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賀
摘要:蘇軾的婉約詞雖然不能代表蘇詞的全貌,但它同蘇軾所開創(chuàng)的豪放、曠達風格一樣,是蘇詞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蘇軾的婉約詞題材廣泛,言情、詠物、寫景、懷古、贈人、紀行各種題材無不具備,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不僅如此,蘇軾在創(chuàng)作中還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內(nèi)涵、氣質(zhì),使他婉約詞獨樹一幟、與眾不同。
關鍵詞:蘇軾;婉約詞;繼承;開拓
婉約詞的傳統(tǒng)題材包括男女之情、羈旅傷別、飲宴酬贈等,蘇軾雖然沿用傳統(tǒng)題材,但是賦予了傳統(tǒng)題材以新的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使他的婉約詞別樹一幟。蘇軾的言情詞,不論是在愛情、婚姻的觀念上,還是在對待女性的態(tài)度上,都是比較進步和健康的。較之以往婉約詞人著力于抒情的真摯和細膩,蘇軾卻在真摯而細膩的真情之中滲透著嚴肅的態(tài)度,因而他的詞作顯得格外凝重和淳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如蘇軾的《滿江紅》,題下小序:“董毅夫名鉞,自梓漕得罪罷官東川歸鄱陽,過東坡于齊安。怪其豐暇得,余問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憂柳氏不能忘懷于進退也。已而欣然同憂患,如處富貴。吾是以益安焉。乃令家童歌其所作《滿江紅》。東坡嗟嘆之不足,次其韻?!痹~曰:
憂喜相尋,風雨過,一江春綠。巫峽夢,至今空有,亂山屏簇。何似伯鸞攜德耀,單瓢未足清歡足。漸粲然,光彩照階庭,生蘭玉。幽夢里,傳心曲。腸斷處,憑他續(xù)。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見周南歌漢廣,天教夫子休喬木。便相將、左手抱琴書,云間宿。
這是一首表現(xiàn)夫妻情感的詞,蘇軾在詞中高度頌揚了柳氏與丈夫董鉞憂患與共的深厚感情,并用東漢高士梁鴻(即伯鸞)的妻子孟光(即德耀)來比擬她。詞人認為在人生的道路上憂與喜總是相繼出現(xiàn)的,經(jīng)過憂喜交替的人生,正如風雨過后的“一江春綠”,更顯得明凈可愛。他引梁鴻、孟光夫婦在單瓢不足的艱苦環(huán)境中,彼此志同道合,相敬如賓,精神上依然愉快,強調(diào)在夫妻之間應該同甘共苦。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完全可以印證這一點。
蘇軾還寫過不少的思婦詞。如《三部樂·情景》:美人如月。乍見掩暮云,更增妍絕。算應無恨,安用陰晴圓缺。嬌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懶,未語先咽。數(shù)日不來,落盡一庭紅葉。今朝置酒強起,問為誰減動,一分香雪。何事散花卻病,維摩無疾。卻低眉、慘然不答。唱金縷、一聲怨切??罢郾阏邸G蚁?、少年花發(fā)。此詞寫得哀婉動人,婦人相思成愁,懶于一切事物,而“卻低眉、慘然不答”七個字就使得思婦形象躍然紙上,我們仿佛看出那種愁苦但又無法訴說的心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蘇軾的這首詞引人注意的是,最末一句指出要珍惜年少時光,這就使全詞在一種發(fā)人深省、催人奮進的格調(diào)中結束,使人從愁苦中跳脫出來,而不是一味沉溺下去。這正是蘇軾婉約詞超出柳永的高妙之處。
羈旅傷懷也是婉約詞的傳統(tǒng)題材。蘇軾一生愛惜人才,廣交朋友,而且心胸豁達待人真誠,可謂朋友遍天下。但宦海浮沉官場常有不測,他與朋友常因升遷貶謫而輾轉(zhuǎn)江湖,所以有感而發(fā),寫過許多表現(xiàn)深摯友情的詞,如這首《南鄉(xiāng)子·送述古》: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述古是蘇軾的朋友,此詞是蘇軾的送別之作。詞中借景抒情,將其友誼作了委婉深細的傳達,尤其是詞的下片,寫送別之后歸來,頓感凄涼與孤單,思念已經(jīng)離去的友人,徹夜難眠,以淚洗面。這首詞寫得雅正質(zhì)樸、感人至深。
多情自古傷離別,似乎離情別緒之詞,就一定得哀婉凄切,但是由于植根于蘇軾個性中的豁達與開朗,使他采用的也并非是一般婉約詞哀婉凄切的筆觸,而是灌注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給人以情緒上的鼓舞和哲理上的啟迪。如《滿庭芳·歸去來兮》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幾句意氣瀟灑,態(tài)度誠懇、達觀,可謂哀而不傷。
此外蘇軾還寫過宮廷題材的婉約詞,如《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這是一首宮體詞,但卻是對宮體詞的刷新。宮體詞的創(chuàng)作盛行于晚唐五代,寫得富麗堂皇,語言亦雕繪精工,常以鏤金結繡為能事。而蘇軾的這首宮體詞,其藝術境界卻格外清幽無塵,語言也典雅清新,并能表現(xiàn)出一定深度的情感內(nèi)涵,宮體詞固有的皇家氣派被沖刷掉了,脂粉香味也淡化到了最低點。讀來正如唐圭璋先生說的“清涼自在,如涉靈境”。
蘇軾的婉約詞題材廣泛,各種題材無不具備,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不僅如此,蘇軾在創(chuàng)作中還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內(nèi)涵、氣質(zhì),使他婉約詞獨樹一幟、與眾不同。
參考文獻:
1.吳熊和.唐宋詞通論.[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版.
2.林語堂.蘇東坡傳.[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02版.
3.崔海正.東坡詞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2版.
4.趙仁珪.論宋六家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01版.
5.沈萍.試論蘇軾婉約詞的審美特征.[J]江蘇商業(yè)干部管理學院學報1997.06第2期.
6.龐會香、宋方報.蘇軾的婉約詞探析.[J].勝利油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2.06第2.
7.陳開梅.試論蘇軾的婉約詞.[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