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躍
蕭王莊墓群位于山東濟(jì)寧北郊,原有高大土冢九座,民間俗稱“九米(女)蟈堆”。1992年,濟(jì)寧市文物局對墓群中封土較太的一號漢墓進(jìn)行了搶救性發(fā)掘修復(fù)。根據(jù)出土文物特點及墓葬形制等分析,該墓墓主人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之孫、東平國憲王劉蒼之次子、任城國始封王孝王劉尚。2006年,該墓群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該墓由墓道、耳室、前室、后室、回廊、封土等組成,為東漢早期大型磚石結(jié)構(gòu)墓葬。雖早年被盜,但仍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玉石器等文物近200件,其中在后室出土的三件玉器——玉觿、玉劍首、玉劍班,尤為珍貴,為國家一級文物,現(xiàn)珍藏于濟(jì)寧市漢任城王墓管理所。
玉觿,長9.7厘米,最寬2.6厘米,厚0.4厘米?;⌒伪饨菭睿子褓|(zhì),兩端呈褐色。通體光滑,兩面雕琢紋飾,較寬的一端正面飾一螭虎,背面飾一鳳鳥。螭尾回首,鳳鳥張口,二者首、頸部透雕可供穿系,身、尾部淺浮雕成卷曲狀,其上再飾以陰線紋。器身中部鏤孔,正面邊緣陰刻竹節(jié)狀紋,尾部尖銳。
觿是古代解結(jié)的用具,用玉石或獸骨制成,形如錐?!抖Y記》:“子事父母,左佩小崩,右佩大觿?!弊ⅲ骸靶∮劷庑〗Y(jié)也。觿如錐,以象骨為之?!薄墩f文》:“觿,佩角,銳端可以解結(jié)?!闭f明觿的功能是用來解繩的,其主要特征是一端呈尖角狀。最早古人以獸骨或獸牙制作,帶在身上,用于解結(jié)。以玉制觿,使之逐漸喪失了其原始功能,成為佩飾件之一。早在商代就有以玉制觿,考古發(fā)掘中已見實物,如安陽大司空村晚商墓(M114)出土的玉觸即是,其形如刀削,柄部琢一牛首,耳、鼻、眼雕琢精細(xì)。西周玉觿造型簡潔洗練,形似牙角狀,有的彎曲成簡單的圓錐形,有的則將頂端雕刻成獸、龍或人面,還有的直接以玉蠶或玉蝗為形。用料上有使用瑪瑙制觿,如陜西省扶風(fēng)縣強(qiáng)家1號墓出土瑪瑙觿。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玉艄常成對出土,上均有圓穿或鏤孔,造型相同,紋飾精美。觿身裝飾有蠶紋、云雷紋、勾連紋、渦紋、卷云紋等,觿首作虎首或龍首。戰(zhàn)國時期,一些觿的外緣還附有透雕的云紋,觿身多為細(xì)長的長角狀或彎曲的龍體。
目前所見秦代玉觿,如山東芝罘與西安聯(lián)志村所出玉觿,均無穿孔,為祭祀禮儀用玉。漢代玉觿,多有穿孔,已成為裝飾之玉,可用于組玉佩中,亦可作單體佩飾。西漢玉桶較多,造型多變,有龍首、風(fēng)首、獸首等,也有復(fù)雜的出廓玉觿,如銅山小龜山漢墓出土的玉勰,龍形身滿飾勾連紋,龍脊上又透雕一組鳥獸紋,直達(dá)尖端附近,裝飾感極強(qiáng)。東漢以后玉觿逐漸減少。
玉劍首,為圓形,直徑4.35厘米,厚0.68厘米。白玉質(zhì),局部邊緣呈褐色,通體光滑。正面雕琢花紋,中間部分凸起,其上和外沿淺浮雕刻卷云紋,并點綴星狀紋,邊緣起凸弦紋。背面中間有凹槽一周,兩側(cè)各一小孔與凹槽斜通,以供插系劍柄首之用。
古文獻(xiàn)中,有不少關(guān)于劍首的記載?!肚f子》卷八《則陽》第二十五:“夫吹管也,猶有嘀也;吹劍首者,映而已矣?!薄抖Y記·少儀》第十七則有:“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還履。”兩處所說劍首,顯然是指劍柄首端物,這表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稱這類飾物為劍首。此時的玉劍首已見實物,最早見于江蘇六合縣程橋春秋晚期墓中,玉劍首為長橢圓形柱體。戰(zhàn)國時期玉劍飾出土較多,形制比較完備,包括劍首、劍格、劍璉、劍(王必)等。劍首一般作長方形或圓形,紋飾主要有渦紋、卷云紋、獸面紋等。
漢代玉具劍指四種玉劍飾具備的銅劍或鐵劍。玉劍飾即劍首、劍璉、劍(王必)和劍格,但漢代也不是每把劍都具備四者而無缺,有的只有璉、(王必)是玉制的,而首、格為銅制。漢代玉劍首在考古發(fā)掘中多見實物,如廣州南越王西漢墓、滿城陵山劉勝墓、巨野紅土山漢墓、揚州老虎墩東漢墓等均出土,其中南越王墓玉劍首浮雕雙螭紋,造型生動活潑,是西漢玉器精品。漢代玉劍首形式中間或有孔或無孔,紋飾主要有卷云紋與螭虎紋,螭虎紋一般多高浮雕,卷云紋有單獨裝飾,也有與獸面紋結(jié)合在一起的。雕刻技法有平雕、圓雕、浮雕、透雕、線刻等,可謂多彩多姿,豐富生動。
漢代視玉劍猶如漢金銀錯把刀同等名貴,朝廷常把它賜給匈奴單于和大臣,這在《漢書》中多有記載,自晉代以后,“真劍亡而玉具也隨之沒矣”。
玉劍璐,呈梯形,長4.78厘米,寬4.6厘米,最厚1.45厘米。白玉質(zhì),寬端呈褐色,光澤度強(qiáng)。兩面均淺浮刻紋飾,窄端中間刻雙鳥紋,鳥首相對,尾巴上卷。器身至寬端滿刻卷云紋,邊緣有兩道凸弦紋,窄端頂中心有插孔,兩側(cè)各一小孔與插孔斜通,以供劍鞘末端插系榫之用。橫斷面為橄欖形,適應(yīng)于手握之功能。
玉劍璐在春秋晚期就已出現(xiàn),如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趙卿墓出土臥蠶紋劍(王必)?!对娊?jīng)·小雅》:“鞴璋有班。”毛傳:“(王必),下飾也?!闭f明先秦時期就流行裝飾劍鞘,并明確說明(王必)為裝飾劍鞘末端飾物,此時的劍(王必)大部分可能用銅制成。戰(zhàn)國時銅劍劍體加長,到秦漢時鐵劍逐漸替代銅劍,玉具劍十分盛行。漢代玉具劍是用首、(王必)、璉、格四種玉器裝飾的鐵劍或銅劍,這四種玉器即玉劍飾。玉(王必)裝飾在劍鞘末端,一般呈不規(guī)則梯形。在考古發(fā)掘中玉劍(王必)多有發(fā)現(xiàn),如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徐州西漢楚王墓、滿城陵山一號墓、河南永城芒山僖山漢墓等都有出土。其中南越王墓玉劍(王必)圓雕熊虎嬉戲紋飾,最富藝術(shù)水平;僖山東漢墓出土的勾連云紋玉劍(王必),器形近似三角形刀尖狀,漢玉中少見。漢代玉劍(王必)雕刻手法有圓雕、浮雕、透雕、線刻等,紋飾以鳥獸、云紋多見。
《周遷輿服雜事》:“漢儀諸臣帶劍,至殿階解劍,晉世始代以木,貴者猶用玉,賤者用蚌、金銀、玳瑁為雕飾?!睍x代之后,玉劍(王必)隨著玉具劍的衰落而消失。
三件玉器皆選用和田白玉料,晶瑩潤澤,紋飾設(shè)計別致,構(gòu)思巧妙。玉觿采用透雕、淺浮雕相結(jié)合的技法,將鳥獸形態(tài)表現(xiàn)得惟肖惟肖,再以鏤空、線刻作襯托,生動活潑,玲瓏剔透;玉劍首、玉劍(王必)為同一劍上飾物,做工規(guī)整,構(gòu)圖勻稱,紋飾精細(xì),雕琢細(xì)膩。尤其是劍(王必),器身兩面紋飾相同,整體紋飾以云紋烘托雙鳥,使雙鳥置于云氣中,栩栩如生,神采動人。它生動地體現(xiàn)了漢代玉工精湛的雕刻技藝水平,為東漢時期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