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具一格,促生成
語文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潛能的時空,是向未來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這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不就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嗎?教師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很難促成課堂內(nèi)容動態(tài)的生成,課堂教學呼喚“別具一格”。
教學《荒島余生》這篇課文時,在對魯濱孫這個人物的形象分析時,筆者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思路:
思路之一:語句品讀法。語感教學是從文本的字、詞、句入手的,人物的形象、品質(zhì)都是從字里行間可以勾畫出來的。
師:同學們一個人在荒島上生存下來要克服的困難實在太多了,更多的需要是內(nèi)在的意志品質(zhì),請從文中找出語句進行品讀,并說出原因。
生1:“當我們遇到壞事的時候,我們應當考慮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時也應當考慮到更壞的情況?!边@句話表達出魯濱孫堅強的意志,在面對困境時,也想到了好處,堅持了下來。
師:這句話應該怎樣讀?請你試讀一下。
生1:語氣緩慢,讀出深沉。(學生朗讀)
生2:“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是老天爺?shù)囊馑?,要我在這個孤零零的地方,在這孤獨凄涼下度過我的余生?!边@話不但寫出魯濱孫對生活充滿樂觀的心態(tài),也寫出他想活下去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面對困境他雖然很痛苦,但他還是把這困境當成是老天爺?shù)囊馑?。這句話應讀出痛苦的內(nèi)心,語氣要低緩。
生3:“作為打樁的工具,起初我找了一塊很重的木頭,后來才想到用一根起貨用的鐵棒,可是,用雖用了,打木樁的工作還是非常麻煩?!边@句話寫出了魯濱孫生存下來的艱難,更突出了他想活下來的堅強意志。這句話應讀出自信的語氣,朗讀時格調(diào)可明快些。
師:同學們,剛才三個同學找出了有關(guān)魯濱孫“堅定意志”的語句,你有不同說法嗎?(課堂生成問題)
生4:“當我們遇到壞事的時候,我們應當考慮到好事,同時也應當考慮到更壞的情況?!边@句話還寫出了魯濱孫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心態(tài),語氣更應堅定些為好。
生5:“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是老天爺?shù)囊馑?,要我在這孤零零的地方,在這種孤獨的情況下度過我的余生?!边@句話寫出了魯濱孫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惜,把困難說成是老天爺給的,說明他意志并不消沉,他希望活下來,對生活充滿著熱愛。
生6:“作為打樁的工具,我起初找尋一塊很重的木頭,后來想到用一根起貨用的鐵棒,可是,用雖用了,打木樁的工作還是非常辛苦,非常麻煩?!边@句話寫出了魯濱遜實干的精神,他并沒有消極地等待,而是用雙手創(chuàng)造生活,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
思路之二:心理揣摩法。走進文本,理解文本中作者所飽含的感情及其本人的內(nèi)心世界,就有助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品質(zhì),這樣的分析有助于學生在課堂內(nèi)生成鮮活的內(nèi)容。
師:同學們分析人物的形象和品質(zhì),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讓我們用心品讀課文中描寫魯濱孫所提到的壞處和好處這部分內(nèi)容,品味人物的形象和品質(zhì)。
生1:文中第一條“壞處和好處”一比較得出魯濱孫對生活還是充滿希望的,他認為自己畢竟還活著,而同船的伙伴們已被水淹死。
生2:魯濱孫的第二個想法是“上帝既然用神力把他從死神救出來,也一定會救他出來的?!濒敒I孫用上帝來安慰自己,可以看出他有信心走出困境,對生活充滿著信念。
生3:第三點可以看出魯濱孫考慮到了在這荒島上生存下來所要解決的問題,“那便沒有糧食,也不會餓死在這不毛之地的?!睆闹胁浑y發(fā)現(xiàn)魯濱孫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創(chuàng)造生活,改變現(xiàn)在的生活處境。
生4:后面幾條魯濱孫都試圖從“不用穿衣服,不會出現(xiàn)野獸,上帝給了我終生用不盡的東西來安慰自己”,無不體現(xiàn)出魯濱孫振作精神,用樂觀戰(zhàn)勝悲觀,面對困難擁有足夠的信心。
師:假如你面對學習中的困境時,你最欣賞魯濱孫的哪種精神品質(zhì)?(課堂生成問題)
生5:我最欣賞他的樂觀面對生活。生活中最怕的是意志消沉,悲觀面對生活,我會深信這句話:“天生我材必有用?!?/p>
生6:活著就是快樂的,對生活充滿堅定的信念,要堅強的活下去,這是我從魯濱孫身上發(fā)現(xiàn)的最大閃光點,學習的困難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努力過了,不必在乎結(jié)果會怎么樣。
生7: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生活,在學習中陷入困難要靠自己去解決,不要氣餒,失敗是暫時的,只要我努力地學下去,成功也就離我不遠了。
反思:1.多樣化的教學思路有助于課堂內(nèi)容的生成。語文課的教學設計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應體現(xiàn)教師的個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考慮學生的因素。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學設計大都偏重教師“教”的預設部分,忽略了學生“學”的生成部分。教師參考他人的教學設計過多,都很少去鉆研教材,不能很好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缺乏針對性,預設太死??梢娊處熢诮虒W設計的過程中,不但要備好教材更要備好學生,要始終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設計教學思路,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思路設計,顯然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生成鮮活的內(nèi)容,教學的亮點會頻頻出現(xiàn)。
2.以學生為主體,促發(fā)課堂生成。教師在導的基礎上大膽放手,把課堂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教師并不是死板地按預定的教案往下教,而開始關(guān)注學生的學情,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在理解課本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和品質(zhì)。學生講到魯濱孫堅強意志的形象時,從多角度進行分析,都能自圓其說,學生分析的語句,其他學生都能從自己的理解角度入手進行補充說明,學生們的分析也都有一定的道理。
二、激發(fā)感悟,“活”課堂
語文課堂只有真的互動起來,“生成”才有可能性。語文課堂的互動,其實就是“活”,有了“活”的課堂,就不愁課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了。課堂的內(nèi)容并不是形式的“活”,更需要學生走進文本所激發(fā)出來的“活”,這種活的課堂內(nèi)容的展現(xiàn)就需要教師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感悟力。讓學生走進文本去感悟,在教學中勢在必行。教科書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教學資源,是眾多的專家精心篩選,是學生學習閱讀的藍本。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認真鉆研文本,和文本對話,就能確實提高學生獨特的感悟力。
教學《背影》,在“讀背影”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在情感的感悟上動了一番腦筋。
師:文中寫了四次“背影”,請大家各選其中的一個“背影”讀出作者的情感。
生1:第一次背影,文中用字不多,但點出了寫作的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生2:第二次背影,這是最感人的一次背影。作者深深地被父親那蹣跚的身影所感動,父親不顧自己身體的不便,還是艱難地行走著,對于別人來說買橘是件極容易的事情,然而文中的父親卻如此艱難,為此作者被深深地感動了。
生3:第三次背影,父親送作者以后,他的身影消失在人海中,作者為父親身上的擔子沉重而擔憂,為父親的健康而擔心,為父親的處境而感傷。
生4:第四次背影,那是在記憶中的背影。身在他鄉(xiāng)的作者想起自己的老父親不由地思念起來,父親成了生活中的牽掛。
師:請同學們帶著作者的情感再次朗讀這四次描寫父親“背影”的內(nèi)容,再談談你讀后的感受。(生成問題)
生5:我讀出了父親的辛酸和生活的艱辛。
生6:我讀出了作者的自責之心。
生7:我讀出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生8:我讀出了濃濃的父子之情。
師:剛才大家都很好地讀出了《背影》作者朱自清在文中所包含的情感,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次“背影”的內(nèi)容,再請大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談談感受。(再次生成問題)
生9:老師,讀著讀著我禁不住要流淚,“父親,你現(xiàn)在還好嗎?”我想作者想說這句話。
生10:悠悠的思念,帶著兒子對父親最真、最誠的愛,字里行間躍然紙上。生活中,我們太忽視父愛了,父愛如山,需要我們細細地品味。
生11:世間最美的是親情,蘇東坡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表達對弟弟的思念,朱自清用《背影》也深深地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多想再次見見父親。
反思:“文章不是無情物”,文章是蘊含著作者情感的,并具有生命活力的。要讓學生確實走進文本,用自己的情感感悟文本。教師用自己的情感來感染學生的情感,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師生之間與文本作者的情感就能得到交流,產(chǎn)生共鳴,語文課就能達到理想的境界。學生的感悟是需要在文本的朗讀和閱讀中體現(xiàn)出來的。本案例側(cè)重于通過三讀“背影”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來激發(fā)學生的獨特感悟,可以說學生的感悟都是鮮活的,學生通過三次朗讀得到的三次感悟,都是一層層遞進,都蘊含了學生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學生對“父愛”的理解在逐漸加深,一篇《背影》也著實能給學生們帶來深深的感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感悟,就能使語文課“亮點”多多,語文課的魅力也永無窮盡了,語文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也就能水到渠成,語文課也就成了一潭“活”水了。
三、走進生活,亮精彩。
“寫作來自生活”,在課堂教學中展現(xiàn)給學生的課文,都是作者從生活中體驗得來的。把語文課回歸生活,是課堂教學中精彩生成的途徑之一。原汁原味的生活是語文課取之不盡的源泉。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捕捉生活,把語文課提升為生命的殿堂。語文課和生活有機地結(jié)合,就能有取之不盡的動態(tài)生成,在動態(tài)生成的語文課堂里就能煥發(fā)師生的生命活力。語文課堂因生成而美麗,而真誠,而感動,而精彩。
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分析“我是怎樣面對困境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筆者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師:同學們,文中的“我”是怎樣面對困境的?
生1:“我”在啜泣,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生2:“我”在等待救兵的到來。
生3:“我”怕自己掉下懸崖。
師:文中的“我”面對困境的做法你贊同嗎?假如是你,你會怎樣去做?(生成問題)
生4:我不贊成,我在困境中不會等待著,我會想辦法走出困境,給自己信心,因為生活中好多事情多靠自己去面對。
生5:的確如此,面對困境與其坐著等待,不如想辦法去解決,越是在困境中越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生6:我不贊成兩位同學的意見,如果我自己走下來,極有可能一不小心摔死,等待是最好的辦法。
生7:在生活中有時會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是最寶貴的,對生命我們不能輕易去傷害它,應該等待最好的解決辦法的到來。我贊成文中“我”的做法。
師:大家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都能結(jié)合生活談自己的感受,在困境中我們是要好好考慮解決的辦法。
反思:語文課堂是師生生活的一部分,再現(xiàn)的是師生真實而自然的生活情景,在生活化了的語文課堂中,動態(tài)生成就會自然得來,一個個有亮點的課堂問題也會隨之而生成。本堂課教師設計的問題緊扣生活的本位,把課堂很好地回歸了生活,學生對文中“我面對困境的處理方法”一定會有自己的想法,否定和贊成都是有道理的,學生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想,課堂里就會出現(xiàn)許多真實的生成。
(戚麗君 浙江省余姚市梁輝中學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