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媛媛
在余秋雨先生的筆下,西風古道上行走過商王朝的君臣,這是盤庚率領的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行走過騎著青牛的老子,白發(fā)黃袍,漸漸消失在黃塵滾滾的大漠荒煙中;行走過孔子和他的弟子,這是歷時很長、很艱難的行走,似乎沒有結果,而又最有歷史的溫度。古往今來,在這條古道上,行走過無數(shù)的身影。他們沒全被歷史記住,卻全被腳下的泥土銘記。
一個王朝為什么要遷徙?因為要擺脫安逸和怠惰,擺脫狹隘和短見。行走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強健方式,強健軀體,強健精神。我們知道一個人長期蝸居,往往會變成井底之蛙,一個民族若長期安逸,也將喪失生存的魄力和精神的剛健。生活在習慣里,智慧也將被習慣買斷,而在原地又難以擺脫習慣,它像繭一樣,我們已習慣作蛹。那么行走,擺脫熟悉和習慣,擺脫繭和蛹,讓一切在陌生和不習慣中從新建立。余先生說:“行走讓商王朝變得干凈利索。”就像一棵樹,枝枝權權被修剪了,等待它的自然是強壯。
盤庚走的是一條向西的路,而且還渡過了黃河,這在當時意味著走向宏大和自信。中國的版圖,東南瀕海,這就意味著東南邊際已是天涯海角,那么,東南自然成了自家的后花園,東南邊際自然是后花園的圍墻。而一個想要強健的民族,就不能只呆在后花園里,對他們而言,西北才是廣袤的天空。所以向西挺進,就等于向強大挺進。中國歷來的朝代都作了佐證,幾個偏安江南的朝代——東晉、南朝、南宋,沒有一個不在后花園里坐得腿腳發(fā)軟。盤庚的跨越黃河更是英邁之舉,不讓黃河做護城河,不去背對著它,而是面朝著它,不讓河護著人,而讓人護著河,這又是怎樣的氣度。行走,朝向闊大的行走,需要的不僅是體力,更是精神,而同時也強健了體力,強健了精神?!耙笸醭蛐凶叨l(fā)達了起來”。
老子也準備出發(fā)了,他向函谷關出發(fā),到一個沒有人世紛爭的地方去隱居終老,歸于自然之道。老子的行走歸根結底是為了避世、絕世,是超然物外,他要將生命滲漏于沙漠,蒸發(fā)于曠野,誰也無法侵凌,于是他孤單的身影一直向西,向西,消失在大漠孤煙里。這種超脫的行走,讓人向往,也讓人感到余暉散落后的凄冷。
相比之下,孔子的行走,雖有點狼狽,但讓人感覺溫暖,因為儒家的行走,旨在救世,以仁德救世,以禮治救世。
感動于孔子的行走。一般人有了主張,有了思想,也就是主張思想而已,而孔子要推行,還要親自推行,推行的對象是各國的君王。一般人的推行是為了干祿求名,像后世的蘇秦、張儀,而孔子不是??鬃右婟R景公,景公沒有采用他的政治主張,卻贈給他廩丘邑作為孔子的供養(yǎng)之地,孔子拒贈,對弟子說:“其不知丘亦甚矣?!庇谑恰稗o而行”。富貴功名,孔子想要得到這些太簡單了,憑著他的才學、他的名氣,可若這樣,他就成不了后來的孔子了。
敬佩孔子的行走,一年、二年的行走,已經(jīng)不易了,而孔子行走了14年,而且還在55歲至68歲這個人生段上。我們知道孔子的行走并不順利,大多數(shù)的國君開始都表示歡迎、尊重孔子,也愿意給較好的物質待遇,但完全不在意他的政治主張??鬃又荒芤淮未问x去,仰天長嘆后又滿懷希望。于是行走成了希望到失望、失望到希望的循回鏈接。因為總有希望,所以不愿停止,“因此,他總在路上”。
我們也知道,這一路上還埋下了無數(shù)次危險。經(jīng)匡地時,孔子被匡人誤以為是傷害過他們的陽虎而被拘禁了五天;到蒲地,因蒲人叛亂,又被扣留。由陳國到蔡國的路上,又陷入了一場戰(zhàn)爭。結果七天沒弄到飯吃??鬃幽銥楹芜€在行走?你的老妻怎樣了?你的獨生子怎樣了?孔子無語,俯視腳下的泥土,仰望天際的北斗,抖一抖灰塵,他仍然執(zhí)著地行走。14年,這是怎樣的信念才能堅持的長度。55歲至68歲,這是怎樣的堅持,才能克服的難度??鬃佣紙猿至恕⒖朔?,只因胸腔里還跳著那顆滾燙的救世之心。
佩服孔子行走中的堅守。理想太高了,人們接受不了,那就降一點吧,降到人們能接受的高度。通常我們就降了,因為我們認為降低而被接受總比堅守高度而不被接受強??鬃拥膱?zhí)政理想也難被執(zhí)政者接受,于是他跟學生說:“我們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為何總徘徊在曠野?”子路說:“恐怕我們的仁德不夠,智慧不夠吧。”子貢說:“老師的理想太高了,所以到處不能相容。老師能不能把理想降低一點?”顏回說:“老師理想高,別人不相容,這才顯出君子本色。如果我們的學說不完善,那是我們的恥辱。如果我們的學說完善了,卻仍然不被接受,那是別人的恥辱。”孔子很滿意顏回的回答??鬃幼非蟮氖恰巴昝览硐搿钡摹氨唤邮堋?,如果被接受的前提是讓理想降格,那么他寧愿不被接受,也不愿降低理想,因為接不接受那是別人的事,而理想是自己的事,關乎人格,關乎追求。所以他不愿為迎合執(zhí)政者的口味而降低,也不愿只為讓行走有一個結果而降低,更不愿為了消除一些人對自己一行說三道四而降低,因為那樣也就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救世了。
14年的風塵仆仆。沒讓孔子的理想蒙塵,14年幾乎同樣的遭拒,沒讓孔子放下一直舉護理想的雙手,這種堅守矗立成了后人心中的“巍巍乎高山”,是中華大地上最早亮起的理想主義,它修筑起了民族精神的高度。千百年來,它鼓勵著人們行走,鼓勵著人們堅守。西方人說中國沒有理想主義,那是因為他們盲目。
(責任編輯: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