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
[摘要] 心理問題不僅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而且成為德育工作的障礙。德育工作者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研究學生心理需要、把握學生心理特點、體察學生心理變化等方式開展德育工作,以提高德育實效。
[關鍵詞] 心理健康 德育工作 心理需要 心理特點 心理變化 德育實效
專家預言,21世紀心理健康問題將是人類的一大禍害。據(jù)中國心理學會的研究表明,我國有 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約23%的中小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xiàn),約12%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因心理問題而引起的自殺已成為青少年的頭號死因;心理問題引發(fā)的違法犯罪現(xiàn)象也呈日趨上升的態(tài)勢。不良心理就像陽光下的陰影,不但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成為德育工作的障礙,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青少年個性的形成與發(fā)展具有長期性,必然受到家庭、社會、學校多方面的影響,其中學校的影響最為突出。生理疾病損傷健康,而心理疾病危害靈魂,甚至毀滅整個人。思想品德新課標將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教學目標,倡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強調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品行。可見,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研究、洞悉青少年學生的內心世界,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德育工作。
一、研究學生心理需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離心理正常狀態(tài)從而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時期,近年來中學生自殺、出走的事件屢見不鮮,說明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已不堪重負。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自身、家庭以及學校因素,如家境貧寒,造成自卑怯懦;人際關系緊張,造成情緒不穩(wěn);對學習失去信心,造成自暴自棄,等等。
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受制于學生心理需要的滿足程度,心理需要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基礎,是學生心理活動的原動力。事實上,當今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寵愛,他們缺少的不是物質,而是表現(xiàn)、自尊、自主、成功等方面的心理需要。但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這些心理需要卻很少得到滿足,致使學生產生情緒沖動、學習積極性低落等心理障礙;如果教師動輒批評、訓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甚至導致學生道德滑坡,難以教育。良好的心理品質可以指引人一生的發(fā)展,思想品德教師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承擔者,要學會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導師——只有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及其心理問題的成因,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采用恰當?shù)姆绞接幸庾R地對學生進行疏導,通過心靈溝通激活學生的內心需求,引導學生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品質。例如,對于學生中存在的紀律問題也不一味斥責,而是給學生解釋的機會,在傾聽中了解學生的需求,引導他們認識自身問題的危害性,使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促使學生自我反思,增添改錯的信心和勇氣,從而從根本上實現(xiàn)德育目標,使每一個學生得以健康成長、和諧發(fā)展。
二、把握學生心理特點,塑造學生優(yōu)良個性
生活背景的差異使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成功的教育應該是保護和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教育。新課程提倡“以人為本”,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師生的良好溝通從心開始,思想品德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個性及其差異,根據(jù)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特點實施因材施教,才能促進學生優(yōu)良個性的形成。
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虛榮、自卑心理是中學生最為突出的兩種不良心理。具有這兩種心理的學生,他們的自尊心具有極端性,如果一旦產生偏激心理,很容易導致偏激行為。對此,我從尊重學生出發(fā),對這兩種錯誤心態(tài)以疏導教育為主,從不橫加指責甚至傷害他們;在學習、生活上關心他們,通過與他們交流談心,使學生感受到我的關心、理解,愿意把心中的苦惱向我傾訴,樂于接受我的建議糾正錯誤心態(tài),從而避免了不良行為的產生。我正是通過把握不同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做到以愛育人,因勢利導,從而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個性,防止他們偏離人生軌跡,有效實現(xiàn)德育目標。
三、體察學生心理變化,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心理障礙的易發(fā)期、初發(fā)期或多發(fā)期的年齡段是13~18歲。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變得成熟,情感愈發(fā)豐富,意識趨向獨立:但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情感不穩(wěn)定,情緒變化快,容易產生冷漠、拒絕、對立的逆反心理。學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問題,如自私、孤僻、偏執(zhí)自負等,都需要教師幫助消除。“最復雜的心是人心”,思想品德教師只有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經(jīng)常深入班級通過談心來體察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善于從細微處觀察學生的不良情緒及反常行為,密切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過程中的錯誤傾向,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問題,找到師生溝通的焦點。當然,要抓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師還必須熟悉心理學,學會綜合運用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的方法,才能架起溝通的橋梁,幫助學生分析、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及心理障礙,通過及時疏導,使學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療,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育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尊重學生,愛生是教師必備的素質,尊重則是實施教育的根本前提。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善于透過學生的眼神和行為來探測和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不良心理變化,我重視心理換位,悉心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善于理解、尊重、寬容,做真誠的傾聽者,避免空洞說教,通過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為學生提供溝通、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消除各種心理障礙,努力喚醒他們的自尊心,激發(fā)學生產生自我疏導、自我教育的能動性,從而引導學生自我改正,有效促進了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力因素占30%,非智力因素(即心理素質)占70%。人所進行的一切實踐活動都是在心理活動的支配下完成的,健康的心理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品德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把“以人為本”的思想落實到教育工作中,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學生的心理,才能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