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儒家文化是否先進文化

2009-07-22 10:12涂可國
探索與爭鳴 2009年4期
關鍵詞:儒家文化儒家倫理

內容摘要蔣慶先生提出,所謂“先進文化”,即是建立在堯舜文武周公孔子道統(tǒng)上的儒家文化,也就是尚德尚仁的“君子文化”,是把善和公正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而不是近代西方那種尚力尚利的“小人文化”,不是把強力、霸權、功利、效率、欲望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蔣慶先生的觀點是片面而偏狹的,這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他沒有正確認識和把握儒家文化的基本特性,儒家文化的系統(tǒng)性、歷時性和民族性決定了其不可能都是先進文化;二是他把善或道德當成評價文化是否先進的唯一標準,實際上,只有能夠實現真善美利四種價值的最大化與最優(yōu)化,才能稱為先進文化;三是他忽視了儒家文化的社會功用性。其實,儒家文化對社會發(fā)展所產生的正負多種作用,決定了它不可能隸屬于某種單一文化類型。

關鍵詞儒家文化先進文化健康文化消極文化腐朽文化

作者涂可國,山東社會科學院儒學所所長、研究員。

本世紀初,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概念,十六大報告也鄭重指出,要大力發(fā)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在國內學術界和思想界,極少數人(例如個別主張中國文化本位的人士)認為“先進文化”概念是西方中心主義的產物,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相對性,難以做出優(yōu)劣高下之分,因而是一個不合理、不科學的范疇。絕大多數人則認可“先進文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自從“先進文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被彰顯出來之后,人們就在思考儒家文化同先進文化的關聯性。

迄今,圍繞儒家文化是不是一種先進文化這一論題,大致形成了兩種相反的觀點。一是認為儒家文化不是先進文化。在許多人看來,儒家文化充其量算是健康有益文化。而有些人則徑直指明,儒學是對封建小農經濟和宗法社會的反映,它適應封建帝王和專制政治的需要,因此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達2000多年,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的歷史性發(fā)展而出現的社會轉型逐漸變得僵化、落伍,以致近代以來走向衰落,成為落后的乃至腐朽的文化。二是斷言儒家文化是先進文化。20世紀20年代的東方文化派、30年代的本位文化派、現代新儒家等都認為東方文化優(yōu)越,中國精神文明高,西方物質文明見長。國內持此觀點的突出代表是近年力主實施儒家王道政治的大陸著名儒家人物蔣慶先生。他在一次答問中就儒家文化是先進文化作了系統(tǒng)的闡發(fā)。其基本思想是:在文化“好”與“壞”的評判上,中國人在總體上沒有含糊過,這就是認為“夏文化”優(yōu)于“夷文化”,因為“夏文化”任德不任力、從道不從霸,優(yōu)于任力從霸的“夷文化”,故“夏文化”在價值上“先進”于野蠻的“夷文化”;2000多年來,盡管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文化的歧出與偏離,最終還是回到中國文化的正軌,因為歧出的文化背離了堯舜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確立的道統(tǒng)標準,道統(tǒng)標準的核心則是精神道德,而以功利或虛無作為評判文化的標準最后都得不到中國主流知識分子的認同;所謂“先進文化”,即是建立在堯舜文武周公孔子道統(tǒng)上的儒家文化,也就是尚德尚仁的“君子文化”,是把善和公正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而不是近代西方(以美國文化為代表)那種尚力尚利的“小人文化”,不是把強力、霸權、功利、效率、欲望放在第一位的文化。

作為研究儒學的同道,筆者對蔣慶先生維護儒學道統(tǒng)的執(zhí)著精神深表欽佩,并且堅決反對把儒家文化一概視為封建過時的、消極落后乃至腐朽的東西而全盤加以否定的看法,堅決摒棄種種民族文化虛無主義,但對蔣慶先生不加分析地一古腦兒把儒家文化說成是先進文化的觀點也不敢茍同。筆者認為,在源遠流長、學派眾多的儒家文化系統(tǒng)中,正如毛澤東所言,既有民主性精華,又有封建性糟粕;民主性精華或者為先進文化,或者為健康有益文化,封建性糟粕則既可能是消極落后的文化,又可能是帶有腐朽色彩的文化。

一、從儒家文化的基本特性看

自從春秋時期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文化以來,它經過2000多年的演變與發(fā)展,呈現出許多不同規(guī)定性,這些基本特質決定了它不可能盡為先進文化。

一是系統(tǒng)性。蔣慶先生把儒家文化歸結為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所提出的尚德的“王道文化”

(或君子文化),雖然把握到了儒學的核心和本質,可畢竟是片面而偏狹的。殊不知,儒家文化乃是一個由儒家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如孔府、文廟、碑刻、府學、典籍等)、政治文化、精神文化、風俗文化等所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僅就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儒家學術文化而言,它是一個包括多種層次、多種因素的復雜系統(tǒng),它雖然以倫理為核心,以政治學說為基干,但又涉及到人學思想、經濟思想、法律思想、管理思想等,可謂博大精深,而且它所提出來的每一個范疇(如忠、孝、仁、義、禮等)、每一個命題(例如重義輕利、萬物皆備于我、人能弘道等)的復雜性、多樣性,決定了它的性質和作用不可能是單一的,而是多維的;不可能僅僅屬于先進文化或消極落后文化,而是同時蘊含著四種文化類別。如果說為儒家所褒揚的以民為本、為政以德、富民教民、禮治教化等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可以算是健康有益乃至先進文化的話,那么儒家所倡導的復井田、君權神授、家長制等觀念恐怕就是消極落后的文化要素了。即便是為蔣慶先生所極力推崇的儒家王道文化,也由于它將倫理道德普遍化、絕對化、一元化而帶來泛倫理主義的弊端,以及過于理想化——秦漢時期正是因為儒學將政治過度倫理化被視為“迂遠而闊于事情”,使得儒家倫理難以列入先進文化行列。作為儒家核心的“仁愛”盡管符合人之常情和血緣宗法社會現實,但它所凸顯的等差有序就其精神境界而言,應該說低于墨家的“兼相愛”和基督教的博愛。

二是歷時性。儒家文化作為一種過去的傳統(tǒng)自然不能將其“博物館”化,但它畢竟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創(chuàng)造物,歷史的限定性決定了它勢必存在許多過時的、落后的成分,甚至也不能完全排除它裹挾著某些腐朽成分。同時,不同歷史時代,由于人性結構、需求結構、實踐結構、社會關系結構等的同質性,使得儒家文化具有超歷史、超民族的普適性,特別是儒家倫理如同馮友蘭先生所言,既具有“殊相”又具有“共相”,使得儒家文化不僅可以適應于現代生活方式而成為健康有益文化,還可以轉換成后現代文化而打上先進文化的成色。在蔣慶先生看來,中國古代雖然出現過主流文化的歧出與偏離,雖然在魏晉、唐等朝代出現過先進文化評定標準的模糊與混亂,但儒家的道德文化標準仍得到絕大多數主流知識分子的認同,只是近代西方文化進入后,即從晚清到現在,中國文化才出現了徹底的歧出,帶來了中國士大夫文化評判標準的模糊、混亂乃至顛倒,完全拋棄了建立在古圣人之道上的先進文化評判標準——儒家文化的評判標準,徹底接受了西方近代以來極端世俗化、人俗化、霸權化的文化評判標準——即功利主義與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文化評判標準。

筆者認為,蔣慶先生如此固守儒家的道德標準而排斥近代西方的功利標準,顯然是只強調儒家文化的普遍性而忽視了它的特殊性,只肯定了儒家文化的歷史沿續(xù)性而忽

視了它的可變性。先進文化誠然不是純粹的時間概念,過去的傳統(tǒng)文化(包括儒家文化)有的具有普遍適用性,并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落后的文化,它們仍是當代人可以汲取的重要資源,這也是它們在今后仍可稱為先進文化的重要前提。然而,真正的先進文化必須是能夠反映中國和世界未來發(fā)展,能夠代表文化前進方向,具有前瞻性、導向性和理想性的文化。如果像蔣慶先生這樣僅僅出于衛(wèi)道的考慮而因循守舊和夜郎自大,那么所謂的先進文化同世界文化相比,實際上就會變成落后的乃至腐朽的東西。要知道,傳統(tǒng)的包括儒家道德文化在內的固有文化之所以被承認是健康有益以至先進的,正是因為它適應了當前乃至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再拿蔣慶先生所倚重的儒家尚德尚仁的“君子文化”來說,包括賀麟先生等新儒家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由儒家所張揚的“三綱”已成為應被舍棄的封建雜質,惟有“五?!边€可作為道德規(guī)范加以創(chuàng)造性轉化而納入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之中。禮仁孝無疑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它們都有為當代先進文化建設所能接受和容納的一般規(guī)定性,同時又有需要加以褪去的特殊歷史內容。顯然,用來調節(jié)人行為角色的儒家之禮(禮節(jié)、儀式、規(guī)矩、典章等),即使是當代文明社會在致力于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時也是可以吸納的。但是,儒家之禮又有許多必須拋棄的劣質成分——對上下尊卑、等級長幼的嚴厲規(guī)定,對虛飾而形式化的繁文縟節(jié)的強調,對家長制、君主制、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圣王)的維護等。勿庸置疑,儒家所著力倡導和辯護的仁愛精神是為現代道德重建所需要發(fā)掘和弘揚的優(yōu)秀文化元素,然而,“仁”由于時代的限囿從一開始就有著先天的落后缺陷,基于小農宗法社會的糾纏具有維護氏族宗族統(tǒng)治體制、血緣親屬關系和等級制的滯后作用,而這正是為現代市場經濟和平權政治所不容的。儒家之“孝”作為“仁之本”,固然有著尊敬關懷長輩、促進代際和諧健康的有益一面,但同樣蘊含著諸如講求繼嗣、服長喪等陳舊雜質,也因如此,當前有許多人倡導“新孝文化”。蔣慶先生認為只有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王道文化或君子文化是先進文化,而當代西方功利文化以及近代以來中國所推行的市場經濟、民主法制、工業(yè)文明等是“小人文化”,是落后的霸道文化,這表明他缺乏歷史發(fā)展的眼光,缺乏客觀分析的態(tài)度,缺乏向前看的卓識。辯證地看,雖然并非一切現代文明均是先進的,但從總體上看,現代文化應當高于建立在小農宗法社會基礎之上的儒家文化。

三是民族性。任何文化都是民族的,都具有民族性。而任何民族文化都有先進、有益、落后和腐朽之分。換言之,中國的筷子文化同西方刀叉文化并無高低之分。蔣慶先生只肯認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先進性而否定西方現代文化的進步性,明顯失之偏頗。倘若說儒家文化適應了中國傳統(tǒng)小農自然經濟和宗法社會而具有先進特質的話,那么西方現代的科技、法制、民主、市場經濟由于推動了西方社會的文明進步而對它們來說同樣是先進的。蔣慶先生把中國儒家文化完全歸結為道德文明,把西方文化完全歸結為非道德的尚力尚霸的功利文明,是片面的,這不過是民族文化中心主義的表現而已。實際上,在西方當代文化系統(tǒng)中,同樣蘊含著某些高于儒家君子文化的道德文明——至少西方的公共道德、普遍主義道德要比儒家的特殊主義血緣道德進步,同樣包含著基督教倫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類共同的生存背景、實踐結構、社會關系模式等使不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融通。儒家所提出來的許多倫理觀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貴和尚中、隆禮重教、節(jié)儉反奢等,今日由于其普遍性而得到眾多西方人士的推崇。同樣地,西方的民主、科學、法制、功利、人權、平等、自由等觀念也由于它們是社會現代化、工業(yè)化、市場化、城市化的重要動力,而作為先進文化得到近代以來中國一大批有識人士的認同。蔣慶先生不接受現代新儒家的稱號,筆者認為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同極端民族文化保守主義立場不同,幾乎所有現代新儒家在肯定儒家文化仍是有益文化的同時,也承認它落后的需要發(fā)展的方面,他們主張授西學人儒,以使儒學揚長避短,存優(yōu)去劣,與時俱進。

二、從儒家文化的價值效應看

在答問中,蔣慶先生談得最多的是評判先進文化的標準問題。他指出,按照中國文化的評判標準,“先進文化”必須是把追求道德仁義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近代以來中國許多知識分子把評價先進文化的標準弄顛倒了,把一種典型的“霸道文化”和“功利文化”類的西方“小人文化”視為先進文化;不論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市場經濟、工業(yè)經濟,還是其人權、自由、法治,均是功利性的,而這套文化追求的是強權政治,是武器先進者勝,是所謂人的利益最大化,是以力服人而不是以德服人,簡言之,是“能打”、“能賺”的文化。

由此可見,蔣慶先生是把倫理道德或善作為判定文化是否先進的惟一尺度,把儒家倫理視為最先進的文化樣態(tài)。筆者認為,這一評判尺度的給定是不妥的,理由如下:

1先進文化必須追求價值最大化。不論是經濟體制、民主法治、科學技術之類的工具理性,還是審美、道德之類的價值理性,要成為先進文化,應體現人類價值的最優(yōu)化和最大化。先進文化從一般意義上充分體現了真善美利人類四種最基本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具有極高的認識價值、倫理價值、審美價值和功利價值。健康有益文化屬于價值相對較小的文化,它只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圍體現真善美利這四種價值,不可能達到真善美利的有機統(tǒng)一。而消極落后以至腐朽文化則是價值量較小乃至只有負面價值的文化。不可否認,儒家倫理許多不僅具有善的價值,具有追求真理(倫理真)、審美感受(人格美)的特性,同時還有致力于追求家庭和睦、政通人和、安邦定國這樣的社會功效,如儒家的忠恕之道、孝親之道、中和之道等。然而,且不說儒家倫理系統(tǒng)中許多由于時代的局限性而帶有封建保守的雜質,如禮教、愚孝等,這些在今人看來不僅同真善美利背道而馳,也是不美的甚至是惡的,因而是消極落后以至腐朽的文化。真正的儒家并不像蔣慶先生那樣只推崇善的價值,而是崇尚真善美利的合一。作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的孔子就曾大力倡導“六藝”教育和詩教、樂教,并贊嘆“韶樂”盡善盡美,以至發(fā)出“三日不知肉味”的概嘆。

2儒家倫理并不排斥功利。誠然,從主導傾向上說儒家是主張重義輕利的,例如: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而孟子認為當生和義二者不可得兼時,則“舍生取義”。此外,儒家還提出了重道輕器、先義后利、見義勇為等價值觀念。不過,利益畢竟是道德的基礎,儒家倫理并不像蔣慶先生所說的那樣完全不講功利,它所反對的不過是不義之利、一己私利。首先,孔子承認人都有自利之心,富與貴是人的大欲。其次,孔子認為在治理國家時,應以富民為首務,為政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論語·堯日》);孟子認為在治民方面,應以利為先,使民有恒產。再次,儒家所說的仁義實質上是民族邦國之利、社會公利及他人之利,是正當之利,雖然“君子愛

財,取之有道”是一位和尚所提出來的,但它表達了儒家的財富觀。最后,儒家的德治仁政主張作為一種工具理性,它的終極關懷正是國富民強、老安少懷、天下大同的民族國家大利,儒學不離“人倫日?!保瑢嵱美硇园l(fā)達,講究“正德利用厚生”,因而有的學者認為儒家倫理是一種道德功利主義??梢姡寮椅幕员环Q為先進文化,并不僅僅因為它肯定“善”的價值,也在于它追求正當之利。

3西方文化不僅僅崇尚功利。不可否認,近代以來西方文化的主流價值觀是功利主義,但是它并不排斥真善美。撇開西方文化對真善美的追求不談,它同樣體現了某種道德合理性。西方文化系統(tǒng)中如前所述也推崇某種宗教倫理,并把利他主義作為重要原則加以倡導;西方文化中的民主法制以及市場經濟雖然也帶來賄選、種姓歧視、剝削、兩極分化等“惡”,但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惡”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重要動力,市場經濟盡管會帶來一定的道德負面作用,但它是迄今最好的經濟體制,它以其對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給人類帶來福祉而成就了“大善”,正因如此,我國才把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先進文化用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從儒家文化的社會作用看

判斷一種文化是否先進,主要看它能否對社會產生巨大的積極作用。蔣慶先生認為,近代中國之所以放棄儒家文化的王道理想,就在于喪失了“周孔之教”這個“體”,以致在評價先進文化的標準上出現了歧出與錯位。殊不知,歷代儒家講究的是體用無間,追求的是儒學的經世致用。中國近代以來儒家文化之所以衰落,之所以不再作為一種先進文化,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已經失去了“用”。如果只是空懸一個道德仁義而不追求實用,必定會被人們視為過時的、落后的文化。實際上,蔣慶先生一直追求由“心性儒學”發(fā)展為“政治儒學”,力倡王道政治,不正好是致力于儒學之大用嗎?我們判定儒家文化的性質應立足于當代中國社會實際,根據它對現實社會的作用來認識其文化類別。儒家文化抑或當代社會環(huán)境均是復雜多樣的,這決定了儒家文化不會隸屬于某種單一文化形態(tài),而呈現出先進文化、健康有益文化和消極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并存的狀態(tài)。在儒家文化系統(tǒng)中,有些社會效用表現為單純積極的或消極的,例如“守三年之喪”在當代幾乎只有負面意義;有些則顯示出“好”、“壞”并舉的文化悖論,例如儒家之重禮、隆禮;有些對于現代化而言則是中性的,例如儒家所倡導的起居禮儀。

下面從社會總體視角來分析儒家文化的性質和類別,由于社會是由狹義社會、文化和人三大子系統(tǒng)所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因而不妨從此三個方面加以詮釋。

第一,對狹義社會的作用。首先,看儒家文化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為儒家所極力推崇的忠誠愛國精神、“協(xié)和萬邦”、從仁不從霸、“和為貴”、居安思危等思想,不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均極大地維護和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和平和穩(wěn)定,因而可以被視為先進文化,至少可以列為健康有益文化。只是儒家所宣揚的愚忠觀念(在傳統(tǒng)中國社會,忠君與報國往往“渾然一體”),則帶有愚昧的消極成分。同時,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儒家所張揚的“孝親為大”、“百行孝為先”的宗族主義倫理,對國家而言乃為一種消解力量,因而不能不說是落后的文化。其次,看儒家文化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很顯然,儒家文化所蘊含的經世致用的人世情懷、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節(jié)儉反奢的倫理品性、修齊治平的社會理想、重民愛民的民本觀念等,都能夠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產生推動作用,都不失為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因此應劃入健康有益文化乃至先進文化之列,屬于可以汲取的民主性精華。至于儒家人物倡行的“存理滅欲”的禁欲主義、“恥言利”的非利主義、“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義、“農本商末”的重農主義等,作為適應于封建小農經濟和宗法社會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市場經濟的勃興,彼此之間構成內在的張力,就此言之,它們都可謂消極落后文化。再次,看儒家文化是否有助于促進政治發(fā)展。在當代,政治發(fā)展主要顯現為政治民主、自由、平等、法制、效率等方面水平的提高。雖然儒家文化中,諸如為政以德、正己以正人、民貴君輕、和而不同、舉賢薦能、聞過則喜等思想觀念,對現代政治建設起到過借鑒、推動作用,理應作為健康有益文化乃至先進文化對待。但是,歷代儒家所主張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君為臣綱”等觀念,“上智下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思想,以及君權神授觀念,也可作多種正面解釋和辯護,但是在現實大眾層面它們的確不利于現代政治建設和法制建設,故它們應屬于被剔除的封建性糟粕。

第二,對文化的作用。為儒家所提倡的見利思義、執(zhí)兩用中、忠恕而行、舍生取義、講信修睦、主忠信、孝親敬長、仁義禮智等倫理精神,對于當前的敦風化俗及道德修養(yǎng),具有糾偏、教育、激勵等積極作用,其中不乏同共產主義道德有相契合之處,以至有人認為儒家倫理屬于后現代,它可以消解現代工具理性主義和唯科學主義造成的某些弊病。當然,在儒家文化體系中,也存在一些陳舊保守的思想道德,例如繁文縟節(jié)、差等之愛、孝親唯大等,這些特殊主義倫理顯然同現代化所要求的普遍主義格格不入,因而應當加以轉化性創(chuàng)造。儒家任德不任力、從道不從霸、重義輕利的所謂“君子文化”,如果說對于奪取政權和反對外來侵略而言,它們既無功利價值又無道德價值,因而屬于消極文化的話,那么在特定的道德場合,它們就是應當加以大力倡導的健康有益文化,這是因為它們充分展現了人類對道德之善的追求。由孔子所開創(chuàng)、歷代儒家所倡導的尊師重教、有教無類、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教育思想和學習態(tài)度,至今仍是我們發(fā)展現代教育和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加以遵行的有益文化準則。

第三,對人的作用。一般說來,儒家文化對人往往產生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呈現出“二律背反”的文化悖論。由儒家所提出和強調的天人合一、與仁與命、與天地合德、取仁于天、陰陽二分等宇宙論,往往使人多敬畏之情,易培養(yǎng)謙遜、誠信美德,但它們同時又使人相信命運,側重玄想,不太注重向自然的進取開拓和科學探索。儒家所闡述的為政以德、孝治天下、禮治教化、等差有序、民貴君輕、尊王賤霸、正己正人、尊賢任能、內圣外王、富民保民等政治思想,有助于個人的職業(yè)分途和發(fā)展、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人際關系的穩(wěn)定、社會角色的合理定位,但也會限制人的個性,不利于人才流動,造成人的片面道德化發(fā)展,易滋生人的主奴根性。同樣,由儒家大力倡導的修己安人、克己制欲(存理滅欲)、仁者愛人、和善忠恕、恭寬信敏惠、義以為上、安貧樂道、厚德載物、孝悌尊親、和合中庸、均平隆禮、嚴己寬人、見賢思齊等人生倫理思想,有利于人道德潛質的發(fā)掘(揚善抑惡)、倫理人格的完善、人性關系的建立;但不利于個人被發(fā)現、不利于個人擺脫家族樊籬而向外發(fā)展、不利于個性和公德觀念的培養(yǎng),多鄉(xiāng)愿而少進取精神。

儒學具有個人本位和社會本位、人文主義與非人文主義、倫理主義與非倫理主義三大悖論,這三大基本文化特質均給人的發(fā)展帶來正面和反面的二重影響,因而既具有健康有益文化和先進文化,又蘊藏落后文化乃至腐朽文化。首先,儒家的社會本位主義固然有助于人的社會性、合群性和社會關系的發(fā)展,可以提升人的仁愛心、利他心及樹立集體主義觀念;但以社會為本,也會削弱個人自我發(fā)展的動力和空間。而儒家的個人本位主義誠然為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了十分貼切的“為人之道”和“成人之道”;但也會造就重世故的自私品格。其次,儒學對品性、才能、需要等的闡述將引導我們注意開發(fā)人的理智和道德潛質,塑造才智和德性兼?zhèn)涞娜瞬?,其重智、尚志、崇美的人學主張及其彰顯的“成人之道”,有助于啟發(fā)我們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格,儒學的倫理至上主義也有助于我們加強社會主體道德品質修養(yǎng),糾正當前社會的過度物質化、功利化、金錢化、享樂化、個人化傾向;但也會導致大量片面的、畸形的“倫理人”。再次,儒家重人輕神、重人輕物、以民為本、重生愛生、內在超越、天人分立等人文主義理念,使我們重視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獨特價值、提高人的地位,有助于人主體性能力的展現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其非人文主義(宿命論、缺乏感性自然和世俗功利的訴求、人文自然化等)因素則易使人生成萎縮性人格,造成個人的不健康發(fā)展。

編輯李梅

猜你喜歡
儒家文化儒家倫理
儒家文化與我國文化建設研究
知命
淺談我國社會工作倫理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探討
茶道
非倫理領導對員工職場非倫理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
清远市| 新安县| 潜山县| 河池市| 重庆市| 蓬安县| 乐平市| 太仆寺旗| 轮台县| 柳州市| 玛纳斯县| 德化县| 红原县| 昭通市| 屏边| 铜山县| 上杭县| 应城市| 天全县| 遂宁市| 长寿区| 封丘县| 邵武市| 清水河县| 永吉县| 鹿泉市| 天峨县| 崇礼县| 南召县| 襄垣县| 陕西省| 新乡市| 合阳县| 丽水市| 习水县| 阿拉善盟| 武鸣县| 九龙县| 稻城县| 芦山县|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