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六論陶淵明

2009-06-11 10:22張定浩
延安文學 2009年2期
關(guān)鍵詞:閑情陶淵明風雨

張定浩

風雨

談?wù)撎諟Y明,對我來說,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或許因為談?wù)撛?,本來就是一件艱難的事情?!笆伎膳c言詩也”,這句簡單的話,具有多么大的力量,以及要想聽到這句話,又需對歷史和生命有著多少的體悟,大概只有子貢和子夏自己知道。進而,“始可與言詩也”這句話,又并非所謂的文學批評許可證,孔子沒有打算做高頭講章,他只是言詩,只是說,我可以讀讀詩給你聽。

或許,我只能談?wù)勎易约?,比如此刻坐在北風呼嘯的窗前,看底下路面的顏色在明暗間變幻,我知道那是雨下了又停,停了又下。

曾聽一位老師講,陶淵明文不如五言,五言不如四言。我聽到這話時心里一熱,因為我喜歡的陶淵明,正是寫《停云》《時運》與《榮木》的那個陶淵明。他的五言當然也好,只是被后來的人當作文學講慣了,也融匯到了后來的文學中去。寫五言的陶淵明好比是一個超越時代的大眾情人,而寫四言的陶淵明,則是一個從詩經(jīng)中偶偶而出的君子,走到六朝,就停了下來。

鄭風里有一首《風雨》,說的就是見到這種人時的歡喜?!帮L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庇趤y世里見到不改其度的君子,如同動蕩不安的風雨中聽聞依舊守時的雞鳴聲,同樣地讓人安心,進而生出喜悅。此詩之后,風聲、雨聲、雞鳴聲,就都成為中國人心中幾種揮之不去的聲音。

古詩常有多解。比如對這首詩,方玉潤就以為,風雨未必喻亂世,“風雨晦暝,獨處無聊,此時最易懷人。”這樣解,破經(jīng)學,近人情,這種感覺有點像后來的“五四”新文學,在當時都是新鮮的詩意、勇敢的突破,但我們后來的人回過頭看,卻沒有非此即彼的必要。因為詩意云云,都是與當時當?shù)鼐唧w讀詩人的具體生命要求有關(guān),而一首能流傳的好詩,恰恰是能經(jīng)得起各個時代各種環(huán)境下的各種生命的要求,這樣才成其厚味,才不僅是一首擁有幾個佳句的單薄的詩。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而一首好詩,其中的意思,同樣也是唯嫌揀擇。

風雨,是天地之間的氣象,又從來不僅僅如此?!抖Y記·孔子閑居》即云,“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周易中亦有恒卦,震上巽下,其象云: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集解纂疏解釋說:“蓋雷風至變,而至變之中有不變暫存,變而不失其常者。君子象之,以立身守節(jié)以不變易其常道也?!庇谑?,我們簡直可以把恒卦的象辭直接拿來,和毛詩序、詩經(jīng)原始一起,作為《鄭風·風雨》共同的注解。也惟有這樣,自然、社會、個人和歷史,才一同被裹挾在風雨之中,也惟有這樣,這風雨以及置身其中的相見與思念,才顯得豐厚。

田曉菲曾作《停云》詩的箋注,“以語所安,所安云:此詩反用《論語》開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之意。”我一個朋友對此評論道:“好悲慘的家庭生活!”話說的刻薄了點,卻是讓人莞爾一笑的聰敏。雖然劉熙載就曾說“陶淵明大要出于論語”,但拿論語去框淵明,確實是把淵明給框小了,這和說“其源出于應(yīng)璩”一樣不靠譜。陶淵明和論語作者之間的關(guān)系,與其說是“出于”,不如說他們是同樣一批書的讀者。同樣的一批什么書呢?那就是六經(jīng)了。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所以我更服膺厲志《白華山人詩說》的看法,“淵明之于《三百篇》,非即而取之,但遙而望之。望之而見,無所喜也,望而不見,亦無所慍”。一首《停云》,我以為便是對《鄭風·風雨》的遙而望之。當然,我只是自言自語,不擔心會背負上“好悲慘的家庭生活”。

停云

陶淵明的詩,不少都有小序,且“多雅令可頌”,別有一種簡凈的風致?!锻T啤分T詩的序,前人說是仿毛詩序的寫法,這未嘗沒有道理,但卻也不能執(zhí)著,執(zhí)著了,就會把陶詩解作了毛詩,“思親友”云云,也就附會出了一番規(guī)諷之意。我在想,陶淵明之所以愛寫序,恐怕正是有毛詩小序之鑒在前,害怕后人也為自己的詩胡亂附會添個莫名其妙的序,索性自己出面,先把作詩的意思挑個明白,用毛詩序的形式,卻反毛詩序的用意,只談個人情懷,不及政治教化。然而,寥寥數(shù)語,又真能全部說明白么?又怎能全都說明白呢?所謂“發(fā)必吐之辭于詩內(nèi),含不盡之意于言外”,淵明詩序,大抵要做如是觀。

“漾漾時雨”,其中依稀有阮籍“嘉時在今辰,零雨灑塵?!钡囊馑?,卻又不是那樣安靜的雨,因為接在后面的是“八表同昏,平陸成江”,是一派風雨琳瑯的樣子。

那么,之前的“藹藹停云”,又是什么樣子呢?我有一日被大雨阻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包里只有一本《古詩源》,隨手翻到李陵蘇武互贈詩重讀。紀德在《新食糧》里曾感嘆,“我們的文學,尤其是浪漫主義文學,總是贊揚、培育并傳播傷感情調(diào),但又不是那種積極而果斷的、催人奮進并建功立業(yè)的傷感,而是一種松懈的心態(tài),稱之為憂郁?!倍^“積極而果斷的、催人奮進并建功立業(yè)的傷感”,在我心里想到的形象,便是蘇武所說的“慷慨有余哀”。這五個字,約略說盡了漢詩,也說盡了我喜歡漢詩的理由。

李陵的《與蘇武詩》,“仰視浮云馳,奄忽互相逾”,這不就是《偶然》么?還記得黃秋生的歌聲,“你不必訝異,也無需歡喜,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不過這里的“互相逾”更好,有一點點做人的驕傲在里面。后來讀陶淵明,見到《閑情賦》里也有類似的句子,“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行云流水,在詩人那里,其實是多么悲哀的場面,卻又都是沉默的悲哀,只可以當作歌平靜地唱出來。

因此所謂“停云”,其實背后是有一個隱而不宣的夢想,但是不能說,一說出來,就會停成了烏云。

有酒

說起陶淵明與酒之關(guān)系,自然都會提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里的話,“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也?!边@話說得很漂亮,又有了后來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作比照,更覺得漂亮一些。不過,我總覺得,但凡漂亮的話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它原本只是空話,旨在糾偏,并不企圖導正。

然而,“寄酒為跡”的說法,在被一再地引用之后,酒仿佛也就成了陶淵明的一件工具,如同捕魚的荃,指月的指,每個論者都希望忘掉它,以便趕緊進入本質(zhì)世界。因此,作為一種物,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說,酒本身的存在是處于“鎖閉”和“被遮蔽”之中的。

陶淵明寫孟嘉,“溫嘗問君:‘酒有何好,而君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耳。”所謂“得酒中趣”,我想大概就是抵達酒本身的存在,而淵明和孟嘉一樣,都是得酒趣的人,所以,《飲酒》二十首遍言前朝嗜酒之人,卻止于漢朝,不提魏晉諸公,因為魏晉名士喝酒,;是為了享樂、避禍、抗名教,各有其目的,卻和真正的酒趣無關(guān)。

真正的酒趣,其實都不在個人,而是在群體性的禮俗和人倫之中。在《奧德賽》中,有一段被譽為最有智慧之人(奧德修斯)稱贊人生之最大福分的話:

個個挨次安座,面前的餐桌擺滿了

各式食品肴饌,司酒把調(diào)好的蜜酒

從調(diào)缸里舀出,給各人的酒杯一一斟滿

所謂“得酒莫茍辭”,不是出自個人的壯懷

激烈,而不過是飲酒的古禮罷了。古時候君臣宴飲,以盡醉為歡,并設(shè)有專門的監(jiān)酒,不醉不許走,誰要敢辭酒,那可是屬于違法行為,要冒殺頭風險的?!八菊苊?,皆命:‘公日眾無不醉!賓及諸公卿大夫皆興,對日:‘諾!敢不醉!”我讀到《周禮·大射》這段話的時候,心里會起一陣感動,這里有一種對酒神精神的日神般的接納,攜手共赴醉鄉(xiāng),卻是天地清明的態(tài)度。

君臣之外,飲酒,其實是一件朋友之間的事?!缎⊙拧ゐ~》:“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各家注解中,我仍喜最初鄭玄的箋注,“此君子謂庶人之有賢行者,,其農(nóng)功畢,乃為酒漿,以合朋友,習禮講道義也?!痹瓉磉@酒雖然是自家先嘗,卻是為朋友而備,只是朋友尚且沒來,我就只好先就著最微薄的菜肴,先和家人品嘗一點。鄭玄又引易經(jīng)兌卦的象辭,“君子以朋友講習”,兌是喜悅的意思,原來飲酒的喜悅只是和朋友有關(guān)。讀懂了這首《瓠葉》,再來看《停云》里的這句“有酒有酒,閑飲東窗”,就不單看到一份“有”的閑適,也能看到了一份“無”的落寞,至于接下來的“愿言懷人,舟車靡從”,雖然好,卻已是詩人的重言。

從君臣世界里悄然退出的他,也未必有幾個相契合的朋友,因此,他這才只好總是一個人喝酒,“一生自樂”。不過,話說回來,既不用應(yīng)酬領(lǐng)導,也沒有朋友歡鬧,一個人喝酒,無喜無懼,其實有點好處,就是不太會真醉。

友生

我最近因為要寫陶淵明,各家注本參讀著看了不少,也因此生出一些疑惑,不過自己也不是治古代文學的,所以也不知道這疑惑在不在理,況且自己也未必能把這些疑惑一一說清楚,所以也就這么邊疑邊寫,心里只是想盡量寫出點更有意思的話。

今天在找古直《陶靖節(jié)詩箋定本》,沒找到,但看到朱自清曾寫過一篇相關(guān)的書評,我家里正好有《朱自清散文全集》,便找出這篇,是在《語文零拾》里。說句題外話,朱自清的好處,其實根本不在《荷塘月色》式的濃膩美文里,而是在諸如《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以及《語文零拾》這樣清楚明白的短篇論文里。這篇開頭有一段文字,竟像為了我的疑惑而說的話:

“從前為詩文集作注,多只重在舉出處,所謂‘事;但用‘事的目的,所謂‘義,也當同樣看重。只重‘事,便只知找到最初的出處,不管與當句當篇切合與否;兼重‘義才知道要找那些切合的。有些人看詩文,反對找出處;特別像陶詩,似乎那樣平易,給找了出處倒損了它的天然。……固然所能找到的來歷,即使切合,也還未必是作者有意引用;但一個人讀書受用,有時候卻便在無意的浸淫里。作者引用前人,自己盡可不覺得;可是讀者得給搜尋出來,才能有充分的領(lǐng)會?!?/p>

作箋注也好,寫文章也好,首先都是自己讀書的受用,所以能寫出來或者能引用的,其實也都是自己的領(lǐng)會,領(lǐng)會到哪個地步,這箋注和文章也就能到哪個地步,是一點都摻不了假的。讀古詩,找到字句的出處(事典)不難,尤其在擁有電子搜索技術(shù)之后,但難的是既上溯意思的源頭(義典),又下追其在后世的影響,上下求索,一一抽繹,之后,且還能和自己的生命相聯(lián)系,開出新的意思。所謂“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不單是文思,也正是閱讀之思。

《停云》末章,“翩翩飛鳥,息我庭柯。斂翮閑止,好聲相和”,遍尋各家注解,都是浮面之辭(古直《陶靖節(jié)詩箋定本》雖未看到,但王叔岷《陶淵明詩箋證稿》里引古箋頗多,也可略窺大概),到字句出處為止,眼前這只活生生的飛鳥是來自何方,卻不管不顧。

《停云》自序思親友,因為詩很好,后來“停云”兩個字,竟成了朋友相思的代名詞。但其實在《停云》之前,人們提及朋友時都會想到的,是另一首詩。

毛詩《六月》小序云,“《常棣》廢,則兄弟缺矣;《伐木》廢,則朋友缺矣?!痹娊?jīng)里談?wù)撚亚榈?,要屬《小雅·伐木》最為純粹誠摯?!胺ツ径《。B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讀完《伐木》,就已知道《停云》里那只飛鳥的來歷了,整個《停云》末章也便豁然開朗。所謂“好聲相和”,正是“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而這鳥聲背后回蕩的,是來自《伐木》的古老責問,“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你怎么依然孤單一個人飲酒呢?這么一看,原來接下來的“豈無他人,念子實多”,正是詩人千載之下對此的回答。

不過我要說的,還不單是這些。我讀完《伐木》,念念不忘的,是一個詞——友生。三百篇里,“友生”這個詞只出現(xiàn)過兩次,一次在《常棣》,“雖有兄弟,不如友生”,一次,就是在《伐木》里。兩首詩緊挨在《小雅·鹿鳴之什》里,正如兄弟和朋友的意思也總是緊緊相連。雖然注釋都很簡單,“友生”,即“朋友”,但在我想來,“友生”這個詞,正是用最簡潔的構(gòu)詞,說盡了朋友與生命之間的關(guān)系。

一個人一生相守最長的,先是父母兄弟,后是妻子,再好的朋友,也都是“奄忽互相逾”,但其實,朋友之間,又是最不需要朝夕相處的,因為彼此已經(jīng)鐫刻在對方生命的年輪里。所以要回頭再把“安得促席,說彼平生”這句輕輕讀一次,這是設(shè)想在隔了漫長時空后的相見里,把自己生命的年輪打開,把被自己收藏的生命,交還給對方。

辛棄疾罷官閑居江西時,曾筑“停云堂”,其詞中用“停云”詩意處,凡九見。其中一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后面還有一句很有名,“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苯又玛I開頭,點明詩意,“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末了結(jié)句,“知我者,二三子?!绷攘葦?shù)句,都是《停云》里欲說未說的地方,兩相比照下,方見得一個幾多慷慨,一個如此節(jié)制。

無成

我讀書曾有過一個隱秘的習慣,遇到一個喜歡的作家,會留意一下他成名的年齡,再與現(xiàn)時的自己相比照。比如看到蘭波,心里就會黯一黯;讀到弗羅斯特,則又會妄自滋長不少勇氣與信心。

而我能夠?qū)懴逻@些話,是因為這個習慣不知何時已停止了。這當然并非因為我已經(jīng)有所成,或許,只是由于我這段時日一直在讀古典作家的緣故。所謂少作、成名作、成熟期、晚期,諸如這樣把個體本已短暫的生命繼續(xù)殘忍地一分再分的概念,似乎與那些古典作家無干,他們的寫作似乎超脫于時間,這也就讓我漸漸從對時間流逝的驚慌中走出來。

因此,在對陶淵明的閱讀中,當我一再遇到“無成”這個詞(《榮木》“總角聞道,白首無成”、《九日閑居》“淹留豈無成”、《飲酒》“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祭從弟敬遠文》“流浪無成,懼負素心”……),一再遇到對于“無成”的不安、疑惑以及嘆息,仿佛以人為鏡,意外照見的,竟是自己深藏的種種心情。

記得張文江《管錐編讀解》在論及《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一句時,亦曾深有所慨,作者遂引《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疾沒世

而名不稱焉”和魯迅早年蟄居時的集聯(lián)“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鴂之先鳴”作參照,認為“此含客觀時空與主觀時空之對比,猶無限與近乎零之對比,乃歷代志士之重要刺激……此事古今同慨,少年子弟江湖老,能不感愴?”

于是,面對古今同慨的“無成”,便又有了《老子》的反其道而行之,道德經(jīng)四十一章有“大器晚成”句,帛書乙本作“大器免成”,在很多“無成”之人讀來,真的是一種很好的安慰。只是,正如刺激總是會化作某種動力,這安慰時常又成為一種麻醉,忘了其實只有合格產(chǎn)品才會免檢,并非免檢的都是合格產(chǎn)品。

我并不想用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沖突來解釋陶淵明,類似這樣的解釋仿佛把人當作一個化學容器,酸堿混合,產(chǎn)生鹽和水,簡單而無聊,因為那么多的時代有那么多被酸堿澆灌的容器,卻只產(chǎn)生過一個陶淵明。面對已經(jīng)存在的人與詩,重要的不是解釋,是認識。

在我看來,陶淵明念叨的“無成”,有一點點像蘇格拉底常說的“無知”,它讓我們在疼痛中不斷把目光返向自身,藉由它的引路,我們得以有可能碰觸到某種值得過的生活,某種更好的生活。

關(guān)于這種生活,倘若非要有個描述,我想會是《時運》小序里的“欣慨交心”,也是弘一臨終時的“悲欣交集”,而欣慨與悲欣的不同次序,亦正是生死與死生的不同次序。

閑情

本來,“無成”一節(jié)寫到“欣慨交心”,就比如一個人勉力奔至一處山頂,大風吹過,忽然就不知再如何繼續(xù)下去了,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何況穿越更遠的山峰。遂安慰自己說,寫作和出游一樣,都是要留一點念想的,但似乎又有些不愿,所以,這一節(jié)好比是百無聊賴的下山過程中一個人對著石階的胡思亂想,不必當真看。

在四言之外,《閑情賦》是我喜歡的,比《歸去來兮辭》和《桃花源記》·都喜歡,在這一點上,是有人贊同我的,比如陳沆就說,“晉無文,惟淵明《閑情》一賦而已”。當然了,他說這個話,是要攀附著蘇東坡和昭明對著干,而我并不想和誰對著干,不對昭明也不對東坡。我只是出于初心的喜歡罷了,就像昭明和東坡,他們只是與陶淵明作傾談,也一定挺厭煩后人的口水。

這“閑情”,不是閑情逸致,而是說,在感情的門上安上木栓,是防止情思泛濫的意思,可巧的是,我寫過的幾個人,曹植有《靜思賦》,阮籍有《清思賦》,陶淵明有《閑情賦》,奕代繼作,勸百諷一,情之所鐘,卻均在此輩。

《閑情賦》的好,在于不拿架子,《歸去來兮辭》和《桃花源記》都有架子,大約因為后兩篇里都是直言,無有規(guī)矩,不經(jīng)意間自己反倒會端起一點規(guī)矩,而《閑情賦》頂著諷諫的規(guī)矩文體,戴著鐐銬跳舞,心底下反倒可以安寧自然些?!八屠w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繽紛”,這讓人想起《子夜吳聲四時歌》里的“愿歡攘皓腕,共弄初落雪”,那初次碰觸到的,不僅是雪,也有愛情。

中國的古典詩歌里,當然是有愛情的,只不過,這愛情不在詞曲里尋常所見,而是藏得很深,總要偕著君臣、朋友的風雅身影一道出現(xiàn),正如古希臘人,惟有在討論哲學的名義下,才愿意徹底的揭示出愛欲。

在《斐德諾篇》里,柏拉圖曾列舉過四種迷狂,高居最頂端的,是愛的迷狂。愛,是在目睹到塵世的美之后,把自己交付出去后得到的回應(yīng),如同潮水一般,愛是在兩個人之間循環(huán)激蕩的過程,它讓人身體里的羽翼重新生長,而假如愛人離開,靈魂失去滋潤,這羽管的毛根就會干枯,那正在向外生長的新羽就會被窒塞,那種難忍的癢痛,就是愛帶來的不安與折磨。

因為愛既是一種屬己的情感,同時,又必然對確定時空內(nèi)的他人有所依賴,所以,有關(guān)愛的故事,就是不安,猶疑,疼痛,嘆息的故事,就是一個人失去另一個人的故事。在西方,這樣的失去常常被藝術(shù)家們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的激情,而在中國,在整個《閑情賦》里,我們卻看到一個人,他竭力要把這種失去在自己的生命里一點點化掉,他并不想利用這份愛做任何事情。

不過,關(guān)于愛,真的如我所說這么簡單嗎?此刻,我正在聽Alicia Keys的Fallin,在歌里她唱道:

Sometimes you make me blue

Sometimes I feel good

是的,愛固然是憂郁,不安,猶疑,疼痛和嘆息,但有時,愛也真的是有它的美好。在《閑情賦》的末尾,詩人提示我們,“誦召南之余歌”,而我在《召南》里找到了一首《草蟲》,里面說,“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原來,愛也是兩個人相見之后的安寧,是金粉金沙深埋的平靜。

猜你喜歡
閑情陶淵明風雨
風雨不動安如山
你好,陶淵明
風雨面前我們一起扛
《閑情偶寄》的植物美學研究
夏日閑情
四十載風雨人大路
going Coastal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閑情
《陶淵明 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