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娟
摘要語文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只有在教學中合理的引導學生,才能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開啟創(chuàng)新智慧之門。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想象力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闭怯辛讼胂?,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guī)思維的約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以大膽、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說,想像構成了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一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呢?
一、借助教材中的優(yōu)美文章,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課堂中的優(yōu)美文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種展示,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開闊視野、儲存知識的重要的“訓練器材”。文章出現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像,不懂得進行再創(chuàng)造,那么出現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法組成生動的畫面。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象,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那些文質兼美的課文語言生動、感情充沛、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教學時,可借助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喚起學生內心的想象,把課文中的人、事、景、物變成可以看到、聽到、聞到、觸到的客觀世界中的種種事物,從而啟發(fā)學生想象力。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寫到:“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边@一段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引導學生想象那種奇異的光彩,就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xù),捉摸不定。讓學生運用想象仿佛置身其中來感受幽雅淡遠月夜,從中獲得美的享受。荷香本是嗅覺形象,作者卻把它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形象,講解這種修辭方法,啟發(fā)學生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讓學生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
二、增加現實生活的儲備,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理學家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就告訴我們,要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只限于課堂,只限于課本,那就太狹窄了;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深入生活、觀察生活;要經常帶領他們到大千世界去接觸,去思考,去學習,去受影響,并有的放矢,隨時點撥,方可收到預期效果。想象是離不開現實生活的,知識經驗是發(fā)展學生想象力的基礎,讓生活與教材結合,學生就能從中進發(fā)出想象的火花。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閱歷豐富的人,知識儲備才豐富,知識儲備豐富才利于通過粘合、夸張和聯想等方式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想象,而課堂之外的天地是極其廣闊的。因此,要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機會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山川河流、去觀察草木魚蟲;引導他們接觸社會,去體驗人間冷暖、去感受世態(tài)炎涼;引導他們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積累知識,讓學生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廣闊的思維空間之中,調動已有的生活知識和閱歷,不斷地發(fā)展自己的想象力。
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力的動力。學生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真、知之不廣、知之不深、知之不新,想象力就會失去源頭活水,難以插翅飛翔。想象力必須以素材和情感為底蘊、為依托,才能充滿活力,騰飛到更廣、更深、更高的水平。課堂之外的素材是無窮無盡的。因此,要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等,學生頭腦中的儲備越多,他們的想象就越豐富,越開闊。這樣,就能讓學生進一步走近作者,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與內涵上的感悟。而想象又是創(chuàng)造的翅膀,一切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都離不開想象。有了想象,思路就開闊,思維就靈活,語言就豐實,寫文章就會妙筆生花。
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就不會有社會的長足發(fā)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多措并舉,不斷訓練,引導學生馳騁想象,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從而為學生播下美好未來的種子;并通過課外的延伸,使學生有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這就是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