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 芊 黃羽文
能夠成為一名空姐,可能是許多花季女孩的夢想。這不,六名十七八歲的女孩一心想成為空中小姐,每人花1.8萬多元費用去山東參加民航培訓班,可到頭來,除拍了張身穿空姐制服的照片外,空姐工作壓根兒挨不著邊,只能在機場提供勞務服務。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04年7月,小薇(化名)獲知山東益華專修學院在江蘇無錫招生,承諾在該學院民航短訓班進行不超過3個月的培訓后,即可安排至航空公司做空姐等工作,月薪超過1500元,還有月薪1~3倍的獎金。小薇很想盡快成為空姐,不惜退掉在高校就讀的機會報了短訓班。8月中旬,她前往益華學院,同行的還有幾名同樣懷有空姐夢的無錫女孩。不料到學院后,小薇等只上了兩周課就拿到了結業(yè)證書。接下來,她們被轉(zhuǎn)送到山東濰坊某培訓中心接受禮儀培訓,然后便被推薦給廣州白云機場。臨走時,每名學員都穿著空姐的行頭拍照留念,小薇她們以為夢想就要實現(xiàn)了,一段時間以來都被興奮的心情籠罩著。但她們到達廣州后,才發(fā)現(xiàn)她們根本不能直接進入機場和航空公司,只能通過職業(yè)介紹所以勞務輸出的形式參加工作。小薇成了候機室的茶水服務生,其他女孩則成了小賣部的售貨員或清潔員,不僅無一人當空姐,工資也只有幾百元。
問題出在哪兒呢?小薇等人在工作之余悄悄地進行了了解。原來,她們短訓的培訓學院根本沒有法人資格。益華學院雖獲得了當?shù)亟逃块T審批的辦學許可證,但在培訓她們時并未辦理登記手續(xù),也就是說實際上沒有法人資格。學院招生前到處分發(fā)廣告,教授課內(nèi)容包括計算機、英語、服務心理學等課程,實際上只有簡單的禮儀和紀律培訓,時間也非常短,完全無法符合當一名空姐的實際需要。學院稱“因用人單位緊迫要求,面向社會招收大中專生,通過面試、體檢,經(jīng)短訓者,可安置到航空、機場公司就業(yè),主要從事航空乘務、安檢等工作”,這些承諾和她們事后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相差甚遠。至此,小薇等六名女孩發(fā)現(xiàn),她們被騙了!
一個月后,面對空姐夢遙不可及的實際狀況,她們回到老家無錫將益華學院告上了法庭。經(jīng)過審理,法院認為被告的行為已違反合同,判決學院與開辦人退還小薇等人各7000多元。
空姐夢碎,糾紛已了,而留下的諸多有關職業(yè)培訓的思考卻讓人無法釋懷。
面對所謂的“提前安置,從事航空業(yè)優(yōu)秀崗位工作”的就業(yè)保障,面對“一入學就就業(yè)”的誘人承諾,面對“起步領先一步,打造商業(yè)奇跡”的宣傳畫面……你動心了嗎?
誘惑力和誤導性是市場行為的一個手段。法律界人士提醒我們:每個行業(yè)中不同的工作種類很多,參加職業(yè)培訓者千萬不能輕信廣告,應打聽清楚將從事的具體工作,還有你是否具備這一崗位的條件;而且,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雖一字之差,可待遇存在天壤之別,在簽訂職業(yè)培訓合同之前,也應予以確認。畢竟,我們付出的除了血汗錢,還有一份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