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 山 遠 村
2009年,適逢建國60周年,全國各地各界人士,都在撫今追昔,以不同的方式悼念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對那些殺害革命志士的劊子手,從感情上講,大家都不想讓他們得到好下場。但是,在河南的農(nóng)村,卻有這么一個老人,名叫楊欽典,他在新中國誕生前夕,奉命參與了暗殺愛國將領(lǐng)楊虎城及家人、隨從的罪惡行動。并用雙手卡住年僅8歲的小蘿卜頭的脖子,與另一個特務(wù)合力殺害了這個幼小可愛的生命。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對人民犯下大罪的國民黨特務(wù),卻在2007年以近90歲高齡平靜地老死家中。這件顯然有違常理的事情,到底是因為什么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
當兵走上罪惡路奉命刺殺宋振中
2009年2月28日,筆者趕往河南漯河市源匯區(qū)大劉鎮(zhèn)周莊村。還沒進村子,我們就向一位騎著摩托車的老鄉(xiāng)打聽楊欽典家住在哪里,這位老鄉(xiāng)笑著說:“看來,楊欽典這老頭名氣還不小哩,死了兩年了還有人來找他。說來也是,他也算得上俺們莊上的一個名人哪!”隨后,他給我們詳細地指了指路,還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老楊要說也不是個壞人,要是國民黨不跟共產(chǎn)黨作對,要是他不掐死小蘿卜頭,興許早就當大官了!”
一路走向楊家,不時的問詢中,不管大人小孩,都知道楊欽典,且都樂意為我們充當義務(wù)向?qū)???磥?,村里的鄉(xiāng)親并不討厭楊欽典,我們便很順利地來到了一座還算寬敞、有著三間平房和紅磚圍墻的農(nóng)家院落。
應聲出來迎接我們的是一位面相和善的農(nóng)家婦女,她是楊欽典的大兒媳,名叫胡玉梅。她把我們讓進屋里后就打開了話匣子,聊起了公公楊欽典的“非常人生”。
據(jù)胡玉梅介紹,楊欽典1918年出生于一個世代務(wù)農(nóng)的貧苦家庭。1940年春,粗通文墨的楊欽典考入胡宗南辦的西安軍校七分校教導團。兩年后,已經(jīng)24歲的楊欽典被分到胡宗南部的一個騎兵部隊,成為一名騎兵。“當兵扛槍,肚里不慌”,楊欽典參軍的初衷,就是為了一天能夠吃上三頓飽飯。說到“抗日”,楊欽典活著的時候也沒吹過大話,他只是說,他知道當兵就免不了上戰(zhàn)場打仗,真跟日本鬼子干起來,那他也要“刺刀見紅”??墒牵隍T兵部隊,身材魁偉、長相英俊的楊欽典沒有被派往前線,而是被蔣介石挑選為警衛(wèi)團的警衛(wèi)。讓楊欽典搞不明白的是,當時蔣介石為什么專選河南人當警衛(wèi)。不久,楊欽典又從西安調(diào)防到四川,被分配到交警總隊特務(wù)隊任班長,并一度擔任宋子文、孔祥熙等國民黨政要的安全警衛(wèi)。
1945年,楊欽典被派到歌樂山集中營內(nèi)擔任白公館看守班班長,負責看守關(guān)押在白公館內(nèi)的重要“政治犯”。
與渣滓洞合稱為歌樂山集中營“兩大人間地獄”之一的白公館,因關(guān)押政治犯和濫施酷刑而臭名遠揚。在此,楊欽典接觸到了被關(guān)押在這里的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羅世文,東北軍軍長黃顯聲,《西北文化日報》社長兼總編、后任楊虎城將軍秘書的宋綺云,《挺進報》特支書記陳然等“政治犯”。宋綺云、許曉軒等都是善于從內(nèi)部攻破敵人心理防線的高手。他們發(fā)現(xiàn)楊欽典出身貧苦,當兵的初衷只是為了混口飽飯,所以,就找機會“感化”他。他們給他講形勢,談道理,開導楊欽典不要替蔣介石反動政府賣命,要站在勞苦大眾一邊,棄暗投明。陳然、王樸、羅廣斌、周從化等30名共產(chǎn)黨員和“民革”干部被關(guān)押到白公館后,也全力教化楊欽典。楊欽典感到這些被關(guān)押的“政治犯”都是好人,都有很高的水平,因此平時并不為難他們,對于他們的“赤化宣傳”,也覺得有道理,因此,到白公館不足兩年,他的思想就有所轉(zhuǎn)化,開始在他的職權(quán)范圍內(nèi)為“政治犯”傳遞口信、交換書報,還延長放風時間。
1949年4月,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lǐng)南京,接著迅速揮師挺進華南,國民黨反動派的末日到了。眼看大勢已去,蔣介石指示毛人鳳把重慶集中營的“政治犯”殺掉一批。毛人鳳特意提到曾與張學良一道發(fā)動“兵諫”,在西安囚禁過蔣介石的宿敵楊虎城,蔣介石從牙縫里迸出一個字:“殺!”
1949年8月27日,白公館特務(wù)頭子陸景清叫來特務(wù)楊進興、安文芳和楊欽典,密令他們殺害楊虎城及其一雙子女,還有楊虎城的秘書、中共地下黨員宋綺云及其妻子徐林俠、小兒子宋振中(即“小蘿卜頭”)。陸景清怕人手不夠,后來又加上了特務(wù)王少山和熊祥。
1949年9月6日晚上11時多,在貴陽息烽監(jiān)獄被囚禁了近八年的楊虎城及其一雙子女,還有隨后從重慶被轉(zhuǎn)押到貴州的宋綺云夫婦及小蘿卜頭一行到達重慶。剛剛進入“戴公祠”,王少山就從門后沖出,迅速將匕首捅進了楊虎城的兒子楊拯中的腰間。楊拯中慘叫一聲,仆倒在地上。楊虎城回頭看時,熊祥的匕首也捅進了他的腰部。隨后,宋綺云及妻子徐林俠也被殺害。
在徐林俠倒在血泊中的一瞬間,她還央求特務(wù)們放過小蘿卜頭和楊拯貴兩個孩子。然而特務(wù)們哪敢違抗“上峰”“斬草除根”的旨意。事先受命刺殺小蘿卜頭和楊拯貴的楊欽典和安文芳,還是分別撲向了正想去靠近親人的小蘿卜頭宋振中和楊虎城將軍的女兒楊拯貴。
據(jù)重慶有關(guān)方面保存的一份《審訊筆錄》記載,1977年3月27日下午,楊欽典是這樣交代其參與殺害宋振中的經(jīng)過的:
我們在外面那間屋子藏著,等宋綺云和他兒子小蘿卜頭走進里面的那間屋子,我一下子沖進去,上去就用手卡住小蘿卜頭的脖子,按在地上時他還沒有咽氣,一直在呻吟。楊進興殺死宋綺云以后,走過來就用刺刀往他的脊梁骨處刺去,小蘿卜頭才死了。
感化教育生奇效關(guān)鍵時刻開牢門
上述《審訊筆錄》還記載:楊欽典,河南郾城人,1940年4月考入胡宗南辦的西安軍校七分校教導團,1949年“11·27大屠殺”時,主動放出羅廣斌(《紅巖》作者)等10余名進步人士。
從殺害小蘿卜頭的劊子手到“主動放出”羅廣斌等19名“政治犯”的“義士”,這由“鬼”到“人”、由“黑”到“紅”的劇變,到底是如何在楊欽典身上發(fā)生的呢?
據(jù)楊欽典生前回憶,奉命殺害小蘿卜頭后,已經(jīng)受到過獄中的共產(chǎn)黨人及進步人士關(guān)于革命形勢和我黨政策教育的楊欽典,一直沉浸在一種深深的罪惡感和自責當中。眼看國民黨的部隊節(jié)節(jié)敗退,蔣家王朝將土崩瓦解,楊欽典內(nèi)心深處也一日比一日惶恐不安。
1949年10月份的一天,楊欽典巡邏到白公館一牢房門口,羅廣斌喊住了他,說:“老楊,你知道嗎?新中國成立啦!”楊欽典一驚,四處看了看,小聲說:“別亂說?!绷_廣斌告誡楊欽典道:“老楊,聽我一句話,國民黨要完蛋了,別給他們賣命了!”新中國剛剛成立的那些天,獄中的許多志士都告訴楊欽典:無論如何,都要給你自己留條后路。
羅廣斌和眾人的勸說,讓楊欽典想到了家中的妻兒老小,同時,他也想到黃顯聲軍長對他類似的規(guī)勸。
黃顯聲曾任張學良衛(wèi)隊旅旅長、東北軍軍長、東北義勇軍總司令。黃將軍是一名愛國將領(lǐng),因給延安秘密送軍火于1938年被逮捕。黃顯聲將軍只是主張抗日救國,傾向于共產(chǎn)黨就被抓起來關(guān)押進監(jiān)獄,這使楊欽典覺得國民黨反動派處事待人沒有正義和公平,對其行為極為不滿。就是這樣一位國民黨的高級將領(lǐng),也常常教育楊欽典:要愛國,不要做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的事;獄中關(guān)押的“政治犯”只是信仰和政見與國民黨不一樣,不能對他們不人道。楊欽典佩服黃顯聲軍長的為人,潛移默化中,也對關(guān)押的“政治犯”產(chǎn)生了同情心。
1949年11月27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個多月后,大潰敗中的國民黨反動派喪心病狂,實施了震驚中外的歌樂山集中營“11·27大屠殺”。大屠殺時,正趕上楊欽典值班。當時白公館共關(guān)押著40多名政治犯,分由國民黨保密局司法處和西南長官公署二處管理。屠殺時也由他們分別執(zhí)行。到了晚上10點多,僅僅剩下19人來不及屠殺。楊進興帶領(lǐng)一幫看守逃命去了。楊欽典也惶恐不安,他自知雙手沾染的鮮血很難洗清,尤其是一想起小蘿卜頭慘死的樣子,他就心驚膽戰(zhàn)。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渣滓洞方面不時傳來槍聲?!安蝗绨殃P(guān)在白公館的人放了,等共產(chǎn)黨打進城得了天下,我可將功折罪,說不定還是條活路?!睏顨J典想,只要有人給自己一個承諾,就可以下定決心這么干。
帶著這個想法,楊欽典又一次巡視到牢房門口,羅廣斌急忙招手喚他過來說:“老楊,要趕緊拿定主意,想辦法把我們放出去。重慶眼看著就要解放了,錯過了這個機會,到時候你想立功贖罪也晚了!”
“我可以放掉你們。但是楊進興他們肯定會要我的命。再說,重慶解放后,共產(chǎn)黨和解放軍會饒了我嗎?”緊要關(guān)頭,楊欽典終于說出了一直索繞在心的顧慮。
“這一點請你放心,至于解放后你的命運和出路,我們早就為你考慮過了。我們這些被你放出去的人可以為你作證并承諾:一、保證不讓解放軍殺你;二、證明你為共產(chǎn)黨做過不少工作,功大于過,爭取讓政府給你安排工作;三、保證不再追究你的過去。共產(chǎn)黨說話從來是算數(shù)的!”
楊欽典要的就是這樣的承諾。于是,他返身到樓上提了一把錘子,很快回到羅廣斌所在的囚室,叮囑羅廣斌:“你把鑰匙和錘子拿好,等一會打開房門后就把它扔到下水道里。不過這會兒先不要走,外邊還有人,過一會兒,只要聽到我在樓上跺三腳,你們就趕緊出門往后山跑?!?/p>
據(jù)有關(guān)歷史資料記載:“11·27大屠殺”從白公館開始,共殺害“政治犯”27人;當晚11時,因渣滓洞出現(xiàn)緊急情況需要增援,白公館僅留下楊欽典、李育生二人看管沒來得及殺害的19個人。緊要關(guān)頭,楊欽典棄暗投明,打開牢門放走了他們。楊欽典放走羅廣斌等一批人后,又恐怕把守白公館的其他軍警發(fā)現(xiàn)后追趕他們,便在出門望風的時候,“順便”告訴那些警衛(wèi):“共軍進城了?!蹦切┘一镆宦牐B忙撤離,自顧逃命去了。
1949年11月30日下午,解放大軍攻進山城重慶,重慶宣告解放。第二天,在羅廣斌的帶領(lǐng)下,楊欽典到重慶市公安局登記自首。羅廣斌等人為楊欽典作證,說他在關(guān)鍵時刻有立功表現(xiàn),請求給予其寬大處理。政府根據(jù)羅廣斌等人的證言,不僅沒有追究他過去的罪責,還準備把他安排在重慶市公安局工作。此時,河南郾城老家來信催楊欽典回家,說老母親想他,家里分了地,但沒有人種。楊欽典也想家,政府根據(jù)他的意愿,給他發(fā)了路費,讓他平安地離開了重慶。
回到家鄉(xiāng)后,楊欽典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過上了“幾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后來,他聽說作惡多端的白公館看守頭目楊進興,解放后化名楊大發(fā),竟當上了貧協(xié)組長,但還是沒逃脫群眾的眼睛,在1958年夏被執(zhí)行槍決,由此聯(lián)系到自己,感到人民政府能認可他的“將功補過”,讓他平安返鄉(xiāng),已是很滿足了。
“文革”再護19人二度立功過余生
1966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當年7月的一天,重慶市的公安人員來到郾城周莊,當場宣布“逮捕國民黨特務(wù)楊欽典”,在他家里搜查潛伏令、委任狀、電臺之類的東西,但什么也沒搜出來。隨后,楊欽典被押解回重慶,判處有期徒刑20年,關(guān)押在四川省第一看守所。
楊欽典在重慶服刑時,當年被他放出來的那19個人也全部被隔離審查。有人說:“當時大多數(shù)人都被殺掉了,為什么這19個人能僥幸地從監(jiān)獄中逃出來?”所以,一些造反派便逼迫楊欽典承認羅廣斌這19個人不是他放出來的,全是國民黨安排潛伏在大陸的特務(wù),但楊欽典一直不說違心話,堅持事實:“他們就是我放出來的!”
時過境遷,“文化大革命”過去后,被楊欽典放出的19人之一的郭德賢老人在回憶“文革”中的遭遇時,提到楊欽典,還充滿感激地說:“他當時如果違心地說我們不是他放出來的,那就壞事了,我們縱使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由于楊欽典堅持不說假話,在關(guān)鍵時刻第二次救了這19名同志。
“文革”結(jié)束后,楊欽典的家人先后向重慶市有關(guān)部門寄出了八封申訴信。同時,那些被楊欽典救過的已經(jīng)被平反的19名同志也到處為楊欽典奔走呼號,證明“老楊”無罪,要求政府盡快釋放“老楊”。
1982年,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楊欽典的申訴作出判決:楊欽典于1967年因反革命罪被本院判處有期徒刑20年,現(xiàn)經(jīng)本院重審查明,楊欽典解放前任白公館看守員期間犯有嚴重的罪行,但在解放前夕的大屠殺中,他親自放出革命志士10余人,有立功表現(xiàn)。1950年解放軍重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布,對其寬大處理不予追究。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將其逮捕判刑顯然不當,應予糾正。據(jù)此,本院特依法判決撤銷原判決,對楊欽典不予追究。
楊欽典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然而,在被關(guān)押的這10多年里,大兒子楊存良因父親的事受到牽連,生產(chǎn)隊會計當?shù)煤煤玫?,就被撤了職,直?1歲才結(jié)婚。老伴在盼夫無望中病故。盡管如此,楊欽典也從沒抱怨過。他生前曾不止一次地說過,他有罪,他應該受到一些“報應”。
2002年夏季的一天,小蘿卜頭宋振中的二哥宋振華帶著女兒到郾城周莊尋找楊欽典,盡管他們還帶著食用油、八寶粥等禮物,但當他們說出了真實身份后,年過八旬的楊欽典還是感到“報應”又一次來了。一開始,他和家人還有些惶恐不安,等著小蘿卜頭的家人“興師問罪”??吹竭@種局面,宋振華趕快解釋說,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當年弟弟及父母在監(jiān)獄中的生活情況和一些細節(jié),借此對親人進行一種追思和懷念。知道了來意,楊欽典忐忑不安的心才平息下來。他首先向小蘿卜頭的親屬表示深深的懺悔和歉疚,然后仔細回憶了當年他所知道的小蘿卜頭的點點滴滴。不覺間,已到中午,兒媳胡玉梅已將用心準備的農(nóng)家飯菜端上了飯桌,并懇請宋振華父女“吃點便飯”。宋振華父女也沒過多推辭,就接受了楊家的一片心意。吃過午飯,父女二人一直和楊欽典聊到日頭偏西才起身踏上返程。楊欽典執(zhí)意把“貴客”送到幾里外的村口公路上才含淚告別。
胡玉梅在與我們的談話中,不止一次地說,除了“文革”那段非常時期,總的來說,黨和政府對楊欽典的功過還是客觀看待的,連鄉(xiāng)親們也肯定他的一生是功大于過,在生活上、交往中也沒有諷刺他、為難他。他的孫子楊新華還順利參了軍,在人民解放軍的大熔爐中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軍人。
由于對自己當年曾經(jīng)犯下的罪行懷著一種深深的懺悔,楊欽典對自己立下的功勞也極少向人提及。他有兩兒三女八個孫子孫女。平時,他總是教育孩子們要好好學習,辛勤勞動,當好人,做好事。
他沒有種過地,到了老年,大兒子又先于他離世而去,生活過得也有些拮據(jù)。有人告訴他,像他這樣的有功之臣可以向政府申請一份生活補助,但他卻認為自己曾有罪過,不該享受,就一直沒有向政府張口。他吃著平常的農(nóng)家飯,穿著平常的農(nóng)家衣,見人總是笑著打招呼,陌生人怎么看他也不像個曾經(jīng)有過“非常經(jīng)歷”的老人。
從1998年開始,受重慶市有關(guān)方面的邀請,楊欽典先后在孫子等親屬的陪同下,六次奔赴重慶,參加紀念革命先烈活動。盡管他不愿提及當年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但為了讓后人牢記歷史,受到教育,還是現(xiàn)身說法,把自己的“黑”“紅”人生和他知道的仁人志士的事跡講給青少年學生和游人,盡力為社會和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1998年,在漯河市《紅巖魂》展覽上,楊欽典應邀到場,痛說舊事。1999年11月,電視連續(xù)劇《紅巖魂》在白公館舉行開機儀式,劇組邀請楊欽典參加,讓他指正劇本中不合史實的地方。后來,《紅巖魂》公開播出,當年楊欽典義釋羅廣斌等同志的情節(jié)也公諸于世。
2004年11月27日晚,在白公館和渣滓洞,重慶市為“11·27大屠殺”殉難烈士舉行盛大而隆重的悼念活動。第二天,重慶的多家媒體都報道了這樣一個場景:86歲高齡的楊欽典蹲在墓碑前,老淚縱橫地為已故先烈們焚燒冥鈔,嘶啞著聲音不停地懺悔:“我對不起你們,我對不起你們……”
被楊欽典釋放的羅廣斌,解放后寫出了長篇小說《紅巖》,一舉成為著名作家。他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沒有楊欽典的將功折罪,白公館剩下的19個人會全部被殺死,那么獄中黨組織血和淚的囑托就不可能被保存下來。所以,楊欽典最后的義舉,應該說對保存這些歷史資料以及了解大屠殺的真相,客觀上起到了重要作用?!?/p>
現(xiàn)在回首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有人覺得“真的好險”:在關(guān)鍵時刻,如果楊欽典沒有為19位志士開啟監(jiān)牢之門,將功折罪,解放后他就不可能獲得做人的尊嚴;如果羅廣斌等人沒被楊欽典放出,那么,激勵了一代代人的著名小說《紅巖》就不可能面世。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楊欽典在放出19位革命志士的同時,實際上也就意味著改變了他自己的命運,也改寫了一段歷史。他的經(jīng)歷,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深思。
2007年11月17日,楊欽典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病逝于老家周莊,享年89歲。
(責編 興 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