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誰擊倒了榮智?。?/h1>
2009-06-15 09:35
決策與信息 2009年6期
關鍵詞:泰富中信集團中信

張 銳

由于參與澳元期權的對賭,榮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發(fā)生了155億港元的巨額虧損。2009年4月8日下午榮智健向中信泰富董事會遞交了辭呈,他的白色私家車從香港金鐘中信大廈開出,加速駛去。這位以斐然經(jīng)營業(yè)績顛覆了“富不過三代”商業(yè)定律的“紅色資本家”后代不僅因此丟失了中信泰富的最高管理權杖,而且可能面臨長達14年的牢獄之災。從30余年商場風雨中走過來的榮智健為何如此悲慘落幕,扼腕嘆息之余,人們不禁從多角度進行理性思索。

紅色根基

從榮熙泰到榮德生再到榮毅仁,直至榮智健,榮家旺盛的商業(yè)香火代代相傳。在中國近現(xiàn)代經(jīng)濟史上,榮家可謂是唯一一個經(jīng)歷晚清、民國、抗戰(zhàn)、解放、文革、直至改革開放的跨世紀商業(yè)王朝,是中國百年工商業(yè)發(fā)展的一個完整標本。毛澤東主席曾經(jīng)這樣評價榮氏家族:“榮家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首戶,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就只有他們一家?!?/p>

出生于江南名城無錫的榮熙泰通過近半輩子經(jīng)營面粉生意,不僅為后人打下了一份相當殷實的家業(yè),而且留下了“固守穩(wěn)健、謹慎行事、決不投機”的祖訓。次子榮德生也沒有辜負父托,在中國即將解放的前夕就將榮氏家業(yè)推到國內(nèi)最大的民營企業(yè)的耀眼位置,榮德生也贏得了“面粉大王”和“紡織大王”的名號。當時的榮毅仁一直緊跟在父親的身旁,并出任家族之下兩家企業(yè)的要職——上海合豐企業(yè)董事長和上海三新銀行董事長。

1949年,對于絕大部分生活在中國的資本家而言是命運全然逆轉的時刻,而榮家卻享受了這個國家對待資本家的最高榮耀。解放初期,實行公私合營成了改造民族工商業(yè)的一條有效途徑,榮家在當時積極配合這一行動。1957年,榮毅仁當時作為上海民族資本家的總代表當選為上海市副市長,無論是當時的上海市市長陳毅元帥還是毛澤東主席都對榮毅仁寵愛有加,兩年之后,榮毅仁升任中國紡織工業(yè)部副部長。

榮家資本的成功轉型和朝著政治領域的轉向都注定了1942年出生的榮智健獲得了扎實的紅色根基。榮智健追憶青少年往事時說:“我們在上海的大房子是私產(chǎn),家里有許多個傭人和中西菜廚師。家人出入常有專車接送?!辈贿^,不諳世事的榮智健到十六七歲時還是上海知名的“公子哥”:開著一部敞篷跑車,呼朋喚友,斗狗喝酒。乃至上大學時,榮智健也并不把注意力放在學業(yè)上,而是經(jīng)常逃學曠課,他將對大學學習的熱情都轉移到非常喜愛的棒球運動上,并經(jīng)常代表學校參加各類棒球大賽。

然而,伴隨著文革期間榮毅仁夫婦的被批斗以及榮家財產(chǎn)的被抄沒,榮智健也被發(fā)配到了邊遠的農(nóng)村。1972年,30歲的榮智健返回北京。回想這段往事,榮智健不免感慨地說:“八年下放,吃了不少苦,也得益不淺。人變得堅強了,對社會對人也有更多了解,對社會的認識也不是那么的單純了。這些,使我懂得了許許多多深奧的道理,使我學到了順境中學不到的知識?!?/p>

闖蕩香港

1978年夏,剛從36歲生日中走過的榮智健只攜帶簡單的行裝,口袋里揣著單程通行證,告別妻兒,獨自南下闖香江。

父親經(jīng)商時積蓄的600萬港元成為了榮智健在香港起家的原始資本。在大學學習機電專業(yè)的榮智健很快找準了投資方向并有了自己的公司——愛卡電子,僅僅經(jīng)營了4年,愛卡就為榮智健賺得了5600多萬港元利潤。不過,在榮智健看來,5600多萬港元在財閥成群、富豪遍地的香港簡直算不了什么。在他心目中,像李嘉誠、霍英東這樣的世界級富豪才是真正的富豪,才是他崇拜的偶像和英雄。于是榮智健奔赴美國,并在美國加州創(chuàng)辦了一家提供電子計算機軟件輔助服務的自動設計公司,一年之后,該公司成功上市。1984年,榮智健賣掉了自己在這家公司的六成股權,攜帶資金回到香港。而此時,榮智健的財富已由當初父親交給他的600萬港幣膨脹到了4.3億多港元。

正當榮智健在國外全力打拼并且做得風生水起時,父親榮毅仁也在國內(nèi)被委以重任。為了配合中國的改革開放,1979年,國務院設立了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下稱中信或中信集團)。坊間傳說,鄧小平以三顧茅廬之禮數(shù)聘請榮毅仁來當首任總裁。而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榮毅仁不僅將世界級知名的金融人士納入到中信的麾下,而且還聘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作為公司顧問。這種超乎預期的結果一時在中央高層成為美談。

某種意義上而言,中信的成立并由榮毅仁親自主政無疑為榮智健命運的上升式趨轉再次提供了他人所不可能得到的機遇。1986年,榮智健加入中信香港公司(下稱中信香港),并出任副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據(jù)香港傳媒披露,當時榮智健向中信集團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人事決策權,二是經(jīng)營決策權。

新官上任三把火。已經(jīng)對香港商圈非常熟悉的榮智健在執(zhí)掌舵印不到一年的時間內(nèi),就上演了一出以23億港元收購英資企業(yè)香港國泰航空公司12.5%股份的大戲。為了收購國泰航空,榮智健對其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調研,而在將調研結果匯報給北京總部后,中信集團在5天內(nèi)就獲得了國務院的批文,同時國家有關部門還特批了8億人民幣的貸款作為運作資金。經(jīng)此一役,榮智健聲名鵲起。

春風得意馬蹄急。1990年,中信香港購入港龍航空公司46.3%的股權,一躍成為第一大股東,兩個月后港龍實現(xiàn)了轉虧為盈。在收購港龍航空的同一年,中信香港進行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一項投資,即以100億港元的價格收購了當時香港市值最高的公司——香港電訊20%的股份。對于榮智健來說,此時拉滿的弓箭已經(jīng)很難收回。1991年,中信香港出資3億多港元,收購了當時曹光彪家族持有的泰富發(fā)展49%的股權,不久又通過注入港龍航空等資產(chǎn),進一步擴大其在泰富集團的股權至85%左右。同年年底,榮智健將中信香港更名為中信泰富。

對于榮智健在香港資本市場順風順水的并購業(yè)績和長袖善舞的擴張結果,有港媒直言不諱地指出其主要得益于父親榮毅仁的地位與聲望。對此,榮智健也非常坦誠地告訴媒體:“假如我不是榮毅仁的兒子,我今天不可能做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但假如我僅僅是榮毅仁的兒子,而自己沒有能力來經(jīng)營,中信香港也不會發(fā)展到今天的規(guī)模。”客觀地分析,當時在香港侵淫多年的榮智健已經(jīng)營造了不錯的人脈關系,像李嘉誠、鄭裕彤、郭鶴年等不僅都是榮智健的生活朋友,而且他們還在生意場上數(shù)度合作,有了這些人的支持,榮智健當時在香港不想成功都不行。

做大家業(yè)

在香港,榮智健掌管的中信泰富被戲稱為“紫籌股”。而同時由于榮智健背靠中信集團,又被看做紅籌公司,紅色配上藍色,自然就是紫色。精通商道的榮智健也充分利用了這一非常特殊的經(jīng)濟資源,并將自己的財富版圖擴展到了極致。

創(chuàng)立于1946年的非上市公司恒昌行是港資第一大貿(mào)易行,有7家全資子公司,其中經(jīng)營汽車和零售業(yè)的“大昌行”年營業(yè)額達100億港元。恒昌的老板何善衡年高力衰,后輩中也沒有可以傳承其衣缽的人選,遂生轉賣之意。行動比想象還要迅速的榮智健很快找到了李嘉誠,并聯(lián)合鄭裕彤和郭鶴年,以中信泰富為核心組建財團,出資69.4億港元一口氣吞下了恒昌97.12%的股權。其中中信泰富占股36%。1992年初,中信泰富又通過增發(fā)從股市上圈來的25億港元收購了李、鄭、郭三富豪手里的恒昌權益,將恒昌悉數(shù)納入囊中。

蚊子變大象的故事往往發(fā)生在資本并購之中。從1987年開始運作并購國泰航空開始計算,短短5年時間中,中信泰富市值暴漲了10倍,達到87億港元,并于1992年成為恒生指數(shù)33支成份股之一。而在集團資產(chǎn)幾何般發(fā)酵的同時,榮智健試圖實現(xiàn)家族控股和單干的愿望也開始從模糊變得愈發(fā)清晰。1996年冬天,榮智健只身飛赴北京長安街上的中信集團總部,目的只有一個——請求總部批注中信泰富管理層擴大對中信泰富的持股。

1993年榮毅仁出任國家副主席之后,中信集團董事長一職由前國家副主席王震之子王軍接任。在所有人眼中,王軍與他父親一樣,剛毅不屈,因此,很少人相信王軍會同意榮智健的請求。但結果出乎大眾的意料之外。1996年12月,中信泰富向本公司管理層以每股33港元的價格轉讓3.3億股股票,而榮智健又以和管理層成員一樣的價格購買了中信泰富2.9億股股票。據(jù)說,榮智健當時巧妙地利用了“香港回歸”大勢,動用了很多高層關系,讓當時的王軍相信,放股于管理層,可體現(xiàn)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靈活態(tài)度”,并能展示一個認同世界規(guī)則的中國政府。

對于榮智健增持中信泰富股票并最終抵達19%的持股額從而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的結果,使投資者看到,中信泰富“紅籌”的色彩已逐漸淡化。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由于“黃金手銬”(公司高管層激勵)的作用,中信泰富也被灌注了更加強大的動力,其圈地擴張之速令人瞠目結舌。從1996年至今,中信泰富犀利的觸角延伸到了房地產(chǎn)、貿(mào)易、隧道、民航、發(fā)電和特種鋼業(yè)務等10多個領域。在積極擴張的同時,榮智健還先后將其長子榮明杰和女兒榮明方安排進中信泰富,成為關鍵部門的負責人。

事實上,除了對中信泰富股權結構的敏感變化給予了趣味性關注之外,國際輿論也以非常清晰的數(shù)字展示出了榮智健本人財富累積的加速度。在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上,榮智健曾連續(xù)3年穩(wěn)坐前三甲的位置。從2002年的7.8億美元,到2003年的8.5億美元,再到2004年的14.9億美元,僅隔兩年榮智健的財富幾乎翻了一番。此外,榮智健還連續(xù)六年蟬聯(lián)胡潤中國富豪強勢榜榜首,至2008年10月,榮智健個人財富達到了35億美元。

金融噩夢

出于特種鋼生產(chǎn)業(yè)務的需要,2006年3月,中信泰富動用4.15億美元收購了西澳大利亞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采權的公司的全部股權。這個項目使得中信泰富對澳元有著巨大的需求——到2010年的資本開支中澳元需求為16億,外加每年的營運開支約10億澳元,項目為期25年。

為了防范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間,中信泰富與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簽訂了數(shù)十份外匯合約,其中澳元合約占最大比重(中信泰富實際上最終持有90億澳元,炒匯金額比實際礦業(yè)投資額高出4倍多)。根據(jù)合約規(guī)定,每份澳元合約都有最高利潤上限,當澳元兌美元匯率高于0.87時,中信泰富可以賺取差價,合約自動終止。但如果該匯率低于0.87,卻不能自動終止協(xié)議,中信泰富必須不斷以2倍或多倍接貨,即放大損失。在專業(yè)人士看來,這一合約的特點是“止賺不止蝕”,也就是說,澳元繼續(xù)升值,中信泰富最多可賺5350萬美元;而如果澳元大幅貶值,則虧損是個無底洞。顯然,中信泰富把寶完全押在了多頭上——做多澳元。

然而,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讓前幾年持續(xù)升值的澳元飛流直下。據(jù)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發(fā)布的巨虧公告稱,由于澳元兌美元僅為0.7,依據(jù)相關匯率計算,公司當日總虧損約為155億港元。在這種情況下,中信泰富如果得不到外力的搭救,其破產(chǎn)將不可避免。無奈之下,榮智健火速飛往北京向中信總部求援,在拜會了中信集團的多位高層人物后,榮智健獲得了總部向其提供15億美元備用信貸的承諾,這其中包括中信集團按116.25億港元價格購買中信泰富可轉債,及以約務更替方式為中信泰富承擔91.55億港元的澳元杠桿外匯合同損失。方案完成后,中信集團對中信泰富的持股量由29.44%增至57.56%。

應當說,憑借榮智健“紅頂商人”的背景以及中信集團的鼎立護航,中信泰富巨虧事件到此可以劃上句號了。但事情并沒有如此簡單。中信泰富早于2008年9月7日獲悉了自己巨額虧損的消息,但董事局直到一個半月后才作公布,而此時,中小投資者已是損失慘重。不僅如此,中信泰富巨額虧損的消息可能早于公告提前透露,而事先獲取信息的內(nèi)幕人士則提前沽空,其沽空規(guī)模超過出事前的十幾倍。

面對著鋪天蓋地的猜測與質疑,盡管當時的榮智健試圖以增持中信泰富股份的行為為自己作出證明,但一切似乎太晚了。2008年10月22日,香港證監(jiān)會正式介入對中信泰富的調查;2009年4月3日,香港警務處商業(yè)罪案調查科對中信泰富總部突擊性搜查,中信泰富巨虧事件迅速升級。人們斷言:中國商界富不過三代的神話最終還是被榮智健驗證了!

群體決策缺陷

由于現(xiàn)代投資市場的高風險以及決策規(guī)范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國際上許多大型金融企業(yè)都實行群體決策制度,如董事會制、委員會制等。但是,對于一個組織而言,如果高層管理者中存在一個特殊人物,群體決策就會陷入少數(shù)人統(tǒng)治的境地。

對中信泰富的組織成員構架和決策過程進行分析后,我們發(fā)現(xiàn)該公司具有明顯的“少數(shù)人統(tǒng)治”的特征:一方面,榮智健對中信泰富有著非同常人的“鉗控力”,如其身上有著一個極具份量的標簽——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之獨子、榮氏家族第三代傳人,同時還是中信泰富的締造者,這種特殊的政治與經(jīng)濟背景造就了榮智健在公司重大投資決策中的特殊話語權,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和支配決策集團中其他決策成員的思想與態(tài)度;另一方面,中信泰富高層存在著明顯的“內(nèi)聚力”現(xiàn)象,即主要決策者之間相互吸引或者彼此喜歡的程度很高。其中以公司董事總經(jīng)理范鴻齡、公司副董事總經(jīng)理榮明杰、公司董事兼財務部部長榮明方三人與榮智健的關系最具代表性。范鴻齡與榮智健一起打下了中信泰富的江山,并追隨榮智健20多年,形成了對榮“深感榮幸”、 “極為難忘”、“銘感于心”的特殊思想情感,而后者分別作為榮智健的長子與愛女更是對父親格外遵從。顯然,無論是“鉗控力”還是“內(nèi)聚力”,兩種力量最終都可能導致對榮智健個人決策權監(jiān)督的失控甚至唯“榮”是尊的“合理化”結果。

憂患意識淡漠

產(chǎn)權經(jīng)濟學認為,國有(或國家控股)企業(yè)由于事實上割裂了產(chǎn)權所有者和產(chǎn)權經(jīng)營者的利益鏈條,不僅淡化了后者對前者的責任意識,而且也放松了經(jīng)營者對市場的風險意識,因為,在國有化的制度安排中,最終風險或風險最大承接者是政府而不是個人。

縱觀榮智健經(jīng)營中信泰富的歷史,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外部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沖擊而對其構成生存性危機的事實。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信泰富不僅主營業(yè)務受到威脅,股票在二級市場更是風雨飄搖,但最后來自中信集團(中信泰富控股者)的10億港元貸款支持讓榮智健轉危為安。正是基于中國官方的慷慨態(tài)度,當榮智健跌倒在“澳元門”事件上時,又一次向中信集團伸出了求救之手,我們并不否認中信集團在每一次危機之時伸手援救中信泰富的必要性,畢竟后者是前者在香港的一個重要資本運作平臺,然而,也許正是背靠著政府這棵不倒大樹,可能認為政府具備了超級的風險分解能力,榮智健才敢于大膽壓賭,孤注一擲。

家族情結發(fā)酵

在榮智健看來,自己無疑是榮氏家業(yè)的守護者和壯大者,在關于榮智健打破了“富不過三代”財富定律的外界輿論刺激下,榮智健守成與做大家業(yè)的意念不斷膨脹。

觀察發(fā)現(xiàn),榮智健與中信集團之間一直保持著一種非常微妙的關系,即不僅在中信泰富遭遇每一次危機時中信集團都能滿足榮智健求助的要求,而且從1992年開始榮智健個人對于中信集團的“蠶食”格外顯著:1992年,中信泰富收購恒昌股權過程中,榮智健個人另外認購了6%(代價為4.2億港元)的股份,同年,榮智健借增發(fā)之機再次認購了3000萬股中信泰富的股票;1996年,在中信泰富向本公司管理層轉讓3.3億股股票過程中,榮智健再次購買了中信泰富2.9億股股票,至此,榮智健增持中信泰富股票抵達19%的持股額并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按照香港媒體當時的評論:從這時起,雖然中信泰富仍由中信集團相對控股,卻刻上了榮氏家族的深深烙印。不錯,在與中信集團不斷“要價”的過程中,榮智健看到了完全控制中信泰富的希望,更看到了榮家基業(yè)在其手中發(fā)酵的未來。而為了證明自己超于先輩的能力和進一步壯大家業(yè)的理想,榮智健最終不惜選擇鋌而走險。

(作者: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經(jīng)濟學教授)

猜你喜歡
泰富中信集團中信
國開泰富基金規(guī)模墊底兩大主因
該如何安放手中的那點美元
樂天百貨首進上海 明年將經(jīng)營中信集團購物中心
中信泰富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