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風
一個營銷界爭論了許久的話題——營銷人員成長,到底“是理念塑造在先,還是技巧類培訓比重大?”說白了,無非就是去討論“是眼前重要。還是長遠重要?”我想誰都明白這個問題,關鍵看到底怎么選擇。
營銷人員都知道追求長遠的進步,可迫于眼前現(xiàn)實,多數人還是不得不選擇了“實效”,也就是學到就能用——技能為上。有需求就有市場,于是很多“銷售高手”轉型為“實戰(zhàn)派講師”,單憑技巧羅列課程推出,吸引了“客戶”。更多的企業(yè)都是在進行技能培訓,引導銷售伙伴的就是有多少“伎倆”。
在營銷團隊建設和營銷人員培訓過程中,真正“實效”的并非是技巧培訓,技巧培訓只是“止痛劑”,對于人的成長根本沒有塑造力。
首先,技巧多是別人的。在沒有理念情況下不可能源源產生“自己的技巧”,只能向別人學。這個時期,同事見面多是問:“怎么樣,你這個月搞定幾個客戶”,或者說:“我又學到了一些高明的話術”……諸如此類。把銷售當成簡單的“話術戰(zhàn)”,不向客戶傳遞自己的情感、展示風格魅力。溝通價值觀。這種狀態(tài)下的業(yè)務人員對于搞定的客戶,通常不情愿再去做后續(xù)的客戶服務,他們總有些不踏實的感覺。就這樣,技巧用著用著,不知不覺地自己也就變成了“別人”。于是銷售人都變成了一個模版,難怪很多客戶都說:“銷售人員說話怎么感覺都一個樣?”他們說上句話客戶就知道下句是什么了。學多了技巧,最后變成了“復合體”,技巧用著用著,自己越覺得別扭,越發(fā)現(xiàn)不像自己了。這個時候,銷售人員會感覺工作不僅累,而且還亂。亂到極限,最后只能用逃避才能找到自己,結束了他短暫而曾經輝煌的行銷之路!于是出現(xiàn)了銷售人員一年跳企業(yè)、兩年轉行業(yè)、三年換職業(yè)的職業(yè)現(xiàn)象。
其次,總是學習“技巧”成本太高,而成長黃金期是有限的。成長過程中,在新鮮感、受挫力、創(chuàng)新力都有一個極佳的時期,這個時期應該是去注重開發(fā)、塑造自我的黃金階段,而我們在這個黃金成長期,一味地重復學習、使用別人的技巧時(甚至只是停留在模仿層面),無疑就是丟棄了自己。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多數人,當學習的技巧使用到不再有效時,就會跳過一個行業(yè)從新調整自己。“從頭再來”學起新的技巧,尋找新的感覺。如此循環(huán),一直到黃金成長期的逝去。“堅持”到沒有勇氣再站起來。說起來,成本實在是高的可怕!
再者,“技巧”一不通用二沒永恒。當前的市場行銷環(huán)境,決定了和客戶相處在一起的時間更長些,憑著一味的和客戶玩心理游戲是不能長久的。俗話說:日久見人心!客戶購買的絕對不僅僅是產品!“今天課堂里學,明天市場就能用”是有效??墒且惨A防:“后天就忘掉,不然就變型”!
一個在上海的銷售代表,某階段市場表現(xiàn)極佳,連破公司在當地的銷售記錄。公司銷售部將其“成功技巧”在國內大力普及宣傳,號召內部伙伴學習。后來,被任命全權負責陜西市場前期開發(fā),結果半年下來,使盡“成功技巧”,市場業(yè)績如冰封三尺一般。一動不動。他納悶:在上海聽了別人的幾堂技巧課程,加上自己的“聰明”還真是運用有效,業(yè)績直線上升,可現(xiàn)在西安市場就是動不了。所以當“技巧”遭遇不同環(huán)境對象,遭遇不同時期對象時,就顯得無用武之地了。就說這四五年之間,一些曾經的成功技巧到現(xiàn)在用起來就顯得有些老套了!停留在技巧層面,一言一行就會讓人感到做作。
技巧應該是“初級銷售人員”的重要科目,或是為了切入或是為了借鑒、為了立足。作為成長中的職業(yè)銷售人員不應該一直糾纏于所謂的技巧,企業(yè)更不應該過分在技巧上強調和宣導,大家更多的應該是去找到自己的行銷靈魂,形成自己的行銷理念,發(fā)掘和產生自己的行銷風格。問問自己“為什么要從事行銷工作?想走多遠?”“我的工作到底能給客戶帶來什么利益?是幸福還是麻煩,甚至是痛苦?”“我為什么要不斷超越自我?”當你能對以上幾個基本問題給予明晰肯定的答案,并且很堅定時,那么真的是要恭喜自己了:你不必在再做替身了,已經有自己的行銷風格,并且會不斷的更新優(yōu)化。
銷售其實很簡單,就是向另外一個人傳遞你的感覺與感情:而銷售其實又真的很復雜,因為你要傳遞的是“另外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無法傳遞時,至于傳遞給“別人”那可就更難了。平庸的銷售員認為房地產銷售就是賣房子,優(yōu)秀的銷售員把房地產銷售當做自己的事業(yè),有一位曾經是房地產銷售員的年輕人,因為成家要去買房子,經過整個“苦苦尋家”過程的體驗,才知道當初自己一直是把房子當做“產品”推銷給別人,說了很多現(xiàn)在看來是一廂情愿和根本沒有意義的話,輕則沒有共鳴、重則引起客戶反感和不信任,現(xiàn)在才真正理解客戶要買的可是一個“有感覺的家”。
現(xiàn)在似乎更透徹地理解了銷售工作的真諦,理解了產品的意義和銷售人員存在的價值。后來他又重返銷售工作,用不一樣的理念去“銷售”。他說自己已經和以前不一樣的表達產品,表現(xiàn)的更加用心和自信,更容易和客戶溝通,獲得他們的信任,自己的工作也沒了以前的浮躁,變得更寬容和沉穩(wěn)。是的,杰出的銷售員需要把房地產銷售當做自己的一種信念——為他人帶去安居樂業(yè)的幸福感!
當找準自己的定位,不斷地向客戶傳遞真我、優(yōu)我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你活得充實,發(fā)現(xiàn)你的與眾不同。你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愛上了行銷工作,你才有足夠的理由讓自己沉著堅持和不斷地超越自己。并將這種感覺不自覺地傳達給你的客戶。這些魅力會感染、甚至感動那個好像應該是“對立”著的對象——客戶,她居然會和你一起去探討和解決問題,和你一起超越:居然不需要那么多的技巧。因為,我們早已用理念超越了技巧!
行銷之路,正因為充滿荊棘而顯得富有機遇和魅力。如果缺乏正確而堅定的內在理念,除了我們在對客戶的銷售行為上會表現(xiàn)得缺乏說服力和感染力之外,我們將無法逾越在自己行銷道路上的“雷區(qū)”。這些“雷區(qū)”是指各種各樣的困難,或許是市場短暫的不良反應、產品上不足道的劣勢、自己個人的小情緒、甚至是客戶的一句話等。這些“小雷”會不經意地爆發(fā)。足以破壞你的心態(tài),擾亂你的思維,動搖你的信心,給你設置很多前進的障礙,讓你產生束縛?;蛟S是“就地陣亡”或許是前面所言的“逃亡”,使我們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很難到達自己事業(yè)的目標。
其實,打拼任何一個事業(yè)都會遇到艱難險阻。但唯獨我們內在有了那份堅持的理由,“雷區(qū)”只能是“皮外傷”,甚至是沒感覺。因為我們始終有心在、有理在、有念在!人自然也就不會“倒下”,更會越挫越勇!這正是我們銷售戰(zhàn)將能成就行銷事業(yè)的必須修煉的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