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立
摘要:“味兒”是我們讀書時的一種復雜體會,不同的人會讀出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的“味兒”。在語文閱讀當中,如何讀出文章的“味兒”,體會文章內(nèi)容及精髓應注意三方面:要想知“味兒”,要多讀;要想知“味兒”,要多想;要想知“味兒”,要多了解。
關(guān)鍵詞:閱讀;小學;語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說法:要把書讀出味兒來;書這樣讀才有味等等。那么,什么是“味兒”呢?這“味兒”要如何讀出來呢?“味兒”,說白了也就是一篇文章的特點,它包括兩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是文章的文筆特色;第二,是文章的思想藝術(shù)特色。那么,這“味兒”又要如何讀出來呢?
一、要想知“味兒”,要多讀
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能靜下心來,多看它幾遍。當然,在看的時候也是要有不同重點的。比如:《草船借箭》這則小故事,我們在看第一遍時應想想:這個故事在說什么事;而在看第二遍時,我們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故事的人物有什么樣的性格上;在看第三遍時,我們則要思考故事中人物的細節(jié)、行為、動作。依此類推,只要是我們感興趣的方面,我們都可以抓出來讀一遍,仔細地體味一遍。
二、要想知“味兒”,要多想
正如清末大學者王國維先生所謂人生三境界之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樣。這個時侯,我們要有一種執(zhí)著的精神,要能夠把我們讀到的文章與我們自身的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以自身的經(jīng)歷注解書中的故事,這也就是所謂“以我注書”了。比如《景陽崗》這則小故事,當武松聽說山上有虎,而以前自己過崗的時候沒有老虎。這個時侯我們應該想想:如果那個人是我而不是武松,我們會有什么表情,有什么動作?用我們可能做的動作,來反觀文章中出現(xiàn)的動作,從而更深一步地理解文章描寫人物的精到之處。當然了,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前人沒有注意到的敗筆之處。再如,我們在閱讀《將相和》這樣的文章時,我們應該想想:如果讓我們寫這篇文章,我們會運用什么樣的手法呢?然后把我們想到的寫法與作者運用的寫法相比較,思考一下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好處在哪里,而我們想到的寫法,那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好處在哪里,有無缺點等等。
三、要想知“味兒”,要多了解
中國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所謂的“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歷史”,其實應用于文章創(chuàng)作之中也是這樣的,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章。如果我們想真正地理解一篇文章,首要的是要了解這篇文章的相應歷史背景和作者相關(guān)的生活經(jīng)歷。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讀古代或現(xiàn)代的一些文章的時候,總感覺到有些不理解的原因所在。我們在讀書時應當明白,作者寫一篇文章,是會受到時代與經(jīng)歷兩方面的影響的,只不過由于文章題材的不同這兩方面的作用有大有小罷了。比如,現(xiàn)代作家許地山先生的《落花生》這篇文章,時代背景的因素并不太明顯而個人經(jīng)歷的因素卻是很明顯的。作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是與作者對佛學的研究分不開的。我們知道,《佛經(jīng)》經(jīng)常利用一些小故事、小事物來體現(xiàn)一種大道理。這與《落花生》這篇文章的手法是何等的相似啊!再如,袁鷹的《白楊》時代特色就相當?shù)拿黠@。如果我們不了解有關(guān)“新疆建設(shè)兵團”這樣的歷史事件,對于這篇文章的理解我們就只能停留在一些表面的東西上了。
所以,“味兒”是我們讀書時的一種復雜體會。不同的人會讀出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的“味兒”,但是,讀出“味兒”的方法卻是相同的?!拔恼卤咎斐伞痹绞谴蠹业臇|西,我們讀出來的“味兒”的種類也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在這里任何其他人是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