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恒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句話精辟地告訴我們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但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所以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學法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不斷摸索、總結(jié),做了如下幾點嘗試。
一、指導預習課文,培養(yǎng)良好習慣
預習課文是學習課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前如能很好地預習,能使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解疑釋難,及時反饋,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進入中年級的學生,應該學會預習課文。那么,怎樣預習課文呢?以前,我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總是讀課文、抄詞語。學生覺得單詞調(diào)枯燥,簡單機械,因此窮于應付,不動腦筋。這樣預習課文,對于課堂教學作用不大,一個學期下來,學生預習課文的能力無明顯提高。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翻閱了一些資料,搜集了一些好的方法,再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作了如下改變:
1.圈圈點點劃劃
語文素質(zhì)非練不就,預習時,我要求學生在讀課文之后,首先將詞語表中的詞語在文中圈出來,然后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生字打上點,最后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語讀一讀劃上“!”還要找出文中的重要句子讀一讀劃上“﹏﹏”。用這種方法能很好地促使學生自學生字詞,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效果強于抄寫詞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找好詞好句以及質(zhì)疑問難,讀書思考的良好習慣。
2.邊讀邊想
要求學生再讀課文,想什么呢?想課題,想課文內(nèi)容。如:“課題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用這個課題?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課文可以分為幾段?讓學生邊讀邊想,自問自答,不但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讀書動手,讀書動腦的習慣,而且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進行。通過這種學法指導,學生學會了預習課文,這樣既減輕了學習負擔又提高了學習效率,真是事半功倍。
二、優(yōu)化方式,介紹學法
在教學實踐中,不同的內(nèi)容怎樣學花時少,效果好,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標。采取怎樣的措施把學法教給學生呢?措施之一是直接介紹。在直接介紹學法時,要適合小學生特點,進行優(yōu)化。
1. 編成口決、順口溜、兒歌
這比條文式效果好。例如在復習漢語拼音標調(diào)方法可編成:有a莫放過,無a找oe,iu要看誰在后。學生讀來瑯瑯上口,樂背、易記。又如作文的審題與選材、中心與內(nèi)容、段落與條理、修改與譽寫的方法編成作文“三字經(jīng)”:①審題與選材。寫文章,先審題,找“題眼”,弄清意,知要求,不走題,選材料,要熟悉,有典型,好立意,有話寫,不難為,巧構(gòu)思,有新意,好文章,皆歡喜。②中心與內(nèi)容。有中心,突主題,人和事,是主體,抓特點,寫具體,詳與略,心有底,“略”要簡,“詳”要細,無關(guān)話,不去說,是假話,不可取,有真情,是常理,有實感,合情理。③段落與條理。分段落,講順序,有層次,講條理,巧過渡,合一體,句通順,話得體,句連貫,文順理,句句話,扣主題,用標點,更添美。④修改與譽寫。動筆前,先起草,列提綱,擬草稿,草稿完,讀原稿,反復讀,多思考,修改后,再譽正,字工整,整潔好,“三字經(jīng)”,要記牢,學寫作,步步高。
2. 在直接介紹學法時,還可以通過講名人如何學習的故事
小學生喜模仿,對名人的成功經(jīng)驗尤其樂于接受。我曾經(jīng)講過魯迅先生讀書方法。介紹過程是這樣的:同學們,你們都讀過魯迅寫的文章,他是怎樣寫出這么好的文章的呢?這與他讀了很多書有關(guān)系。你想知道魯迅的讀書方法嗎?下面老師介紹他們的“五到法”:跳讀法、設問法……,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出現(xiàn)躍躍欲試的神情。
三、指導感情朗讀,加強語感訓練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堅持朗讀訓練能促使讀好每一篇課文,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加強語感訓練,采取了如下做法:
1. 范讀
教師有藝術(shù)性的恰到好處的范讀,也是一種對學生的語感的訓練。如教《寓言二則》中的《腰錢而溺》,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到了這個地步,你還要錢做什么呢?”我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讀錯了。不同的重音,停頓和節(jié)奏的安排所表達的意思是不準確的。于是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思考“這個地步”中的“這個”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這個指的是大水淹身。”“你還要錢做什么?”是疑問句還是反問句?通過思考討論,學生懂得這句話實際上是說:“到了大水淹身的地步,你還要錢有什么用呢?”然后我又作了范讀,學生在聽讀的同時體會了句子的意思,也提高了語言的領悟能力。
2. 分角色讀
分角色朗讀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學生通過豐富的語調(diào),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現(xiàn)課文情境,增進理解,加深印象。如教《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時,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之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扮演文中角色,使用文中語言,模仿文中所描寫的動作。一個學生在讀“沒關(guān)系,我的馬跑得快!”這句話時,顯出得意洋洋的樣子;在讀“沒關(guān)系,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時,還翹起大拇指,那神氣活現(xiàn)的樣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讀“沒關(guān)系,我?guī)У谋P纏多”時,還拍拍腰包,十分神氣。學生模仿得惟妙惟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通過演觀,學生不僅深刻地體會寓言的寓意,還牢記了課文,節(jié)省了背誦時間。
通過以學法指導為主線,自然滲透的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學法指導是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一條捷徑。新世紀的學生不光要“學會”,還要“會學”。只要語文教師為學生作好鋪墊,授以學法,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學生就一定能在學法指導下增長知識、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操、提高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