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娟
摘要:觀察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是把作文寫生動的前提和基礎。觀察被很多人誤以為只用眼睛看,其實觀察并不是眼睛的專利,我們可調動各種感觀,寫活精彩瞬間。用眼睛可觀察事物的形狀和著色;借助嗅覺直接或間接描寫事物的氣味;借助聽覺描寫抽象的聲音;借助想象狀眼前難見之景。借助于其他感觀來助觀察,會使觀察更細致,更生動,更精彩。
關鍵詞:觀察;視覺;嗅覺;聽覺;想象
只要一聽到教師布置作文,學生就會愁眉不展地抱怨,整天兩點一線,不是從家到學校,就是從學校到家,有什么好寫的呀。其實不然,正像法國藝術家羅丹說的一樣:“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蹦敲?怎樣發(fā)現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中的情呢?下面我就介紹幾種觀察的方法:
一、用眼睛觀察事物的形狀和顏色
1.我們生活在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紅紅的花,綠綠的草,蔚藍的天,金黃的月,潔白的雪??墒呛芏嗤瑢W筆下的作文并沒有這些鮮艷奪目的色彩,而是黑白的。其實從古到今的很多名家都喜歡把色彩寫進他們的作品中。如杜甫的《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綠相間,青白相映,色彩何其亮麗。朱自清的《春》“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天在先生的筆下是何等的多姿多彩。
2.我們周圍的事物不僅色彩斑斕,而且還形狀各異、姿態(tài)萬千:圓圓的太陽,彎彎的月亮,筆直的馬路,柔柔的柳條,方方的球場,圓圓的足球。就是人的臉,也是形狀各異:圓臉、方臉、瓜子臉。大家還記得魯迅筆下的楊二嫂吧,那圓規(guī)的形狀給我們每個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就連春雨,在朱自清的筆下也有了形狀“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用你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吧,它有很多的美等著你去發(fā)現,去描繪。
二、用鼻子助觀察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感冒的經歷,一旦嗅覺失靈,再上乘的美味佳肴,也會味同嚼蠟,食欲全無。一篇作文想要讀出味道來,也應學會用嗅覺來幫忙。
1.直接寫氣味
朱自清的《春》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憋L本來是一個很抽象的事物,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但借助嗅覺來寫,這個抽象的事物就變得真實可感了。
2.用周圍事物的表現間接描述氣味
“突然間一股奇怪的味道冉冉升到鼻子前,有點酸?有點臭?有點甜?還有點咸?好像還有點發(fā)霉的味道。即使是特級烹飪大師、超級美食家,也難以說清這是一種什么味道。我正在納悶兒,只見同桌對后桌的阿朱君說:拜托!沒洗腳就別脫鞋嘛,還沒發(fā)生戰(zhàn)爭就使用化學武器!”其實此例子是采用了直接和間接描述氣味相結合的方法。
三、用耳朵助觀察
《觀潮》中有這樣的描寫:
“這時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可想而知,如果單憑眼睛去觀察,不調動耳朵來寫聲音,錢塘江漲潮的氣勢就很難寫得如此生動。
但因聲音極抽象,既看不見,又摸不著,所以寫聲音確實有點難,下面介紹兩種寫聲音的方法:
1.用比喻的方法寫聲音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這樣來描寫琵琶的聲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由于運用了比喻的寫法,把本來很難描述的聲音寫得妙不可言,如聞其聲。
2.用其他感官來寫聲音
《明湖居聽書》中有這樣的描寫:王小玉便啟朱唇,發(fā)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把王小玉說書的聲音轉化成了觸覺和視覺描寫,使抽象的聲音具體可感,生動形象。
四、用想像助觀察
想像就像神奇的的畫筆,會使你描繪的景色熠熠生輝,充滿靈性。
請看下段描寫:月光是月亮的長發(fā),它長長地垂下,直垂到離人的窗臺,拉近了千山萬水的距離。月亦灑下冰冷的寒霜,薄薄地覆在漢節(jié)上,蘇武輕輕拂去它,仰見明月,想象既遙遠而又近在咫尺的故鄉(xiāng)。想象令月光變成了月亮的長發(fā),直垂到遠在匈奴的蘇武窗前,抬頭望月,千山萬水之外的家鄉(xiāng)此時變得那么近在咫尺。想象使得此段寫景充滿了神奇之美。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寫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如果沒有想像,我們就很難看到如此絕美的景色了。在想像中荷葉幻化成了“亭亭的舞女的裙”,在想像中,荷花幻化成了“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作者筆下的景致如此神奇,想像實在是功不可沒。
只要你時刻不忘請眼、鼻、耳、腦、手、舌等各種感觀來幫你觀察,你會發(fā)現,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美值得你去描繪、歌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