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輝
所謂“賞識互評法”就是學生在通讀他人作文的基礎上,對文章中生動精美的字詞、關鍵性的句子、精彩的段落作出鑒賞、評析。這樣,評改者可以把課內學到的一些鑒賞文章的方法,巧妙地運用到作文評改中去,有效地實施知能遷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首先,通過“賞識互評法”可以給學生搭建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
每一次作文訓練,同學們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構思立意、布局謀篇。盡管每個中學生的生活經歷大體相同,但是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水平的差異,寫出來的文章絕非雷同,這時我就采用“整體感悟、美點賞析”的評改方式,讓學生互評作文,學生就會拿自己作文的思路與他人作文的思路進行對照分析,找出異同、揣摩優(yōu)劣。尤其對那些描寫生動、說理深刻的字詞句段等“美點”,學生就會作出入情入理的分析,寫出自己獨特的發(fā)現或見解,與習作者進行交流的溝通,以期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達到“一箭雙雕”的作用。
其次,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平常學生閱讀名人名作和報刊雜志上的時文精萃,有些文章學生感到“高深莫測”,不能領悟其意;有些文章只能感受其美,不能領悟其為什么美或美在何處,只有在老師的點撥指導下,才能知其所以“美”。從根本意義上講,這并沒有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閱讀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基本相當的同題作文,評改者自然感觸很深,小到字詞,大到句篇,學生不僅能曉其理、會其意、融其情,更能把課內學到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評改中去。再者,評改者從心理上有一種做教師的使命感,對他所評品的“作文美點”,就會反復地思考斟酌,以便寫出令人信服的點評文字,而這種閱讀、思考、寫評語的過程,既錘煉了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又提高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這樣反復歷練,持之以恒,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自然會形成,將終身受益無窮。
“賞識互評”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著名心理學家威廉姆·杰爾士曾說:“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碑斶@種“渴望”得到滿足之后,習作者心情愉悅,就會認真對待別人點評的文字,明辨是非,矯正作文的思路。同時,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同學作文中那些鮮活的材料和精彩的點評,對雙方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激勵借鑒作用。再加上,老師總覽全文,用精細的目光,對習作中的優(yōu)點或精彩點評的鄭重推薦,真心表揚,也增強了他們寫作的信心,久而久之,寫作的興趣自然也就濃厚了。
當然,要更有效地發(fā)揮“賞識互評”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在評改時,教師應盡量指導學生以公允慎重的態(tài)度,勤翻工具書,互相交流合作,發(fā)現習作中的“美點”,大膽肯定。使習作者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進步,感受某種成功的喜悅。但是,采用這種方法寫點評時必須適度,不應言過其實。對于那些比較差的作文里的“任何一點可取的地方,都應找出來,肯定他的想法和寫法”(葉圣陶語),實在無可取之處的,要由教師指導重寫,作出自我調整和改進,再交給同學評改。這種評改方式改變了以往教師把大量空洞的理性分析硬塞給學生,排斥學生自我感悟的做法,把評改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就會通過閱讀、理解、評判,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長此以往,就一定能實現《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