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焱
系統(tǒng)學習MBA知識是每個管理者向往的,但身處商場的管理者在時間上往往身不由己,為此我們邀請資深財經(jīng)圖書策劃人韓焱,每期為你開列商業(yè)書單,讓你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系統(tǒng)完善MBA知識。韓焱,有近20年的財經(jīng)圖書策劃經(jīng)歷,她將以她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為我們繪制出更貼近讀者的搜書地圖,像大富翁游戲一樣,我們將順著她的指引去尋寶??歡迎進入“沒有圍墻的商學院”。
韓焱
資深財經(jīng)圖書策劃人,湛廬文化總編。曾供職于世界最大的西蒙與舒斯特出版集團,并創(chuàng)立了“華章經(jīng)管”品牌。策劃過“典藏大師”系列、“德魯克管理經(jīng)典”系列、《影響力》、《牛奶可樂經(jīng)濟學》、《執(zhí)行》、《體驗經(jīng)濟》等著名的財經(jīng)書籍。
人真正想追求一件事情的成功和所帶來的愉悅時,只有憑借“專注力”才能達成。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埃倫·蘭格在她的著名作品《專注力》當中說道:對衰老的恐懼、創(chuàng)意的匱乏、壓力之下的期期艾艾、“我當初怎么沒有想到”的恍然大悟,都源于缺乏一種有力的較量——專注力與當下事情的角逐!而“專注”卻也并非單純地“用智”,關鍵在于“用心”。著名的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在他的《象與騎象人》中對“心”與“智”的較量有著精彩的比喻:我們的“心”,是頭放任的大象;我們的“智”,是具備掌控能力的騎象人,它們往往意見相左、各行其是。
擁有“專注力”的前提是要明白“心”與“智”的區(qū)別,了解對于你的生命來說,更為重要的是什么?是什么力量在控制自己的行為?怎樣擺脫內(nèi)心的沖突和掙扎?積極情緒、提升感和巔峰體驗如何才能產(chǎn)生?其中的奧秘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海特的《象與騎象人》獲悉。
在蘭格的《專注力》中能初步了解為什么自己會缺乏“專注力”?“專注力”的缺失會讓你付出怎樣的代價?最重要的是,作者告訴了我們擁有并不斷加強的“專注力”會對我們的方方面面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蘭格的另一部作品《學學藝術(shù)家的減法創(chuàng)意》中給出了很多培養(yǎng)“專注力”的實例。在她的引導下,你只要“減少”,不需“增加”,就能掌握“專注力”這一有力的思維,從而讓創(chuàng)意自然涌現(xiàn)。
綜上,“專注”是可以學習的。首先,是“習慣”。著名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在《直覺:你所不知的潛力與危害》當中告訴我們: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的思維”遠遠大于“有意識的活動”。沒有“無意識的思維”會對我們的生活小事造成不必要的困擾,但卻有可能對需要我們傾注注意力的其他方面造成嚴重的損失。但是,“無意識的思維”確是可以通過訓練轉(zhuǎn)化為“有意識的活動”的。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決策管理大師吉仁澤在《成敗就在剎那間》這本著作中,非常精辟地講解了在良好的“專注力”的控制下,“無意識的智慧”和“無意識的行為”怎樣讓我們能常常抓住命運之神伸出的手。
其次,是擺脫“套路”,一旦形成,就會不自覺地重復并加深應對的“套路”。只有沖破 “不自覺的”重復,就能回歸到“專注”的正途。埃倫·蘭格在《學學藝術(shù)家的減法創(chuàng)意》一書中為我們提出了打破“套路感”的六項減法:1.踢開批判的施壓;2.去除對錯誤的恐懼;3.不迷信絕對的規(guī)則;4.拋開社會比較;5.打破天賦的迷思;6.擺脫“知”的盲點。
第三,不要“以結(jié)果為導向”,如果全部的思想都集中在結(jié)果上,心勢必會游弋到若干時間之后去,這樣容易產(chǎn)生疲倦感,怎么還有精力表現(xiàn)出本來的實力呢?
工作和生活如果再能克服下面幾大障礙,也才能“專注”來獲取滿足和愉悅,所能達到的境界也才高遠。首先要正確認識“時間”這個概念。時間是多維的,當下做出的每一個決定、付諸的每一個行為都可以用很多個維度來衡量?!皩Wⅰ痹趩我痪€型的時間內(nèi)也可以有不同的體現(xiàn),在短時間內(nèi)的體現(xiàn)就是:忘我專注于某個范圍內(nèi)的事物,研究到極致。轉(zhuǎn)而進入下一個相關或不相關的領域,依然專注到極致。達·芬奇縱橫藝術(shù)和科學領域、牛頓領軍物理和神學是最好的榜樣;在長時間內(nèi)的體現(xiàn)就是,不受任何空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景的限制,只關注一個領域,巴菲特的一生就如此。
其次,要能夠打破思維定勢,大膽運用“不確定性”的力量?!按_定性”帶來平穩(wěn),而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卻有很大的幾率帶來上佳表現(xiàn)。歌德·吉仁澤在《成敗就在剎那間》中有個非常好的比喻:人類的理性行為是一把剪刀,構(gòu)成這把剪刀的兩個刀片是人所處的環(huán)境及其認知能力。缺了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刀片,這把剪刀都無法進行裁剪了。而“人所處的環(huán)境”這個刀片本身正是“不確定”的。試想一下,賭博的不確定性是非常大的,但人們所投入的專注力卻是最強的。
第三,給人喘息的機會,才能讓人“專注”。當我們預計一個項目快要結(jié)束時,“專注力”的到來會讓我們更容易聆聽到“內(nèi)心的聲音”——直覺。而“直覺”在給我們帶來許多未知的潛力的同時,如果不加控制,也會造成很多可怕的危害——疲倦感就會如約而至。如果在這之前,我們能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能夠改變情境,思維的疲倦會隨著情境的轉(zhuǎn)換而消退,就可以保持持續(xù)的“專注”。
邁爾斯的《直覺》就是我們在培養(yǎng)“專注力”的旅程中必須要閱讀的另一本書,從中可以了解到“專注力”到底存在著哪些潛力和危害。
第四,要以過程為導向。歡迎試錯,不做完美主義者。這就意味著以過程為導向不僅使我們的判斷更為敏銳,同樣使我們的自我感覺逐漸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