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學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 發(fā)布試用
天體測量
術(shù) (1)shu (2) calendar
(1)計算天體運動的方法。《后漢書?律歷志》:“《四分》之術(shù),始頗施行?!?2)清乾隆以后,為避弘歷諱,將“歷”均改稱“術(shù)”。
度 degree
中國古代以一周天為365又1/4度?!吨荀滤憬?jīng)》:“三百六十五尺四分尺之一,以應(yīng)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p>
古度 (1)ancient degree(2)pre-ancient degree-
(1)中國古代以一周天為365又1/4度的計量制度;(2)比《三統(tǒng)歷》記載更古的二十八宿距度,戰(zhàn)國時代石申夫測定。由于距星選取的不同,其距度值與后世的距度有別,稱“古度”?!堕_元占經(jīng)》:“石氏曰:氐四星十六度,古十七度?!?/p>
今度 (1) degree (2)latter degree
(1)一圓周為360度的制度,清初開始代替古度。(2)《三統(tǒng)歷》以后的二十八宿距度。
尺 chi;ruler
中國古代目視測天的計量單位,現(xiàn)代換算相當于1尺=1度?!妒酚?天官書》:“出太白右,去三尺,軍急約戰(zhàn)?!?/p>
天極 celestial pole
古代對天穹(渾天說)、天蓋(蓋天說)旋轉(zhuǎn)樞軸頂點的稱謂。西漢揚雄《法言?問-道》卷四:“地軸北端,略當鉤陳座第一星,古謂之北辰,以識天極?!?/p>
赤道 celestial equator
古代指天球上與北天極、南天極距離處處相等的大圓。《漢書?天文志》:“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p>
距星 determinative star;reference star
中國古代二十八宿中,每宿有一顆標準星,作為測量赤經(jīng)在該宿范圍內(nèi)天體經(jīng)度的起點,稱為該宿的距星。《開元占經(jīng)》:“石氏曰:心三星五度,距前第二星,去極一百八度半?!?/p>
距度 distance angles of 28 Lunar Manssions
二十八宿每宿距星與下一宿距星的赤經(jīng)差即本宿的距度。《開元占經(jīng)》:“石氏曰:氐四星十六度,距西南星?!?/p>
入宿度 determinative star distance
中國古代赤道坐標系中的經(jīng)度量值,含義為:以二十八宿中某宿的距星為標準,所測天體和這個距星的赤經(jīng)差?!堕_元占經(jīng)》:“石氏曰:梗河三星,大角北,西星入亢八度?!?/p>
去極度 north polar distance;codeclination
中國古代赤道坐標系中的緯度量值,含義為所測天體距天北極的度數(shù)?!堕_元占經(jīng)》:“石氏曰:心三星五度,距前第二星,去極一百八度半?!?/p>
黃道 ecliptic;middle path
又稱“中道”。太陽周年視運動在天球上的路徑。中國最早提到黃道的典籍是《石氏星經(jīng)》:“黃道規(guī)牽牛初值斗廿度?!薄稘h書?天文志》:“日有中道,……中道者,黃道,一曰光道?!?/p>
極黃緯 celestial latitude from north pole
恒星沿赤經(jīng)圈計量的距黃道之距離。
黃赤大距 obliquity of the ecliptic
二至點與天赤道的距離,即黃赤交角。
十二辰 (1)the twelve Chen (2)the twelve double-hours
(1)古代沿天赤道將周天分為十二等分,以十二支命名,用以太歲紀年的方法?!妒酚?-天官書》:“斗秉兼之,所從來久矣。張守節(jié)正義: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從來久遠矣?!?2)用十二地支記時的時刻制度?!吨芏Y?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p>
十二次 the twelve Jupiter-stations;duodenary ﹕eries-;twelvefold equatorial division
中國古代為觀測日、月、五星位置,把黃赤道帶分成十二等分的辦法?!稘h書?律歷志》:“星紀,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凡十二次?!?/p>
黃道十二宮 Zodiacal Signs;Signs of Zodiac
又稱“十二宮”。古代巴比倫天文學家為表示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從春分點開始,將黃道分為十二段,每段為一宮。隋代傳入中國。
斗分 (1)Fraction of Star-Distance (2)Doufen
(1)二十八宿各宿的距度皆為整數(shù),唯冬至點所在的斗宿有分數(shù),以湊齊一周天365又1/4分度。此分數(shù)部分稱斗分;《晉書?律歷志》:“《四分》于天疏闊,皆斗分太多故也。”(2)回歸年尾數(shù)的分子。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shù)》:“唯虛宿未有奇數(shù),自是日之余分。歷家取以為斗分者,此也。余宿則不然?!?/p>
天門 Celestial Gate
古代指春分前后太陽經(jīng)行的重要位置。《類經(jīng)圖翼?運氣》:“自奎壁而南,日就陽道,故曰天門;角軫而北,日就陰道,故曰地戶?!?/p>
牽星術(shù) measure method of pulling stars
古代航海測天體高度以定船位的方法,航海者平伸手臂持牽星板即可測出星體高度。明代《鄭和航海圖》中有“過洋牽星圖”。
歷 術(shù)
刻 quarter 時間計量單位,中國古代有一天100刻、120刻、108刻、96刻等制度。《后漢書?律歷志》:“孔壺為漏,浮箭為刻?!?/p>
辰
(1)double-hours (2)(3)(4)(5)Chen (6)meeting of the sun and the moon (7)celestial bodies
(1)時間單位,中國古代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一個單位稱為一辰。《周禮?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2)十二時辰中從子時起的第五個單位。(3)十二地支中的第五個。(4)十二生肖以龍為辰。(5)星空分區(qū)系統(tǒng)中十二辰系統(tǒng)的一個組成單位。(6)日月之會稱為辰?!蹲髠?僖公五年》:“龍尾伏辰?!?7)指天體?!稜栄?釋天》:“大辰,房、心、尾也。”
十二時 the twelve double-hours
中國古代分一日為十二時,以干支為紀?!杜f唐書?歷志》:“若去分至十二時內(nèi),去交六時內(nèi)者,亦蝕?!?/p>
五更
five watches of the night;five drums of the night;five chips of the night
又稱“五夜”“五籌”。中國古代將一夜分為五段,稱五更?!督鹗?本紀第十五》:“七年十月己巳,月暈,至五更復(fù)有大連環(huán)貫之。”《全唐詩》卷二百八十一《張少博大歷進士詩二首》之一《尚書郎上直聞春漏》:“催籌當五夜,移刻及三春?!?/p>
日 day
古代指太陽東升西落引起的晝夜變化為一個周期的時間長度。《尚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旬 ten-day period
中國古代歷法中以十天為一旬的記日法。《尚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月 month
以月亮的月相變化周期為標準的時間長度?!抖Y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p>
年 year
太陽在天球上連續(xù)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長度?!抖Y記?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
歲 (1)year (2)tropical year (3)Jupiter
(1)年。《周髀算經(jīng)》:-“日復(fù)星,為一歲?!?2)從冬至到下一個冬至的時間間隔?!逗鬂h書?律歷志下》:“日發(fā)其端,周而為歲。”(3)木星?!秶Z?周語》:“歲在鶉火?!?/p>
紀
(1)twelve years (2) Ji
(1)古代時間單位,通常指十二年為一紀。唐代李商隱《馬嵬》詩:“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2)古六歷、后漢四分歷以二十蔀(1520年)為一紀,但晉《乾象歷》稱589年周期為紀法、三國《景初歷》以1843年為紀法。
章
Chapter;period of nineteen years
古代歷法中以冬至和朔日連續(xù)兩次同日同時相合的周期為一章。古六歷以十九年為一章,后世亦多將十九年稱為章。《周髀算經(jīng)》:“日月之法,十九歲為一章。”
蔀 Bu
中國古代歷法中的一種時間單位,漢初古六歷以一蔀為七十六年。《周髀算經(jīng)》:“四章為一蔀,七十六歲。”
元 Yuan;Unit of Time
北宋邵雍計算世界歷史循環(huán)的單位,指世界從開始到消亡的一個周期,一元為129 600年。見于邵雍著作《皇極經(jīng)世》。
歷元 epoch
一部歷法的計算起點,古代分“上元”和“近距歷元”兩種?!逗鬂h書?律歷志》:“《四分》之術(shù),始頗施行。是時盛、防等未能分明歷元,綜校分度,故但用其弦望而已?!?/p>
上元 grand origin
古代計算歷法的一種方法和數(shù)據(jù)。根據(jù)觀測往上推算,求出一個出現(xiàn)夜半甲子冬至、日月經(jīng)緯度相同、五大行星又聚集同一方位的時刻,此時刻稱“上元”。《新唐書?律歷志》:“治歷之本,必推上元?!?/p>
上元積年 grand origin
從上元到編算歷書之年稱“上元積年”?!缎绿茣?律歷志》:“治歷之本,必推上元,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夜半甲子朔旦冬至。……《戊寅歷》上元戊寅歲至武德九年丙戌,積十六萬四千三百四十八算外?!?/p>
近距歷元 close quarter餾 epoch
中國古代歷法中取消繁復(fù)的求上元積年,改用若干年前某日為歷元的方法。最早見于唐代曹士艸為的《符天歷》。
紀元 epoch;era
記錄年代的起算年。
歲實 tropical year
回歸年長度。唐代邊岡首次使用,用“分”為單位表示。他把一日分為13 500分-,4@930@801分即“歲實”,相當于回歸年長度365.2445-日。清代《時憲歷》才用日為單位?!缎绿茣?歷-志》:“太子少詹事邊岡與司天少監(jiān)胡秀林、均州司馬王墀改治新歷,然術(shù)一出于岡?!舐灾^策-實曰歲實。”
平年 common year
農(nóng)歷中指有無閏月的年。
閏年 bissextile;leap year;embolismic year
農(nóng)歷中指有閏月的年。
閏月 intercalated month;leap month
中國傳統(tǒng)歷法中為協(xié)調(diào)歷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接近,在某一年中增加的月份。《尚書?堯典》:“歲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p>
閏周 intercalary cycle
中國傳統(tǒng)歷法中設(shè)置閏月的周期。如“十九年七閏”。
閏余 (1)epact(2)Run yu
(1)陽歷歲首的月齡。(2)陰陽歷歲首后節(jié)氣的月齡?!稘h書?律歷志》:“推天正,以章月乘入統(tǒng)歲數(shù),盈章歲得一,名曰積月,不盈者名曰閏余。”
歲星紀年 Jupiter cycle
中國古代一種利用木星的位置記錄年序的方法。
太歲紀年 counter-Jupiter annual system
古人為紀年,假想一勻速運行天體“太歲”,它與歲星運行方向相反,十二年經(jīng)行一周天。用太歲位置記錄年序的方法稱太歲紀年法。《列子?湯問》云:“大禹曰:六合之間,四海之內(nèi),照之以日月,經(jīng)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p>
歲差 year-differences;precession
地軸進動造成的春分點西退現(xiàn)象。中國古代歲差是東晉虞喜最早發(fā)現(xiàn)的?!端问?律歷志》:“虞喜云:堯時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東壁中,則知每歲漸差之所至?!?/p>
日躔 solar equation
古代歷法中表示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及其變化的觀念、方法。《宋史?律歷志》:“求日躔損益盈縮度?!?/p>
日躔表 table of solar equation
古代歷法中表現(xiàn)太陽在黃道上運動的天文表。
朔 new moon;beginning of lunation
又稱“朔旦”。古代歷法中每一月的開始?!渡袝髠?甘誓》:“夏以十三月為正,色尚黑,以平旦為朔?!薄稘h書?律歷志》:“元鳳三年十一月朔旦冬至?!?/p>
平朔 mean synodic month
又稱“經(jīng)朔”。按日、月的平均運動算出的合朔時刻。《新唐書?歷志》:“平朔、定朔,舊有二家。三大、三小,為定朔望;一大、一小,為平朔望。”《新唐書?歷志》:“故經(jīng)朔雖得其中,而躔離或失其正。”
定朔 true synodic month
中國古代歷法推算中按太陽、月亮實際位置算出的合朔時刻。唐代《戊寅元歷》最早使用?!端鍟?律歷志》:“焯為定朔,則須除其平率,然后為可?!?/p>
朔策 length of the lunation;synodic month
又稱“朔實”。古代指朔望月長度。后周王樸《欽天歷》首次采用?!洞蠼y(tǒng)歷》將一日分為10 000分,295 305.93-分為一朔策。《舊五代史?歷志》:“《欽天》步日躔術(shù),……朔策:二十九三千八百二十,二十八?!薄督鹗?歷志》:“步氣朔第一,……朔實:一十五萬四千四百四十五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