂教學的關鍵。
一、緊抓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學習物理的主體地位
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理論和實驗的有機結合,物理教學才能獲得成功,學生觀察事實,就能理解和掌握知識。
1.從實驗演示著手,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
在講授熱傳導時,先用一根鐵棒,用酒精燈在一端燒,讓學生操作并感受另一端的溫度變化,分析“燒一端鐵棒另一端為什么會熱呢?”,這樣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了,對這節(jié)課就會感興趣、印象深。在講水不善于導熱的內容時,在裝滿水的大試管里,放入一條小魚,并用網狀物將其隔在試管的底部。當在試管上部加熱時,魚還在底部游動,說明水不善于導熱。當在試管底部加熱時,不一會小魚就死了,這說明水傳熱主要是通過對流來實現的。通過實驗演示,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2.用懸念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
每節(jié)物理課的前十分鐘,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教師要利用這個時機,根據章節(jié)內容,適當設置懸念,為后面的實驗做好鋪墊,用懸念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就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講向心力時,可用瓶子裝水,系好線做圓周運動,實驗結果發(fā)現,水并沒有下落。當轉速慢下來的時候,學生們會發(fā)現慢到一定程度后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么條件?從而引入向心力,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3.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充分利用學生求動、求知的心理特點,把實驗內容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結合起來。例如,在講凸透鏡成像時,先安排學生自己提前預習,觀察生活有哪些方面用到了凸透鏡,并自己先在家觀察分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課堂上的實驗效果會非常顯著,由于準備充分,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的積極性很高,只要教師適當引導,這就會有一節(jié)非常成功的實驗課。
4.“導”、“學”統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學生更多地動手操作實驗,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實驗時教師在旁指導點撥,部分學生上臺操作,臺下學生觀察分析,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應該經常創(chuàng)造條件把有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把有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通過學生邊學邊實驗,主動地去做,然后得出結論,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有效地培養(yǎng)了實驗的能力。如“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實驗中學生演示實驗操作得出數據后,通過教師的提示、提問,學生很能快能得出結論,使這堂課學生積極性高,氣氛活躍,效果好。
通過演示實驗,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學生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二、加強教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要抓要點,設懸念,強化引導作用,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水到渠成。
1.抓住物理現象的趣味性,讓學生習有所趣。
物理現象是有生命力的,教師要在課堂上有聲有色,心情愉悅的傳授知識,善于觸及物理現象的靈魂,分析物理現象的實質,讓學生從心靈深處受到感染,進而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經常讓學生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物理教學不分課堂內外。
2.教師要用自己觀察物理現象的教學情感,引導學生的學習情感。
豐富的物理情感,是對物理教師的基本要求。有了豐富的物理情感,教師才能把握物理課堂教學。一個教態(tài)自然的物理教師,每句話、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對物理現象一種熱情的期望,對學生還起著一種誘導、激發(fā)的作用。而學生常常也是從教師的期望、激發(fā)中進步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加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物理知識。 教師要熱愛學生和熱愛物理是同步的。情感的運用,要求教師根據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不可隨意而為。
3.了解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趣事,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史的發(fā)展悠久、漫長、趣味而生動,物理學家的秩事,教育意義深遠。講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的“指南針”,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講愛迪生發(fā)明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4.要求學生觀察、記錄、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學會應用物理知識。
人在睡覺時脫下化纖衣服,常常有觸電的感覺,還能看到火星閃爍,這是什么現象?通過引導,學生會在生活中發(fā)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理定律和規(guī)律都是從觀察中發(fā)現的。
三、結合教材,聯系學生實際
設置物理教學內容的層次與梯度,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引導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在設置提問的內容與對象時,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各個章節(jié)設置相應的問題,不同的年級不同的要求。物理現象有廣泛性和深度性,不同的學習階段應把握不同的深度,防止他們由于茫然而失去學習興趣。在布置作業(yè)時,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此外,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合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由于物理現象的廣泛性,實驗開設受條件的限制,有些物理實驗在課堂上就不能開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者自制簡易教具等辦法,把很多物理現象一目了然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強化教學效果。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只有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求奇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才能上好生動有趣的實驗課,進而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的合理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