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作為終極追問的哲學基本問題

2009-06-15 07:25:26孫鐵騎
船山學刊 2009年2期
關鍵詞:存在

孫鐵騎

摘要:哲學基本問題應當是一種終極追問。是通過對具體的哲學問題進行前提追問,當追問到終極之處,對之不能再問的那個問題就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如此追問的結果是人的存在根據問題。即“人何以存在”的問題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這一問題沒有終極答案,東西方哲學與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在實踐中不同程度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而終極的解決之道還留待未來的哲學去思考。也留下了未來哲學發(fā)展的空間。

關鍵詞:哲學基本問題:人:存在:意義與價值

中圖分類號:11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387(2009)0210225-05

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學問題都已得到解答,也還完全沒有觸及到人生問題。

——維特根斯坦

“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是哲學史迄今所關注的基本問題。但“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并不是哲學追問的終極,沒有真正達到哲學應當思考的“基本”層面,并不是哲學“應當”追問的真正的基本問題。按照哲學反思的追問之路,其終極問題應當是人的存在根據問題?;蛘哒f。“人何以存在”才是作為終極追問的哲學基本問題。但要把“人何以存在”理解為哲學的基本問題則需要縝密的哲學思考與細致的理論論證。

一、作為終極追問的哲學基本問題

對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要有一個符合哲學本性,遵循哲學思維方式的理論追問過程,需要通過對哲學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進行反思與追問來達到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獲得和理解。哲學基本問題是對人類思維面對的各種哲學問題的一種前提追問,而且是前提追問的終極。此前提追問是對哲學自我源于何處的一種反思,此反思的終極只能是一個作為問題而存在的唯一的點,此點為一切哲學問題得以源出之本。唯一性與根源性應是哲學基本問題的本性。

“哲學基本問題”是相對于“哲學問題”而存在的,“基本”意味著“奠基”,意味著在此基礎上生發(fā)出諸多相關項。諸多“哲學問題”共同圍繞著一個哲學核心問題而展開,這個哲學核心問題就成為這諸多哲學問題的基本問題?!罢軐W問題”是多,“哲學基本問題”則是一。在自在自為的邏輯思維次序上,哲學基本問題應當是哲學自我思維的起點,是其它哲學問題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其它哲學問題都或遠或近地反映著哲學基本問題。也就是說,哲學作為人對世界及自身的一種追問,這種追問的對象是一系列人生及世界問題。這些問題必然有一個起點,這個起點是哲學自我主動發(fā)問的開端。在這個開端上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應當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在此邏輯順序下才產生其它不同層次的具體哲學問題。

但在對哲學基本問題進行現實思考的人類思維的真實起點上卻只能是具體的哲學問題,哲學基本問題隱而不露,不會直接出場于哲人的思維視閾中。人類的哲學思維首先把握到的只能是具體的哲學問題,哲學基本問題則隱藏在具體的哲學問題之后,只有通過人類的反思不斷追問哲學問題的理論前提是什么,才可能一步步接近哲學基本問題,而只有當人類的反思與追問到達終極之處才能夠真正發(fā)現基本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追問者很容易在還未到達終極之處時,就把在某一歷史時期中某些哲學問題所圍繞的中心問題當作基本問題。

“哲學就是哲學史”,既有的哲學作為人類進行哲學思考的思想成果,在其各自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其時代主題。都有為其時代所思考的基本問題,但這種時代性的哲學研究所面對的基本問題并不是“哲學基本問題”本身,因為這種所謂的哲學基本問題是受限的,是依賴于時代性的前提的,是可以隨著哲思的時代性轉換而加以解決或改變的。對此種意味上的哲學基本問題只能理解為是時代性的哲學思考所把握到的時代主題,本質上只是“哲學基本問題”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人類哲思中的特殊性表現形態(tài),而不能理解為“哲學基本問題”本身。雖說哲學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時代”(黑格爾),“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但真正的哲學基本問題應當是不變的。恒定的,超越歷史時代的。

哲學基本問題沒有一個確定的點,就會造成哲學本身的歧義與不確定性。哲學迷失了自己的基本問題也就“失去了哲學自我”。因為基本問題不清,哲學就沒有明確的研究取向與思維領域,甚至會因為迷失方向而走向“哲學的終結”。所以哲學基本問題是哲學作為人類自我反思的一種思維方式必然尋找的一個阿基米德點,這是哲學得以立足的生長點。要使哲學找到這個恒定的點就必須把哲學的自我反思追問到終極之處。使問無可問。才可以把哲學基本問題最終確定下來。

恩格斯說:“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痹S多學者據此認為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這是一種誤解,此命題提出的基礎是對既有哲學的一種理論總結,而不是對哲學基本問題所做的終極追問。因為他的理論前提是建立在(既有的)“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基礎之上的,是從既存哲學出發(fā)概括與總結出在世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而不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終極回答,不是從哲學的本性出發(fā)反思具體哲學問題的理論前提是什么,從而最終實現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終極追問。我們不能對恩格斯此語斷章取義,省略了“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這個限制語。而直言“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而且就理論本身而言,此語并未完全說出哲學的本質,思維與存在的關系顯然也沒有到達哲學追問的終極,也就無法承擔起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使命。我們可以繼續(xù)追問思維與存在的理論前提是什么,人何以會提出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人何以會把思維與存在的關系當作一個問題。等等。恩格斯只是對到近代為止的哲學進行了一個理論總結,指出到近代為止的全部哲學都是圍繞著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展開的,這是一個事實闡述,而不是把“哲學基本問題”作為一個哲學命題加以理論闡釋。

只有把哲學基本問題理解為哲學自我反思的終極,理解為哲學思維的唯一前提與根據,才能真正找到全部哲學建立于其上的阿基米德點。這一問題唯一而恒定,只要此問題存在,哲學就永遠要追問,就不會終結,也無法終結。此問題的提出不是理論總結的結果,只能是哲學思維對自我存在的前提進行終極追問后的理論推定,其準確的表述方式不是“哲學基本問題是什么”,而是“哲學基本問題應當是什么”。此“應當”意味著哲學基本問題是人的一種理論推定與闡釋,需要我們按照哲學的思維方式,追問哲學問題產生的根源,位于終極根源之處的最深刻的唯一問題就“應當”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是一種理論的推定和闡釋,而不是一種事實性的理論總結?!皯敗彼坪跻馕吨淮_定。但在哲學思維看來,這種不確定性才是哲學發(fā)展的動力來源與運思的空間。才能避免任何思維片面的獨斷。從而扼殺哲學的生命力。

總而言之,哲學基本問題應當是一種理論推定與闡釋,是哲學思維通過不斷追問當下思維的前提而達到的根基,當對此思維前提之追問達到了不可再問的那最后

一個問題,也就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亦是作為自我反思的人類思維所能達到的終極。此終極問題是提出其他一切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其它問題都由此一問題而生發(fā),都圍繞此一問題而展開。也就是說,任何問題都可以繼續(xù)追問它的前提是什么,而對此問題則不可再發(fā)問,這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這一哲學的基本問題可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歷史表達,這種歷史表達只能是圍繞著此基本問題展開,在此基本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而不能真正取代此基本問題。

概括來說,哲學基本問題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條件:一、此問題必須是哲學追問的終極問題。其它問題都在此基本問題之上奠基,這才能稱得上“基本”。二、此問題必須貫穿哲學史始終,不只是過去哲學的基本問題,亦是未來哲學的基本問題,任何時代的哲學都離不開與這一問題的糾纏。三、此問題只能是由哲學來解決的問題,其它學科無法染指,從而真正為哲學的合法性奠基。四、此問題是一種哲學的理論自覺。是對哲學自我的人類性使命提出的追問,所以它是一個理論的價值取向問題,是一種理論自覺的自我設定,而不是一個理論總結的問題。

二、“人何以存在”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是一種反思性的終極追問,源于人作為一個能思者對涵攝了思維對象的人類自我思維的一種前提追問。這種追問始自于對象性的思維與發(fā)問方式,人首先對外在于自我的存在物發(fā)出追問,進而把自我以及自我的思維當作外物而加以追問。外物的存在是無窮的,而人類思維是有限的,以有限的思維能力和生命周期去求索無限的哲學問題。必然會力不從心而錯誤百出。所以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這就使人懷疑自我,我的思維能認識和把握這個世界嗎?這就使人轉而追問自我,我為何要追問這個世界?這樣的懷疑與追問就使人類的思維之旅從向外伸展回溯到人自身。從而形成反思。反思是哲學思維的本性。

當把哲學基本問題確定為哲學之思的終極之間,我們就可以設定對哲學基本問題進行追問的反思之路。追問哲學基本問題的思想理路是追問既有的哲學問題的理論前提是什么。然后追問這一理論前提的前提是什么,形成一個前提追問的系列,當追問到終極之處,不能再對此終極追問提出追問的時候,我們就達到了哲學基本問題。

然而面對無數的哲學問題,我們從哪一個哲學問題入手開始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追問之旅呢?作為反思主體的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切入點。

一切哲學問題的追問者都是人,一切哲學問題都是(屬)人的問題,無論哲學問題的指向是宇宙自然還是人類自身。問題都是由人提出,最終要由人解決。人之所以提出問題是因為人是能思者,是思發(fā)現了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面對思的存在而存在的。思想是問題存在的前提。思想永遠是人的思想,沒有人的存在就不存在思的問題,就不存在思所面對的各種問題,當然也不存在哲學問題。所以自然界沒有問題,只有人有問題。問題總是人的問題,人是一切問題存在的根本前提。人的一切追問都是人從自我作為人這一點出發(fā)而提出的。人的追問無論其對象是誰。內容如何。都是人(提出)的問題,人是問題存在的源泉。而在思考哲學追問的對象之前,我們應當先思考人為什么要追問這個世界?人可不可以不追問這個世界?這種追問是人的一種癖好或天生的本能嗎?那這種本能又何以存在呢?亞里士多德說哲學起源于“驚異”,但人為什么會驚異?這些問題都內在包含于人的追問這個活動之中,人的追問本身在其還未發(fā)問時就已包藏了如此多的問題,更何況追問又以無限多的問題為對象呢?我們只能說人本身就是個問題存在者,哲學問題只是人的問題存在中最深刻的一面,人存在,問題就存在,在人這樣一個問題存在的基礎上才產生對其它問題的追問。所以哲學問題存在的前提是人自身的存在,人的存在本身就存在著問題,所有哲學問題正是在人的存在這一問題基礎上產生的,所以解決人的自身存在問題是解決其它哲學問題的根本前提,所有哲學問題都奠基在人的存在這一基礎之上。這樣,我們就可以從人的存在本身人手,橫斷眾流,先確定所有哲學問題源出的這一現實基礎——人的存在。然后對此基礎進行前提追問。最終追問出哲學的基本問題。

由此,我們給全部哲學問題。包括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找到了人的存在這一共同而現實的基礎,沒有人的存在就沒有任何問題。當然也不會有哲學問題。這是哲學問題存在的前提。那么,現在我們就要對這一哲學問題的共同基礎提出前提追問:“人何以存在?”這是引發(fā)其它哲學問題的基本問題,是哲學反思的終極問題。之所以說“人何以存在”成為哲學反思與追問的終極,是因為不可對之再提出前提追問。因為當我們繼續(xù)追問“人何以存在”的前提時,當我們思考人何以會提出“人何以存在”的問題時,我們已是在解決這一問題。而不是對之進行前提追問。按照哲學追問的邏輯序列。這一問題應當是哲學追問中的第一個問題。但在哲學追問的時間序列中。它可能是最晚出的問題,甚至是至今仍沒有被哲人直接而正面思考的問題。更是沒有真正解決的問題。所以這一問題是最深刻的問題。是最隱蔽的問題。是最不易被理解和認知的問題。在形而上的層面上。此問題可以表述為“人何以存在”;在形而下的層面上,此問題可以表述為“人為何而活”。遺失了此基本問題,哲學就找不到自我。人就找不到心靈的安居之所。于是。“人何以存在”的問題成為哲學的幽靈和夢魘,攪動著哲學家的靈魂和思考,哲學亦因為遺失此問題而不知該走向何方。“人為何而活”的問題也激蕩著世俗人生的靈性自覺,形成現實人生中難道的“空虛”與“煩”。

雖然哲學基本問題的懸置不清必然造成哲學思考的迷失,但無論怎樣迷失。都在其根源之處不自覺的隱含著對“人何以存在”的追問。迄今為止的一切哲學問題都是圍繞這一基本問題進行著或近或遠的思考,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現著這一問題的折光。源于古希臘的本體論思維,其思之所在似乎只是外部世界,但本質上這種向外的追問并沒有遺忘人類自我,實質是在對外部世界的求索中探尋人自身的位置。為人類自我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找到自我存在的依據。近代的認識論轉向,哲學開始追問人自身的奧秘,更是要確證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叭祟愓J識世界何以可能”的追問,隱含著對人在世界中如何存在的憂慮。“語言是存在的家”?,F代歐美分析哲學通過對語言的分析來尋找人之存在的位置與境界。語言是與世俗糾纏的精神世界。超出語言的界域即超越世俗,進入哲學的超越之境,所以“維特根斯坦說任何理解了他的邏輯哲學的人,都會認識到他的命題的無意義而最終拋棄它;就如一個人在登到高處之后要把梯子扔掉”,而且“對于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薄氨3殖聊奔词且覀兺ㄟ^語言而超越語言。達到人生的超越之境。歐陸的存在主義哲學則更直接地探討了人的存在問題,雖然它沒有說出“人何以存在”的問題,卻說出了“人如何存在”的問題,即人存在于這個世界中的“焦慮”與“煩忙”的現實狀態(tài)。

也可以說,哲學史之所以是一個廝殺的戰(zhàn)場,就是因為各個哲學家都沒有認準哲學的這一基本問題,以至在自我的發(fā)展中,在科學的沖擊中,使哲學“走向了終結”。而“人何以存在”的問題仍然存在著,此問題只能由哲學來解決??茖W無能為力。所以哲學仍在本能地追問著。只是還沒有認清自己的基本問題;哲人仍在努力地思考著。只是沒有準確的前進方向。

哲學是人類精神的靈魂,決定著人類存在的現實狀態(tài)和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叭撕我源嬖凇钡膯栴}在人類精神的崇高之域——哲思——中的缺位使人感受不到生存的意義與價值。生命沒有意義與價值的支撐,就變成一片虛無。人們感受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人們收獲著物質的富足卻荒蕪了精神的家園,人的靈魂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只能過著現世的生活,沒有昨天,也沒有未來。

三、對“人何以存在”問題的解決之路

當我們把“人何以存在”明確為哲學的基本問題,也就有了解決問題的目標指向。有了目標指向不等于就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路徑,但起碼哲學不會迷失。不會僅僅是奔忙于一個個理論體系的構建,卻在哲人的集體無意識中錯失了哲學本身的使命。

欲解決此問題,首先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如何出現的,此問題出現的前提與根源是什么。人為什么要提出“人何以存在”的問題呢?人的存在何以會成為一個問題呢?經過這樣的反思我們會發(fā)現。沒有他者向人提出這一問題,是人向自我提出了這一問題。人本可以不提出這一問題,人本可以不去追問自身存在的依據是什么。如果人不提出此問題。人仍會自然的存在。人的存在就沒有問題,但不幸的是人提出了這一問題,這已是一個無可挽回的現實。所以這一問題并不是一個真問題,而是一個由人“制造”出來的假問題。但假問題可以變成真問題。當人作為無知無識的自然存在之時,也就同自然萬物一樣生生滅滅。不會追問自我存在的問題。生死存亡都是一個自然過程。沒有任何問題。只有當人由自然存在轉變成智慧的靈性存在。才會向自我的存在提出懷疑和追問。人要活得明白,明白自己為什么而活,而人本可以“不明白”。不明白同樣可以存在、可以生活。但是,智慧已開的人作為靈性存在已“難得糊涂”?;蛘哒f難以忍受糊涂。這是人的宿命。由此可見,問題由人提出。由人的靈性提出:問題是人本身的問題,是人的靈性存在的問題,這是靈性的罪過?!妒ソ洝分姓f亞當和夏娃偷吃智慧樹的果子造成了人類的“原罪”,這真是一個恰當的隱喻,人類靈性的智慧使人無法安居于自然的存在,要給人這種本來自然的存在一個“不自然”的理由,以這種“不自然”突顯出人的存在與萬物的差別,這種差別要表達的是人高居于自然萬物之上。這樣,不安分的智慧制造了人類追尋自我根基而無所著落的痛苦。尤其是人面對必死的結局。更是找不到家園之感。所以人迷惑,既然死是必然,生只是偶然,那么為什么“我會來到這人世間,“我”的存在有何意義與價值?“哦”有什么理由存在?“我”為什么會存在?

當追問到這里,假問題已變成了真問題。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人就會懷疑自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就可能喪失活下去的動力和勇氣,更可怕的是,人可能因為感覺不到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而結束自己的存在,所以人是有自殺行為的存在。所以人的存在需要一個理由。哪怕是一個虛假的理由。所以。解決“人何以存在”的問題并不是實證性的現實提供人存在的實體性依據。而是為人的存在找到某種精神性的意義與價值,此意義與價值只是主體之人對自我存在的一種“感受”和“領悟”,通過這種感受和領悟,主體之人能給自我一個存在的理由和依據,僅此而已。“人何以存在”的問題實質上就是人生的意義追尋問題。

“人何以存在”作為哲學的基本問題雖沒有成為哲學的理論自覺,但中西文化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實踐性地解決著這一基本問題。這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xù)的支柱。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別。

在西方哲學的理論視閾中,“人何以存在”似乎從來就不是一個哲學問題。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內的所有西方哲學都沒有直接回答人的存在根據是什么。為什么這一應當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問題沒有進入西方哲學的理論視閾呢?西方人又怎樣為人的存在找到存在的根據呢?縱觀西方的文明史,我們會發(fā)現西方哲學原來把人的存在根據問題交給了或者說讓渡給了無所不能的上帝,宗教成為人自我確認、自我理解的支柱。人的存在意義來自于上帝,上帝給人以存在的理由。宗教的本質是虛假的,但它的作用是真實的,它以上帝的恩典暫時為人的存在根據找到寄托。所以西方的宗教勢力歷久不衰。宗教這種非科學的、純精神的、純信仰的、毫無客觀依據的意識形態(tài)僅僅以對一個問題的虛假回答就獲得了存在的可能,相反,曾經被認為是“科學之科學”的哲學卻在走向“終結”。這是一種反諷,也從反面論證了人的存在根據問題是人之存在的根本問題,也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在西方文明的發(fā)展中,人們長期把存在的意義托付給上帝,而上帝終是虛幻的。神是萬能的。而神又容忍了世間的丑惡。當人跪倒在上帝面前時,人仰望著崇高。獲得的是虛幻的寄托;當人站起來走人生活時。面對的仍是人生的困惑、生命的空虛和意義的缺失。宗教的真正意義或功能不過是為不知為何而活的人提供一點精神的安慰或麻醉罷了。正因為宗教只是凌空蹈虛,沒有現實存在的根基,所以尼采終于喊出“上帝死了”。萬能的上帝會死。就證明其虛假性?!吧系鬯懒?,一切都是可能的”,當虛假的崇高消亡之后。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中就只有世俗,人們在物欲橫流中追逐著名利。在名利的追逐中迷失著自己。不知道人為何而活、意義何在,感受著“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輕”?,F代性的一個根本特征就是人對自然的無限改造使人類正在失去源出于自然的物質家園,人生意義的缺失又使人正在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園?,F代文明已不再“文明”。

中國人的人生意義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超越性的“天人合一”;一個維度是現實性的“內圣外王”。中國人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體,都是宇宙大系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人與自然是平等而和諧的,作為一個整體承載著共同的宇宙使命。這個使命是我們無法言說的,它支配著人與自然的變化發(fā)展,決定著人與自然的未來,它是最高的宇宙律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違背它。它博大而無形,“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強為這名曰大?!痹诘赖拇蠡餍兄小H伺c自然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自然無靈性。在“純自然”的狀態(tài)下被動承受著道的使命;人則是有靈性的存在,不是無意識地、盲目地承受道的支配,而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體認道的要求,主動按照道的要求行動。即只有人能知曉道的要求,人承擔著體道與行道的雙重責任。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弊匀皇堑荔w運行的物質承擔者;人則是道之訴求的體認者。是道體運行的主動執(zhí)行者,人以道的代言人的身份在弘道過程中達到與自然的統(tǒng)一,即“天人合一”。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體道、弘道的責任,所以中國哲學認為人的使命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就是人的存在意義和價值。人不是為我的存在,而是為了弘道的使命,弘道是為了包括人與自然在內所有萬物的存在,這樣,人在弘道中獲得人的崇高、意義和價值。

在現實的維度上。中國人講“內圣外王”之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為了提升自我。是為了體道、達道、行道,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即“內圣”。這一過程也就是獲得超越性的人生意義的過程?!褒R家、治國、平天下”則是把個人與社會聯(lián)系在一起,個體的境界提升不只是精神性的超越。還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使家齊、國治、天下平,即“外王”。這一過程使自我的存在價值具體實現于社會生活之中,使他人、社會因我的存在而獲益。我亦因對他人。對社會有益而獲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樣。人生意義的兩個維度在“內圣外王”的追求中合而為一,實現于個體修身與社會生活之中。

嚴格說來?!叭撕我源嬖凇钡膯栴}不可能根本解決,因為每個人對人生意義的理解與獲取之路是不同的,沒有一個絕對有效準的答案能回答和解決所有人的意義追尋問題。但致力于解決此問題應當是哲學的任務。這也是哲學存在的理由。正因為有需要哲學解決的問題,哲思才會繼續(xù),哲學才不會終結。

站在耶酥誕生后的第三個千年的歷史坐標上,伴隨著人類物質財富的無限增長、人類欲望的無窮擴大。人類的意義缺失也日益嚴重,哲學應當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責任,為人類的精神危機提供理論資源。哲學在經過了哲學史漫長的追問過程之后,也應當找到并回歸自己的基本問題了,應當為人的存在找到更好的理由,使人有更充分的根據而“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猜你喜歡
存在
淺談薩特存在主義思想
濃縮人生的小酒館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6:17:03
懷疑與存在:米蘭?昆德拉《慶祝無意義》
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及人類的搜尋工作
科技視界(2016年23期)2016-11-04 15:26:21
淺析笛卡爾之“上帝”觀
《一念天堂》的存在主義之思
戲劇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1:54:27
關于作品《手藝人》的解析報告
戲劇之家(2016年10期)2016-06-18 12:42:02
《俄狄浦斯王》中的存在主義解析
淺論科技革命與神、思維、信仰、畫虎、夢
科技視界(2016年5期)2016-02-22 12:05:43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癢
昌乐县| 乌鲁木齐县| 楚雄市| 灯塔市| 湖州市| 铁岭县| 白河县| 灌阳县| 宁化县| 白朗县| 寿宁县| 开阳县| 怀宁县| 保德县| 襄樊市| 锦屏县| 略阳县| 斗六市| 沧州市| 鄂尔多斯市| 宁乡县| 嘉峪关市| 明溪县| 阿拉善右旗| 无棣县| 云龙县| 加查县| 江油市| 潞西市| 乡城县| 浦北县| 太仓市| 扶风县| 永顺县| 宁夏| 正阳县| 平和县| 永德县| 扶风县| 旬阳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