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愛忠
文章編號:1672-5913(2009)10-0192-02
摘要:在計算機文化課教學中,中職學校比其他學校面臨更多現(xiàn)實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筆者以現(xiàn)代教學理論為指導,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并總結了任務驅動型教學法的經驗,借以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介紹了在計算機基礎學科中運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法的思路、具體實施中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等。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任務驅動;課堂任務;過程控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1職業(yè)學校中的問題
在近幾年里,中職學校里的計算機老師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1) 新生中同一個班里學生的學習基礎有明顯的差距。新學期開始我都要到班級作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是從農村初中升上來的,有的從未上過信息技術課,有的才聽過幾次。從條件好的地區(qū)來的學生在中心小學、初中都學過信息技術課,有的經常上網、打游戲。那么怎樣在這種班級上好計算機文化課呢?
(2) 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的內容與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內容上大部分相同(當然兩者在操作難度及熟練程度上的要求是有區(qū)別的),如果簡單地按教材中的內容來上課,對有些學生的吸引力就會減少,學習興趣會受到影響,教學效果不會理想。那么,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如何開展呢?
(3) 基層學校的教學條件正在改善,老師如何把現(xiàn)有的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
中職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初中畢業(yè)沒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不僅在學科學習方面落后于整體水平,而且剛經過一次落選,相當一部分學生處于一種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極其嚴重,持久地影響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tài)和目標動力。顯然職業(yè)學校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條件之間的關系復雜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不合時宜了,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尋求新的高效的教學方法。
2探索“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
在多年的計算機教學實踐中,我們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習和應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摸索出了一種教學方法。應用該教學方法,有效地解決了現(xiàn)實教學中的若干問題。下面就來介紹這種教學方法的思路。
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大綱中指出,本課程的任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學到必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掌握必備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工作與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具有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的能力,為學習其他課程服務,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了解信息社會道德準則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培養(yǎng)學生成為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內容包含幾個模塊:(1)計算機基礎知識;(2)操作系統(tǒng)的使用;(3)文字處理軟件應用;(4)電子表格處理軟件應用;(5)網絡基礎與應用。每個模塊相對獨立,可分割成幾個大的教學單元。每個教學單元又可分解成一二個上課單元。為每個上課單元設計一個供學生完成的任務,把該單元的教學目標包含在這個任務中。一個設計好的任務能把學生注意力集中于他們將要進行的活動;使之牽引與驅動,推動學習活動順利進行。上課時,把這類任務布置下去,學生圍繞完成任務展開活動,同時學到了計算機知識、技術,提高了各種技能。當每個學生都能把該任務完成,該單元的教學目標就達成了。由于在課堂上學生是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開展學習的,所以我們暫時稱之為“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
計算機基礎課把計算機作為信息處理的工具來進行學習的,這種課實踐性很強,理論要求不高,因此,我們一般認為計算機課是適宜于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法來上的。
在“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中,教師不再維持自己作為“專家”的角色(事實上也是不可能的),而是通過幫助學生獲得、解釋、組織和轉換大量的信息來促進學習,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根據實踐經驗,我們認為運用這種“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時應抓住以下兩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2.1課堂任務的設計
“任務驅動型”教學法中供學生在課堂中完成的任務是師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前面已經提到了的課堂任務的設計思想。在對教材內容進行任務設計的時候,更緊扣教材或大綱,要體現(xiàn)教學目標,包含知識要點,有一定難度及梯度,任務項目要有層次性,既不會使基礎差的同學覺得高不可涉,無法完成,又要讓基礎好的同學覺得能發(fā)揮才能,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拓展知識,加深理解,
增加技能。這種任務與課堂練習不一樣。課堂練習比較零碎,不易形成全面的知識體系;而我們所說的課堂任務包涵一個知識單元,它們的內容要完整些,它需要的操作時間會長一些。這種任務需要的知識或操作技能更多、聯(lián)系更密切。任務完成后,學習成果更明顯,更具現(xiàn)實意義。
一般說來,一個教學任務能在一二節(jié)課內完成是比較合理的,不要超過七個課時,否則,任務過于復雜,學生不易著手開展,不易產生成就感,因而失去完成任務的激情,學習的積極性不易被調動。
例如文字處理模塊內容比較長,可以分解成文字錄入、學排論文、學做文摘卡、學制賀卡和自編小報(綜合應用)等小單元。文字錄入單元建議分成“指法與英文錄入”、“輸入法與中文錄入”及“中西文混合錄入”三個子任務。這樣每個任務在二三節(jié)課內就能出成果。
這種任務除了與學科教學內容聯(lián)系外,還與學生過去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對學生來說有新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能夠涉及多學科的復雜情景,形成逐步深入的認知階梯。通過教師為特定學生、特定教學戳穿精心設計的問題,學生利用信息化環(huán)境進行協(xié)作、探究、思考、綜合運用知識技能,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師要設計一個成功的課堂任務,既要把握教學大綱,鉆研教材,又要調查學生學習基礎和觀察學生學習態(tài)度,即學情分析,還要熟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教育資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應達到的制作水平進行課堂任務設計。
2.2課堂任務的實施
任務驅動型教學中一個課堂任務的實施過程與傳統(tǒng)的三段式課堂教學模式相類似,包括三個階段:
(1) 創(chuàng)設情景
在實施一個單元任務前,對學生做好動員工作。把此項任務的目的、要求及完成任務的基本途徑交代清楚。對學習內容進行簡要概述,讓學生明確將要學的是什么,如何學。一般在導入新課時創(chuàng)設情景,把學生領入一個相互協(xié)作、互相競爭、勇于探索、敢干實踐的氛圍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例如在“學做賀卡”任務前,教師通過網絡呈現(xiàn)幾幅作品,讓學生理解該任務的目的要求,同時,建議他們按教材或實踐指導書上有關內容來完成,也可閱讀聯(lián)機“幫助文件”來美化賀卡。有了教師展示的范例,學生瀏覽后就會對自己將要完成的任務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如果能事先在教室里貼上幾張學生作品,用彩色打印機把上面學生的作品打在紙上,署上學生名字,再加上老師點評效果更好。
(2) 課堂教學的過程控制
在使用這種方法的課堂上,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課堂任務的方式很多。以前,教師按預定程序,通過演示練習,再示范再練習,直至完成任務。這種方式類似傳統(tǒng)教育模式,現(xiàn)在不提倡了,但在集中解決個別教學難點時還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從目前情況看,絕大部分同學不會主動在課前預習信息技術課?!跋葘W后教,再練習”是一條成功的教學經驗,因此學生自學是不可缺少的,這個過程只能放到課上來了。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積極探索:一邊看書上介紹的知識或方法,一邊在電腦上模仿,多次嘗試不能成功時,請教同學;有的觀摩旁邊同學操作,同時完成自己的任務;基礎好的同學在完成基本任務后,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作品中盡情展示才能,完成的作品更具自己的特色。
在濃郁的學習氛圍中,同學都表現(xiàn)得十分活躍。通過短兵相接的競爭,學生進步較快,通過耳聞目染,基礎差的同學也趕上來了。有些同學余興未盡,在離開機房后還向朋友、教師、家長請教一招半式,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在“任務驅動型”課堂上,同學學到的操作方法可能沒有教師進行“滿堂灌”時的多,但每個操作都是他們自己掌握的,每一次成功都能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整個單元任務完成后,也能全面地掌握大綱要求的知識。通過老師稍加指導就能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向有利于完成目標的方向開展活動,要抓大放小,不要管得太細太死,也不能放羊式地讓學生由著性子來發(fā)揮,著迷于個別細節(jié),停滯不前,導致?lián)炝酥ヂ閬G了西瓜。如學生容易被字型、粘貼畫的內容所迷惑,而忽視對字體選擇、圖形編輯方法的把握。有的過分注意作品細節(jié),對整體的布局把握不夠,這會導致任務和教學目標無法在預期的課時內完成。
根據學生的基礎、行為習慣的差異,對學生編組,每一個組里有一個核心人物。在課堂上,以組為單位開展活動,由組長督促和幫助組員及時完成任務,在組間展開競賽。這種方法常常為老師所采用。
注意引導學生在操作實踐中質疑問難、切磋學問、展示獨特個性,啟發(fā)他們從各個方向去分析問題,用多種方式解決同一個問題,避免思維的絕對化和僵硬化,克服思維定勢。
考慮學生個體差異,調整成效標準,以適應不同的學生,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要;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化解一定的難度,給予更多的關心,分組時將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與合適的伙伴結成小組;對有天賦的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導能力,在學習小組中起中心及組織作用,并作為技術后盾。
課堂活動的控制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最難把握的??刂品椒ǖ膽脩虻刂靡?、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3) 任務型教學中的反饋
在一個單元的任務完成后必須要作總結,主要做到以下幾點工作:
① 對知識回顧,幫助學生把零星的知識形成體系。
② 對學生該單元所完成的任務或作品做出評價,指出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
③ 評選優(yōu)秀作品或同學,使其起到模范作用;小組代表介紹小組作品、合作情況,或介紹學習經驗,技術處理的要領。
④ 教師或學生提出相關問題,以引起全班同學更深層次地思考。
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創(chuàng)造支持任務型教學法教學的環(huán)境。由于校園網的建成和設備的更新,教師與學生間的信息交互方式更方便快捷了,開展“任務驅動型”課堂教學更容易了。例如,在“學排論文”單元中,我們設計如下一張表,借以控制課堂任務的實施。
在第一階段,即動員或創(chuàng)設情景階段,在網上公布此表格和范文樣式,以明確本單元的任務和要達成的目標。在第二階段,即任務開展階段,要求學生在每節(jié)課后把自己完成的任務上傳到教師機中,像批作業(yè)一樣,教師對每個學生所完成任務的質量和進度加以評分,登記在表中。在下一節(jié)課前呈現(xiàn)給學生,并且在網上公布優(yōu)秀學生的成績及進度,借以控制教學進程。也可采用自評方式。當表中的每個教學目標都完成時,任務就算完成了,一幅學生自己的作品也就誕生了。最后,在第三階段給每個同學打分,從中選出優(yōu)秀作品和作者。學期結束時把優(yōu)秀的作品用打印機打印出來,在櫥窗里、教室里展示出來,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 “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基礎
3.1 “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
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兩種教學模式各有其優(yōu)勢與不足,應當彼此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半p主”教學模式,強調既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強調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要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所謂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基礎上,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而圍繞某一主題形成的、穩(wěn)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其具體可操作的實踐活動方式。
“任務驅動型”教學法中教師組織、監(jiān)控整個教學活
動進程,便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的傳授,并能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法中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而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有利于創(chuàng)造型人材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認為“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是符合“雙主”教學模式要求的。
3.2 “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的物質基礎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實際上為實現(xiàn)建構主義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條件。
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它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學思想、觀念、理論,乃至體制的根本變革。
因此,現(xiàn)代信息技術、網上資源與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也是實施“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的重要條件。
4結束語
在職業(yè)學校學校開展“任務驅動型”教學法能有效地協(xié)調了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條件之間的關系。這種教學法融合了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和信息化的評價手段。這種教學法強調以學為中心、促進學習者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種教學法中,學生承擔著自我學習的責任,通過異質協(xié)同作業(yè)、自主探索的方式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這種教學法在理論基礎和物質基礎上將會被廣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